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疆冬小麦品种更替中库源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采用源、库、流的概念分析新疆冬小麦品种更替中产量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在产量选择压力下,品种的源、库、流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反映源库比值的克草粒数和克草粒重随品种更替显著提高.由于籽粒库增加的反馈作用,光合产物向籽粒的分配率得以提高.草重系数的逐渐提高,说明株高下降,茎秆粗重,较抗倒伏和畅流.旗叶多环叶肉细胞频率和粒叶比随品种更替协同提高,意味着小麦产量提高有其细胞学基础.今后小麦产量育种,在主攻每穗粒数和每穗粒重的同时,应特别注重把收获指数、克草粒重和草重系数作为选择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的源库关系。【方法】以荞麦品种丰甜1号为材料,在开花后7d进行减库处理(剪去未开花朵与花序),以未处理的作对照,测定荞麦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代谢产物的含量,并使用Richards方程模拟种子的灌浆进程。【结果】灌浆中前期减库处理,荞麦叶片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成熟期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减库处理有利于荞麦灌浆中前期籽粒碳水化合物的快速积累,但成熟期单株粒数和单株粒质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且产量显著下降。减库处理和对照曲线方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6和0.992,拟合度较好。【结论】Richards生长曲线能较好拟合荞麦灌浆进程;源不足或光合产物分配不合理是限制荞麦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调控光合产物合成及有效分配是提高甜荞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稻谷产量的高低与其生物产量高低及经济系数大小有关。生物产量的高低与群体光合产物积累量是密切联系的。如果光合产物形成较多,而呼吸消耗量较小,则干物质积累量增高,生物产量就高。经济系数大小则与光合产物分配有关,如果源与库的关系协调,叶片所形成的光合产物能及时运往谷粒,则经济系数就增加。无论生物产量及经济系数增加,都可能使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春小麦两个品种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群体库源比值(粒叶比)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的栽培措施下,实现源、库的协调是小麦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叶片单位面积负荷量(粒数/叶)与叶片单位面积有效生产量(粒重/叶)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适宜的群体叶面积指数范围内,采取优化栽培措施,争取形成较多的结实粒数(库容),并提高粒重(库的充实度),是实现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水分亏缺对冬小麦籽粒充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间两个关键时期不同程度的缺水使籽粒产量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灌浆前期缺水,减少了穗粒数;后期缺水,只降低粒重,对穗粒数无明显影响。粒数的减少可能不是由于光合产物供应不足所致,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粒重的减轻从碳素代谢方面分析,主要是光合强度下降和功能叶片早衰共同作用的结果。缺水时光呼吸、暗呼吸、光合产物的运输、茎杆贮存物的调运等方面的变化,对籽粒增重没有究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壮丰安和表油菜素内酯对灌浆期高温胁迫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壮丰安可以有效减轻高温胁迫对冬小麦灌浆过程的不利影响,显著抑制高温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旗叶光合性能的下降。提高光合产物由源器官向库器官的分配比例,减少籽粒的退化,提高穗粒数;表油菜素内酯浸种可以提高冬小麦灌浆强度和穗粒数,但不能有效抑制高温危害。应用壮丰安是减轻灌浆期高温胁迫危害,实现小麦安全高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浩麦1号更好地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利用2010-2011年与2011-2012年国家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和2012-201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生产试验数据,对该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浩麦1号的平均穗数505.13万/hm~2,平均穗粒数39.31粒,平均穗粒重1.56g,平均千粒重39.78g。经相关分析,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均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穗粒重;经通径分析,穗粒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Py=0.531),其次是穗数(Py=0.471),穗粒重的作用最小(Py=0.094)。浩麦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应在保证足够穗数和穗粒重稳定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同时兼顾粒重。  相似文献   

