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HPLC-ELSD)测定免疫佐剂——三七总皂苷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的含量,色谱柱Discovery C18(250 mm ×4.6 mm,5μm),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为水-乙腈,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结果显示,三七皂苷R1含量5.19%,人参皂苷Rb1含量32.19%,人参皂苷Rg1含量41.28%,3种皂苷含量之和为78.66%.说明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三七总皂苷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建立测定人参强力胶囊中6种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Rd)含量的HPLC方法。色谱柱为Alltima C18(250mm×4.6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0.02%磷酸水溶液,流速为1.0mL/min;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nm;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Rd线性范围分别为0.396 8~7.936μg/mL、0.406 4~8.128μg/mL、0.196 0~3.920μg/mL、0.204 0~4.080μg/mL、0.200 0~4.000μg/mL、0.201 6~4.032μg/m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6种人参皂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在100.1%~103.4%之间,RSD均小于1.5%。本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以用于人参强力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建立参松养心胶囊中人参皂苷Rb1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色谱柱Alltima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2%磷酸水溶液(32∶6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3nm。人参皂苷Rb1进样量在0.4~4.0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100.3%,RSD 1.72%。本方法结果准确,精密度及重现性较好,可以用于参松养心胶囊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HPLC法测定三七保肝胶囊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研究保健食品三七保肝胶囊质量控制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对R1、Rg1、Rb1的皂苷含量的测定,可以有效控制三七保肝胶囊的质量,该方法稳定性好、快速、操作难度小,可作为保健食品三七护肝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UPLC法测定三七总皂苷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总皂苷提取物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的含量。〔方法〕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2.1 mm×50 mm,1.8μm);以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4min,19%B;4~8 min,19%~35%B;8~10 min,35%~95%B;10~11 min,95%B):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25℃,流速0.6 m L/min,进样量2μL。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分别在0.006 9~0.552 0、0.028 0~2.240 0、0.003 8~0.304 0、0.297 0~2.376 0、0.007 3~0.584 0m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8%、99.43%、97.26%、98.54%、99.02%。RSD分别为1.03%、0.64%、0.98%、1.37%、0.78%。〔结论〕该方法分析时间短,洗脱溶剂消耗小,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三七总皂苷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建立同时测定三七地上和地下部分人参皂苷Rb1、 Rb3、 Rc和三七皂苷F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C18(4.6 mm×100 mm, 2.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40℃。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1、 Rb3、 Rc和三七皂苷Fc分别在0.062~18.479、 0.060~17.870、 0.063~18.556、 0.064~19.169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5);三七中4种皂苷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53%、 100.56%、 99.90%、 99.60%, RSD分别为0.54%、 0.60%、 0.49%、 0.55%。在三七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各组织中,人参皂苷Rb1在芦头部位的含量最高,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c和三七皂苷Fc的含量均在叶片中最高。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适用于三七人参皂苷Rb1、 Rb3、 Rc和三七皂苷Fc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建立血塞通胶囊中人参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ZORBAXEclipseXDB-C18(4.6×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流速:1.0 mL/min;梯度洗脱;检测器波长2:03nm。R1在0.3~3.0μg(r=0.999 9,n=6),Rg1在1.28~12.8μg(r=0.999 4,n=6),Rb1在1.32~13.2μg(r=0.999 4,n=6)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R1:100.53%,RSD:1.65%;Rg1:97.69%,RSD:2.05%;Rb1:98.08%,RSD:1.59%。该方法简便快捷、分离效果好,可作为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HPLC-MS/MS法检测三七茎叶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PLC-MS/MS法,建立测定三七茎叶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b1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为BDS HYPERSUL C18(150 mm×2.1 mm,5 μm)柱;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30 ℃;质谱条件: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方法(MRM)测试;用于定量分析的对照品离子对为:人参皂苷Rb1 m/z 1107.9→783.7,内标物紫杉醇m/z 852.5→525.3.结果:人参皂苷Rb1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59~16.0 μg/mL,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均符合样品分析的要求.结论:该法准确、灵敏、特异性强,适用于三七茎叶总皂苷及其制剂中人参皂苷Rb1浓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Rg1和三七皂苷R1对三七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三七幼苗的苗高、主根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CAT活性在不同质量浓度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处理后均有所降低。其中,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Rg1可使幼苗的苗高和主根长显著降低;三七总皂苷质量浓度为0.01,0.10,1.00 mg·L~(-1)时,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低于对照28.83%,17.07%,23.21%。三七总皂苷还可降低幼苗的POD和SOD活性,而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处理会增加幼苗的SOD活性。综合表明,皂苷类物质对三七幼苗均有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三七总皂苷的化感抑制作用强于两种单体皂苷。  相似文献   

10.
