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着眼于现实论述旱作农业耕作、管理技术,着重指出要加强抗旱耕作,用地养地相结合,并指出了加强抗旱栽培的技术措施,旨在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资料     
农业部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水农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发展节水农业的基本思路和当前发展节水农业的重点工作,并要求各地大力推广 8项节水农业技术。   发展节水农业须从我国国情出发,要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并重、工程技术与非工程技术相配套、蓄水保水技术与节水管理相结合。要求当前重点推广应用的 8项技术措施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田间工程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耕作与覆盖保墒技术、节水抗旱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化学抗旱保水节水技术、土壤肥力墒情监测与信息管理技术。 资料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抗旱节水、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在义县引进示范和推广实施多年,对提高土壤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从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现状,实施效果以及具体模式进行分析,使该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5.
牟丽 《吉林农业》2011,(4):173-173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节本增效的一项新的农田耕作技术,被誉为可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旱作方法,是当今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6.
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地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突然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机具是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物质技术基础,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机具是项目区的一项关键性工作。  相似文献   

7.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本文就如何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这次北方抗旱科技讨论会上,各省、市、自治区的代表们交流了有关耕作保墒、抗旱夺高产的经验。大量事实说明,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以批修整风为纲,进一步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综合运用农业“八字宪法”,提高抗旱耕作技术,发挥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是可以战胜干旱,夺得高产的。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耕作技术体系中,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为了减少耕作土壤被水或风侵蚀,以便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强其保墒抗旱的能力,会在耕作土壤上覆盖农作物秸秆,避免或减少耕种。保护性耕作在一定程度上能维护农业生态系统,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利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耕作,实行少耕、免耕施肥播种,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而且还能显著提高旱作农业产量。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目前,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工作,随着政策和投入上支持力度的加大,取得了明显成效,已被国家确定为北方旱作农业省区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技术。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是节水抗旱﹑保护环境﹑节水增效的一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是农业节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扭转我县旱作农业地区旱灾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利局面,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常规地土壤耕作的新型旱地耕作法,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耕作,并利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发展和自然环境矛盾激化的产物,它集中配套了多项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作为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技术,深松可以起到抗旱、保水、保肥、排水等目的,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加。本文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阐述了深松机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3-2004年陇东黑垆土土壤含水量调查结果,分析了陇东黑垆土土壤墒情变化特点,提出的建议是推广蓄水保墒耕作技术;推广抗旱保苗播种技术;加强雨水集流灌溉与覆膜栽培技术;增施有机肥,推广平衡施肥技术;优化种植结构,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残茬、秸秆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改善作物的生长的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二、保护性耕作原理耕作的目的是为了作物  相似文献   

17.
钱坤  王俊  杨书运 《农技服务》2011,28(10):1487+1489-1487,1489
阐述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性措施(优化作物布局、抗逆新品种选育技术和建立农业灾害预警机制)和技术性措施(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抗逆新品种选育技术、农田抗旱微集水种植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抗旱覆盖增产技术、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和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概念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战远 《现代农业》2011,(12):50-50
问:什么是保护性耕作?答: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科学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技通讯》2006,(11):57-58
保护性耕作是在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情况下.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减少士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  相似文献   

20.
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机增实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抗旱保墒、培肥地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突破口,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统一,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文章介绍了适宜葫芦岛市的实际情况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及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