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蓖麻叶斑细菌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蓖麻叶部发现两种细菌病害:一为圆形病斑;另一为多角形病斑。经对其病原细菌的形态、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的系统鉴定,分别确定为蓖麻细菌性叶斑病Pseudomonasfluorescens(Trevisan)Migula和蓖麻斑点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ricini.(Yoshii and Takimoto)Dye。  相似文献   

2.
甜菜细菌性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甜菜病害研究主要集中于真菌和病毒性病害,在2020年甜菜田间病害调查中观察到部分叶部和根部病害使用杀真菌药剂后未起到很好的防效,疑似存在细菌性病害。查阅文献表明国外近年已经关注甜菜细菌性病害,尤其在甜菜根腐和窖腐中,细菌性病原起到重要作用。笔者在实验室对病样检测时也分离到细菌性病原,表明细菌性病原对甜菜生产存在一定的危害,不能忽视。目前国内外报道的细菌性病害有:细菌性叶斑病、斑点病、尾腐病、根腐病、瘿瘤病、根癌病、黄萎病以及橡胶直根病。本文对国内外甜菜细菌性病害的种类、病原物、发病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方法等进行综述,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未来甜菜细菌性病害研究的展望,建议加强针对甜菜细菌性病害的种子处理、病害调查、细菌分离和鉴定以及生物防治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希望可以引起大家对甜菜细菌性病害的关注,最终能有效地防控田间的甜菜细菌性病害。  相似文献   

3.
小麦和小黑麦的细菌病害有黑颖病(病原体为黄单胞杆菌属细菌)、基部细菌病或称细菌性叶斑病(病原体是假单胞杆菌属细菌)和穗基部细菌病,它们给籽粒生产带来相当大的损失.由昆虫或空气媒介传播,植物病原性细菌侵入到植株的输导系统和细胞间隙,产生毒素,引起组织坏死或萎蔫.目前还没有发现对细菌性病害具免疫的小麦品种.但是进行抗细菌性病害育种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谢从华 《中国马铃薯》1989,3(3):176-179
<正> 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数学模型现已成为我们研究植物生态学和生理学的一个有效手段。近20年来,一些描述作物群体特性的数学模型已在玉米(dewit,et al.1978)、大豆(Carry,et al.1975)、甜菜(Fick,et al.1975)、棉花(Duncan,1972)、苜蓿(Holt,et al.1975)、马铃薯(Ng and Loomis,1984)和小麦(Day  相似文献   

5.
2012年在云南瑞丽咖啡种植苗圃发现一种细菌性病害,称为咖啡细菌性叶斑病.该病主要危害咖啡叶片.将田间感病咖啡叶片上分离所得的6个菌株进行柯赫氏法则回接试验,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症状一致,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菌,确定了病菌的致病性.经培养性状、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Biolog系统)和ITS序列分析(NCBI ace.no.JX876899),确定该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咖啡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garcae).  相似文献   

6.
甜菜丛根病(Rhizomania)是由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引起,以甜菜多粘菌(P.betae)为传播介体的一种土壤传染性病害,是世界范围内分布的甜菜生产上的最严重的病害。该病发生后甜菜根产量和含糖率大幅度下降,已成为世界甜菜生产的一大障碍。我国于1978年在内蒙古首次发现该病害,以后在西北、华北、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甜菜病害种类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表明,黑龙江省甜菜苗期立枯病有5种,叶部病害有5种,根部病害有6种、缺硼生理性病害1种、采种甜菜花梗腐烂病1种。目前,黑龙江省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是甜菜根腐病和褐斑病。在个别地区发现了对甜菜危险性大的甜菜丛根病、甜菜蛇眼病和黑斑病发生有上升和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生育中后期叶部真菌病害进行田间调查,并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组织分离、病原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制种玉米生育中后期叶部真菌病害的植物病原有13种,其中由Curvulairia lunata(Wakke)Boed病原引起的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玉米叶部的一种新病害,在田间发病率较高,病情指数较大,危害十分严重;由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和Bipolaris maydis(Nishik.et Miyabe)Shoemaker病原引起的大斑病和小斑病是玉米生育中后期叶部发生的主要真菌病害;Physoderma maydis Miyabe和Fusarium subglutinans(Wollenwe.et Reinking)P.E.Nelson et al病原引起的褐斑病和顶腐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Puccinia sorghi Schw引起的普通锈病在局部区域的一些品种和组合上发病较为严重;其他叶部病害零星发生,对制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一般不会造成流行为害。  相似文献   

9.
木薯细菌性萎蔫病(cassava bacterial blight,CBB)是当前国内木薯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为了明确抗细菌性萎蔫病木薯种质的抗病机理,本研究比较木薯抗感种质叶片的自身组织结构,与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Xanthomcnas axonopodis pv.manihotis,Xam)互作过程中组织结构和生...  相似文献   

