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海水养殖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96,18(1):44-46
一、世界水产养殖 近年来,世界鱼虾贝类养殖产量增长很快,1993年达到1628.5万吨,较上一年的1439万吨增长了13.2%,创历史最高纪录。1993年世界水产养殖的产值达到292.6亿美元,较上一年的277.1亿美元增加了15.5亿美元。 在1993年世界鱼虾贝类养殖产量中,海水产量为555.9万吨,占养殖总产量的34.1%,产值为130.1亿美元,占养殖总产值的44.5%,淡水产量为1072.6万吨,占养殖总产量65.9%,产值为162.5  相似文献   

2.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欧洲水产养殖产量持续增长。1985年欧洲养殖总产量为130万吨,占世界养殖产量的12%,贝类产品占欧洲养殖产量的46%,鱼类占54%。  相似文献   

3.
正扇贝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之一,1996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783.5万t,其中贝类产量412.7万t,扇贝产量达90万t,占海水养殖产量的11%,贝类产量的22%[1]。同年,世界扇贝的产量约98万t,可见我国扇贝养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占有重要位置。目前,海洋贝类主要有底播和浅海筏式两种养殖方式,其中贝类筏式养殖以其养殖种类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管理方便等优点,逐步发展成  相似文献   

4.
《水产科技情报》1975,(6):24-27
日本的鱼贝类养殖技术进展很快,是日本的一个重要的工业。1971年日本水产养殖的总产量为60.8万吨,占日本总渔获量913万吨的6.7%。如果与1951年水产养殖产量9.4万、1961年34万吨相比,就可以看出,日本的水产养殖在过去20年里已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自1997年我国进入对虾养殖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2007年对虾养殖产量126万吨,占世界养殖对虾产量的40%。华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显著提升,养殖对虾产量由1992年不足4万吨发展到2007年超过70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产量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水产品养殖与加工的地位 1、我国水产品在世界的地位 2005年全世界水产品总量约为12000万吨,中国4320万吨,占世界水产品总量的36%;2005年世界养殖水产品总量4500万吨,中国3209万吨,占全世界的70%;2005年中国水产品出口总量为257万吨,居全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7.
全世界兰色革命的兴起,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贝类养殖又是水产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来,特别是贝类养殖业稳步增长,全世界贝类上市量(包括捕捞和养殖产量,从1980年360万t提高到1986年452万t,年平均增长率为3.95%。现将亚洲地区贝类养殖业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作扼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扇贝养殖现状及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利平 《齐鲁渔业》2000,17(2):21-23
扇贝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贝类之一,1996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783.5万t,其中贝类产量412·7万t,扇贝产量达90万t(占海水养殖产量的11%,贝类产量的22%)。而同年世界扇贝的产量约98万t,可见我国扇贝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这90万t产量中,栉孔扇贝约58万t,海湾扇贝25万t,虾夷扇贝5万t,华贵栉孔扇贝约2万t,年产值约40亿元。自1980年以来,我国沿海渔民从扇贝养殖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我省扇贝累计产量达440多万t,收入约200亿元。1扇贝养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水产科技情报》1978,(8):29-29
据国外报道,联合国技术援助委员会(1973)预测到公元2000年,世界养殖生产的动物蛋白至少5000万吨。Ryther(1975)指出,全世界沿海滩涂面积大约为4亿4千万公顷(1公顷=15亩),这些区域多属于热带红树林沼泽地带,如果人们只要利用其中的10%作为海水养殖用,即使采用粗养的方法,也能生产1亿吨海产品。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世界捕捞年产量最大潜力也不会超过1亿吨(包括鱼贝类产量)。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福建俗称花蛤,以下简称花蛤)属帘蛤科蛤仔属,为我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在我国沿海北起辽宁,南至广西均有分布。花蛤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并以其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适应力强、市场价位稳定等特点,成为滩涂贝类养殖中最重要和最有发展前景的品种之一,也是目前人们菜篮子中不可或缺的水产品。2004年我国花蛤养殖产量150万吨,其中福建产量达37·67万吨(福建花蛤养殖规模和产量仅次于牡蛎位居第二),培育的花蛤白苗产量5万吨,其苗种生产量位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的70%以上。福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花蛤…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也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在2003年水产总产量的4706万吨中,养殖产量达到3029万吨,占总产量的64%,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目前全世界年养殖产量国的70%来自中国。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近年来科学技术在水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一、华南地区对虾养殖状况据报道2010年世界对虾养殖的总产量350万吨。我国对虾养殖产量也在逐年提高,2010年达到134.8万吨,其中海水对虾73.3万吨,淡水虾的产量61.5万吨,南美白对虾的产量约占80%。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2010年海水对虾养殖面积86606公顷,养殖产量54.9万吨。其中广东省养殖面积59967公顷,产量29.3万吨(未包括淡水对虾21万  相似文献   

