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多种台风路径预报和数值预报产品、常规气象资料等,对1617号"鲇鱼"台风的路径预报及影响苍南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鲇鱼"台风特大暴雨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包括受台风登陆前后螺旋云系影响的第1阶段强降水和登陆后伸展出台风倒槽影响的第2阶段强降水。通过台风相似路径条件检索,201617号、199216号、199012号台风的雨量大值中心分布相似,过程雨量201617号台风更大,这是由于第2阶段强降水造成的过程累积雨量更大。东南风急流的建立和长时间维持为本次台风水汽输送提供了动力条件;高层强辐散场为台风引发的特大暴雨提供了动力条件;垂直速度场演变与降水强度实况吻合;地形对台风影响的特大暴雨过程起到增雨作用。  相似文献   

2.
“韦帕”台风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天气形势、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对"韦帕"台风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了汛末由于台风影响而产生暴雨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通许县2018年8月18-19日受台风"温比亚"外围云系影响,通许县出现一次特大暴雨,利用这次特大暴雨为研究分析对象,通过气象云图和卫星资料及常规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揭示本次暴雨的过程中的特征及其暴雨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本次过程是受台风"温比亚"外围云系影响产生的,做出准确天气预报服务对减少气象灾害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1"温比亚"路径及预报分析1.1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1117号强台风"纳沙"造成广西持续大范围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原因是:"纳沙"登陆后,副热带高压强大,台风环流与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梯度增大,其右侧辐合加强,深厚偏东气流给台风输送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西南风急流与副高西侧强东南气流形成辐合,北方冷空气从低层南下,东北风与台风后部的东南风形成切变产生对流降水;加上台风自身带来的降水、急流降水以及冷空气入侵降水三部分相接,组成了"纳沙"影响期间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5.
王远超  梁祥毅  林宝亭  陈明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19-13022,13166
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1117号强台风"纳沙"造成广西持续大范围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原因是:"纳沙"登陆后,副热带高压强大,台风环流与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梯度增大,其右侧辐合加强,深厚偏东气流给台风输送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西南风急流与副高西侧强东南气流形成辐合,北方冷空气从低层南下,东北风与台风后部的东南风形成切变产生对流降水;加上台风自身带来的降水、急流降水以及冷空气入侵降水三部分相接,组成了"纳沙"影响期间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6.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若干物理量等对2005年7月22日郑州地区受"海棠"台风倒槽和西风槽的共同影响,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中的环流形势特征、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台风暴雨天气出现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资料和swan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受台风"达维"、副热带高压、高空槽3种天气系统共同影响。良好的水汽条件是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作为纽带,输送大量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锦州暴雨产生提供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8.
摘要:本文利用NECP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9月3日12时-5日20时,吉林省受到的台风“美莎克”影响出现明显大风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城市此次过程是由于台风外围云系和西风带系统共同作用而造成的暴雨。此次降水的水汽前期由台风系统提供,来自日本海;后期台风减弱,低涡系统形成,此阶段水汽来自于渤海。辐合辐散区、上升运动区、温度平流交汇区与暴雨区的对应关系良好,可作为较好的指标为落区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沈阳地区1994年6-8月的降水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4次灾害性暴雨是由台风,高空切变线和冷锋区所造成的,从分析其降水的物理过程,天气过程发展演变,根据不同的降水过程及其原因将几次暴雨归纳为3种类型:台风暴雨,切变线暴雨和冷锋锋区暴雨。对各种暴雨进行分析研究可为今后预报暴雨天气了提供新的线索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2013年8月13-19日受台风"尤特"和西南季风共同环流影响,新兴县出现了一次暴雨局部大暴雨降水过程,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害。现通过现有资料对"尤特"的生成、发生发展及消亡阶段的环流形势、路径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总结了此次台风造成连续暴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7月29日至8月1日,受台风"纳沙""海棠"接续影响,浙江南部出现大范围、高强度的暴雨天气。本文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气象站观测资料,对2次台风诱发浙江暴雨原因进行诊断,着重分析其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及动力机制特征,得出有效结论,为以后台风暴雨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3年8月13-19日 受台风"尤特"和西南季风共同环流影响,新兴县出现了一次暴雨局部大暴雨降水过程,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害.现通过现有资料对"尤特"的生成、发生发展及消亡阶段的环流形势、路径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总结了此次台风造成连续暴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从台风达维实况、台风登陆环流背景、探空资料等方面分析回顾了2012年10号台风达维影响期间的预报,以期为各级台站做好汛期暴雨预报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NCEP GFS全球预报系统的初始场数据和区域站常规观测资料,探讨了台风"玲玲"登陆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冷空气入侵变性过程。结果表明,台风的空间结构、副热带高压和中纬度系统共同决定了台风登陆后的路径;500 hPa台风水平方向风场具有非对称结构,台风与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使其过渡区风速最大,其他地方风速较小;台风垂直方向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场配置,垂直速度场在台风眼壁区右侧上升运动明显,台风的垂直结构导致暴雨和大风落区位于台风前进方向的右前侧;台风登陆后有干冷空气入侵,破坏暖心结构,造成台风变性并触发强对流天气。由以上研究结果得出,将台风空间结构与冷空气入侵变性过程结合研究,能更准确判断台风在变性过程中产生的降水分布特征,对东北地区台风的预报业务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了NECP再分析资料(1°×1°),对2018年7月24—25日吉林省西部罕见的受台风"安比"影响的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分2阶段,第一阶段降水由偏西路径的台风在地面的倒槽,配合低空切变产生;第二阶段台风并入高空槽,形成低压中心,配合地面暖切变产生降水;水汽主要是偏南急流带来的渤海水汽。辐合辐散、上升运动区和垂直螺旋度大值区与吉林省西部暴雨区的对应关系良好,可作为较好的指标为暴雨落区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卫星云图资料对台风"达维"影响营口地区造成出现特大暴雨的原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8月3~4日营口特大暴雨是受台风"达维"、副热带高压、高空槽3种天气系统共同影响。良好的水汽条件也是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作为纽带,输送大量水汽,暴雨过程中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分别对应低空急流的左前方,水汽通道的水汽输送由北向南,水汽通量辐合区与暴雨区对应关系较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辽宁暴雨的产生提供动力条件;暴雨发生在高能舌的顶部;地面辐合线是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与强降水区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2019年8月10—15日大连一次台风远距离暴雨过程,从降水概况、台风移动路径、降水天气形势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动力、热力、水汽等条件对此次大暴雨发生发展的作用,以期为台风远距离暴雨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应用探空资料、加密自动站、卫星云图资料,对2012年8月3~4日受10号热带风暴"达维"影响的辽宁省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后进入中纬度西风环流带,产生的暴雨由台风自身暴雨和台风远距离暴雨组成;台风登陆后进入中纬度西风环流带,地面摩擦和西风带高空急流分别从地面和高空消耗台风动能,尤其是西风带高空急流对改变台风的结构和性质起了重要作用;台风登陆后进入中纬度西风环流带,切断了热量和水汽供应来源,并且自身热量和水汽耗散快,因此台风气旋暴雨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相反,台风热量和水汽通过低空东南急流以波的形式向北方输送。向北伸展的能量锋区有向东部海上暖湿环境偏移的可能。台风远距离暴雨出现在东南急流上高能高湿辐合区域,降水强度要强于台风暴雨,降水过程持续时间比台风暴雨长;台风暴雨和台风远距离暴雨都是中尺度天气系统,这两者发生在台风气旋和台风向北伸展的低空切变线上。台风暴雨是由台风减弱后的热带低压涡旋云系产生的暴雨;台风远距离暴雨发生在台风向北伸展的低空切变线上,是强对流短时暴雨,因此,判定低空切变线的位置是确定台风远距离暴雨的重要依据。而由于探空资料时效性较差,可以通过地面暖锋过境的时间来判断,台风远距离暴雨发生在暖锋锋前。  相似文献   

