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技术路线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通过实地凋研和文献综述,概括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的产生与处理现状,重点根据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成本和技术进展,讨论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的适用技术路线.目前,我国村镇两级居住社区的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为0.5~1.0 kg·(人·d)-1和0.4~0.9 kg·(人·d)-1,产生量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垃圾主要组分为易腐有机垃圾,可回收废品的比例较低.我国的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同样与地域经济水平正相关,发达地区采用的集中式处珲模式,有利于终端处理的规模效益和无害化,但运输成本高达总成本的50%左右;而在分类收集的前提下,易腐有机垃圾就地处理可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基于我国村镇垃圾组成的特点,提出了"分类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置结合"的技术路线,可在村镇就地处理与利用60%~80%的垃圾量,有效削减处理总成本并提高无害化水平.推进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规范化,推广全过程专业化运营模式,加强垃圾处理过程物流管理等,是促进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规范化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及技术路线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已经超过城市的生活垃圾清运量,但现状处理水平低下。基于国内村镇生活垃圾产生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村镇生活垃圾的可处理特征,结合对国内外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综述,重点探讨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选择。以不同物流(组织)模式下的环境、资源和经济效应比较为依据,认为按村镇生活垃圾产生的面积密度为划分指标,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分别适合采用"全集中"和"村镇县协同"的处理物流模式。"村镇县协同"模式是协调人口(垃圾产生)低密度区域生活垃圾处理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其实施的适宜技术路线为:收集人员分类,可降解与渣土组分分别就地生物处理和(简易)填埋,其他组分由县以上政区有关部门集中处理,且无需"日产日清"。  相似文献   

3.
村镇垃圾中不可降解物、可燃物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村镇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村镇最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试验将村镇垃圾与秸秆、稻壳等生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垃圾衍生燃料(RDF),利用热分析法研究燃烧特性,通过FTIR-IC法观测氯化氢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村镇垃圾中所含有机氯基本上以氯化氢形式释放,HCl的释放量随温度上升而急剧增加,到550~650℃达到极值。  相似文献   

4.
农村地区有机废弃物就地资源化处置已成为热门议题。以典型旅游型村庄——浙江省桐庐县阳山畈村为例,通过实地问卷及采样分析方法,探讨了农村废弃物产生特征、居民资源化利用意愿以及有机废弃物的就地资源化处置策略。结果表明:1阳山畈村的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0.29 kg·人-1·d-1,其中有机废弃物为0.15 kg·人-1·d-1,约占总量52.5%;村农业有机废弃物主要是黑木耳菌棒,产生量约为180 t·a-1。2当具备垃圾分类设施时,大多数村民愿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且有94.6%的人愿意使用废弃物资源化产生的有机肥,47.6%的人愿意承担资源化设施的部分运行费用。3提出了源头分类-就地处置的资源化管理策略,可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易降解成分及农业有机废弃物。预计该模式实施后可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重庆市村镇严峻的生态环境,为有效地处理生活垃圾,减少环境污染,选取3类典型的村镇,通过走访调查、实地采样、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重庆市3类典型村镇生活垃圾特点、成分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村镇类型的收运体系进行了探讨。通过调查研究,结果发现,3类村镇生活垃圾在产量、成分上差异较大。传统村镇以灰土竹木垃圾为主,占40.22%,其次是人畜粪便,占12.07%,可回收及有害垃圾含量较少;城乡统筹村镇以砖瓦、灰土为主,两者占到了39.11%,其次是厨余类和橡塑类分别占15.90%和12.05%;旅游型村镇以厨余类为主,占28.60%,其次是塑料类和砖瓦类分别占14.95%和14.90%。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3类村镇垃圾源头分类的方法和收运模式,希望能为重庆村镇生活垃圾的规范处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琼海市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及就地处理实践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以海南省琼海市某村为研究对象,通过运行新建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示范丁程,结合入户调查村民的社会经济状况.研究了海南省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并探讨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理的可行性.结果发现,以实际居住人口计的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率约为0.227 kg·capita~(-1)·d~(-1);其物理组分以易腐垃圾为主,占总量的40.4%±6.3%;惰性垃圾占总量的30.8%±6.2%;有毒有害生活垃圾量极少,占总量的0.1%.示范运行结果表明,以混合收集,人工分拣,可堆肥垃圾就地堆肥、惰性垃圾集中处置为特征的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理技术,减量率达到50%左右,无害化率达到100%,堆肥产品质量符合现行标准要求,具有技术可行性.示范工程的运行成本为304.5元·t~(-1),其中,收集239元·t~(-1),分拣和堆肥65.5元·t~(-1).按户籍人口计,年人均18.7元,仅为村民年纯收入的0.4%;示范工程运行得到村民的支持与欢迎,村民对垃圾收集处理付费支付意愿高达95%,表明实行村民付费解决长期运行费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高意  马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89-1739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村镇生活垃圾对水体、大气、生态景观及人体健康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以黄土高原地区隆坊镇为例,分析了村镇生活垃圾的来源、产生量、危害及处理现状和问题,选择了适合该乡镇的垃圾处理技术,最后将镇域和村域单元相结合,总结了新农村与非新农村同镇区垃圾处理相结合的合理处理方式,达到村镇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相似文献   