8.
大豆源库流关系研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的源是光合产物的生产者和供应者,库是光合产物积累、需求及消耗器官,流是源与库之间同化物运输的渠道。大豆产量形成的实质是源库流互作的过程。综述了大豆源、库、流的概念,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的源库变化对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在开花期对扬麦13进行剪旗叶(L1)、剪倒2叶(L2)、剪顶部1/2穗(L3)3种不同的源库处理,以不做任何处理(CK)作对照,分析了不同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并用Logistic 模型推导不同处理下的籽粒灌浆参数.结果表明,粒重变化是引起产量的差异的主要原因.在籽粒灌浆过程中,L1和L2处理灌浆持续时间分别较CK缩短了2.75 d和2.13 d,其他灌浆参数变化不显著,千粒重下降了 11.79%和7.22%,灌浆持续时间的缩短是导致粒重下降的主要原因,且剪旗叶对粒重的影响大于剪倒2叶.L3处理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11.52%、10.89%,千粒重增加了8.76%,灌浆速率的增大是千粒重增加的主要原因,但穗粒数与对照相比显著减少,导致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小麦粒重在产量构成中的作用及提高粒重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简要地介绍了小麦粒重在构成产量因素中的重要性 ,粒重的遗传特性及其与库、源的关系 ,影响粒重的主要因素及协调穗数、粒数、粒重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引言应用电子计算机对1973—1979年、北京地区23个样本组的冬小麦灌浆资料进行了数学模拟,得到了天气、气候因素对灌浆、粒重影响的若干信息。其中,有关天气影响的分析已作了报导。本文仅就全生育期中的气候影响做探讨,以为提高冬小麦产量提供农业气候依据;同时,也为千粒重的农业气象予测寻求了途径。一、灌浆进程的模拟与气候信息方程的确定,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下不同温型小麦农田微气象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旱棚内外农田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冷型小麦“陕229”和暖型小麦“NR 9405”的农田微气象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与暖型小麦“NR 9405”相比,冷型小麦“陕229”灌浆结实期间的株间气温、地温均偏低,株间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升高,株间光照度减小。该结果说明,冷型小麦对干旱的适应性较暖型小麦强。  相似文献   

13.
小麦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数学模型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利用旋转设计测得参数,建立起冬前苗情、产量、品质的回归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了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农艺组合方案,并对各农艺措施的单因素效应或交互效应进行了分析,找到了亩产425~475公斤是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区间,同时筛选出在这个产量范围内提高品质的农艺组合方案,为实现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市农牧业气象预报服务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玉峰  许彦慧  赵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35-15736,15754
该系统针对鄂尔多斯市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评估业务的需求,分析了全市30年气象、粮食产量、牧草产量等农牧业资料,提取影响小麦产量、玉米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返青期、小麦适宜播种期、玉米适宜播种期气象因子,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利用V isual Basic语言集成建立了鄂尔多斯市农牧业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实现了农牧业气象预报定量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了解华北平原地区冬小麦品质的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为改善小麦品质探索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多个农用稀土对稻、麦、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试验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证明,农用稀土对这些作物有一定增产作用,但不同土壤不同作物效果不一。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已有的两个模拟模型 TXLX,SIMYR 的基础上,组建了小麦条锈病流行模拟模型 YRESM。此模型由三个子模型组成:寄主生长子模型,条锈病流行子模型和化学防治子模型。在寄主生长子模型中包括两个模块,叶片生长模块和产量形成模块。在条诱病流行子模型中,流行过程由侵染、潜育、病斑扩展和产孢完成。在化学防治子模型中,化防效果分别反应在降低各流行组份的速率上。模型分别用荷兰和北京两地系统观察资料做了合理性检验。文中在模型结构每一要点上,对 YRESM 和 TXLX,SIMYR 作了扼要比较,并就模型进一步向通用性(用于多病害模拟)发展,以及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作用做了讨沦。  相似文献   

18.
农用稀土对农作物光合、呼吸强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田间、盆栽试验研究和分析了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喷施农用稀土后,植物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光合叶面积的大小,叶片的光合强度、呼吸强度的强弱。结果表明,农作物在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喷施稀土后,其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大大提审尤其是叶绿素a增加特别明显,叶片的面积也增大,同时增强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枣麦间作系统中光能在小麦群体内传播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农业气象学原理和方法,根据实测资料,计算分析了枣麦间作系统中枣树带遮荫宽度及荫影内的相对光照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遮荫区、非遮荫区内小麦群体的光能铅直分布特点。应用数理方法,模拟了遮荫区及非遮荫区内小麦群体光能铅直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南北走向的枣带每天早、晚其遮荫区域较宽,相对光照度较大,中午前后,遮荫区域较窄,相对光照度较小;尽管遮荫区与非遮区内小麦群体的光能铅直分布有明显的差异,但二者都附合高斯曲线的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20.
济宁市2004-2005年气候条件对冬小麦苗情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4年济宁市小麦播种以来至2005年3月底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并通过与历年对比的方式,分析了此期的气候特点及其对济宁市小麦生长的影响。前期气候温暖,后期天气寒冷,越冬期温度骤降且低温持续时间较长,使冬前小麦旺长现象明显,冬后小麦普遍受冻害,影响了返青后麦苗的生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