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保证越冬亲虾的质量,提高越冬亲虾成活率,对留用越冬的亲虾,一般采取初选和复选两道程序。初选是在起捕虾的现场进行的,根据选择亲虾的质量要求,挑选数量较多的亲虾,放在室内水池暂养一段时间,并在暂养过程中逐渐淘汰不合格的亲虾,在放入越冬池之前,再进行一次复选。选择亲虾方法如下:1 个体适中。一般在虾塘中直接进行挑选,所挑选的亲虾个体要适中。实践证明,雌虾要选择体长为10—12cm,体重为20—30g的个体,这种  相似文献   

2.
大竹蛏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了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的繁殖季节、亲体暂养与催产、产卵孵化和幼体培育及变态附着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大竹蛏在人工暂养条件下无需特殊的人工催产方法,可自然排放精卵。受精卵在水温22~24℃条件下,23~24小时孵化出D型幼虫,孵化率为58%以上。受精后7~9天完成变态,发育至稚贝。以粒径400~500μm细砂作为附着基,经50天培育可达体长1cm左右的苗种。同时,对大竹蛏的催产方法、产卵行为、附着基的投放和胚胎发育、幼虫发生及生长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1992—1994年共收集大鳍1300尾,暂养832尾,平均暂养成活率为61.7%;运输1272尾,平均运输成活率为90.2%。试验表明,运输密度与成活率成反比;运输适宜温度为16—26℃,温度超过28℃,成活率显著降低,冬季温度低于10℃不宜作长途运输;大鳍充氧运输超过30h后,因水中氨氮含量升高,死亡率增加;不充氧时,大鳍不宜与鲤、鲫、草鱼等耐低氧能力较强的鱼作高密度混运;体长18cm以下个体运输成活率低于体长18cm以上个体  相似文献   

4.
1亲虾挑选 亲虾越冬历时长,必须严格挑选。选择标准应是虾体大、健康无病无损伤、无畸形,雌虾体长14cm、雄虾体长12cm以上为宜。实践证明,低密度养殖的大个体亲虾,其成活率较高。刚蜕皮的软体虾不能作亲虾使用。  相似文献   

5.
中意合作饲养罗氏沼虾试验由中方提供虾苗和技术,由意方提供场地和试验条件。试验历经4个余月。幼虾强化培育后成活率61%。饲养105天,共收虾3998尾,成活率46.49%,最大个体全长12.8cm,体长9.5cm,体重20.97g。  相似文献   

6.
育苗厂出售的南美白对虾虾苗,体长一般在0.7~1cm,直接入池塘养殖,成活率较低.经过室内约2周左右的暂养,体长可达3~4cm,此时放入池塘养殖,成活率会大大提高.现将暂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大竹蛏(Solen grandisDunker)隶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帘蛤目(Veneroida),竹蛏科(So-lenidae),生活于潮下带-20 m水深的浅海,在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沿海均有分布。大竹蛏个体大,肉质鲜美,出肉率高,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底栖海产软体动物。2015年我们在锦州市海水苗种繁育中心进行了大竹蛏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圆满完成预期目标。现将大竹蛏亲贝暂养促熟的研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不同盐度对大竹蛏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体长9—10 cm、体重40.94±4.95 g的大竹蛏进行不同盐度条件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海 水盐度的变化对大竹蛏的存活有显著影响,大竹蛏的存活盐度为13-35.适宜盐度为15—30。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近江蛏幼贝进行海水梯度比重、比重渐升和渐降、不同底质以及耐高温的试验.结果表明:近江蛏幼贝适宜生活的海水比重是1.001~1.010,比重1.016是养殖近江蛏的上限;近江蛏幼贝不能在比重1.018以上的海水水域生存;幼贝对低比重水的适应能力随着个体的生长而增强;近江蛏不能在陆泥底质、淡水中存活,而在海泥底质、淡水中,2 d内无不适表现;近江蛏幼贝不能长时间适应34℃以上的高温.  相似文献   