8.
村镇垃圾治理典型案例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垃圾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地农村围绕垃圾分类、收运及处理处置开展了众多实践尝试。为及时、深入地了解村镇垃圾的治理现状,本文基于2021年村镇垃圾治理实用技术与实践案例征集活动的结果,对比分析了应征案例的指标达成状况,系统梳理了村镇垃圾的分类收运、资源化利用及热处理三类典型案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村镇垃圾治理工作的高效推进提供参考。就分类收运而言,“五网协同”、“一户一码”、第三方运营等管理机制方面的创新对村镇垃圾治理的高效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目标效果缺乏数据支撑、案例覆盖人口数量少及案例可推广性有待验证等问题。资源化处理方面,升级版的阳光房堆肥技术及模式运行成本较低,操作相对简便,可推广性强;虽然厨余(易腐)垃圾机械制肥推广应用较多,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其运行成本高,且部分运行时间较短的工艺无法满足产物腐熟的要求。易腐垃圾昆虫生物转化技术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较高,有较好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前景。此外,大部分村镇生活垃圾热处理案例存在运行不稳定及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等问题,因此应加强原料控制、热解(焚烧)过程优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项目成果:村镇生活垃圾生物强化预处理+生物反应器填埋优化组合技术课题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模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针对城乡一体化地区垃圾填埋空间受限,渗滤液、填埋气污染重等问题,本成果研发了生活垃圾生物强化预处理技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40%,显著降低填埋量与环境风险。相关技术应用于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工程,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与土壤、地下水修复相结合,取得良好效果和示范。  相似文献   

10.
村镇生活垃圾重金属含量及其土地利用中的环境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全国12个省份72个典型村镇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采样调查,系统分析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土地利用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我国典型村镇生活垃圾中重金属Hg、Pb、Cd、Cr、Cu和Zn的含量分别为(0.74±0.48)、(21.80±17.61)、(3.36±11.01)、(108.63±84.01)、(36.83±10.91)、(80.09±42.24)mg·kg~(-1);依据《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Hg、Pb、Cd、Cr的超标率分别是1.74%、3.44%、14.29%、2.09%。村镇生活垃圾土地利用的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估表明: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CdHgCrCuZnPb,其中Cd和Hg分别为重度和轻度污染;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4.08(重度污染),Cd和Hg的贡献最大;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依次为CdHgCuPbCrZn,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强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一)生活废弃物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博爱县人口不多,但随着小城镇化的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引发村镇的生活废弃物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农村环境管理滞后,资金、技术有限以及其他原因,村镇的生活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及容量都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得不到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垃圾量非常惊人。  相似文献   

