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试验于2008年5月15日—9月28日选用55只4月龄哈萨克公羔羊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马场特克斯河北岸天然草场放牧,进行体重及体尺测定,其中20只羊进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放牧羔羊的生长发育随牧草和季节变化呈现出波动性,出现2个生长高峰(5月龄和7月龄)。体重总体呈上升趋势。7、8月龄间羔羊平均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月龄间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期各月龄羔羊平均日增重依次为(187.8±55.7) g、(100.1±44.7) g、(174.6±45.2) g和(82.1±36.0) g。放牧羔羊各项体尺指标相对增长幅度5月龄高于6月龄、7月龄高于8月龄;放牧羔羊体尺累积增长幅度从大到小排列为胸围、体长、体高、胸深、胸宽、管围。放牧羔羊DM、OM、CP消化率5月龄均极显著高于4月龄(P<0.01)。DM消化率5~7月龄在下降,5、7月龄间差异极显著(P<0.01);OM消化率6月龄和7月龄基本持平,8月龄时达到最大值,但5~8月龄羔羊各月龄间差异不显著;CP消化率5~8月龄在持续下降,7、8月龄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月龄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日龄的幼龄兔实施超数排卵处理,并进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体外受精培养。结果表明:最早可进行超数排卵的幼龄兔为50日龄,但60日龄兔的超数排卵效果显著优于50日龄兔(P<0.05)、70日龄兔(P>0.05);70日龄兔的卵母细胞总成熟率显著高于50日龄兔(P<0.05),60日龄兔的卵母细胞总成熟率略高于50日龄兔,并低于70日龄兔,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70日龄兔的卵母细胞总受精率高于60日龄兔,60日龄和70日龄的卵母细胞总受精率均高于50日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选取体重(24.71 kg±2.07 kg)相近的4月龄哈萨克土种公羔羊20只,在伊犁昭苏马场特克斯河北岸天然草场进行了放牧,研究暖季放牧条件下羔羊血清生化指标与体重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4~8月龄羔羊月平均日增重依次为(175±34) g、(92±36) g、(158±46) g、(81±36) g,4~5月龄和6~7月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5~6月龄和7~8月龄(P<0.05)。血清生化指标中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各月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5、7月龄总蛋白(TP)含量高于4、8月龄,并显著高于6月龄(P<0.05);4、5月龄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6、7、8月龄(P<0.05);5、7月龄球蛋白(GLB)含量分别高于4、6、8月龄,7月龄显著高于6月龄(P<0.05);4、6月龄白/球(A/G)高于5、8月龄,显著高于7月龄(P<0.05);尿素氮(BUN)含量4、5、7、8月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6月龄(P<0.05);5、7月龄GLU含量显著高于6、8月龄(P<0.05);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GP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在4~8月龄逐渐升高(HDL-C5月龄略有下降),TC、GPT含量相邻月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LDL-C、HDL- C含量7、8月龄显著高于4、5、6月龄(P<0.05);甘油三酯(TG)含量在整个试验期总体呈下降趋势,相邻月龄间仅7月龄含量显著高于8月龄(P<0.05);游离脂肪酸(FFA)含量8月龄显著高于其余各月龄(P<0.05),6月龄高于4月龄,并显著高于5、7月龄(P<0.01)。  相似文献   

4.
不同日龄与性别腾冲雪鸡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段纲  叶绍辉 《中国家禽》1999,21(7):10-11
采集16只60日龄和90日龄不同性别的云南腾冲雪鸡的静脉血,测定血清中12个成份的含量指标。结果表明:甘油三脂、胆固醇、尿酸、肌酐和磷含量有性别、年龄差异;公鸡的甘油三脂含量大于母鸡,差异显著;90日龄胆固醇含量大于60日龄,差异显著;母鸡尿酸含量低于公鸡、90日龄高于60日龄,且随日龄增加公母间差异增大;随鸡龄增加,肌酐含量增加,公鸡增加的幅度大于母鸡;在公鸡,随日龄增大,血磷升高;在母鸡,随日龄增加,血磷下降。  相似文献   

