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设施草莓的大规模种植,土壤问题、极端气候和土传病害等草莓栽培的三大难题凸显,严重阻碍了草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分析了设施草莓种植主要障碍因子的形成原因,提出了土壤改良和土壤杀菌消毒、合理间作或轮作、科学施肥、化学防治、适当加温和补光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草莓病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94~1998年,我们对浙江各大草莓产区的病害作了一些调查研究。1 主要真菌病害1.1 草莓灰霉病 主要为害叶片、花、果柄和果实。受害叶  相似文献   

3.
<正>草莓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在我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发展为高产高效产业。但由于栽培条件的限制,草莓病害严重,是影响草莓产量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对武汉、鄂州、黄冈3地多个草莓基地进行连续3年跟踪调查研究,发现记录了当前草莓的一些主要病害,并研究出综合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4.
大棚草莓红心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草莓红心根腐病的危害比较严重, 已经成为生产上迫切解决的一大病害。 1 发生情况 该病在烟台地区大棚草莓促成栽培中普遍 发生,病株率达5%~30%。感病植株几乎没有产 量。该病可分为急性发生和慢性发生两种类型: 草莓栽植后不久,一些植株萎缩死亡,属于急性 发病;扣棚后一些植株生长缓慢,叶小,不抽生 花茎,属于慢性发病。土壤低温、潮湿是该病发  相似文献   

5.
草莓常发性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的主要常见病害是病毒病,萎黄病、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线虫病、芽线虫病,这几种病害在北方草莓栽培中普遍存在,及时防治草莓病害,控制其危害程度,是获得丰产的关键性保证,笔者就几年来的调查实践对其防治措施归纳如下:1 病毒病 单一病毒侵染一般没有症状,草莓栽培品种感染病毒后表现生长衰退,发育不良,产量下降,不能很快明显表现花叶,叶皱缩等病状。主要由蚜虫,匍  相似文献   

6.
保护地温室大棚土传病害近来流行甚广,农户在同一地块多年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如番茄、青椒、黄瓜、香瓜、草莓、人参等,导致土壤中病原菌和植物自身排泄的有害物质大量积累,由此导致病害大量发生,如青枯病、枯萎病、根腐病、立枯病、黑茎病、茎基腐病、炭蛆病、根肿病等,这些病害致使作物生长势减  相似文献   

7.
草莓黄萎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草莓黄萎病是一种土传性病害,是近几年影响、困扰草莓扩大生产的重要病害。由于草莓为多年生植物,在同一块地里连续多年种植后,致使土  相似文献   

8.
刘刚 《西南园艺》2006,34(6):67-68
草莓的生理性病害不同于真菌、细菌、病毒等引起的非生理性病害。草莓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为管理不当引起的。防治这类病害一般不需要化学药剂,只需施以科学正确的管理手段就可以了。在草莓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大棚、温室、露地生产,草莓生理性病害发生都很普遍,严重时可达到80%以上。为了更有效地防治草莓生理性病害,提高种植草莓的经济效益,下面就常见的草莓生理性病害种类、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草莓白果1.1为害症状正常成熟的草莓果实是红色。草莓白果在浆果成熟时,全部或部分果面呈白色或淡黄色等异常颜色。在异常颜…  相似文献   