12.
水源保护区不同类型村庄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密云水库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水源保护地,水质呈中等富营养状态,随着村镇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流域村镇生活垃圾已成为当前影响水库水质的不可忽略的污染源.选取研究区内普通自然村(简称普通村)、生态旅游村(简称旅游村)和镇政府所在村(简称镇级村)3种类型村为研究对象,采用人户调查和采样分析的方法,对村镇生活垃圾组成、产生系数、产生特征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为厨余垃圾、灰渣、塑料垃圾以及纸类垃圾,旅游村人均垃圾产生量最大,垃圾产生系数为12.3 kg·人-1·月-1,镇级村为11.7 kg·人-1·月-1,普通村最低,为8.7 kg·人-1·月-1,垃圾在夏秋两季产量最高;不同村类型、不同季节对垃圾产生有影响;家庭人均收入与人均垃圾产量相关,旅游村家庭总收入与塑料、纸类垃圾呈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生活垃圾处理机生物降解生活垃圾的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昊  张赣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91-16092,16126
[目的]采用生活垃圾处理机生物降解生活垃圾中的微生物。[方法]收集厨余垃圾,对降解混合垃圾、分类垃圾的优势菌群中的菌株和复合菌剂中的菌株进行培养和鉴定。[结果]鉴定出原菌剂中微生物11株;降解淀粉类垃圾的优势菌群微生物3株,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Dh9)、杂菌(sta1)和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BDh1);降解蛋白质类生活垃圾优势菌群微生物3株,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Dh9)、杂菌(sta1)和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 divergens,BD5);降解纤维素类垃圾的优势菌群微生物5株,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Dh9)、杂菌(sta1)、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multivoran,s BDh6)、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BD1)和杂菌(sta2)。[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生物降解生活垃圾自主技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典型地区农村生活垃圾调查及处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成都市典型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人均日产生量、特性进行调查采样、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地处平原的万春镇与地处丘陵山区的万兴乡农村生活垃圾人均日产量分别为0.340、0.194 kg/(人·d),低于城市生活垃圾人均日产量;生活垃圾组分以厨余类为主,分别占39.34%和82.49%,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位置有关.不同地区生活垃圾的含水率、生物降解度、热值也有差异,这主要是垃圾成分的差异所致.根据垃圾特性,可通过回收、堆肥、焚烧、填埋等组合方式进行处理.基于对村民的问卷调查,推荐采用先就地消纳再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南通市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调查与处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南通6县(市)农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对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垃圾的产生特征分析垃圾的去向及处理方式,提出南通市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结果表明,南通市农民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支持和参与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南通市农村生活垃圾平均产生量为0.69kg/(人.d),乡镇垃圾产生量[y,kg/(人.d)]与经济发展水平(x,乡镇年生产总值,单位:百万元)呈y=0.191 4 lnx-0.462 4的关系。生活垃圾组成以可堆肥有机物和能就地填埋的无害无机物为主;根据不同组分,垃圾去向可为回收、堆肥、焚烧、填埋等方式的组合,应采用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组合模式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6.
吴昊  宗志敏  张赣道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475-5478
研究了生活垃圾处理机生物降解生活垃圾降解温度的特征变化.实验表明该体系的温度反应历程表明其能有效地进行生活垃圾的生物降解.自开始投入第一批垃圾起,生活垃圾处理机运行的前60d为生活垃圾降解反应的初期,这是菌剂中复合微生物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经驯化、复活、繁殖的阶段,其降解反应温度上升速率逐渐增大,温度从35℃逐渐升高至48℃.处理机正常运行第60~120天是生活垃圾降解反应的高速稳定期,温度维持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不当问题,调查小组以实地调查、采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到雄县存在设施不完善,居民对垃圾分类处理不了解,居民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三县垃圾统一处理,针对不同人群如何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等相关建议。部分农村已引入闪蒸矿化低温裂解处理技术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组分及其污染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广东省韶关地区的始兴、仁化和江门地区的新会、鹤山4县(市)农村生活垃圾的组分、含水率、肥效指标以及主要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农村生活垃圾中可堆肥类含量高达62.62%,主要包括厨余尘土和草叶,其次是非堆肥类中的易燃类垃圾(木竹、纸、布、塑料等),平均含量为总量的29.97%,金属、玻璃以及砖瓦石等难以降解类的垃圾含量占6.61%,电池以及农药化肥包装袋等污染类垃圾的含量占0.81%;韶关地区农村垃圾中的可堆肥类组分明显高于江门地区的相应组分,而江门地区农村垃圾中塑料的含量明显高于韶关;可堆肥类垃圾含水率较高,而其他组分含水率相对较低;各区域农村垃圾中N、P、K和有机质的含量都符合垃圾农用的营养元素标准;各区域农村生活垃圾中各项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并可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说明广东省的农村生活垃圾农用是可行的和安全的。结合各地区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将农村垃圾回馈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如堆肥处理或发酵产生沼气等,不但可减少垃圾污染,而且还可实现农村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19.
生活垃圾生物预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拟的中国南北方生活垃圾为对象,分析了生物预处理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短期的生物预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我国南北方生活垃圾的水分、质量、有机物及总氮。在生物预处理过程中,南方生活垃圾的水分、质量、有机物及总氮减少量大于北方生活垃圾。南北方垃圾在模拟的雨季环境下,有机物降解较快。生物预处理技术适用于我国南北方生活垃圾的处理,有助于后续处理焚烧、填埋的操作及减少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状况、渗滤液和填埋气的特性及污染性 分析了厌氧填埋、好氧填埋、准好氧填埋等3种不同结构填埋场内垃圾降解反应的特点及对环境的危害性 探讨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填埋处理技术,建议采用准好氧填埋处理,同时再辅以渗滤液回灌和微生物加速降解的组合工艺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