5.
清远麻鸡屠宰性能和肉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138日龄和168日龄清远麻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肉质指标。结果表明,138日龄和168日龄清远麻鸡产肉性能均良好,屠宰率和全净膛率分别为92.11%、64.76%及91.72%、65.62%(P>0.05);半净膛率138日龄显著低于168日龄,但腹脂率138日龄显著高于168日龄(P<0.05);氨基酸总量138日龄比168日龄高,胸肌比腿肌高(P>0.05);剪切力138日龄极显著低于168日龄(P<0.01),但失水率和蒸煮损失138日龄显著高于168日龄(P<0.05);腿肌失水率和蒸煮损失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胸肌,肉色和pHu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弗莱维赫牛与巍山西本杂交牛的杂交效果,用弗莱维赫牛冻精对巍山西本杂交经产母牛进行人工授精,并对弗西本杂交牛初生、2月龄、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的生长性能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弗西本杂交牛平均体重为:初生33.78kg,2月龄87.40kg,6月龄178.15kg,12月龄253.65kg,18月龄391.00kg;平均体高为:初生70.88cm,2月龄85.60cm,6月龄126.00cm,12月龄137.60cm,18月龄145.90cm;平均体斜长为:初生60.03cm,2月龄87.60cm,6月龄117.90cm,12月龄140.10cm,18月龄144.80cm;平均胸围为:初生74.25cm,2月龄107.75cm,6月龄147.15cm,12月龄154.60cm,18月龄161.75cm;平均腹围为:初生74.90cm,2月龄110.60cm,6月龄150.75cm,12月龄169.00cm,18月龄192.55cm。表明弗西本杂交牛前期生长缓慢、12月龄后生长较快,体型好,杂交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运用间接ELISA方法对不同日龄(0、21、35、75、126、168、245、315日龄)的黄羽肉鸡采集血清样品,分6个批次,每批次46份样本,共计2 208份血清样品进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抗体检测,测定抗体消长规律,确定免疫基准线。结果显示:在0日龄时母源抗体为主,抗体滴度在2 400~4 000之间,21日龄时母源抗体基本消退,最低降至159.13,35日龄抗体缓慢上升,到168日龄达到最高峰期,一直维持到315日龄。6个批次鸡除在21日龄差异不显著,其余日龄6个批次间差异显著。抗体均匀度在21日龄最高,0日龄其次,35日龄第三,70日龄第四,245日龄第五,其余日龄差异不大,为最后。研究首次确定黄羽肉鸡抗体基准线,即0日龄在3 053~5 100之间,平均3 391.93;21日龄在93~419之间,平均214.11;35日龄在578~1136之间,平均714.63;70日龄在1 982~3 282之间,平均2 193.53;126日龄在4 465~6 252之间,平均4 428.67;168日龄在4 067~6 290之间,平均5 390.46;245日龄在5 082~6 509之间,平均5 079.98;315日龄在5 198~7 477之间,平均5 281.43。  相似文献   

8.
选用40头2月龄断奶乳用公犊,分别在2、6、10和14月龄用"绝育I号"对奶公牛进行附睾药物绝育试验.结果表明2月龄和6月龄药物处理组牛的18月龄体重比10月龄(+17,+15 kg)和14月龄(+19,+17 kg)药物处理组牛均有显著提高;2月龄组牛平均日增重分别比10月龄和14月龄药物处理组牛增加29 g(P<0.05)和40 g(P<0.01),6月龄组牛平均日增重分别比10月龄和14月龄组牛增加30 g(P<0.05)和41 g(P<0.01);不同月龄奶公牛附睾药物绝育处理对肉的品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选用健康无病的波尔山羊30只,饲养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于20日龄和60日龄,各选取体重相近的3只羔羊屠宰,研究羔羊消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瘤胃内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日龄之间,消化道各部位的重量差异显著(P<0.05);复胃或瘤胃重量占体重的比例差异极显著(P<0.01),小肠或大肠的重量占体重的比例差异显著(P<0.05);瘤胃、十二指肠、盲肠中的pH60日龄显著(P<0.05)高于20日龄;回肠pH60日龄高于20日龄,但差异不显著(P>0.05);皱胃pH60日龄低于20日龄;瘤胃液中淀粉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增长迅速,60日龄显著(P<0.05)高于20日龄,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1理想目标21日龄断奶重≥6.5千克,28日龄断奶重≥8.5千克;21日龄断奶后1星期日增重≥150克;28日龄断奶后1星期日增重≥200克;出生至60日龄成活  相似文献   

