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河蟹养殖迅猛发展,河蟹全国产量由1993年的1.75吨到2001年突破24万吨;价格已从前几年一路攀升步入微利时代,现在每公斤仅40~60元乃至20元以下,养殖者稍有疏忽,就会导致亏损,甚至亏损额较大。继续养殖河蟹还有没有利润?这是从事河蟹养殖众多生产者迫切关心的问题,如何熟练掌握河蟹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河蟹品质,增加养蟹效益更是养殖户所迫切希望的。1提高河蟹养殖规格平衡产量和利润的关系目前小规格河蟹冲斥市场,导致价格猛跌,50~100克的小规格河蟹的价格在1993~2002年期间下降了85%,2002年苏北每只50克左右的小规格河蟹已下跌…  相似文献   

2.
目前水温、气温逐渐回升,做好4~6月河蟹养殖管理是全年河蟹取得高产的重要环节,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经验,总结出4~6月河蟹养殖的几个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河蟹是一种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的名优水产品。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河蟹养成规格偏小,病害增加,加上滥用药物,导致蟹价下跌,传统养殖方法与河蟹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不适宜,影响了河蟹的生长和品质。为促进河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利用自然生态进行水库网围生态养殖河蟹技术,2001~2002年我们承担了河南省科委“水库网围生态养殖无公害河蟹技术研究”试验项目,试验的四个网围采用生态养殖技术,投放规格150~300只/公斤的扣蟹34.6万只,年底获商品蟹10250公斤,平均规格120~154克/只,获净利润9.221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现…  相似文献   

4.
许步劭 《科学养鱼》2000,(11):34-34
我国天然蟹苗逐年减少,且不稳定,已不能适应河蟹养殖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增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海水人工育苗,也有一部分在内地靠人工配制海水育苗, 1999年河蟹苗种生产已达到 180吨以上。在河蟹养殖生产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河蟹养殖病害问题日趋突出,成蟹养殖的颤抖病造成经济损失 20亿~ 30亿元。在蟹苗生产过程中,河蟹真菌病还没有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其实它对苗种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河蟹颤抖病。   1994~ 1995年在江苏省启东市吕泗港刚开始河蟹人工繁殖时发现在幼体上寄生一种真菌,虽采用孔雀石绿、福尔马…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原是河蟹的产集地,但由于城市建设,农工业发展及水利等多种因素影响,河蟹资源已濒临绝迹。为逐步恢复发展河蟹资源,我市于1987~1988年全市共推  相似文献   

6.
《科学养鱼》2006,(3):81-81
河蟹属甲壳动物,在河蟹生长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就是脱壳,每一次脱壳都是对生命的严峻考验,如果不能脱壳或者脱壳不顺利就会导致河蟹死亡,造成养殖损失。养殖者应该根据河蟹的生活习性和脱壳特点加以预防和管理。河蟹喜欢在浅水、弱光、安静和水质清新的环境,通常在水下5~1  相似文献   

7.
人工养殖河蟹时,隐蔽场所设置的好坏,对于促进河蟹的生长发育,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及养殖产量有着重大的影响。下面就介绍几种主要隐蔽场所的设置方法: 一、瓦片层叠法在养殖池四周用瓦片进行交错层叠,瓦片间距约15cm,瓦面朝下,交错层叠6~7层,高约20~30cm,最上面铺上泥土,栽种水草。瓦片层叠的洞穴略多于河蟹的数量,通常每亩放瓦片2500~3000片。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每亩一次投资250~300元;使用寿命长,一般可用5~7年;河蟹活动空间大,方便简单,捕捞方便。我校曾用此法效果很好,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龙虾与河蟹池塘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恒彦  颜昌胜 《中国水产》2009,404(7):40-42
为了探索小龙虾与河蟹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提高池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于2006年~2008年在洪湖市滨湖河蟹板块养殖基地进行了小龙虾与河蟹生态健康养殖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平均亩产小龙虾156kg,河蟹115kg,亩产值6932元,每亩纯利4500元。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河蟹价格回落,养殖效益下降,而黄颡鱼价格较高且平稳,因此,2000~2001年我们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套养黄颡鱼,进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为河蟹养殖走出低谷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河蟹池套养黄颡鱼关键技术如下: 一、池塘条件 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系统通畅,无传染疾病发生,面积10亩~20亩,池塘淤泥10cm。  相似文献   

