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是世界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尤其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水稻生产受到越来越多的不利因素的限制,要保证持续的水稻高产稳产必须进行品种改良,单一的常规育种手段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基因技术突破了水稻传统育种的限制,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转基因水稻的发展及其安全性倍受关注。本文总结了获得转基因水稻的技术方法,概述了转基因水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黄志明 《福建热作科技》2002,27(4):35-37,39
20世纪末,生物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转基因植物大量出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但转基因植物的释放可能带来的风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国际上引起广泛争论,甚至引起带有政治色彩的贸易战。本文简单论述这场争论的中心,即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同时对这场争论的原因及采取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植物及其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目前转基因植物的种类及其应用现状,介绍了有关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的一些思考,对我国转基因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食品特点及风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群 《杂粮作物》2007,27(4):312-314
21世纪转基因食品倍受关注,凭借着其在营养价值、特殊品质、品味方面的优势,使其在整个食品工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转基因食品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安全性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成为人们颇为关注并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及其对我国传统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01年全球转基因作曲种植面积达到了5260万km^2,其中转基因抗除草剂作曲占77%,转基因抗虫作曲占15%。200l年中国转基因作曲种植面积为150万hm^2,占全球的3%,主要为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作曲安全性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倍受政府、科学家和大众的关注,在转基因作曲食品安全性方面提出了和传统食品“实质等同性”的评价概念;在转基因作曲环境安全性方面注重转基因作物本身及基因扩散给环境带来的直接、间接和潜在的影确。国外转基因农作曲及其产品对我国传统农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珊 《福建稻麦科技》2012,30(1):84-86,83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及对植物各种农艺性状进行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十年来,植物转基因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热点并取得显著进展。文章综述了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迄今为止在植物中常见的转基因技术的方法,概括了植物转基因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是世界性重要农业害虫,它危害范围广大,繁殖潜力大,对环境适应力强,棉铃虫的危害严重制约了棉花生产的发展.苏云全芽孢杆菌(Bt)产生的杀虫晶体蛋白具有对昆虫专一高效毒杀和对人畜安全等优点.目前,转基因抗虫植物技术日趋成熟,并已商品化、实用化.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我国棉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它不仅使棉铃虫对化学农药的抗性发展得到遏制,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转基因植物进入商业化之前,必须考虑所引入的外源基因产物对人及环境的影响,转基因对棉田靶标生物及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以及转基因扩散的可能性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2004年,作者通过对转基因棉花的田间种群动态变化研究,为评估转基因植物安全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小麦研究已经列入国家科技重大项目专项,对确保今后数十年我国粮食供应将起到关键作用。建立小麦转基因安全评价体系,对转基因小麦的安全风险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厘清转基因小麦的安全忧虑,促进转基因小麦的产业化。本文对转基因抗病小麦生物安全相关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阐述了目前国际上小麦转基因研究的主要目标基因、安全性及其评价方法,有助于建立我国转基因小麦的安全评价技术体系,保障转基因小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简要介绍马铃薯转基因技术方法,着重对已获得的转抗真菌病基因、抗病毒基因、抗虫基因、改良品质基因的马铃薯的特征特性,以及将马铃薯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来生产有用蛋白质和疫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还对转基因马铃薯的生物安全性作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人们对转基因产品仍持谨慎态度。因此,快速、准确、灵敏的转基因检测手段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监管至关重要。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是一种恒温核酸扩增的技术,其设备简单、成本低廉、结果可视化,且灵敏度高,现已广泛应用于细菌、病毒、寄生虫、转基因等检测行业。介绍了LAMP技术的原理、特点和联合应用其他技术,及其在转基因作物与产品检测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小麦研究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我国小麦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小麦转基因安全评价体系,对转基因小麦的安全风险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厘清转基因小麦的安全忧虑,促进转基因小麦的产业化。本文对转基因抗病小麦生物安全相关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阐述了目前国际上小麦转基因研究的主要目标基因、安全性及其评价方法,有助于建立我国转基因小麦的安全评价技术体系,保障转基因小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不同转化方法培育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不同的转化方法培育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水稻的效果,以4个籼粳稻品种为受体材料,比较了用农杆菌介导的双菌双载体和双T DNA单载体两种共转化技术的共转化频率及随后获得的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转化子的效率。结果表明,在双菌双载体介导的转化中,4个水稻品种的平均共转化频率为10.1%,其中55.6%的共转化植株自交后代中可筛选出无抗性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水稻植株。在单载体双 T DNA介导的共转化中,平均共转化频率为45.0%,从其中600%的共转化植株自交后代中可获得无抗性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植株,即双T DNA单载体法的去选择标记的效率(270%)要较双菌双载体法(5.6%)高。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沉默的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沉默现象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作物品种改良的一大障碍。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在转基因沉默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综述了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沉默的分子机理及提高外源基因表达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目的基因性状的类型、转化方法两方面综述了转基因植物的研究现状,并简述了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发展历程及在全球和中国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PCR检测引物筛选方法。以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为材料,设计了5对引物,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其扩增产物的Ct值、引物与模板的结合效率、PCR产物的溶解曲线方面进行分析,证明RRS2引物对是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最佳品系特异性检测引物。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业生物技术中,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很迅速,规模也不断扩大,有的转基因产品已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本文主要综述基因技术在我国几种主要农作物棉花、水稻和小麦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及进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世界转基因作物栽培概况,阐述了日本转基因植物利用以及日本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审查及标示现状。并以柳杉花粉过敏症缓和米以及多抗性转基因水稻的开发为例,重点介绍了日本转基因水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最后简要讨论了新型植物育种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双T-DNA表达载体转化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含有筛选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双T-DNA共转化表达载体pLIN61,经农杆菌EHA101介导,采用子叶节转化法转化大豆,使用除草剂Glufosinate作为筛选剂,获得了一批携带有玻璃苣△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转基因大豆,转化效率为2.0%,共转化频率及实际转化率分别为56.25%、1.12%.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玻璃苣D6D已经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上.RT-PCR检测结果显示,玻璃苣△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转基因大豆的转录水平上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9.
采用PCR扩增对大豆抗虫转基因高代株系目的基因进行检测,并通过生物鉴定的方法检测转基因后代抗虫性.结果表明:在共转化的3个目标基因中,含有单基因植株共409株,双基因179株,三基因36株,占所检测植株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37.8%、17.0%和3.4%;含有单个pta基因的植株数量最多,为239株,占检测植株总数的22...  相似文献   

20.
随着转基因植物全球范围内种植面积的增加,人们与转基因植物的接触越来越多。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文中介绍了目前普遍应用的转基因植物分子鉴定方法,使人们对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具有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