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武成 《现代农业》2011,(10):96-98
通过对青海省天峻地区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发现天峻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平均最高气温升幅不如平均气温升幅明显,年平均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远大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是由冬、秋季平均气温的升高引起的。四季平均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比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大得多。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高气温分别在1988年、1994年和1986年发生了暖突变。  相似文献   

2.
利用1956—2015年年平均气温和逐月气温序列,分析其长期变化趋势和振荡周期。结果表明,近60年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10多年最明显,平均气温比1956—1965年平均气温上升约1.2℃;小波分析达日县年气温存在准13年、准7年和准3年显著周期,冬季气温存在准18年、准7年和准3年显著周期,春季气温存在准20年、准9年和准4年显著周期,夏季气温存在准21年、准10年和准4年显著周期,秋季气温存在准13年、准7年和准3年显著周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达日县年平均气温具有明显增暖趋势,1月、4月、7月和10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具有明显增暖趋势。  相似文献   

3.
关于气温变化特征已有大量研究,但是关于地温变化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研究还较少.以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广西桂林气象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61-2010年桂林气温和0-80 cm各层地温的年代和季节变化趋势、地气温差变化、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以及气温和地温关系.结果表明:气温与各层地温有很好的相关性.各年、季平均气温和各层平均地温大部分呈显著的升高趋势,但气温和地温的增温速率不一致,即升温存在非对称性;年均气温低于各层地温1.3-2.1℃,气温的增温速率和增温幅度分别为0.184℃/10 a和0.8℃,高于除0 cm外其它各层地温的变化;气温、5-40 cm地温在冬季的增温最多,0 em和80cm地温分别在秋季和夏季的增温最多;春、夏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温呈减小趋势,春季气温小于0-15 em而大于20-80 cm地温,夏季气温小于0-40 cm而大于80 em地温;秋、冬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温呈增加趋势,秋、冬季气温小于各层地温;气候变暖背景下,年平均、四季气温比除0 em外其它各层地温的响应更快.近50年来,各层地温和气温的温差减小了0.1-0.4℃(0 em地温和气温温差除外),这主要是因为气温的增加幅度要大于地温,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气温差的减小幅度加大.桂林年均地温和四季气温、地温大多无气候突变现象,仅有年均气温和夏季80 em地温分别在1997和1977年出现气候突变.春季气温和5-80 cm各层地温的异常偏低年较一致;秋季气温和40、80 cm地温的异常偏低年相同;夏、冬季气温和地温的异常年份对应性较差;而年均气温和各层地温的异常偏高年较一致.  相似文献   

4.
基于鄂州市1959—2018年逐日气温资料,应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验结合累积距平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鄂州市近60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鄂州市近60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相对于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年平均气温无明显突变;年平均最高气温在2002年发生突变;年平均最低气温在1989年发生突变;年极端最高气温在2008年发生突变;年极端最低气温在1981年发生突变;年平均气温表现为准18年、准10年的年代际周期和准4年尺度的年际周期;年平均最高气温表现为准16年的年代际周期和准4年尺度的年际周期;年平均最低气温表现为准30年、准18年和准10年的年代际周期以及准4年的年际周期;极端最高气温表现为准12年的年代际周期和4~6年及2~4年的年际周期;极端最低气温表现为准30年、准16年和准10年的年代际周期以及准6年和准4年的年际周期。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气温升高对农作物NO排放量的影响,以安徽省淮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DNDC模型,研究了12种农作物NO排放量对气温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旱地农作物对气温升高的响应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农作物NO排放量对气温升高不敏感,包括玉米、棉花、豌豆、油菜、烟草和果树,气温从原始气温升高3℃,NO平均排放量变化不大。其中,当气温从原始气温升高1.5℃,6种作物NO平均排放量略微增大,气温从1.5℃升高至3℃,排放量稍微下降。第二类,农作物NO排放量对气温升高敏感,排放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包括小麦和大豆,当气温从原始气温升高3℃时,NO平均排放量下降11.6%。第三类,农作物NO排放量对气温升高敏感,排放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包括水稻、土豆、甘蔗和蔬菜,当气温从原始气温升高3℃,NO平均排放量升高8.4%。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旱地农田生态系统NO排放量总体变化不大,平均升高0.88%。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961~2010年商丘市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选用商丘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温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商丘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以及年平均气温日较差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M-K等方法确定气温突变年。[结果]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以0.122、0.255和0.488℃/10a的速率上升;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趋势不明显;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和年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以-0.217和-0.292℃/10a的速率下降。从空间分布上看,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均为东部增幅大,西部增幅小;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东部减幅大,西部减幅小;年极端最高气温西部减幅大,东部减幅小;年平均最高气温有增有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均在1997年前后发生突变;年平均最高气温没有明显的突变点;年极端最高气温在1973年前后发生突变;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在1989和1999年前后发生突变。[结论]该研究对商丘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区域气候规划、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岳阳市境内6个自动气象站2008年气温资料,对逐时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序列进行分析,得到不同下垫面、不同天空状况下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出现时间和日较差大小。同时从欧洲中心850 hPa温度场与日最高和最低气温之间变化规律中探讨一些气温预报信息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利用喀什市气象代表站点1951 ~2012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等数据资料,分析近62年以来喀什市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后该地域气温明显提升,平均气温趋向上升;年平均气温升高率为0.279℃/10a.相比20世纪,近10年的气温变动提升了1.3℃;降水量变动趋势总体上不明显,线性变动倾向率为1.237 mm/10a;62年以来喀什市最高气温上升率与西北地区最高气温上升率保持一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同样是趋向升高.近10年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与过去相比,分别上升0.6和1.2℃,对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贡献最大的是最低气温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张青珍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2):133-136,149
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1960~2010年濮阳市气温日较差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了影响气温日较差呈减少趋势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全年、春季、夏季和冬季的气温日较差均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0.181、-0.231、-0.247和-0.258℃/10a。春季和冬季气温日较差减少主要是由平均最低气温显著升高引起的,夏季则主要是由平均最低气温升高和平均最高气温下降共同引起的。影响年均气温日较差的极显著因子有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水汽压,显著因子是总云量。  相似文献   

