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选地与整地羊草除在低洼易涝地不适合种植外,一般土壤均可种植。羊草种子小,顶土能力弱,发芽时需水较多,必须创造良好的发芽出苗条件。种植羊草的土地当年季翻耙耱,第2年播种前还需耙耱,使土壤细碎、疏松。2施肥适时追肥是提高羊草产量、改进品质、防止草地退化的重要措施,因此,在瘠薄的土地上种植羊草应施有机肥料和追施氮肥。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提高羊草种子萌发率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以东北羊草和吉生1号羊草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发芽床(盆栽和培养皿)及硫酸浸种(50%、60%、70%、80%)处理,测定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简化活力指数,并利用隶属函数对羊草种子萌发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硫酸浓度增加,供试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总体呈先降后升的变化,80%硫酸处理下,东北羊草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简化活力指数显著高于吉生1号羊草(P<0.05);盆栽处理下的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高于培养皿处理。运用隶属函数评价得出,东北羊草萌发特性强于吉生1号羊草。  相似文献   

3.
PEG-6000引发对白羊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PEG-6000溶液引发对白羊草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水势0、-0.2、-0.4和-0.6Mpa的聚乙二醇溶液对白羊草种子进行引发0、3、6和9 h处理,测定白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并计算其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天数和发芽速率系数。试验结果表明:(1)水势为-0.6 Mpa的PEG-6000溶液引发可以有效的提高白羊草种子的发芽速度系数至0.387,显著高于其他水势处理(P<0.05),并且在此水势处理下,引发3 h的发芽速度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2)不同引发时间均可以显著提高白羊草种子的发芽能力(P<0.05),引发6 h比引发3 h和9 h的白羊草种子发芽能力高,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羊草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从而为羊草人工草地的建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吉农一号、吉农二号、吉生一号、白城野生4份羊草种子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在不同预处理方式(浓硫酸浸种、不同温度、预冷处理)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羊草种子的萌发对不同预处理方式的响应是不同的,浓硫酸浸种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且处理15 min的发芽率最高;4个羊草品种在15~35℃的温度范围内均能发芽,最适宜的温度为25℃;4℃预冷处理7,14,21 d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预冷处理7 d最高。说明羊草种子在经过4℃预冷处理7 d后再用浓硫酸处理15 min,在25℃条件下种子发芽效果最佳;4个羊草品种中,吉农一号各处理的发芽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5.
羊草是东北松嫩盐碱化草地上的建群植物,具有较强的耐碱胁迫能力。种子萌发期对盐生植物植株建成与分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不同采收时期羊草种子对碱胁迫环境发芽能力比较在国内外未被研究的现状,研究以Na_2CO_3为碱胁迫处理液,设置4种胁迫浓度(25,50,75,100 mmol/L)以比较不同采收期(盛花期后24,29,34,39 d)羊草种子在碱胁迫下的发芽能力。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时期的羊草种子表现出不同的耐碱性,盛花期后39 d采收的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复萌率、总发芽率以及根芽长均优于其余3个采收时期的种子;随着碱浓度的增加,各采收时期羊草种子发芽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25 mmol/L碱胁迫浓度下羊草种子发芽品质最佳;碱胁迫下未萌发的羊草种子复萌率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也是羊草种子对高碱胁迫环境的生理适应策略。另外,相对于芽,羊草根对碱胁迫浓度更为敏感,当碱胁迫浓度为50 mmol/L时,羊草根无法生长。  相似文献   

6.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多年生根茎型优质禾本科饲草,也是东北松嫩盐碱化草地的建群植物,针对不同成熟度羊草种子对盐胁迫发芽响应在国内外未被涉及的现状,本研究以NaCl为盐胁迫处理液,设置4个胁迫浓度(50, 100, 200和400 mM)研究不同成熟度(盛花期后24, 29, 34和39 d)羊草种子对盐胁迫的发芽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的羊草种子同样表现出不同的耐盐性,盛花期后39 d的羊草种子活力最大,发芽率、发芽势、复萌率以及总发芽率均优于其余3个发育时期的种子。另外,盐胁迫下未萌发的羊草种子复萌率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羊草种子对高盐胁迫的生理适应策略,以休眠形式躲避不良环境,待土壤盐浓度降低时萌发出土。本研究可为羊草种子的发育与抗逆生理学等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贮藏年限对不同居群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收获于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的5个居群(代县、平鲁、平定、柳林和太谷)白羊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分析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及幼苗活力指数随贮藏年限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的耐贮藏性差异。[结果]贮藏年限、居群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活力指数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活力指数随贮藏年限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太谷居群白羊草种子收获当年以及贮藏1和2年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贮藏3年时显著(P<0.05)下降,幼苗活力指数随贮藏年限的增加无显著(P>0.05)变化;其他居群白羊草种子收获当年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活力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贮藏1、2、3年。柳林居群白羊草种子在收获当年的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均高于其他居群,平均发芽时间低于其他居群,发芽率较高。贮藏年限对白羊草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平均发芽时间随贮藏年限的增加而延长,且居群对白羊草种子平均发芽时间也存在极显著(P<0.01)影响,但贮藏年限与居群的交互作用对白羊草种子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居群白羊草种子活力均在收获当年保持较高水平,其中,柳林居群白羊草种子活力水平最高。太谷居群白羊草种子活力在贮藏3年内保持较高水平,耐贮藏性最好;而其他居群均不适合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8.
