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用全球8%的耕地,种出全球21%的粮食,但同时化肥的消耗量也占到全球的35%……肥料越用越多,地却越种越馋,这是我国粮食"十二连增"背后的尴尬与现实。农业部今年3月份时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拨通自己的号码,"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清楚知道自己并不孤独,各地的化肥零增长都在纷纷行动中,于是我们将"大同"暂且搁置  相似文献   

2.
<正>不可否认,化学肥料的应用对于粮食单产的提高、保障农产品的供给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解决了人口不断增长的吃饭问题。但是,长期过量不合理的化肥使用,让我们赖以生存的耕地"越喂越瘦",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同时为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今,过度依赖化肥等化学投入品的传统农业已难以为继。日前,在河北保定召开的"中国首届生物菌肥创新应用高峰论坛"上,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检中心主任李俊表示,微  相似文献   

3.
<正>6月7日,由中国资讯网、惠多利农资有限公司、浙农爱普贸易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华农农资连锁股份有限公司、黄河商品交易市场协办的"2012中国化肥行业峰会"在杭州召开。业界专家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化肥生产、销售企业代表200余人参会。会上,针对化肥行业政策、当前国际国内肥料市场情况、我国粮食现状及发展对化肥行业的影响、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对肥料品种发展趋势的影响、新时期肥料发展方向、行业如何谋求可持续  相似文献   

4.
<正>肥料是粮食的"粮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肥料施用量不断增加,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3年中国化肥施用量达5 912万t(折纯),约占世界化肥施用总量的1/3,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化肥消费国。然而,施肥过量、比例失调、施肥方式不科学等现象仍普遍存在,导致养分流失、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转变农业  相似文献   

5.
<正>国内农资现状分析郭良进介绍说,中国农资产业的现状是产能过剩、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市场秩序混乱。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是依靠科技创新,打造现代新型农资产业链。黄腐酸肥料的出现将农资产业链推向新的高度,指明了新型农资产业的方向。纵观我国化肥使用现状不难发现,我国化肥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3.75倍,是发达国家的8.85倍。以传统农业肥料氮肥为例,我国氮肥的使用量接近全球总量的1/3,但是我国化肥的平均利用效率却仅为30%,远远低  相似文献   

6.
<正>长期过量单一使用化肥,将导致土壤板结、酸化、地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有关农业专家表示,化肥越喂越多,土壤越种越瘦,由此带来的土壤与环境污染,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日前,在山东省泰安市举办的"2014中国肥料腐殖酸活化技术及高效应用高峰论坛"暨国内首家百万吨腐殖酸肥料产业园(山东农大肥业)开园仪式上,有关专家认为,利用腐殖酸活化技术开发的专业性肥料,是集提高化肥利用率、节约能源、优化土壤环  相似文献   

7.
<正>回溯人类肥料施用史,现代化肥工业的历史并不长,大概只有170多年时间。直到1840年,德国科学家李比希(J.V.Liebig)提出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发育关系的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理论之前,人类从事种植业所施用的肥料都是天然肥料。1842年,世界上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化肥工厂在英国诞生,揭开了人类化肥工业历史的新篇章。中国化肥工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迎来真正的发展黄金期。2013年,我国化肥实物产量达1.8亿吨,折纯量近7000万吨。毫无疑问,我国已经成为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还谈不上化肥工业强国。当前化肥的生产、使用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影响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但这只是肥料工业问题的"冰山一角",业界对肥料产业的普遍经验和理论还停留在"肥料工业"的层面上,至今仍被严重忽视的是,我国到现在还没有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肥料产业链。  相似文献   

8.
<正>肥料是粮食的粮食。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生产发展表明,我国粮食总产量与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肥料发展经历过几个机遇期。一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小化肥"建设,由于我国当时化肥供应严重不足,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为了满足我国化肥的需要、打破封锁,我国自力更生,建设了一批以生产碳酸铵为主的年产合成氨3000~5000吨的化肥厂;二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一方面开始大化肥的建设,另一方面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产复(混)合肥料,  相似文献   

9.
<正>本报讯近日,中国肥料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行业专家、科研单位、企业及金融机构的代表相聚一堂。会议剖析了中国肥料产业创新转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未来肥料产业链的使命。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唐华俊在会上表示,国务院在《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出了"适度退减耕地",这意味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转型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凝聚行业各方力量跨界联合,成立肥料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联盟非常及时。通过协同攻关,推进中国肥料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创新,将盲目施肥带给农业的负面影响减到最小。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所长、中国肥料产业  相似文献   