10.
王震  王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07-19608,19651
选用辽宁省35个代表站1961~2005年逐日最高气温,研究极端最高气温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REOF、均方差等方法,反映辽宁不同地域极端最高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宁省年极端最高气温可分成3个区域,分别是东北部地区、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南部和东南部地区;辽宁省极端最高气温阈值分布特征与平均气温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极端最高气温阈值相对较高的地区位于西北部地区,相对较低的地区位于东南部和东部大部地区;辽宁省极端最高气温在冬季变化最大,夏季变化最小,极端最高气温日数在夏季变化最大,而春、秋、冬季变化都不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边地区18个气象站点19582015年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详细地分析了该区域年、季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突变性以及周期性。结果表明:近58年来,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变化最显著。年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且在1972年发生了突变。季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春季和冬季;季气温日较差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以春季和冬季的下降趋势最明显。浑善达克沙地的气温日较差与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该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周期性不明显,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存在9年和25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边地区18个气象站点1958~2015年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详细地分析了该区域年、季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突变性以及周期性。结果表明:近58年来,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变化最显著。年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且在1972年发生了突变。季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春季和冬季;季气温日较差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以春季和冬季的下降趋势最明显。浑善达克沙地的气温日较差与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该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周期性不明显,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存在9年和25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旅顺口区国家观测站1965—2015年的逐月气温资料,用气候均值和均方差方法分析气温的趋势变化,并采用蒙特卡洛显著检验对旅顺口区51年来四季气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旅顺口区气温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春季、秋季和冬季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年平均气温以0.27℃/10年的速度上升。  相似文献   

14.
临沂市气温变化的小波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临沂市1951—2016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数据资料进行了数理统计和Morlet小波分析,研究了临沂市气温变化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并对临沂市未来气温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波动较大,年平均气温则较为平缓;最低气温及年平均气温有缓慢增加的趋势,增加幅度分别为0.048℃/a和0.023℃/a,最高气温则没有明显的上升及下降趋势;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年平均气温的概率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年平均气温分别在29a和40a、22a和40a、28a和40a周期震荡剧烈明显,有明显的规律;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偏高的趋势将结束,而最低气温偏低的趋势将结束;40a时间尺度的小波系数的模方值和方差系数最大,能量最强、周期最显著,为气温变化的第一主周期。  相似文献   

15.
利用贵南气象站1961—2015年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计算气温的年、季、月平均值以及气候倾向率,分析了近55年来贵南地区气温的变化趋势、突变特点及变化周期。结果表明,近55年贵南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的增温,且上升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各月气温也均呈增温趋势。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低云量对气温影响最大,其次为空气水汽压和相对湿度。Mann-Kendall检验表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在1990、1993、1970年发生了由低到高的突变。  相似文献   

16.
东北黑土区土壤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MILOS520自动气象站观测了海伦地区三叶草地全年土壤温度,为说明地温和气温年际间变化规律,对比气温获得黑土区年际间存在的两个土温和气温大致相等的转折期,将全年分成三个类型区,分别比较这几个时期土温气温的变化特征.得出黑土区土温气温年际间变化的四个特征时期:土温气温升高重合区(3月);土壤温度上升区(4、5、6、7、8月份);土温气温降低重合区(9月);土壤温度降低区(10月到来年2月份).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3—2015年本溪区域自动站温度资料与中央台指导预报、T639 2 m气温、欧洲中心2 m气温、天气在线气温预报和本溪市气象台24 h气温预报等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数值预报产品的最低气温预报好于最高气温预报,天气在线和中央台预报效果更好;建立温度订正指标为T639和欧洲中心最低气温预报加1℃,中央台、T639、欧洲中心最高气温预报分别加1、3、2℃;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低、最高气温客观预报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可作为日常温度预报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适合辽阳地区的乡镇温度预报方法,本文利用辽阳地区2012—2014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气象要素,对回归方程法、差值法、滑动平均法3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方法最高气温准确率大于最低气温准确率;气温预报准确率和季节相关性不大;所有回归方程中,3站之间气温拟合效果最好,2站之间气温拟合效果次之,多要素拟合效果不好;差值法在稳定性的天气中准确率较高;10 d和15 d滑动平均法的效果较好,降低了台站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对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小气候自动监测设备观测厚墙体日光温室室内气温,结合室外同期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分析秋季、冬季和春季不同季节晴天、多云、阴天天气条件下气温变化特征及连续阴天条件下气温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厚墙体日光温室室内气温日变化基本一致,均为单波峰曲线;各季节温室内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均出现在晴天;不同季节,温室内外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室内气温普遍明显高于室外;连续阴天,室内气温逐渐降低,室内外温差减小。  相似文献   

20.
以1961—2000年我国551个站的气温和降水候资料为基础,采用SVD方法分析我国不同季节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春季新疆和黑龙江的降水与春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性,春季北疆、内蒙古和黑龙江的降水与夏、秋和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性,夏季北疆降水与夏季气温的年际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性,冬季北疆、西藏、山东半岛和黑龙江降水与降水的第一模态时间系数的年际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性。我国春季降水与春、夏气温有显著的异性相关关系,冬季降水与冬季气温存在显著的同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