GA3浸种对羊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彩红  李成云 《草业科学》2011,28(5):797-801
以吉生羊草(Leymus chinensis)(人工繁育品种)和天然野生羊草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浸种时间对2种羊草种子发芽的影响,并测定不同质量分数赤霉素(GA3)48 h浸种(最佳浸种时间)对2种羊草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吉生羊草和野生羊草种子浸种48 h,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最高,与各自的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9.
蔺吉祥  穆春生 《草地学报》2016,24(2):479-482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禾本科赖草属根茎型优质禾草,不但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而且具有较强的耐旱、耐寒和耐盐碱性。羊草既是东北松嫩平原的优势种,也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建植人工草地的优良草种。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人工羊草草地不断建植,为此,人们对羊草种子的需求量与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研究羊草种子的发育进程、休眠特性及与盐碱耐性的关系,一方面明确羊草种子的最适宜收获时间,为农业生产上收获高品质羊草种子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挖掘羊草种子的发芽潜能、深入解析抗逆机理,为提高其利用率及抗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通过对羊草种子发育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种子在发育过程中,随着成熟度的不断提高,种子的颜色由绿色变为浅绿色,再变成黄色,最后变为棕黑色。种子千粒重不断增加,在盛花后33 d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恒定。含水量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则呈下降趋势,含水量在盛花后36 d达到最小值,而2个试验年份电导率值有所差异,分别在盛花后27和30 d达到最小值。标准发芽试验结果显示,羊草种子在盛花后39 d发芽率最高,此时种子的开始发芽时间、50%种子发芽时间、发芽势等指标均为最优。尽管加速老化试验的发芽指标与标准发芽试验略有差异,但是盛花后39 d的种子同样具有最强的抗老化能力。上述试验结果表明,盛花后39 d羊草种子活力最高,品质最佳,是种子最适宜的收获时间。 (2)不同成熟度的羊草种子对土壤埋深与盐碱胁迫具有不同的响应方式。羊草种子出苗与其后的幼苗生长能力随着种埋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 cm是最适宜的播种深度,此时的出苗率最高、出苗时间最短,并且叶片与根系长度与生物量最大;另外不同成熟度的羊草种子表现出不同的出土成苗能力,盛花后39 d的羊草种子活力最大,其上述各项幼苗生长指标均为最优。种子的成熟度与盐、碱胁迫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羊草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盛花后39 d的羊草种子在胁迫下具有最高的发芽率与发芽势,特别是在高浓度(400 mM)盐胁迫下,尤为明显。复萌试验结果显示,盛花后39 d的羊草种子在盐碱胁迫(特别是高盐环境)解除后同样具有最高的发芽率。上述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成熟度的羊草种子均具有发芽能力,但是盛花后39 d的羊草种子出苗及抵御盐碱胁迫伤害的能力最强,这也进一步支撑了39 d是羊草种子适宜收获时间这一结论。另外羊草适宜浅播,1 cm是其最适宜的播种深度。 (3)通过人工手段处理可以明显打破羊草种子的休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热水浸种处理外,其余方法如浓硫酸、冷层积、PEG,GA3,KNO3及清水浸种均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开始发芽时间及50%种子发芽时间。但是在生产实际中,既要考虑高效性也要考虑经济耗费,结合本试验的研究结果,我们推荐在生产中采用低温浸种20 d的方法来打破羊草种子的休眠,提高其发芽率。 (4)稃是抑制羊草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也一定程度提高了种子的抗盐性。通过测定稃对羊草种子吸水、脱水、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响应以及不同持续时间盐胁迫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发现稃可以显著提高羊草种子的吸水量,并同时减缓种子在干旱环境下的脱水速率,使种子不会过度脱水而死亡。