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团头鲂出血病是养殖户对鳊鱼细菌性败血症的俗称。宜兴地区是全国主要的商品鳊鱼养殖供应基地,多年来鳊鱼出血病成为影响养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的拦路虎,造成巨大损失。针对养殖户反应的鳊鱼出血病发病迅速,预防困难,和久治不愈等问题,做了深入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实现了部分鱼塘全年不发生出血病,死亡率小于0.5%和大部分发病鱼塘能迅速控制死亡的效果。现将调查情况和防治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鳊鱼出血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易发生也很容易被治愈。然而在很多养殖区,因不重视水质调控,导致鳊鱼出血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一、病例及发病过程位于江苏水仙实业有限公司的3个池口,养殖户分别为高某、顾某、问某,面积分别为27.9亩、26.5亩、12.5亩,总计66.9亩。先后于2017年7月3日、7月25日、9月13日发生鳊鱼出血病,分别死鱼2450千克、1500千克、560千  相似文献   

3.
江苏无锡的宜兴、常州的武进等地主要以养殖鳊鱼为主,据初步估计,其鳊鱼的产量占全国鳊鱼总产量的20%之多。但是近年来,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养殖环境逐步恶化,鳊鱼的病害也越来越多,给鳊鱼养殖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让不少养殖户"闻病色变"。笔者于2007年多次到宜兴、武进等地鳊鱼养殖区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南方一些养鱼发达地区的养鱼池塘先后不同程度地爆发了白鲢出血病,同池混养的鲫、花鲢、团头鲂和鳊鱼等也感染此病。此病死鱼严重,已给养鱼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现将此病的发病症状、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步生 《水产养殖》2012,33(5):45-46
2011年8月17日,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云湖水产养殖场的1号鱼池发生鳊鱼大批的死亡,笔者在得到有关情况后,到现场进行勘验诊断并解剖确认为鳊鱼暴发性出血病。通过及时治疗,对症下药,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现将具体情况及治疗过程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细菌性出血病、大红鳃和鳃出血是鲫鱼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直困扰着广大技术员和养殖户,本文主要对这3种疾病的症状进行梳理,并对其防治提供一些建议。一、细菌性出血病细菌性出血病为细菌感染,诱因有水质恶化、亚硝酸盐偏高;投喂过多导致的肝脏受伤、免疫力下降;鱼体受锚头鳋叮咬存在伤口。该病水温越高病情越严重,往往伴随其他鱼类的死亡,死亡顺序一般为杂鱼、鲢鱼、鳊鱼、鳙鱼、草鱼、鲫鱼、鲤鱼。濒死鱼有腹水、肌肉出血,肛门红肿、出血、外突,腹部呈弥散状出血,鱼鳔可见树枝状充血,肝胰脏糜烂并出血(图1)。  相似文献   

7.
暴发性出血病综合防治暴发性出血病是一种严重细菌性疾病,其危害鱼类品种之多,时间之长,分布地区之广为鱼病史上所罕见,尤以鲫鱼发病率最高,其次是编鱼和鲢鱼。除草鱼以外,现已从患暴发性出血病的青、鲢、鳙、鲤、鲫、鳊鱼体内分离到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这种菌...  相似文献   

8.
我市一承包户一口8.7亩的高产池塘,放养密度大,今年5月18日发现塘内白鲫、花白鲢、鳊鱼等患出血病而大量死亡。同月23日又一承包户的20.5亩精  相似文献   

9.
江苏如东县水产养殖场是以淡水养殖为主的一家大型养殖单位,近年来出血病在我场横行,严重地影响了渔业生产,我们一直在寻找对症的良药。今年6月初又有一池塘发病时,我们用“水族乐”进行试验: 1.该池塘18.2亩,水深2米,6月6日死鱼15公斤,以鳊鱼为主,病鱼特征为腹鳍、背鳍、下颌。体表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尸检内脏充血,切开肾脏和肿胀的脾脏时有流质的内溶物流出,经我们诊断为典型的暴发性出血病。曾用生石灰1320公斤,计54ppm进行治疗,但未收到明显效果。6月7日死鱼22.5公斤,6月8日列鱼22.5公斤。没有好转,下午使用“水族乐”采用全池  相似文献   

