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园生态养鸡模式是我国典型生态养殖模式,其特点是根据果园土壤承载力进行适度规模养殖,生产出无公害、绿色的农产品,实现种养产业的循环协调发展。果园养鸡对果园中土壤理化性质、鸡的生长性能与肉质、果实产量及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一直是衡量该模式科学性的关键指标。近年来,我国提倡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文章主要对果园养鸡模式下土壤质量、鸡生产性能和果实表现等研究进行概述,以提高人们对该模式的科学认识,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德化黑鸡是福建省优质乌骨鸡地方品种之一,将德化黑鸡在树林、竹林、油茶林、果园等野外生态环境下放养,可生产出肉质优越的德化黑鸡。笔者长期进行德化黑鸡生产技术指导,本文分析总结德化黑鸡生态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和养殖经验。  相似文献   

3.
岩鹰鸡是四川省美姑县地区独有的优良地方鸡种,在美姑当地较高海拔下放养生长繁殖。岩鹰鸡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能好、易饲养的特点,且该品种入孵蛋受精率高、受精蛋孵化率高、育成期存活率高,骨骼健壮、身高体大、肉质鲜美、口感好。本文介绍了岩鹰鸡的特点以及养殖的现状,提出了更好的发展岩鹰鸡的对策,对岩鹰鸡今后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人们对肉食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畜禽养殖方式需要不断改善。以鸡为例,果树林生态养鸡综合技术即是这一形势下的产物。果树林生态养鸡综合技术是利用果园和林间隙地等资源,以自由采食自然饲料(昆虫、杂草、野菜等)为主,人工科学补料为辅,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物,借助良好的自然环境,实行放养和舍饲相结合的养殖方式。果树林套饲养的鸡,其肉、蛋风味独特、味道鲜美,颇受消费者欢迎,从而扩大了市场的空间。而  相似文献   

5.
正宁都黄鸡是江西省优质小鲜型地方品种,具有环境适应性强、耐粗饲、抗应激能力强、适宜在农村林地、果园、茶园等自然环境条件下放养等特点。近年来,通过推广"七个一"生态养殖模式,在林地、果园、茶园等地进行规模散养,实施林地综合利用,推广鸡—林、鸡—果生态养殖,形成林—鸡共生、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探索出一条地方鸡品种林地养殖新模式。该模式现已推广到宁都县的周边兴国、瑞金、会昌等县市。一、模式介绍  相似文献   

6.
优质鸡生态养殖技术是指根据各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在荒地、林地、草原和果园等地规模化饲养,严格限制使用化学药品、激素和饲料添加剂,以提高鸡肉品质和风味为目的,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一项生产技术。一般常见的生态养殖模式有茶园优质鸡养殖、竹园优质鸡养殖、果园(经济林)优质鸡养殖和山地优质鸡养殖。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果园和畜禽养殖的种养结合型生态模式,分析研究了“猪-沼-果”、“草-鸡-果”两种生态模式下的猪、鸡生产性能,畜舍空气质量以及苹果的产量和质量。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养殖模式下生长肥育猪和鸡的增重显著高于庭院养殖(P<0.05),分别提高了17.46%和29.28%;猪舍、鸡舍空气中的CO2和NH3比庭院猪舍、鸡舍显著降低(P<0.05);苹果产量比单纯果园平均分别提高28.97%和21.15%,含糖量分别相对提高6.79%和6.36%。  相似文献   

8.
把鸡群放养在果(林)园、山地、荒山等可增加鸡的活动场所,鸡粪可作果树等生长肥料,减少污染排放。当前形势下,果园(林地)生态养殖是最佳放养模式,有利于改善放养地的土壤肥力和提高果品的质量,实现生态循环养殖,种养结合,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9.
畜果结合生态养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果园和畜禽养殖的种养结合型生态模式,分析研究了“猪-沼-果”、“草-鸡-果”两种生态模式下的猪、鸡生产性能,畜舍空气质量以及苹果的产量和质量。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养殖模式下生长肥育猪和鸡的增重显著高于庭院养殖(P〈0.05),分别提高了17.46%和29.28%;猪舍、鸡舍空气中的CO2和NH3比庭院猪舍、鸡舍显著降低(P〈0.05);苹果产量比单纯果园平均分别提高28.97%和21.15%,含糖量分别相对提高6.799,6和6.36%。  相似文献   

10.
生态放养鸡林下养殖是将传统养殖方法和现代舍饲养殖相结合,在天然环境下,利用草山草坡,果园林地,荒山荒坡等自然资源养殖地方优良鸡种,让鸡自由采食青草,昆虫,呼吸新鲜空气,饮用天然水,辅以人工补饲,生产安全优良、风味独特、口感上乘的肉鸡和鸡蛋的一种养殖方式.它具有投资少,品质风味好,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是值得因地制宜发展的致...  相似文献   