稃、不同温度处理及两者交互作用显著降低羊草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速率,表明稃对羊草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不同持续时间的盐胁迫处理下,未萌发的带稃种子复萌率均高于去稃种子,特别是在长时间及高盐胁迫下尤为明显,表明稃对羊草种子耐盐性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旦雨水、融雪等条件降低了土壤盐浓度,带稃种子就可以继续萌发出土。 (5)20~30℃是羊草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温度,高温、低温均显著降低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速率,并且此温度可一定程度上减缓盐胁迫与碱胁迫对种子发芽的抑制效应。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羊草种子发芽率与发芽速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在碱胁迫下的下降幅度更大。在盐胁迫下,当盐浓度<200 mM时,低温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随着盐浓度的不断增加,高温则更加剧了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而在碱胁迫下,即使碱浓度较低,高温与其交互作用也大大加剧了对种子发芽的抑制。盐胁迫下未萌发的羊草种复萌率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加,而在碱胁迫下则随着碱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浓度碱胁迫使羊草种子失去活力而死亡,并且碱胁迫下种子的复萌率低于盐胁迫,25~35℃同样不利于种子的复萌。幼苗生长对温度与盐碱胁迫交互作用的响应方式与发芽阶段相似,20~30℃同样是最适宜温度;另外,盐碱胁迫均对羊草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在初夏(7月上旬),高降雨过后,温度与土壤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播种,以提高羊草种子的发芽率,更好的达到恢复退化草地的效果。 (6)在混合盐碱胁迫下,羊草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速率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不断下降,且碱性盐比例越大下降越明显。在250 mM盐浓度下,无碱性盐的A组处理发芽率为6.5%,而其余5组处理发芽率均为0。羊草幼苗生长阶段同样受盐浓度、pH及2者交互作用影响,并且根系对胁迫伤害更敏感,所受抑制作用更强。逐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阶段,盐浓度是羊草种子在混合盐碱胁迫下能否萌发的决定性因素,而一旦胚根突破种皮进入幼苗生长阶段,pH就转变为主导因素。上述研究表明,混合盐碱胁迫对羊草种子萌发与早期幼苗生长阶段的抑制机理有所不同,其中高盐浓度与高pH的交互作用对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最强。 (7)盐胁迫与碱胁迫均显著降低羊草幼苗的长度、鲜重与含水量,且碱胁迫抑制作用更强。2种胁迫均造成羊草幼苗Na+浓度与Na+/K+升高,并且K+浓度下降,但是在碱胁迫下,Na+ 浓度、Na+/K+上升幅度与K+下降幅度均大于盐胁迫。另外,在盐胁迫下,羊草幼苗大量积累Cl-,有机酸含量变化不大;而在碱胁迫下,Cl-,NO3-与H2PO4-均呈下降趋势,而有机酸则大量积累,其中苹果酸、柠檬酸是主要的有机酸组分,可溶性糖是羊草幼苗在两种胁迫下共同的渗透调节物质。上述结果表明,碱胁迫由于具有高pH,对羊草早期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Cl-与有机酸积累特征的差异表明羊草早期幼苗在盐胁迫与碱胁迫下具有不同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我国东北松嫩盐碱化草地上的建群植物。为明确羊草在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阶段对盐、碱胁迫及与温度交互作用的响应,采用3个温度处理(20/10℃,30/20℃和35/25℃),并混合2种中性盐(NaCl:Na2SO4=9:1)与2种碱性盐(Na2CO3:NaHCO3=9:1)分别模拟土壤盐、碱胁迫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叶片长度与根系长度均呈下降趋势,且在碱胁迫下其降幅更大;另外这2种胁迫均对羊草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温盐、温碱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羊草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生长,其中30/20℃处理下羊草生长最好;在盐胁迫下,当盐浓度<200mmol·L-1时,低温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随着盐度继续增加,高温则加剧了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碱胁迫下,即使碱浓度较低,高温与其交互作用也极大地加剧了对种子发芽的抑制。因此,盐、碱胁迫及温盐、温碱交互作用对羊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不同,碱胁迫及其与温度交互作用对羊草的伤害更大。  相似文献   

11.