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乌骨藤胶囊中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_1和人参皂苷Rb_1的含量。采用Kromasil C_(18)柱(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L~(-1),柱温40℃。结果表明:三七皂苷R_1在0.229-2.2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8.7%;人参皂苷Rg_1在0.814-8.1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9.2%;人参皂苷Rb_1在0.771-7.7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9.3%。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复方乌骨藤胶囊中所含三七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13P2-6(S1)、川农32(S2)、川麦42(S3)三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三种不同的行距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本苗一致的情况下,三个小麦品种在行距为20cm(H3)时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测定土壤中锌时去酸效果对于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比几种土壤中的标准物质GSS和ESS的分析测定结果,比较不同去酸程度对分析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使用同样的去酸效果下,在整个过程中不使用KClO4进行赶酸,在通过对几种土壤标准物质GSS和ESS的测试,检测结果都在标准值范围内。硝酸和氢氟酸并不是引起测定结果偏低的原因,通过试验结果证实土壤中锌测定的前处理去酸后的最终溶液体积为1.5~2.0 mL,此时能大幅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趋势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明小麦条锈病在南充市的发生流行规律,以便及时准确搞好小麦条锈病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减少随高空气流传入川东南春季流行区以及渝、鄂、湘等邻近麦区和中国东部小麦主产区条锈病菌源量,从而,确保这些地区小麦生产与贸易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多年来,通过采用系统监测、定期调查、田间普查、试验圃小麦品种抗条锈性鉴定、田间发病麦株生理小种抽样送检、综合治理和气象资料分析等方法,首次探明了小麦条锈病菌首先传入南充市的初始菌源地地点、传播路径、传入峰次、本地流行峰次以及本地流行与传入时间、传入峰次等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小麦条锈病在南充市的发生特点是病害始见期越早,发生越重;流行特点是本地小麦条锈菌有2次传入侵染高峰期,第1次外来菌源大范围传入对病害流行起着关键作用,在田间存在1~3个流行高峰期,第1个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对当年病害流行起着决定作用;1月下旬的累计发生面积与年发生面积呈较高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7692。建立了各个生育时期病田率和病株率同年发生面积预测数学模型。流行趋势是近16年来,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达81.25%,偏轻发生仅占6.3%,说明条锈病正处于重发流行期。流行的内因是小麦品种抗条锈能力的降低或丧失,造成品种抗性丧失的原因是条锈菌新生理小种致病性强且已上升为主要小种;外因是暖冬和春季天气波动幅度大,雾、露日偏多,以及重发、常发、早发和风口河谷地区发生严重。2002年以来,通过条锈病始见期、2次外来菌源传入范围、田间3次流行高峰期发生面积与相关系数和各个生育时期病田率及病株率同年发生面积预测数学模型,结合田间监测数据和气象预报,进行长、中、短期预报,全市小麦条锈病短期预报准确率年年达到100%,中、长期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比1998年以前提高5~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统计张家界市城区1981年—2015年逐月暴雨日数,分析暴雨集中期,再利用NCEP2.5°×2.5°逐6h再分析比湿(q)资料,分析850hPa上暴雨季节的比湿(q)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张家界暴雨主要出现在夏季,春季和秋季暴雨有但较少,暴雨集中期在5~9月,大暴雨(≥100mm)的降水主要集中在6~7月。