11.
<正>川西山地拥有大量的林(果、茶)地,为发展林下养鸡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生产上一般选取地方鸡种进行林下养殖,但是地方鸡因遗传血缘不同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存在优劣。本试验选择固始鸡和草蛋鸡两个肉蛋兼用型地方鸡,在林下放养模式下考察产蛋前期生产性能指标和养殖效益并进行比较,为林下养殖模式选择适宜鸡种提供一些素材。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选取均匀度好、健康的125日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林地果园养鸡,鸡只可为林地果园除草、治虫、积肥;林地果园又为鸡只提供适宜的光照、清新的空气,高温天气有天然阴凉的小气候,是一种资源循环利用、环境生态、经济效益较好的养殖模式。但林地果园养鸡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鸡的生长不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邵阳县畜牧水产局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积极引导老百姓发展林下养殖,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主要发展模式有林―鸡、林―猪、林―牛羊、林―蜂等。林下养殖降低了养殖成本、发展了农民经济、丰富了菜篮子,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川西山地拥有大量的林(果、茶)地,为发展林下养鸡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生产上一般选取地方鸡种进行林下养殖,但是地方鸡因遗传血缘不同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存在优劣。本项目选择固始鸡和草蛋鸡两个肉蛋兼用型地方鸡,在林下放养模式下考察产蛋前期生产性能指标和养殖效益并进行比较,为林下养殖模式选择适宜鸡种提供一些素材。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选取均匀度好、健康的125日龄开产的固始鸡和草蛋鸡母鸡,固始  相似文献   

15.
选择在果园中散放饲养条件下饲养的154日龄的凉山岩鹰鸡20只,公母各10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和肉制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活重公鸡极显著地高于母鸡(P<0.01);公母鸡屠宰率分别为86.64%和83.70%,半净膛率分别为81.30%和78.25%,全净膛率分别为68.45%和65.65%,公鸡都显著地大于母鸡(P<0.05);在胸肌率、腿肌率指标中,公鸡略大于母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公鸡的腹脂率极显著地小于母鸡(P<0.01);在肉色、pH值、失水率、嫩度等多数指标优于优质型崇仁麻鸡和大型白羽肉鸡(科宝)、粤禽快大黄鸡2003的物理性状。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现代养殖污染,特别是抗生素不规范添加导致抗生素耐药性与重金属污染等威胁食品与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此背景下,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应运而生。果园生态养鸡就是利用果园内的闲置资源和有效空间,将放养与舍饲相结合的一种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在保持果园生态平衡前提下,鸡以掉落的果子、草籽和昆虫为食,排出的粪便还能为果园土壤增加肥力,从而生产出无公害、  相似文献   

17.
正生态鸡的养殖管理是促进养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生态养殖主要以山地、林地、果园为主,旨在为人们提供更加绿色、健康的鸡肉产品。1生态养鸡的意义1.1饲养成本较低在生态鸡养殖的整个过程当中,最好的鸡饲料就是牧草、槽草籽,该模式下,鸡群能够和自然环境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鸡病的发病几率,而且还极大的促进了鸡的生长发育。不仅如此,生态鸡养  相似文献   

18.
在林地果园养鸡,利用鸡为林地果园除草、治虫、积肥,林地果园又为鸡提供适宜的运动场、清新的空气,在高温天气有天然阴凉的小气候,是一种资源循环利用、环境生态、经济效益好的养殖模式。但林地果园养鸡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鸡的生长不均衡,即使是饲养同一批同性别的鸡,出栏时重量差异常达0.5千克之多,这很不利于全进全出,也影响鸡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岩鹰鸡蛋孵化出雏率低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鹰鸡主产于美姑县候布乃拖、苏洛、采红、牛牛坝等乡镇。以骨骼健壮、身高体大、慢羽、抗逆性强、肉用性能好,在高寒多变的恶劣气候条件下仍表现出抱窝性弱、繁殖性能高、善于在山地林间草地放牧觅食为主要特征。俗称大骨鸡或高脚鸡,是肉蛋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岩鹰鸡育雏期生长速度快,公鸡三月龄体重达到1730g、母鸡1370g;成年岩鹰公鸡平均重达到3730g、母鸡为2863g;最重的公鸡为6.2kg、母鸡为3.85kg。母鸡年产蛋量110~140枚,平均蛋重65.2g,最大的73g。 我们从1998年开始着手抓岩鹰鸡的选育工作,在省州业务主管部门和四川农…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在林地果园养鸡,利用鸡为林地果园除草、治虫、积肥,林地果园又为鸡提供适宜的光照、清新的空气,高温天气更有天然阴凉的小气候,是一种资源循环利用、环境生态、经济效益好的养殖模式.但林地果园养鸡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鸡只生长不均衡,即使是饲养同一批同性别的鸡,出栏时重量差异常达0.5 kg之多,这很不利于全进全出,也影响养鸡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