马甜  蒙静  齐冬梅  刘公社 《草业科学》2015,(8):1268-1277
测定3种土壤条件下不同品系羊草(Leymus chinensis)稳定同位素(δ13C)值、叶绿素(SPAD)值及主要营养成分,并探讨了其相关性与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因素对羊草BG-2、B品系的δ13C值和SPAD值有较大影响,对羊草Y1品系SPAD值影响不大;羊草δ13C值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盐及土壤水分含量相关系数在0.737~0.800,除与土壤全盐含量之间显著相关外(P0.05),与其他的土壤因子均极显著相关(P0.01)。羊草δ13C值在-28.613~-27.383,与粗蛋白、粗纤维、赖氨酸含量之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3、0.591、0.401;与其必需氨基酸、牧草能量之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9、0.649;羊草SPAD值37.075~42.893,与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磷、粗灰分和干物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在0.596~0.783,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脯氨酸含量相关系数最大,为0.902,与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的相关系数在0.833~0.887,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本研究表明,叶片SPAD值最能反映出羊草营养品质;羊草Y1、Y3品系的SPAD值、干物质、粗蛋白和能量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氨基酸总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比例均占优势,是值得大力推广种植的羊草品系。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草种选择1.根据气候特点选择品种。不同品种的牧草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区域范围。寒冷地区可选择种植耐寒的紫花苜蓿、聚合草、鲁梅克斯 K-1杂交酸模、草木樨、冬牧一70黑麦、无芒雀麦、串叶松香草、沙打旺等;干旱地区可种植耐旱的紫花苜蓿、苏丹草、沙打旺、籽粒苋、鲁梅克斯 K-1杂交酸模、羊草、无芒雀麦、披碱草等;炎热地区可种植串叶松香草、苏丹草、苦荬菜等,但不宜种植无芒雀麦、披碱草、白三叶、红三叶、聚合草等;温暖湿润的地区可种植黑麦草、苏丹草、饲用玉米、白三叶、红三叶、串叶松香草、苦荬菜、聚合草、象草等。2.根据土壤类型选择品种。中性偏碱土壤适宜种植耐碱性强的品种,如紫花苜蓿、沙打旺等;中性偏酸土壤适宜耐酸性强的品种,如红三叶、白三叶等;盐碱地只适宜种植耐盐碱的品种,如沙打旺、黑麦草、籽粒苋、羊草、  相似文献   

13.
以松嫩平原(重度盐碱化草地)栽培种植的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种栽培草地土壤全氮和速效氮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在不同的草地类型间变化规律各不相同,而在整个生长季中,不同的草地类型间土壤速效氮含量变化相似,呈现规律变化:7月份植物生长旺季,0-30m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表现为羊草栽培草地围栏封育草地苜蓿栽培草地,苜蓿栽培草地全氮含量最低(0.184%),与其他两个样地差异显著(P0.05);土壤速效氮含量表现为羊草栽培草地围栏封育草地苜蓿栽培草地。植物生长末期,土壤全氮含量和速效氮含量均表现为苜蓿栽培草地围栏封育草地羊草栽培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呈现规律变化:苜蓿栽培草地和羊草栽培草地均表现出随月份的增加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围栏封育草地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周婵  白丹  张卓  杨允菲  李建东 《草地学报》2012,20(2):213-220
采用无样方采样法,对长岭、图牧吉和沽源自然草原不同土壤类型5种叶色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数量特征和生殖分配进行研究,以期揭示羊草叶色渐变群有性生殖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异质生境不同叶色羊草有性生殖特性和生物量分配具有可塑性变化。不同土壤类型5种叶色羊草的穗长、穗重、小穗数、单穗籽粒数、结实率、单穗籽粒重及生殖分配Ⅰ, Ⅱ和Ⅲ最大值多数出现在沽源地区;羊草籽粒千粒重的变化幅度较小;相同土壤类型不同叶色羊草、相同叶色不同土壤类型羊草其茎重、鞘重、叶总重、植株总重等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但与中间过渡叶色之间差异多数不显著;异质生境不同叶色羊草的茎重最大,其次为鞘重和叶重。因此异质生境不同叶色羊草采取有性生殖调节策略和资源分配策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5.