9.
<正>1997年我县首次试种保护地草莓成功后,至2008年发展到66.67hm2。随着草莓产业规模化发展和保护地大棚的周年使用,草莓的病害呈逐年加重发生态势。目前保护地草莓病害有草莓白粉病、炭疽病、黑斑病、黄萎病等。而草莓白粉病在我县发生最重,危害最大,成为主要病害,一般产量损失10%~25%,严重的达30%~50%。现将白粉病在我县的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10.
保护地大棚栽培的番茄、黄瓜、青椒、香瓜、芸豆、草莓、香菜等作物由于多年重茬种植,导致土壤中病原菌和植物自身排泻的有害物质大量积累,致使番茄、黄瓜、青椒、香瓜、草莓、芸豆等作物根部病害严重,生长势弱,品质下降,产量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地科研部门和广大农民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1.
《果农之友》2006,(1):I0001-I0001
芽枯病是目前草莓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致病菌和蔬菜上的立枯病菌相同.是多犯性菌.在草莓的整个生长季都可能发病,随水或土壤及病苗进行传播。在秧苗栽植过深、枝叶过于茂密、灌水过多或园田水淹的情况下病害发生重:冬春季棚室保护地栽培中.低温潮湿、通风透光不好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该病主要危害草莓的花蕾、新芽、托叶及叶柄基部。受害后的草莓秧苗、幼芽呈青枯状。幼叶和萼片形成褐色斑点.叶柄和果梗基部变成黑色.叶子失去生气下垂.发生严重时新芽烂掉.花苞和新叶急剧萎焉呈黑褐色.整个植株枯死,而且传染迅速,周围秧苗很快随土壤或浇水感染。  相似文献   

12.
大连市金州区较严重的草莓病害有3种:白粉病、灰霉病和黄萎病.文章对草莓病害的分布、症状及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草莓角斑病(Angular leaf spot of strawberry)是草莓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其病原菌为黄单孢杆菌属草莓黄单孢菌,属细菌草莓角斑病菌。1962 年首次报道于北美洲,草莓角斑病会引起产量下降,但一般不是毁灭性的。已有该病害发生的国家包括:欧洲的法国、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罗马尼亚、西班牙;非洲的留尼汪;美洲的美国、阿根廷、巴西、委内瑞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我国将该病菌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在欧洲及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PPO)为A2 类检疫性有害生物。该病可随着草莓繁殖材料的引进而迅速传播,因此,必须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防止该病菌通过贸易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4.
草莓根部病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草莓设施栽培产业的发展,草莓连作现象日趋普遍,土传病害越来越严重,介绍了草莓的几种主要根部病害,包括黄萎病、枯萎病、根腐病和青枯病的危害症状、致病病原菌及传播方式,并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红颜"草莓为试材,研究了补光对拱棚种植草莓植株长势及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条件下草莓植株长势、株高、茎粗、开花率均有显著提高,明显控制了病虫害发生,尤其在连续阴天时,补光栽培的草莓表现出很强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16.
草莓生理性病害是由于不正确的管理措施引起的,防治这类病害一般不需要化学农药,只需对不正确的管理措施加以改进即可。1尖顶软腐病1)症状。果实顶端不着色,呈透明状,软腐。保护地草莓在头年冬末到翌年早春时节最容易发生此病。2)发病原因。田间湿度大,光照效果差,结果期温度低。3)防治方法。①科学浇水,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覆盖地膜的草莓可膜下暗灌。②采用滴灌技术。③合理密植,改善光照。667m2栽植8000~12000株。及时摘除老叶、衰败叶、病叶,抹除顶芽。④保护地栽培草莓要做好结果期温度管理。无论…  相似文献   

17.
大棚草莓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棚栽培的草莓,因棚内温度湿度相对较高,非常有利于草莓病害的发生,影响果实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由于部分保护地草莓在同一棚室内连续种植,不能进行规范化轮作,致使草莓土传病害和生理障碍日趋严重。田间调查表明,土传病害是影响草莓产量最主要的因素,主要的土传病原菌包括镰孢菌、轮枝菌、疫霉菌、腐霉菌、丝核菌等,这些病原菌都可以造成植株死亡及草莓产果期果实发黑。  相似文献   

19.
山东大棚草莓主要真菌病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和 《落叶果树》1995,27(2):33-34
山东大棚草莓主要真菌病害调查王忠和(山东省烟台市果树工作站264001)自1994年始,先后对山东省烟台、威海、青岛、潍坊、济南等地进行了大棚栽培草莓真菌病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主要种类特征及发生条件1.1 草莓萎黄病为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真菌...  相似文献   

20.
《果农之友》2013,(4):46-46
草莓灰霉病是大棚栽培草莓的重要病害,在我国各草莓栽培地区时常发生,是当前草莓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其主要侵染果实、花柄和叶柄,以果实为重,对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针对此点,西北农林科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