不同的暴雨季节气温有所变化,故不同暴雨季节的比湿阈值也有所变化,总体来说夏季比湿阈值要比春季和秋季略偏高,春季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850hPa比湿(q)阈值为12g/kg,夏季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850hPa比湿(q)阈值为13g/kg,秋季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850hPa比湿(q)阈值为11g/kg,在同一个季节中,不同的月份比湿阈值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应陇县烟草种植的适宜密度,优化陇县烤烟品种布局并提高烟草产量与质量,通过小区对比试验,对烤烟品种秦烟99适宜栽植密度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农艺性状、抗病性、主要经济性状、原烟外观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秦烟99大田生育期延长,株高、腰叶减小,发病率增加,经济效益变差,烤烟产量与栽植密度成正相关关系。陇县烟区秦烟99的栽植密度以1.50万株/hm2较为适宜,在该栽培密度条件下,烟叶产量达1 806.0 kg/hm2,产值达到50 433.0元/hm2。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和欧亚联盟的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比较研究准体系进行阐述,重点介绍中国和欧亚联盟的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的监管部门、主要内容及区别,为监管部门和企业开展食品添加剂法规标准研究,促进中国-欧亚联盟食品添加剂贸易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稻籼粳交F_1、F_2代及杂交育成品种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程氏形态指数分类法对水稻籼粳交F1、F2 代及籼粳杂交育成品种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 :程氏形态指数分类法能较好地对籼粳亚种及其杂交后代进行分类 :籼粳交F1代大多数分类性状均偏向于籼稻特性 ,类型上划分为偏籼型 ;F2 代呈正态分布 ,4种类型均有 ,以中间类型为最多 ,F2 代类型丰富 ;在参试杂交育成品种中 ,尽管各个品种 (系 )都或多或少地带有籼稻和粳稻的血缘 ,但就程氏指数 6个亚种特性而言 ,除穗节长外 ,其它 5个性状仍然基本保持典型粳稻特性 ,在分类地位上仍然属于粳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脓毒症型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中的变化及影响。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采用假手术处理;模型组3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作ALI模型(即盲肠结扎/脓毒症型);于假手术及CLP术后24h处死全部大鼠,取肺石蜡包埋,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变化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Ang-2的水平。结果 对照组大鼠光镜下肺组织结构清楚,肺泡腔清晰,肺泡隔基本无水肿、炎症等特殊改变;模型组光镜下见部分肺泡萎陷,肺泡壁通透性增加,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及少许巨噬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等。S模型组血清Ang-2水平(10.72±1.4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87±0.26)ng/ml(P<0.01);死亡鼠血清Ang-2水平(11.48±1.52)ng/ml亦显著高于存活鼠(7.69±1.83)ng/ml(P<0.05)。结论 Ang-2在脓毒症型ALI中具有重要病理作用,血清高Ang-2水平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柴胡的市场需要,利用旱作栽培技术引种11个不同产地的柴胡品种,研究其原产地和引种地的生态条件、生物性状、出苗期、长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于太谷引种柴胡的生理特性影响明显;山西晋中太谷地区春旱和夏旱严重,耐旱性对于太谷地区引种柴胡的产量显著;营养生长期持续时间是影响良种选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初花期是柴胡的重要生育指标,开花期短营养生长期就短,纬度越高,开花期越短;温度越低,开花期越短。延长柴胡的开花期对于柴胡引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纬度和温度是延长开花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1985~1986年用6个株高不同的中国品种(系)与3个含Rht1、Rht2基因的美国矮源杂交,连同亲本(P1、P2)和F1共26个基因型,种植在美国爱达荷大学温室.每基因型5盆10株,测定了节间长、茎长、穗长、株高、每穗小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记载了抽穗期和开花期.结果表明,9个品种在研究的全部性状间存在显著差异;杂种F1的茎长、株高、多数节间表现显性或超显性;第5节间(穗下节间)长与茎长、株高间、茎长与株高间、穗长与穗粒数间、抽穗期与开花期间,均呈高度正相关;但第5节间长与抽穗、开花期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