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和西北针茅草原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典型草原植被群落土壤质量情况,选择镶黄旗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和西北针茅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10项土壤理化指标作为总数据集,利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方法结合Norm值构建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通过非线性评价方法对该区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和西北针茅草原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土壤水分和电导率在A2~Bk层显著高于针茅草原(P<0.05),在A2和AB层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土壤pH显著低于西北针茅草原(P<0.05),在A层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土壤平均养分含量大于西北针茅草原(P<0.05),但在Bk~C层则相反;2)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由土壤有机质、电导率和容重这3个土壤指标组成,可以反映草原土壤质量有效信息,经总数据集验证具有较好准确性;3)土壤质量指数表现为:A_1层羊草及芨芨草草原>西北针茅草原,A2~C层羊草及芨芨草草原<西北针茅草原(P<0.05)。研究结果可为草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
生长率假说(GRH)是研究生物生长率与化学计量特征之间关系的理论。为了验证生长率假说,以北方草原重要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材料,将取自内蒙古和吉林省4个地点的羊草在相同的光照、水肥条件下盆栽土培,用称重法测定了羊草的生长率,用PCR的方法分析了羊草核糖体DNA基因间隔区(IGS)长度,研究了羊草生长率与羊草磷含量、氮磷比、IGS长度及取样地土壤中氮、磷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羊草生长率与羊草全磷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羊草氮磷比存在负相关关系,生长率较高的羊草具有较长的IGS,符合生长率假说的预测。不同来源的羊草种植在相同环境下,来自氮、磷含量较高土壤的羊草具有较高的生长率,这可能是羊草对特定地域生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高的生长率和长的IGS可能是植物对较高氮、磷含量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优势种的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两种不同样地(样地1为原生态未扰动处理,样地2为重度退化后人工补播扰动处理)土壤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间互作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这3个门是该地区羊草根际土壤细菌优势群落;速效氮、速效钾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土壤pH在一定阈值范围内与羊草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有机质与羊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多样性、菌间互作显著正相关;土壤交换性钠离子含量与羊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负相关;人工补播后的羊草根际土壤微生物间互作与未干扰生境下相比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8.
种植星星草成本低,效益高,三年生牧草产量每公顷可达2300多千克,并可使光碱斑的pH值明显下降。播前土壤pH值在10.78—10.85,三年生的星星草根际土壤的pH值降到8.75—9.22,有机质由0.95%提高到2.75%。四年生的星星草群落中,羊草已部分侵入,构成了星星草群落的伴生种,为最后形成羊草群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立枯物和凋落物对土壤微环境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0~2011年在国家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河北省沽源县)围封10年的羊草草原上进行去除立枯物和凋落物(T1)、去除立枯物保留凋落物(T2)、保留立枯物和凋落物(T3)三种处理,对不同处理表层土壤的温度、含水量、羊草植物学特征以及地上生物量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1处理增加土壤表层平均温度,降低土壤表层含水量;T3处理降低土壤表层温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土壤水热条件的改变,导致T1处理羊草种群密度为1130株/m2,显著高于T2和T3处理;羊草植株高度为22.27cm,显著低于T3.不同处理间羊草的地上生物量差异不显著.T1处理杂类草地上生物量为36.80g/m2,显著高于T3处理,总生物量为206.80g/m2,显著高于T3.T1处理增加土壤温度,降低土壤含水量,促进羊草分蘖,降低羊草植株高度,引起杂类草的入侵.T3处理降低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量,抑制羊草分蘖,提高羊草植株高度,抑制杂类草的入侵,降低地上生物量.  相似文献   

20.
佟莉蓉  任星远  董洁  宋雨  胡燕  董宽虎 《草地学报》2022,30(4):1007-1012
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种子上的散发性簇状绒毛致使其相互粘连,严重影响了机械化播种。本研究采用H2SO4和NaOH对白羊草种子进行脱绒处理,探究两种化学试剂对白羊草种子的脱绒效果。结果表明:当NaOH的浓度在30%以上时对种子的脱绒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随着NaOH的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种子的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显著降低;而以浓度60%的H2SO4处理10 min的方式可有效地脱去白羊草表面绒毛,并且对脱绒后的白羊草种子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没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用浓度60%的H2SO4处理10 min,是白羊草种子脱绒处理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