19.
应用探空资料、加密自动站、卫星云图资料,对2012年8月34日受10号热带风暴"达维"影响的辽宁省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后进入中纬度西风环流带,产生的暴雨由台风自身暴雨和台风远距离暴雨组成;台风登陆后进入中纬度西风环流带,地面摩擦和西风带高空急流分别从地面和高空消耗台风动能,尤其是西风带高空急流对改变台风的结构和性质起了重要作用;台风登陆后进入中纬度西风环流带,切断了热量和水汽供应来源,并且自身热量和水汽耗散快,因此台风气旋暴雨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相反,台风热量和水汽通过低空东南急流以波的形式向北方输送。向北伸展的能量锋区有向东部海上暖湿环境偏移的可能。台风远距离暴雨出现在东南急流上高能高湿辐合区域,降水强度要强于台风暴雨,降水过程持续时间比台风暴雨长;台风暴雨和台风远距离暴雨都是中尺度天气系统,这两者发生在台风气旋和台风向北伸展的低空切变线上。台风暴雨是由台风减弱后的热带低压涡旋云系产生的暴雨;台风远距离暴雨发生在台风向北伸展的低空切变线上,是强对流短时暴雨,因此,判定低空切变线的位置是确定台风远距离暴雨的重要依据。而由于探空资料时效性较差,可以通过地面暖锋过境的时间来判断,台风远距离暴雨发生在暖锋锋前。  相似文献   

20.
基于淮河流域中尺度观测与应用试验基地的2种主要业务运行模式GRAPES、AREMS,对发生在2008年7月30~8月2日的"凤凰"台风外围云系造成的暴雨、大暴雨强降水进行了模式预报效果检验,同时针对L波段探空雷达,分析了探空垂直分布结构。结果表明:从逐日24 h降水预报情况来看,AREMS模式预报效果要明显好于GRAPES模式,不仅表现在AREMS模式预报降水接近实况降水,而且表现在AREMS模式能够预报出大雨、暴雨等较强降水级别,说明AREMS模式在降水预报方面具有优越性。从每隔12 h的AREMS模式预报效果可知,以7月30日8:00作为预报起点的降水预报,其效果好于以8月2日8:00作为预报起点的降水预报,说明AREMS模式的预报效果具有相对的波动性。分析南京站逐日8:002、0:00的L波段探空雷达数据发现,暴雨、特大暴雨过程的探空数据绝大多数呈现为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的现象,使得大气呈现不稳定状况;但是个别时次出现逆温层,由于逆温层浅薄,不至于影响到大气的不稳定总体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