10.
在室外土池缢蛏人工育苗过程中,进行了不同催产方法的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低盐度海区亲蛏催产效果高于高盐度海区,采用淡化水刺激,进行8小时阴干刺激,经过暂养的亲蛏催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从1986至1990年,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松浦试验场,用本所培育的散鳞镜鲤与由联邦德国引进的德国镜鲤进行了品系间杂交,获得了一个形态与两亲本稍有不同,而生长等经济性状具有明显超亲优势的杂交种——松浦镜鲤。根据对体长、体高、头长、吻长、眼径、尾柄长和鳃耙数等16个可数、可量性状的测定。松浦镜鲤在头长、吻长、眼径、尾柄长和鳃耙数等5个性状上与双亲不同,而其它性状都界于双亲之间,体高、体厚偏向母本,而尾柄高、鳃耙数偏向父本。因此表现出头小、吻延长,眼径扩大,鳃耙数增加等有利运动和摄食,根据4年的池塘生长对照和抗寒、抗病测验,松浦镜鲤一至三龄鱼的越冬成活率分别比双亲高70.3%、116.2%和17.8%。池塘饲养成活率一至三龄鱼分别比双亲高10%、18.5%和14.7%。由于池塘成活率高,因此,群体产量一至三龄鱼分别比双亲高81.3%、63.6%和59.9%(三个池塘的平均值)。个体体重瞬时增长率一至三龄鱼分别比双亲快7.7%、6.5%和25.82%(三个池塘的均值)。含肉率比双亲均值高8.9%。  相似文献   

12.
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划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9年3、5和9月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海水、底质和养殖贝类体中有毒有害物质(铜、铅、镉、汞、砷、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滴滴涕、多氯联苯、大肠菌群、腹泻性贝毒、麻痹性贝毒)的同步调查资料,采用海水质量评价指数(Swj)、底质质量评价指数(Ssj)和贝类质量评价指数(Soj)以及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SI),对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划型。结果表明,海水质量、底质质量和养殖贝类质量水平范围均为2~6级,平均值分别为3级、4级和2级,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为2~6级,平均值为3级。总体上,贝类产区海水质量处于较好水平,底质量处于一般水平,养殖贝类质量处于良好水平。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大肠杆菌、滴滴涕和多氯联苯。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无1类区,属自然本底区;2类区共15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88%,其中2a类区6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35%,属清洁区,2b类区5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30%,属较清洁区,2c类区4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24%,属轻度污染区;3类区共2个,占贝类产区总数的12%,其中3a类区和3b类区各1个,均占贝类产区总数的6%,分别属中度污染区和重度污染区。福建诏安湾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和划型的结果与诏安湾贝类产区污染现状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开展魁蚶中国群体和韩国群体的正反杂交试验,建立了中国群体♀×韩国群体♂(中韩正交群体)、中国群体♀×中国群体♂(中国群体)、韩国群体♀×中国群体♂(中韩反交群体)、韩国群体♀×韩国群体♂(韩国群体)4个群体。稚贝出池后在海区(N 35°32′41.85″,E 119°41′29.49″)常规笼养,分别在4、5、7、9、11、13月龄取样,分析其生长、存活及杂种优势。研究结果显示,中韩正交群体壳长、壳高、壳宽和湿质量的杂种优势变化趋势一致:前期杂种优势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持续增大,到11月龄时最高,13月龄又明显下降。11月龄壳长、壳高、壳宽和湿质量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7.73%、4.80%、8.84%和27.44%,其中湿质量的杂种优势最为显著;中韩反交群体4个性状在7月龄和11月龄的杂种优势率基本为正值,最高值为2.61%。中韩正交群体和中韩反交群体存活率的杂交优势率均为正值,分别为5.89%和4.15%,中韩正交群体杂交优势略高于中韩反交群体。综合分析表明,中韩正交群体在生长性状和存活率上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是一种理想的育种材料。研究结果可为魁蚶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杂交育种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inbreeding is critical to the long-term viability of shellfish breeding programs, especially as breeders attempt to develop selected lines in hatcheries with small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s. Inbreeding depression in shellfish is well documented among the offspring of selfed individuals and full-sib cross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if crossing more distantly related parents would result in measurable inbreeding depression of performance traits in adult Crassostrea gigas raised in a commercial intertidal growing environment. Families were created with expected inbreeding coefficients (F) of 0, 0.0625, and 0.203. Average family yield, individual growth rate, and survival were recorded after the first and second growing seasons. Significant inbreeding depression in yield, individual growth rate and survival was observed after the first growing season in families with F=0.203 (P<0.0001), but not in families with F=0.0625 (P>0.058). After two growing seasons, significant inbreeding depression of yield and individual growth rate was observed in families with F=0.0625 (P<0.01) and F=0.203 (P<0.001). Significant depression of survival at harvest was observed only in families with F=0.203 (P=0.009). These result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pedigree records in shellfish breeding programs to help avoid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inbreeding depression, even among crosses of distantly related parents.  相似文献   