10.
一、河蟹病害的综合预防1.调控水质河蟹长时间在高温条件下易性早熟且个体小型化,也易患病。因此在夏季需保持水深0.6~1.2米,透明度35~40厘米,pH值7.5~8.5,日最低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并经常换水。2.布草投螺水草和螺蛳是河蟹优良天然饵料,有助于改良底质和净化水质,水草还可为河蟹提供附着、隐蔽及蜕壳的场所。实行畈状种植水草,按每  相似文献   

11.
湖泊网栏河蟹是一项新的增殖方法。鄂州市水产局于1991年3月26~11月14日在梁子湖利用天然饲料进行网栏放养河蟹试验,在80ha的网栏内投放河蟹235.50kg,共计河蟹32970只,平均放养规格为7.14g/只,  相似文献   

12.
2005~2006年嘉善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面积20亩的河蟹网围养殖塘里进行了翘嘴红鲌与河蟹混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一、养殖设施要求1.网围养殖区条件网围区为河蟹养殖塘,网围区水位常年保持在1.5~3.0米,水质清新,pH值7.2~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省农垦临海农场渔场河蟹养殖户于利忠在多年的养殖中,总结出一套河蟹雌雄立体分养经验技术,2009年他养殖的河蟹平均亩产达82千克,回捕率达98%,其中雌蟹重量100~180克/只、雄蟹155~255克/只,比未分池养殖的河蟹重量、产量均有较大的提高。于利忠河蟹雌雄分养的技术是:养殖的蟹塘水深要保持在1.5米左右,塘口坡比1∶3,水源要充足,塘中  相似文献   

14.
河蟹在完成最后一次脱壳以后,再经过15~30天的培育就可以起捕上市了。这段时间一般称为河蟹育肥期,河蟹育肥期生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河蟹品质和上市规格,对养殖效益的影响很大。怎样才能使上市的河蟹肥满度达到最佳?笔者通过自己的养殖经验和对大量养殖户的了解、分析,总结出必须要合理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长江蟹和辽河蟹性腺及肝脏指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应森  郭延 《水利渔业》2001,21(1):10-12
统计分析了长江和辽河水系的河蟹在性成熟期其肝脏和性腺指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河蟹性腺指数和肝脏指数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水系河蟹在8~11月,肝脏指数越来越小。性腺指数越来越大。性腺指数的变化与肝脏脂数的变化密切相关,进一步证实了河蟹性腺发育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肝脏。但两水系河蟹性腺和肝脏发育也有明显差异。辽河蟹性腺发育时间比长江蟹早1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16.
<正> 1997年,宁河县河蟹养殖面积约66.7hm~2,发病率达60~95%,死亡率达20~30%,据统计,共死亡河蟹2.5万kg,经济损失达100万元。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河蟹价格回落,养殖效益下降,而黄颡鱼价格较高且平稳,因此,2000~2001年我们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套养黄颡鱼,进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为河蟹养殖走出低谷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河蟹池套养黄颡鱼关键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余燕  吴小成 《水产养殖》2010,31(8):44-44
<正>河蟹"抖抖病"对河蟹养殖危害极大,该病发病较快,死亡率高,从症状出现到死亡仅2~3 d。河蟹养殖形式较多,发病原因各异。但池塘单养、池塘中水草栽种不足的鱼蟹混养塘发病率较高,相对损失亦较大,稻田养殖、河沟养殖发病率较低。河蟹"抖  相似文献   

19.
<正>每年在河蟹开市后,通过网箱暂养河蟹,可达到延期上市的目的,同时可以提高河蟹回捕率。每年从10月20日左右开始起捕暂养,把塘中蟹全部起捕在网箱内暂养管理,可以延期到第2年3至5月上市,也可以分公母、分规格分箱暂养,便于管理及销售。网箱暂养河蟹技术实现了错峰上市,暂养时间一般可达80~115d,克服河蟹作为季节性产品,上市比较集中的劣势。该次试验通过改变暂养河蟹的放养密度、河蟹规格、投饲模式、网箱规格、放养时间,筛选出最适合河蟹暂养的模  相似文献   

20.
正本试验根据生态位原理和河蟹生物学特性,加大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的比重,螺蛳分批延迟投放,通过河蟹摄食部分水草和螺蛳,转化为优质水产品,混养滤食性、杂食性鱼类以改善水质;将原有河蟹放养密度降低30%~50%,以保持草、蟹生态平衡,改善水体水质指标,修复河蟹养殖水体。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场地在安徽省规模化河蟹水体生态修复的基础上,随机抽取7个河蟹样本塘,试验池塘面积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