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饲喂高铜日粮对肉仔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饲喂高铜日粮对不同性别、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内仔鸡的影响,进行了本试验。试验用1日龄AA肉仔鸡150只,公母各半。基础日粮采用玉米──豆饼型日粮,试验期共8周,分3个阶段进行(1~2周、3~6周、7~8周)。试验以硫酸铜为外加铜源,补铜水平分别为8mg/kg(C组)和100mg/kg(T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试鸡生产性能没有因高剂量补铜而得到改善,肝脏铜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羽毛、鸡空体铜浓度和体铜沉积率则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2.
梁超 《安徽农学通报》2023,(5):63-65+73
铜草花(海州香薷)是有效的铜矿藏指示植物,具有较强的铜吸收、积累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是废弃铜矿山及其污染土壤植被恢复的潜力物种,但铜草花人工培育技术的研究较少,限制了其在矿区生态修复中的推广应用。本试验以人工培育铜草花的技术研究成果为依据,简述了人工培育铜草花的技术试验过程,旨在找出最优方案,为人工种植、培育铜草花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铜和铁互作对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稚虫生长和生理机能的影响,为开发高效的方格星虫人工配合饲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3×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基础饲料分成9组,设3个水平(7.8、13.2和23.5 mg/kg)铜(以蛋氨酸铜形式)和3个水平(61.5、120.6和243.7 mg/kg)铁(以蛋氨酸铁形式)随机组合后添加到基础饲料中,制成9种饲料。以8100条平均体质量为(16.12±0.26)mg的方格星虫稚虫为试验对象,随机分成9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9种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分析评价方格星虫稚虫的生长和生理机能指标差异。【结果】饲料中铜和铁不同添加量对方格星虫稚虫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和虫体铜含量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对其体成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虫体铁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铜和铁添加量对方格星虫稚虫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和虫体铁含量具有互作效应,对其体成分、CAT活性和虫体铜含量无互作效应。当饲料铜含量为7.8 mg/kg、铁含量为120.6 mg/kg...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重金属铜的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土壤生态系统,并引起铜在食物链中迁移。为了评价铜的毒性,在重金属铜处理过的人工土壤中培养蚯蚓,测定铜对蚯蚓的急性毒性以及蚯蚓对铜的富集。蚯蚓生态毒理试验参照国际标准组织(ISO)和OECD指南进行。铜富集试验以各个观察时间点土壤和蚯蚓体内铜含量为试验终点,试验周期32天。铜离子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显示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16.91 mg Cu /kg干土;蚯蚓对铜富集系数在2.55-11.93范围内,富集平衡后,线性回归方程:y=-0.9870x+1.76,相关系数r2=0.9994。试验表明铜对蚯蚓急性毒性强;蚯蚓对铜富集,富集系数的对数值与土壤铜浓度的对数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以菠菜和油菜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菠菜和油菜对微量元素铜的吸收规律及其体内铜的不同化学结合形态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铜处理浓度不超过160mg/kg土时,随铜处理浓度的增加,菠菜对铜的吸收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油菜对铜的吸收却随铜处理浓度的升高而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在菠菜和油菜的不同生长时期,均以中期对铜的吸收量大于收获期的吸收量。铜在菠菜和油菜体内的化学结合形态,菠菜是以活性较高的水溶态为主,油菜则以活性较低的残余态为主。  相似文献   

6.
铜对水生生物毒性很大,通过盆栽试验,通过选定铜作为监测污染物,探讨单元污染情况以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磷肥对锰、铜、铁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甘肃主要农业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施磷对锰、铜、铁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磷显著增加松结有机态锰、紧结有机态锰和松结有机态铁的含量;而降低碳酸盐结合态锰、铜和铁的含量。(2)施锰、铜显著增加松结有机态铜和碳酸盐结合态铜。(3)施磷降低了玉米幼苗的含铜量和含铁量。  相似文献   

8.
经过3年多的各种试验和资料准备,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自主创制的国家发明专利新品种90%噻菌铜原药和20%噻菌铜悬浮剂(龙克菌),通过了农业部第八届四次全国农药正式登记评审委员会的技术审查和专家评审,已于2008年12月29日获得农药正式登记。其中90%噻菌铜原药正式登记证号为PD20086025,20%噻菌铜悬浮剂(龙克菌)正式登记证号为PD20086024。  相似文献   

9.
试验分析了铜纤维的施加比例对木材纤维/铜纤维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物理力学性能和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纤维的施加比例对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在木材纤维/铜纤维混合原料中施加一定量的异氰酸酯胶,可显著改善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的胶合性能,其胶合强度可以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铜纤维施加比例对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的电磁屏蔽效能影响显著,铜纤维在中密度纤维板中的复合位置对电磁屏蔽效能影响较显著,当中密度纤维板双表面复合铜纤维且施加比例为3时其电磁屏蔽效能可达到60dB以上。  相似文献   