10.
一例池塘淡水鱼暴发性出血病频发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为细菌性败血症,就目前来讲是一种传染性较强、死亡率较高的淡水鱼类传染病,主要危害鲢、鳙鱼、草鱼、鳊鱼和鲫鱼。当水温在20-28℃时多发,6—8月份为该病的高发期,10月份以后随着天气逐渐变凉,池塘水温下降,该病的发生会逐渐终结。但在我市发生了一例立冬前还发生淡水鱼出血病的病例,则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11.
<正>鳊鱼由于全身分布的鳞片相对细小,鱼体全身分布的毛细血管相对较多,属于水产养殖动物之中较容易患出血病的品种。每年的五六月是水产养殖动物出血病暴发率较高的季节,再加上天气极不稳定,对池塘的水质变化影响非常大,容易造成水产动物比较严重的应激反应,免疫能力下降,相对容易暴发出血病。一、发病情况1.发病时间2018年6月25日。2.发病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湖西村童师傅家新开挖的养殖池塘。3.池塘情况该发病池塘水面面积大约有  相似文献   

12.
1993年我镇鳊鱼出血病较普遍发生,主要是因放养密度过高及水质差而引起。该病发生时,池内食草量明显减少,水质混浊不堪,开始有少量死鱼浮在水面,数日内突然增多。死鱼头部、鳍条基部等多处出血,腹部有淡红血斑,严重的全面肌肉出血。  相似文献   

13.
黄金雨 《内陆水产》2006,31(6):33-35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在我县1989年首次发现,之后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病水体普及水塘、鱼池、水库、湖泊;发病种类由鲢鱼扩充到鳙鱼、鲤鱼、鲫鱼、鳊鱼、银鲴等10多个品种;死亡数量和经济损失呈直线上升。笔者于2001~2003年对全县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市场上鳊鱼发毛的现象时有发生,2011年初发毛现象又似卷土重来,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本文针对2011年初苏南市场鳊鱼发毛的症状、损失、原因作一分析,并结合过去的经验提出防控策略,以供广大鳊鱼养殖户乃至水产饲料界的同行  相似文献   

15.
近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危害日益严重,过去被认为越冬比较安全的鲢鱼也经常受到危害,使越冬成活率明显下降。现介绍一例鲢鱼春片鱼种出越冬池前,患暴 发性出血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一、症状   2000年 4月初,我市谢家店水库一处 30亩混养鱼种越冬池的鲢鱼发生鱼病。当时岸冰融约 50厘米左右,水温 6~ 8℃,水面有部分鲢鱼上浮,抽样 30尾,镜检鳃部有极少量指环虫,另有约 10%的鲢鱼胆囊内有大量的四极虫,经检测,感染出血病的为 100%。其症状为尾柄至尾鳍有程度不同的点状或连片状充血,有的充血处鳞片竖起,鱼腹水,鳃丝呈灰…  相似文献   

16.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对暴发性出血病发病的一些特点及防治方法作了总结,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暴发性出血病的症状主要症状是鱼体各器官组织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充血。外表症状表现为病鱼口腔、头部、  相似文献   

17.
草鱼出血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草鱼出血病的病原研究,始于50年代。1978—84年,分离到一种病原病毒,定名为草鱼呼肠孤病毒或鱼呼肠孤病毒。本文报道从出血病病鱼组织的电镜研究中发现两种病毒颗料,一种即是呼肠孤病毒,另一种是20-30nm大小的病毒。经病毒的核酸分析,前者是双股RNA病毒;后者为单股RNA病毒。用分离到的这两种病毒分别注入1足龄健康草鱼,可发生两类不同症状的出血病;呼肠孤病毒主要导致“肠出血型”症状;另一种病毒(经初步鉴别属于小RNA病毒科病毒)主要导致“肌肉出血型”出血病。由此,可以证实两种病毒都是草鱼出血病的病原病毒,同时也初步解释出现两种不同症状出血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3草、青鱼疾病的防治3.1草鱼出血病3.1.1病原该病病原为草鱼出血病病毒,最适复制温度在30℃左右。3.1.2症状与诊断病鱼体内外各器官和组织呈现出血,有时有腹水,肠道无食物,充血但不糜烂。诊断时,须全面观察病体内外器官和组织的出血症状。如果出血症状明显,或有上述几种症状表现,可以诊断为草鱼出血病。3.1.3流行与危害该病是目前草鱼饲养阶段危害最大的  相似文献   

19.
今年7~9月间,我县池塘养殖的鲢鳙鱼常有出血病爆发流行,造成鲢鳙鱼大量死亡,对生产影响极大。由于该病以前极少发生,没有现成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以借鉴,而我站又没有条件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试用强氯精、肠炎灵、爱的新对鲢鳙鱼出血病症状明显的4个病例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池塘养鱼生产中,最令养殖户头痛的要数鱼病问题了。鲢、鲫、鳊、草鱼出血病不仅发病率高、面广,而且来势猛,发病持续时间长、死亡量大。鱼病暴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重视预防以及防治方法上的偏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其主要表现在: 一、“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最近几年,鲢、鲫、草、鳊鱼出血病年年暴发流行,要使塘鱼不发病或少发病,日常管理预防工作必须跟上。有许多养殖户就是因为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