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2):205-206
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逐渐呈现出网络交往失范、交往缺乏主动性、交往层次单一、交往趋于功利化等不良倾向。这些倾向不仅是大学生自身身心发展不平衡、对人际交往认知有偏差、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主观因素造成的,也是家庭教育和交往方式、社会不良现象和高校教育引导缺位的结果。深入探究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倾向及其成因,对于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积极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对大学生如何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情绪智力量表(EIS),对520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农村大学生情绪智力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总体上发展较好,部分人的社交焦虑情况比较突出;农村大学生可以通过培养其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来降低社交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学校园里存在着在校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的现象。自身心理、交往能力、家庭出身、社会地位等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如何建设和谐校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师生关系是高校学生诸多人际关系的一部分。尽管与同龄人交往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方向,但与师长的交往仍是他们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入校时间不长的一年级新生来说,由于中小学时代师生关系的影响,加之对完全陌生的学习环境的适应,使师生交往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以大量的调查资料为依据,揭示了高校一年级师生关系的某些特点,为在高校建立师生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的农村社会,由于受安土重迁习性以及乡土伦理思想影响,村民之间的相互交往更多体现着血缘与地缘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体制转轨与现代化浪潮冲击,利益意识在农村社会不断凸显,一些带有功利性的因素渗入到农村的日常交往中,致使农村人际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在对西北农村地区人际关系变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形成这种变迁状况的原因与逻辑,以便为人们正确认识转型期西北农村的人际结构提供理论与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如何建立起新型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运用“人际关系”知识为社会服务,将是一个有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屈松林 《乡村科技》2019,(11):37-38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国家层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农村将迎来政策支持,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与就业的环境。构建大学生农村创业与就业能力模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大学生的农村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构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分析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再次分析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模型构建,最后尝试探索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影响入手,分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缺失的成因,提出了“辅导员一任课教师一专业教师一校企合作”四位一体的《人际关系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胡林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175-10176,10193
通过问卷调查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发现农村籍大学生返乡虽具有地利、人和等优势,但目前仍存在学生返乡就业意愿不高等问题,除农村环境等外因外,还受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返乡就业信心等内因影响.进一步利用问卷调查创业教育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发现创业教育对学生就业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说明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创业教育的改革,在转变学生就业观念的同时,增强学生返乡就业的信心,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创和谐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舍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是"家"、是"小社会"、是"第三课堂",和谐宿舍人际关系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个体差异、生活细节、个性与心理不成熟、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原因.应该从建设和谐向上的宿舍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积极情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人际交往知识与技巧等方面营造和谐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文章在分析的过程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强化其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德尔菲法构建大学生可雇佣能力衡量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利克特五点量表对江苏省20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实际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法将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划分为沟通交往型能力、学习创新型能力和受挫适应型能力三个主要衡量维度,并进行了家庭背景和人力资本与可雇佣能力的皮尔逊相关分析和一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经济背景不同、父母亲职业阶层不同以及人力资本存量不同的大学生可雇佣能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整体来看,男性和女性大学生在沟通交往和受挫适应型可雇佣能力方面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杨雪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767-12768,12770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纽带,在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对高校农村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该研究在充分认识和把握网络环境给农村大学生“三观”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同时,结合当下存在的问题,努力开展农村大学生“三观”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旨在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农村大学生“三观”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网络已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要的交往手段和通信媒介,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健康也同样产生着重要影响.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娱乐性、平等性等方面的特性,使得好奇心重、追求时尚与新奇事物、自控能力较弱的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极易沉迷于网络,网络使用不当则可能诱发网络成瘾、封闭自我、畸形网恋、迷失自我、角色混乱、害怕挫折和懒惰依赖等各种网络性心理问题.我们应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预防或克服大学生各种网络性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的介入程度、人际关系、生活方式和心理方面存在的转型与适应问题,从农村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角度探究其不同阶段的工作适应程度及特点,以期为大学生村官适应农村生活、村官工作及其自身价值提升提供参考,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雏燕 《河南农业》2008,(24):39-39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进行社会交往,需要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交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人们只有通过交往,才能互相交流感情和信息,协调彼此之间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未来社会需要人们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合群、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等影响其进行社会交往的现象。为了保障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良好的素质,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大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的实践观,也为国家建立了良性发展的优秀人才储备。目前中国已经全面实现脱贫,但贫困地区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 间仍存在差距。农村人才、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村新一代年轻人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亟待 解决。实行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对于现代农村建设以及大学生自身培养,都具显著的作用与意义。因此,本文 依托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试图厘清大学生“三下乡”在改善农村人才流失中起到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人的发展及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贡献社会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应该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点。“90后”独生子女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群体中的“主力军”。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的问题也呈现多样性。本文从90后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出发,分析这一群体人际交往的特点与现状,力图找出90后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与推进他们人际关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探索如何提升农村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为研究目的,以位于河南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3所高校的550名农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统计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对农村大学生的常见挫折类型、抗挫折能力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提出提升农村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