11.
1保温与防湿 雏鹅即怕冷又怕热.育锥期所需温度,可按日龄、季节及雏鹅体质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讲,育雏温度在1~5日龄,27~28℃;6~10日龄,25~26℃;11~15口龄.22~24℃;16~20日龄,18~22℃;20日龄以上常温即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7月龄四川白獭兔进行皮肤取样、切片和sacpic染色分析,显微镜毛囊图像成像,观察獭兔不同月龄毛囊分化与被毛生长变化规律。观测结果表明,獭兔1~2月龄时,毛囊处于分化增生期;3月龄、5月龄、7月龄毛囊处于分化全休止期;3~4月龄、4~5月龄时,毛囊处于休止与分化增生分化交替期;而在4月龄獭兔被毛密度达到21 075根/cm2,被毛密度极显著高于其他月龄(P<0.01),4月龄后被毛长与被毛密度逐渐趋于稳定。因此3~4月龄或4~5月龄为獭兔毛囊分化与被毛生长期。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免疫程序对猪瘟免疫效果的影响,随机选择大长母猪5头,从每头母猪所产仔猪中各选健康仔猪6头,共30头,每头母猪各选所产仔猪1头组成1组,共分5组,每组6头。A1、A2组,30日龄首免,50日龄二免;B1、B2组,40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C1、C2组,50日龄首免,70日龄二免。经试验,采用30日龄首免,50日龄二免,180日龄免疫抗体保护力仅为75%,已低于80%的技术要求;50日龄首免,70日龄二免,则在50日龄首免时,免疫抗体的有效保护力已降至80%;40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80日龄、110日龄和180日龄测定,免疫抗体的有效保护率均在80%~100%,故从新昌县养猪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40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程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究月龄对舍饲滩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分别选用体重接近、健康的4月龄、6月龄和9月龄滩羊各12只进行舍饲圈养,于6月龄、9月龄和12月龄屠宰并取其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尾部脂肪和皮下脂肪,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12月龄舍饲滩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棕榈酸(C16∶0)、油酸(C18∶1n9c)的含量极显著高于6、9月龄(P<0.01)。6月龄皮下脂肪的C16∶0和硬脂酸(C18∶0)含量极显著高于9月龄(P<0.01);6月龄舍饲滩羊尾部和皮下脂肪中α-亚麻酸(C18∶3n3)、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9月龄(P<0.01)。6月龄舍饲滩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亚油酸(C18∶2n6c)的含量显著低于12月龄(P<0.05),而皮下脂肪中C18∶2n6c含量显著高于9月龄(P<0.05)。6月龄舍饲滩羊股二头肌中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显著高于12月龄(P<0.05),9月龄尾部脂肪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显著低于12月龄(P<0.05)。12月龄舍饲滩羊背最长肌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6、9月龄(P<0.01);6月龄股二头肌中n-6PUFA的含量显著低于12月龄(P<0.05),皮下脂肪中n-6PUFA的含量显著高于9、12月龄(P<0.05)。研究表明,不同月龄舍饲滩羊的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9月龄舍饲滩羊肉质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15.
1 环境控制 雏鸭绒毛较短而且稀疏,体温调节机能很不完善,环境温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所以必须按照不同日龄的温度要求标准进行稳定控制。日龄1~3,温度33~28cC;日龄4~6,温度28~24℃;日龄7~10,温度24~21℃;日龄11~14,温度21~19℃;日龄15~21,温度19~17℃:21日龄以后17°C以下。  相似文献   

16.
<正>断奶日龄关系到猪场生产工作的安排协调和猪场效益,我国普遍的断奶日龄在21—28 d,部分猪场可能在18—20 d断奶。欧盟2008年立法规定正常情况下仔猪断奶日龄不得早于28日龄;出于疾病传播风险考虑,若仔猪可转入彻底消毒、清洁的空舍,则可以提前7 d断奶,即不早于21日龄断奶。丹麦立法规定仔猪断奶日龄不得早于32日龄;荷兰目前仔猪平均断奶日龄在25—26日龄。过早断奶对仔猪健康和后期生长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母犊出生后,全部采用人工哺乳,出生1小时内喂第1次初乳,连喂5~7天,7天后改喂全乳或发酵初乳。喂量为:1~10日龄4公斤;11~20日龄5.5公斤;21~30日龄5公斤;31~40日龄4公斤;41日龄到断奶(45~60日龄断奶)3公斤。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仔猪的哺乳时间逐渐缩短,母猪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瘦肉型猪的断奶时间从60日龄、50日龄、42日龄、35日龄逐步提前至28日龄、21日龄。为了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仔猪的哺乳时间逐渐缩短,母猪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瘦肉型猪的断奶时间从60日龄、50日龄、42日龄、35日龄逐步提前至28日龄、21日龄。为了  相似文献   

20.
引进无角陶塞特、波德代、萨福克与张掖市本地饲养的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杂一代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和肉用特征。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与小尾寒羊比较,陶寒杂交Fl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20.5%,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21.4%、14.4%和14.5%,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4.5%;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3.3%,体长增加16.7%,胸围增加19.1%,管围增加10.7%;6月龄胴体重提高38.21%,净肉重提高47.09%。波寒杂交Fl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17.7%,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9.1%、20.8%和16.0%,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6.0%;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4.5%,体长增加16.1%,胸围增加17.8%,管围增加10.7%;6月龄胴体重提高47.07%,净肉重提高58.52%。萨寒杂交Fl公母平均初生重比小尾寒羊提高14.0%,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2.8%、13.3%和14.4%,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4.4%;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31.5%,体长增加17.6%,胸围增加19.2%,管围增加11.4%;6月龄胴体重提高45.36%,净肉重提高57.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