13.
世界海水增养殖业日益发展,每年可生产300万吨水产品。1977年,海水养殖总产量中,藻类——105.5万吨,贝类——97.8万吨,虾类——1.6万吨,鱼类——90.0万吨。苏联依赖於海水增养殖业,每年生产约8万吨水产品。据推算,在苏联沿岸可养殖达100—250万吨的藻类、无脊椎动物和鱼类。  相似文献   

14.
国外简讯     
1991年世界养虾产量创记录1991年,全世界养殖虾的产量达到创记录的690,100吨。此产量比1990年的产量增加9%。东半球国家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6%。位居榜首的国家是中国,产量为14.5万吨,比90年的产量下降3%。其次是印度尼西亚14万吨,泰国居第三位,产量达11  相似文献   

15.
1985年欧洲水产养殖产量为130万吨,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12%,其中贝类占46%,鱼类占54%。养殖鱼类的产量中,东欧占3/4,主要养鲤鱼。西欧的主要养殖鱼类是虹鳟。目前欧洲正在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和海洋贝类养殖。在海水鱼虾类养殖中,苗种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目前正在加紧研究。在未来的五年中,鲆鲽、贝类、牡枥、鲤鱼、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海水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据统计,2002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达1212.84万吨,海水养殖面积134.475万公顷。其中滩涂贝类产量约占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19%。本文所指滩涂贝类品种主要为缢蛏、菲律宾蛤仔、文蛤、青蛤、蚶类、牡蛎等。池塘养殖滩涂贝类,就是利用沿海滩涂的虾塘、围垦,或筑堤围塘,进行蓄水养殖。其优点是投资少,风险小,效益高,设施和操作简单,受不利环境的影响小。本文着重介绍利用池塘进行缢蛏、蛤类和蚶类的健康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海水养殖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海水养殖业的现状我国海水养殖业在解放前几乎是空白的 ,50年代主要是养殖海带和牡蛎、蛏等一些贝类 ,全国产量很少 ,到1960年全国海水养殖产量仅21.16万吨。但是 ,90年代起海水养殖迅速发展 ,1990年全国海水养殖产量284.22万吨 ,到1995年海水养殖产量达到721.92万吨 ,五年间增长2.54倍 ,以后逐年有所提高。到1998年海水养殖产量达到860.04万吨 ,养殖面积达到1004.41公顷。在海水养殖产量中贝类的产量达到700.25万吨 ,占总产量的81.42 % ,藻类产量102.42万吨 ,…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水产养殖的大国,养殖水产品总量占世界养殖水产品总量的70%,其中养殖淡水鱼产量占世界养殖淡水鱼总产量的73%。2006年我国淡水养殖产量达到2148万吨,其中常规淡水鱼养殖品种(青鱼、草鱼、鲢、鳙、鲤鱼、鲫鱼、鳊鱼、鲂鱼)为1562万吨,常规淡水鱼养殖品种占中国养殖产量的73%。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自1997年进入我国养殖对虾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2006年养殖对虾产量107万吨,占世界养殖对虾产量40%。华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显著提升,养殖对虾产量由1992年不足4万吨发展到2006年超过66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产量的57%。  相似文献   

20.
从正面效应看,在100多种引进种中,已形成万吨以上养殖产量规模的有10来种(表1)。引进种在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中的比例大约为10%。由于引进种中大多是名特优商品,故在我国水产养殖总产值中的比例约为20%。鱼类中的罗非鱼和大菱鲆、贝类中的扇贝,是引进后形成可观产业的典型代表。2003年我国罗非鱼产量已达80.5万吨,占该类鱼世界养殖总产量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