10.
<正>5月28-29日,由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主办,北京澳佳肥业有限公司协办以"化肥减量,腐植酸肥料增量,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为主题的论坛在京召开,与会专家提出,在化肥减量实现零增长行动中,要将腐植酸肥料增量,实现肥料绿色化、高效化,助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农村环境研究室主任吕文魁、全国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土壤肥料技术处副处长杨帆、国家标准委综合业务管理部处长李治平、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  相似文献   

11.
<正>化肥的出现,破解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粮食增长和人口增长的双重矛盾关系,保证了人类增长所需的粮食保障。时至今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在追求粮食安全和绿色持续发展的愿景下,需要我们对化肥产业、肥料产品进行一个形势的分析,也需要进行更多的创新。新时期迎来新变化新时期,我国肥料行业面临的几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业生产自古就有"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之说。目前我国肥料的投入占农民整个生产性投资的50%左右,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仅为40%左右。但在化肥促进粮食增产的同时,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关于"粮食增产完全依赖化肥"、"化肥过量施用污染环境"的话题也开始喧嚣尘上。尤为典型的是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很多代表委员提出要破解"化肥依赖症"、"减少化肥施用"。全国人大代表宋福如提出,由于"化肥是粮食的粮食"这一概念误导了农业的发展方向,以至于越来越加重农业的污染,建议减少化肥施用。全国政协委员、泉州市科协主席骆沙鸣也提出应该破解化肥依赖症问题,发展低碳环保农业。那么究竟我国的化肥用量如何?因为化肥施用带来的环境污染状况如何?本报记者采访了业内  相似文献   

13.
<正>为推动中国肥料转型升级,促进肥料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探索肥料企业优化升级不同发展模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联合主办,中国肥料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肥料产业科技发展峰会"将于2016年1月中旬在北京举办。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创新、转型、融智、发展"。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会议本着"互联网+产业"的理念,以"科技创新、互助合作、绿色发展"为宗旨,围绕我国肥料产业转型与升级、技术创新与突破、产业链与价值链有效提升、肥料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相融合、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行业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展开交流,深度探讨"十三五"肥料转型关键时期的发展方向,同时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实现多元化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二是为  相似文献   

14.
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海农技推广》2015,(2):3-5,11
<正>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化肥在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化肥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等问题,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亟需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投入,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农业部制订《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1现状和形势1.1化肥施用现状。我国是化肥生产和使用大  相似文献   

15.
师容  贾然然 《中国农资》2014,(21):23-23
<正>5月21日至23日,由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办、中航化肥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全国新型肥料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市顺利召开。会议本着"创新、高效、环保"的理念,以"科技创新、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为宗旨,围绕我国新型肥料技术创新与突破、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技术发展、施用技术与应用效果评价等方面开展学术研讨,来自相关部委及知名企业的200余名代表出席。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处长李荣、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主任王旭、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  相似文献   

16.
各地     
<正>青海中国农科院与青海国泰盐湖化肥有限公司举行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本刊讯(记者周蓉)7月18日,中国农科院与青海国泰盐湖化肥有限公司在青海举行"钾肥系列产品研发与推广"科技战略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中国肥料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张树清介绍了中国农科院的基本情况。他指出,中国农科院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而青海国泰盐湖化肥公司则拥有雄厚的资源优势和产品加  相似文献   

17.
新型肥料缓释复合肥在冬小麦上的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是粮食的"粮食",化肥的投入保障了粮食高产和农业发展.然而,目前化肥施用量过大,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在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基础上,如何维持粮食的稳产和高产,保障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发和应用化肥新品种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方向.新型肥料,顾名思义,有别于传统常规肥料,突出...  相似文献   

18.
正NO.1CCTV-2中国经济大讲堂|张福锁院士深度解读:化肥,你真的了解吗?在肥料的科学施用方面,智能化大幅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来为农业的绿色发展作出贡献。NO.2粮食的粮食遇冷眼,"全域无化肥"引争议近期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启动"五无甘南"创建行动的消息引起了农资行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认识腐植酸来自土壤,反哺土壤肥料则源于腐植酸的本质属性。回望人类第一个土壤营养学说,就是"腐殖质营养学说"(德国学者泰伊尔Von Thaer1804年提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腐植酸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当前,面向土壤、肥料、粮食、环境等安全问题,我们必须适时调整化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思想在前、理论先进、技术跟进、模式创新、市场托底……所有这些,都应当落在"土肥和谐"上。腐植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由我国主导制定的控释肥料国际标准,其颁布实施落地有声,尤其在我国化肥行业产能过剩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借标准国际化这一"东风"为我国化肥产业科技创新、技术输出、产能合作、贸易往来等方面蕴育了新的机遇,为行业注入了正能量,提振了行业发展信心。同时,这一国际标准的颁布让中国化肥有了国际话语权,为我国肥料企业走出去开辟了快车道,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