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近年来,西峡县农业局组织科技人员开展间作套种试验研究。经过6年来对10多种套种模式研究分析、比较总结,探索出了以猕猴桃果园间作韭菜的最佳模式,其综合效益最好。一、套种试验以标准猕猴桃果园株行距4m×4m设计,在行中间套种2m宽韭菜带,韭菜株行距为0.33m×0.1m,种植6行。以每667m2猕猴桃果园套种335m2韭菜面积计算,套种667m2韭菜,以年收割6刀鲜韭菜为例,平均每667m2年产量6000kg,平均每667m2年纯收入5  相似文献   

2.
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变一收为多收,提高复种指数,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平顶山市农科院经过试验、示范,总结出韭菜、甜玉米和豇豆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地上空间和不同耕深土壤养分,又有利于韭菜越夏生长,实现一年两种三收,大幅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节约成本且便于韭菜生产作业,近几年河北省乐亭县采用改良型乐亭式简易温室韭菜间作旱稻,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基于此,介绍旱稻-简易温室韭菜粮菜间作套种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总结了日光温室韭菜—小型西瓜立体栽培技术,以期为日光温室韭菜与小型西瓜间作套种立体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总结了日光温室韭菜-小型西瓜立体栽培技术,以期为日光温室韭菜与小型西瓜间作套种立体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韭菜是喜湿耐阴蔬菜,对光照要求不严,产量高,需肥量大,在韭菜畦上间作辣椒,既满足了辣椒喜光耐热的特性,同时根据韭菜、辣椒根系深浅的不同特点,吸收利用不同土层的养分。选择韭菜、甘蓝、辣椒间作套种,既做到了韭菜与辣椒的空间互补,又兼顾了韭菜、辣椒和甘蓝的不同收获期,春季露地生产甘蓝,夏季套栽辣椒,冬季保护地生产青韭。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近年来花生间作套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花生间作套种的意义和特点,总结了花生与不同作物的间作套种模式,提出今后花生间作套种应该加强间作花生选种研究、与间作物种竞争关系的研究、花生间作制度病虫害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夏红芋、玉米间作套种的增产机理,总结了淮北地区红芋与玉米间作套种模式、套种栽培技术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保护地栽培形式的推广.各地均发展了多种形式的保护地间作套种栽培模式。小拱棚栽培因其投入少.见效快,收益高,技术要求较低而深受广大菜农喜爱。笔者自2000年以来连续5年时间对小拱棚韭菜、甘蓝、青椒间作套种栽培模式进行研究推广.全年实现两种三收,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平均每亩年收益1.0万~1.2万元。目前已经在当地推广该模式533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其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麦-辣椒-芝麻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辣椒-芝麻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是在已经成熟的小麦辣椒套种栽培模式的基础之上,利用小麦收获后形成的80cm空档种植芝麻,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效益的间作套种技术。文章详细介绍了该间作套种模式和相关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间作对茶园生态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茶园间作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了间作对茶园光照、茶园温度、叶面温度及土壤温度等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信阳茶区栗茶间作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铭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207-2211
对信阳毛是的纯茶园和栗茶间作茶园的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栗茶间作茶园能更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空气湿度及提高土壤养分.栗茶间作茶园茶叶品质较纯茶园也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纯茶园茶叶,而茶多酚含量却显著低于纯茶园茶叶.因此,栗茶间作茶园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苏州地区间作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与绿色防控技术,笔者于2015—2016年对苏州市东山镇洞庭碧螺春茶区不同间作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纯茶园中种群数量大于间作茶园,且间作茶园中种群数量较纯茶园稳定。假眼小绿叶蝉在6月下旬和9中旬呈发生高峰期,利用物理、农业防治方法,如防虫网覆盖、黄板诱杀和茶树采后不修剪,可有效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植物源农药0.3%苦参碱水剂药后3天的防效达76.11%。间作茶园可降低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数量从而减少茶园危害,并且在其发生高峰期进行绿色防控可以有效降低假眼小绿叶蝉危害,同时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2次,利用不同间作茶园构建绿色防控体系是实现茶叶绿色生产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不同韭菜品种的休眠特性及其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田间和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形式对不同类型韭菜品种的萌发及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的韭菜品种可分两大类型,即无休眠类型和有休眠类型;在冬季保护地韭菜栽培中,在河南地区,选用有休眠类型的韭菜品种,合适的覆盖时间一般为地上部干枯完全回秧以后,即12月中下旬;选用无休眠类型的韭菜品种,可不回秧覆盖进行连续生产,也可回秧后再覆盖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不同环境条件对韭菜水溶性浸提液抑藻效果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