10.
乔志文  李宝兴 《中国糖料》2006,(4):32-33,35
利用温室生长3周龄、4周龄、5周龄、6周龄的甜菜幼苗和自田间分离的甜菜根腐病镰刀菌单孢子培养物,进行土壤接种、蘸根接种、混合接种,两次试验结果表明,发病率由大到小依次是混合接种、蘸根接种、土壤接种。3种方法均能保证发病,完成甜菜根腐病的抗病性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疆甜菜常见病害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几年对新疆博州地区甜菜病害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糖用甜菜上危害严重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根腐病、褐斑病、白粉病、蛇眼病。通过对这几种病害的发病条件、危害情况及防治方法的调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甜菜短期轮作的综合调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连续定位试验和在不同种植地区的反馈试验,结果表明:在耕作、栽培技术环节上采取综合调控技术措施,能够在短期轮作的基础上,实现提高根产量、含糖率和控制病害发生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甜菜多倍体品种骨干亲本的重要农艺性状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运才  王华忠 《中国糖料》2006,(2):15-16,26
对11个多倍体甜菜品种骨干亲本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发现它们在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方面差异极显著。四倍体品系的根产量和含糖率均优于二倍体材料,而褐斑病抗性差别不大。遗传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褐斑病病情与根产量、含糖率及产糖量呈负相关外,其余3个性状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甜研304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多倍体新品种甜研304由四倍体品系甜426的3个系号与二倍体品系甜217杂交育成,该品种属标准型多粒多倍体杂交种。试验、生产示范结果,甜研304平均块根产量1680kg/亩,含糖率16.8%,平均比对照增产10%,提高含糖0.5度。该品种叶丛长势强、稳产性好,抗褐斑病(发病率较对照品种低0.4~0.6级)、耐根腐病,在发病严重地块及年份罹病率较对照低25%,水涝严重条件下亦可获得较好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给观赏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病害症状和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以及有关文献的分类系统,鉴定了1998-2000年在广东调查的12种凤梨科观赏植物真菌病害,即围小丛壳[Glomerrellacingh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辣椒刺盘孢[Colletotrichumcapsici(Syd.)Butl.etBisby]、水塔花星裂盘菌(PhacidiumbillergiaeL.ZengetP.K.Chi)、凤梨顶多毛孢菌(BartaliniaananassaL.Zeng,Z.D.JiangetP.K.Chi)、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theobromaePat.)、钝头粘盘孢菌(ColletogloeumobtusumSutton)、油球拟茎点霉[Phomopsisdiplodinoides(Sacc.)Punith.]、筒凤梨拟茎点霉(PhomopsisspectabilisV.G.Rao&B.R.D.Yadav)引起的叶斑病,灰霉(BotrytiscinereaPers.)引起的花腐及分别由强雄腐霉(PythiumarrhenomanesDrechsler)、簇囊腐霉(PythiumtorulosumCoker&Patterson)和蕨柱帚霉(Cylindrocladiumpteridis Wolf)引起的根茎腐、叶基茎基腐和茎基腐。其中,星裂盘菌叶斑病、顶多毛孢叶斑病为凤梨科观赏植物的新病害;钝头粘盘孢菌、油球拟茎点霉为中国真菌新记录种。在温室生产中,以围小丛壳引起的叶炭疽病、筒凤梨拟茎点霉引起的叶斑病发生普遍而严重;根茎腐、叶基茎基腐和茎基腐在部分生产单位常引起死苗或死株  相似文献   

16.
丰产抗病偏高糖甜菜新品种ZM201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ZM20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和美国BetaSeed公司合作选育的甜菜二倍体单胚雄不育杂交种.2001年以单胚二倍体雄性不育系Beta96186M为母本,以二倍体有粉系PT37136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该品种丰产性好,舍糖率较高,抗丛根病和褐斑病,耐根腐病,适应性广,块根品质好.在2005~2006年的国家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全国两年42个试验点次平均根产量60770.0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16.6%;平均含糖率17.5%,比对照品种提高0.1度;平均产搪量10631.4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18.0%;时褐斑病、黄化毒病和白粉病的抗性与对照相仿,对根腐病、丛根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对照.在2006年的国家甜菜品种生产试验中,14个试验点平均根产量55039.7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14.5%;平均含糖率18.6%,比对照品种提高0.4,度;平均产糖量10163.1 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17.6%.该品种适宜在东北、西北和华北三大甜菜产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7.
选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尿素、磷酸二铵为试材,探讨肥料对黑土区甜菜株高、出叶速度、叶面积、根重、含糖率、净光合生产率的影响,为指导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尿素对甜菜株高、叶片数、叶面积、根重等影响较大,磷酸二铵对其影响较小;尿素对根产量的增产作用约是磷酸二铵的2 倍;尿素、磷酸二铵配合施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杜邦福星防治甜菜褐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杜邦福星(40%氟硅唑EC)对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杜邦福星3种剂量(30 mL/hm2;60 mL/hm2;90 mL/hm2)对甜菜褐斑病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且优于对照药剂禾本卡克(20%三苯基醋酸锡WP)和12.5%烯唑醇WP,3种剂量的防效分别为73.9%、85.3%、87.9%,根产量较空白对照分别增产24%、38%、30.2%,增糖0.46度、0.65度、1.94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