10.
饲料铜水平对生长猪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硫酸铜作为铜源,在生长猪饲料中添加铜,对照组铜添加浓度为0mg/kg,试验各组铜添加浓度为100、150、200、250和300mg/kg。试验开始时采血,之后每隔20d采血一次。测定有关血液生化指标。试验结果如下:试验组平均血清尿素氮(SUNO在20、40、60和80d时,分别降低10.3%、12.0%、9.7%和5.6%;60d时200和250mg/kg铜组降幅分别达8.7%(P<0.01)和8.4%(P<0.05)。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试验组比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提高,TP在40、60和80d时分别提高5.4%、7.2%和3.2%;从翻在20、40、60和80d时分别提高14.6%、15.5%、16.9%和0.23%。甘油三脂(TG3)、胆固酵(CH)、采食量未见有显著性变化(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日粮铜水平对血液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随饲料铜浓度的差异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其差异的显著性与铜的促生长效应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霜霉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常用的防治药剂波尔多液防效较差,而瑞毒霉价格又非常昂贵,为寻找一种高效、廉价的防治药剂,我们采用河南省科利化学实业公司生产的25%绿源铜乳油进行了防治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25%绿源铜乳油,河南省科利化学实业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12.
铜对马铃薯生物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铜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和某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宜浓度的铜溶液处理种薯,可以提高马铃薯块茎的产量(10.32%~24.68%);铜不但能够增加马铃薯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比叶重,而且能提高叶片中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与某些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几种杀菌剂防治稻曲病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抑菌试验。比较DT(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福星、络氨铜、宁南霉素等4种药剂对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的防治效果。筛选出DT是防治稻曲病的有效可靠药剂,探索了稻曲病抑菌试验的方法。并对铜制剂的药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吉林白鹅为研究对象,饲喂不同添加量铜日粮,结合Wnt6基因表达测定试探讨铜对鹅羽绒的促生长作用,重点介绍试验设计和试验方法,并提出试验难点和试验预期.  相似文献   

15.
微量元素铜对奶牛泌乳性能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微量元素铜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效果,选择年龄、胎次、体重及泌乳期均接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24头,随机分组.应用对比饲养试验,添加不同量的微量元素铜:试验Ⅰ组饲料中含铜6 mg/kg,试验Ⅱ组含铜10 mg/kg,试验Ⅲ含铜12 mg/kg,观测泌乳期奶牛产奶性能和主要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微量元素铜,不影响奶牛的采食量;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奶牛在试验期的平均日产奶量分别为23.95 kg、27.56 kg和26.92 kg,与对照组的22.62 kg相比,平均每头每天多产奶1.33 kg、4.94 kg和4.31 kg,试验Ⅰ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奶量分别提高了21.84%和19.03%,且牛奶的乳脂率和干物质含量并未降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文章用20%噻唑锌悬浮剂、20%噻菌铜悬浮剂、20%噻森铜悬浮剂、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和50%氯溴异氯尿可溶性粉剂五种不同药剂进行了高、中剂量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噻森铜悬浮剂、20%噻唑锌悬浮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三种药剂无论高、中用量,防治效果均较显著,但三者间差异不明显,生产上均可作为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理想药剂,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7.
稚对虾铜的需要量稚对虾(Penaeusvannamei)摄入含铜量不同的精制饲料,以生长效果等为评定标准,确定稚对虾铜的需要量.试验选用30日龄的稚对虾(体重约0.06g)210尾。对照组摄取含铜量低的精制饲料(含铜量为2mg/kg.以下称为无添加饲...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探究p H和纤维水平对苜蓿纤维吸附铜的影响。研究共分两个试验。试验一:采用2×7析因试验设计,设定两个(3.0和5.5)p H水平及7个铜离子水平;试验二:采用4×7析因试验设计,设定0.125、0.25、0.5和1 g·m L-1的4个纤维水平及7个铜离子水平。体外39℃培养24 h。与p H 3.0相比,p H5.5时的铜离子被纤维吸附的比率更高(P0.05);随着纤维水平的增加,纤维吸附铜离子的比率和吸附量逐渐提高(P0.05)。因此得出结论:在p H3.0~5.5条件下,p H越低,苜蓿纤维对铜的吸附性越强;纤维水平越高,纤维对铜的吸附性越强。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延边半细毛羊在枯草期生长速度减慢、被毛品质下降、易染病等问题、本试验采用6月龄延边半细毛羊12只,进行铜需要量的研究。试验分3个组进行,Ⅰ组为基础日粮组(含铜1.5ppm),作对照;Ⅱ、Ⅲ组分别加硫酸铜,使日粮含铜6 ppm 和12ppm。试验期为3个月。主要对采食量、体增重、血清铜、血清铜蓝蛋白酶(CPL)活性、铜吸收率、肝铜、毛铜及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延边半细毛羊铜需要量应定为12ppm,并推荐 CPL 活性为反映体内铜状况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20.
以CuSO_4·5H_2O为铜源,在饲粮中分别添加0、1、2、3、4、6、8、10和12 mg/kg的铜,制得实测铜含量分别为0.29、1.31、2.28、3.43、4.57、6.61、8.77、10.73和12.89 mg/kg的9种饲粮,选取810尾初始体重为(6.22±0.11)g的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幼鱼,置于27个300 L的圆柱形水族箱中饲喂56 d,每个水箱放30尾鱼,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结果表明,(1)饲粮中未添加铜(0.29 mg/kg饲料铜组)时试验鱼会出现典型的饲粮铜缺乏症状,如生长不良和骨骼畸形。(2)饲粮中添加4 mg/kg的铜时(4.57 mg/kg饲料铜组),试验鱼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肝体比、脏体比和存活率均达到最大,饲料系数达到最小(P0.05)。(3)饲粮中添加12 mg/kg的铜时(12.89 mg/kg饲料铜组),试验鱼肝体比、脏体比最低(P0.05)。(4)饲粮铜水平对试验鱼肥满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粮铜水平对试验鱼体组成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铜水平的升高,试验鱼肝脏和全鱼铜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肝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先降低后升高(P0.05),在3.43 mg/kg饲料铜组达到最低值。在饲料中添加适量铜可以提高赤眼鳟幼鱼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对试验鱼增重率和饲料系数进行折线回归分析以及全体铜蓄积量的二次曲线回归分析表明,赤眼鳟幼鱼饲料中铜的适宜量为3.94~4.92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