韭菜水溶性浸提液抑藻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抑藻物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pH、光照强度以及曝气与否,对不同条件下韭菜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在7d的培养过程中,不同pH条件下,韭菜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均达到90%以上,随着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不同起始pH的培养液,最终的pH趋向于9.0~9.5之间;在1000~4000lx的光强范围内,韭菜浸提液对藻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低光照强度(1000lx)下,韭菜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抑制效果要好于高光照强度处理,即最佳的生长光照强度并不有利化感作用的发挥;同时,曝气相对非曝气条件而言,曝气条件更有利于韭菜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pH、光照强度、是否曝气均影响韭菜水溶性浸提液高温处理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探讨这些环境因子对植物化感物质抑藻效果的影响,可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抑藻物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韭菜水溶性浸提液抑藻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抑藻物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pH、光照强度以及曝气与否,对不同条件下韭菜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在7 d的培养过程中,不同pH条件下,韭菜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均达到90%以上,随着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不同起始pH的培养液,最终的pH趋向于9~9.5之间;在1 000~4 000 lx的光强范围内,韭菜浸提液对藻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低光照强度(1 000 lx)下,韭菜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抑制效果要好于高光照强度处理,即最佳的生长光照强度并不有利化感作用的发挥;同时,曝气相对非曝气条件而言,曝气条件更有利于韭菜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pH、光照强度、是否曝气均影响韭菜水溶性浸提液高温处理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探讨这些环境因子对植物化感物质抑藻效果的影响,可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抑藻物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昆虫病原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制剂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e)幼虫防治效果,在宁夏不同栽种年限的韭菜田施用了昆虫病原线虫制剂,评价昆虫病原线虫制剂对韭菜迟眼蕈蚊防治效果、对韭菜生长量、产量、根系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昆虫病原线虫制剂后,可有效防治迟眼蕈蚊幼虫,对蛹也有一定防效,对幼虫的防治效果好于蛹。均能使栽种2a和3a韭菜田保苗率增加、株高增加、产量提高,并且韭菜连作时间越长,对迟眼蕈蚊防治效果越好,增产效果越明显,2a韭菜增产23.5%,3a韭菜增产27.2%;施用昆虫病原线虫制剂后,作物的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以及根体积都高于对照组;施用昆虫病原线虫制剂后,韭菜的Fv/Fm在0.75以上,Fv/Fo、NPQ和qP降低,可能是线虫制荆对韭菜的光合过程产生了胁迫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测定方法的准确性。[方法]使用酶抑制率法对胜利农场的本地温室大棚、露地常用蔬菜及南方韭菜等蔬菜的毒死蜱、敌百虫、氧化乐果和呋喃丹(克百威)4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行了残留检测。并用该法在实验室内对这4种农药灵敏度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易产生假阳性的蔬菜如韭菜、生姜进行加热处理,并把抑制率35%以上的蔬菜用色谱法检测验证。[结果]本地夏季的小白菜和冬季超市的南方韭菜农药残留超标,韭菜中毒死蜱残留超标近6倍。抑制率20%时,氧化乐果缓冲溶液的浓度最低只能达到3 mg/kg,而敌百虫、呋喃丹、毒死蜱缓冲液的浓度分别可达0.001、0.001、0.030 mg/kg。[结论]酶抑制率法对氧化乐果检测灵敏度低,对敌百虫、呋喃丹、毒死蜱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9.
间作是茶园生态抑草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四年生的茶园中间作鼠茅,研究其对茶园杂草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茶园土壤肥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茶园间作鼠茅可以显著地降低杂草的发生,其中,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89%左右。与清耕相比,间作鼠茅后土壤肥力明显提高,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提高了65.00%、49.19%和95.54%。间作鼠茅均可以显著提高茶叶中的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其中氨基酸增加最明显,增加了49.8%;间作鼠茅明显提高茶树的发芽密度和百芽重。结果表明间作鼠茅有望成为一种生态的茶园抑草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不同磷胁迫对韭菜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种不同磷水平营养液培养韭菜幼苗,比较研究4个不同基因型品种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低磷胁迫(0~80μmol/L)和高磷胁迫(160~320μmol/L)使韭菜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明显下降,抑制韭菜的生长,降低了产量。而施用适量浓度的磷(80μmol/L)能增强韭菜叶片的光能利用能力。p2处理各品种的Chl a、Chl b和Chl a+Chl b含量为最高,且791雪韭和甜脆791表现优于其他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