15.
“配合饲料”以植物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为主,加以适量各种添加剂,经科学调配混合组成。蛋白质含量25-26%,脂肪84-129%,碳水化合物43-56%,并含有扇贝亲贝性腺成熟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其他促进性腺成长发育的重要成分。经饲喂试验表明:亲贝性腺指数提高20-30%,亲贝成活率98%,比对照提高26%,亲贝产出优质精、卵,受精卵的孵化率93%,饲料成本降低50%,是一种完全可以代替单胞藻喂养扇贝亲贝的优良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6.
测定桑沟湾深水区、浅水区栉孔扇贝固碳量,并进行固碳速率的标准化处理,增加了与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率的可比性,分析了栉孔扇贝在不同养殖区的固碳速率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研究显示,对于同一养殖种类,深水区生物固碳的速率比浅水区高两倍。不同区域,贝类壳碳及软体部中碳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导致区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长速度、养殖密度及存活率的不同而导致单位面积的产量存在差异。养殖栉孔扇贝的固碳速率可与森林相媲美。另外,贝类的养殖活动与浅海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之间关系复杂,需要加强贝类的摄食、呼吸、生物沉积、钙化等整个生理生态学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利用26000m2(39亩)和31349m2(47亩)2个养虾池,分别移入在室内培育的菲律宾蛤仔壳顶后期幼虫和双水管稚贝各80亿粒和9.7亿粒,经土池中间培育、越冬后,共生产出2 000-3 000粒/500g幼贝7.9亿粒,成活率分别达到4.5%和4.3%。  相似文献   

18.
2016年3月6日—5月3日,在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镇浮头湾外海域进行三种不同结构鲍匍匐基养殖对比试验。三种鲍匍匐基分别为扣箱式(有效匍匐面积1.072 8 m2)、双层斜板式(有效匍匐面积1.993 5 m2)和传统养殖盆(有效匍匐面积0.413 3 m2),试验对象为皱纹盘鲍杂交鲍(Haliotis discus hanai)。试验结果如下:1)扣箱式鲍壳长日增长为0.131mm,日增重为0.129 g,存活率为98.44%,饲料转化率为3.38%;2)双层斜板式鲍壳长日增长为0.098 mm,日增重为0.096 g,存活率为99.38%,饲料转化率为4.29%;3)传统养殖盆式鲍壳长日增长为0.115 mm,日增重为0.103 g,存活率为98.00%,饲料转化率为5.37%。试验设施未受到湾外海况影响破坏。结果表明扣箱式鲍匍匐基整体性能较好,基于该匍匐基的鲍养殖网箱在经济型吊杆辅助作业下具有养殖效率高、抗风浪流性好、劳动强度低、所需劳动力少等优点,适合应用于湾外养殖。  相似文献   

19.
对采用不同冷藏保护剂保护的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幼苗,经不同冷藏时间后的存活与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影响冷藏效果的一些相关因素。结果显示:(1)在常温下,不同浓度梯度的胞内保护剂(甘油、DMSO)比胞外保护剂(葡萄糖、蔗糖)对坛紫菜幼苗成活的影响大,幼苗分别在20%DMSO和35%甘油中培养48 h,其成活率为15%和0%;(2)从单一冷藏保护剂的作用来看,甘油的冷冻保护效果优于DMSO,幼苗在20%-25%甘油保护剂作用下冷藏30 d,成活率为100%,冷藏90 d的成活率为25%-35%;葡萄糖和蔗糖作为单一的冷藏保护剂,冷藏15 d后幼苗全部死亡;(3)甘油 DMSO两种胞内保护剂混合冷藏30 d,成活率为85%;(4)甘油 DMSO 葡萄糖不同浓度组合的冷藏效果较好,冷藏180 d后仍达到95%以上的成活率;(5)盐度和藻体细胞壁的厚度与冷藏效果有关。当盐度为25时,冷藏藻体的细胞成活率高于其他盐度实验组;藻体细胞壁的厚薄对保存效果有影响,同一品系的藻体,细胞壁厚的比细胞壁薄的细胞更耐低温,成活率较高;(6)同株藻体不同部位冷藏30 d后成活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把5cm以上海湾扇贝亲贝按43-50个/m^3密度吊养于水泥沉淀池,利用附近井水调温:使池水温度达4℃以上。越冬两个半月,成活率84%以上,而自然海区越冬贝成活率仅70%.升温促熟后.亲贝产卵孵化率60%以上,而自然海区越冬贝仅为15.1%。地下海水越冬贝的单位水体出苗量为505万粒/m^3和544万粒/m^3,而自然海区越冬贝出苗量仅有209万粒/m^3.证明利用地下海水调温,在沉淀池进行海湾扇贝亲贝越冬,效果明显,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