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学施肥是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物质保证。正确认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施肥的关系,关系着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无公害农产品向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发展,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发展。植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无疑在传统农业乃至生态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植保新技术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植保新技术的应用就无法说搞好生态农业、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无公害农产品向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发展,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发展.植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无疑在传统农业乃至生态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植保新技术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植保新技术的应用就无法说搞好生态农业、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农产品开发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是将农业环保工作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的形式和途径,无公害农产品开发也是将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结合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无公害农产品以生态农业为技术保障,生态农业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市场载体,从而形成以产品开发带动生态农业、以生态农业建设促产品开发的良性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5.
资源匮乏、利用率偏低、农产品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失衡是制约甘肃省西峰区生态农业文明建设的主要原因。应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途径,促进生态农业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是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科学施肥不但有利于农产品提质增效,而且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净化农业生态环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应遵循"增施有机肥,减氮控磷增钾补微肥"的施肥原则,并注意选用生物肥料、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肥料。  相似文献   

7.
资源匮乏、利用率偏低、农产品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失衡是制约甘肃省西峰区生态农业文明建设的主要原因。应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途径,促进生态农业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业环境与发展》是由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和全国农业环境保护科技信息网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该刊积极宣传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政策 ,紧紧围绕生态农业建设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在原来的基础上 ,加大生态农业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报道力度 ,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宣传、指导作用。该刊主要刊登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管理经验 ,监测与评价方法 ,生态农业建设理论与实践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农业环境信息、动态等。同时 ,《农业环境与发展》将在重要版面上宣传各地农业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9.
在考察漯河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农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大政府投入、加强部门协调、加强源头市场管理和生产过程监管等措施,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市100%覆盖为目标,以养殖基地+沼气池+种植基地"一体两翼"生态农业为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绿色、有机、GAP等认证,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土地流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彻底解决农产品质量隐患,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既能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资源,获得最佳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户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行政村是农村经济的基本组织,发展生态户、建设生态村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两个阶段,也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开展蚕豆高产创建科技活动,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增施有机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李峰  尹成  徐大勇  陈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48-12852,12854
目前,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土壤环境受破坏、农产品质量下降、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生物有机肥是由功能微生物与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具有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特点,可以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已成为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然而,大学《微生物学》教材中缺少生物有机肥教学内容。为满足社会和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渴求,设计了生物有机肥教学内容予以补充,主要讲授化肥大量使用带来的生态、环境、资源等问题;生物有机肥的发展概况、特点、作用和肥效机制;颗粒型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介绍。并对生物有机肥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秦俊梅  陆欣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88-1191,1219
针对当今全球对生产无公害化食品的迫切要求,根据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肥料使用要求,分析了当前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存在的肥料供需矛盾以及其阻碍基地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要求,提出了今后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有机型绿色肥料的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建设现状、特色措施与突出问题;认为发展品牌农业不仅能引领农业供给侧改革,而且能推进"三品一标"发展;提出要抓住机遇,加快"三品一标"发展,扩大品牌影响,放大品牌效应,实现"三品一标"溢价增收,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蔬菜品种生产效益和碳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通过对浏阳市4个农场2种生产模式8种蔬菜3年的经济(生产成本、投入产出比等)和环境(碳排放量、碳足迹)指标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有机生产模式的投入产出比和碳足迹分别为无公害生产的18.5%和87.4%;(2)肥料和电耗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分别占碳排放总量的58.76%和16.67%;(3)碳排放量和碳足迹都与N肥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即施用的N肥越多,碳排放量就越多,碳足迹也越大;(4)有机模式下,有机肥用量达到122352 kg·hm-2时,作物产量最大;而无公害模式下,农用化学品投入20103元·hm-2时,叶菜产量最大。因此,要保障蔬菜增产丰收,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碳排放量,其主要出路在于推广有机模式,增施有机肥,减少无机N肥和其他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建立节水灌溉体系以节约用电量。  相似文献   

16.
详细阐述了常用的肥料类型,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的特点与绿色食品生产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创新地把有机肥分为传统有机肥和现代有机肥两大类,并加以分类说明,明确尿素是一种合成有机肥。生产绿色食品必须在产地空气、水质和土壤环境达标的基础上,以优质无害的有机肥料、无机肥料相结合才能生产出相应的绿色食品,同时可使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和自净能力等得到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7.
无公害农产品实行精细化营销具有必要性.以A公司为例介绍无公害农产品—A牌土猪的精细化营销策略,阐述公司对营销、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分销零售等环节实行有机结合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基于精细化营销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保持并增强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凸显了产品的无公害特色、实现产品带给顾客的价值;另一方面,该模式是精细化营销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正是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使精细化营销策略得以实现,从而可以实现企业的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微生物肥料施用日益广泛。文中介绍SWGC生物有机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利用基、种、追3种施肥方法,来研究生物有机肥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对土壤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表现出增产效应,施用效果最佳的方法是Bbt处理,即基肥+追肥。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和改善海南省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情况和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监管及投入品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海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和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海南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肥农”牌生物有机肥对雷州半岛地区糖蔗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对甘蔗病虫害发生的效用和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通过采用对含有效活菌数≥2.0×107个/g,有机质≥40%,N+P2O5+K2O≥15%的“肥农”牌生物有机肥在雷州半岛地区甘蔗上进行使用的方法,研究其对糖蔗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病虫害发生的效用和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肥农生物有机肥对萌芽率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糖蔗的分蘖率、株高和茎数,同时,该肥还增加蔗茎产量和公顷含糖量。在虫害方面,“肥农”生物有机肥的施用使虫口率降低了23.4%,其中白蚁虫口率降低了7.69%,天牛虫口率降低了15.71%。结论,该肥料具有促进分蘖、高生长、有效茎数生长的作用,同时具有显著的增产、增糖、增收效果且可以降低甘蔗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