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启蒙与体制化:晚清近代农学的兴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古代中国的“经验农学”与近代西方的“实验农学”的本质区别入手,重点阐述晚清知识阶层对近代西方农学知识的认知、提倡、引进、传播的过程,同时指出了晚清政府在农学启蒙中所确立的发展近代农业科技的兴农措施,促进了从经验农学向实验农学的历史性转变,推动了近代农业科技从启蒙到体制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农业高职院校农学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学专业是农业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为了使农学专业不断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专业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树立“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自身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特色、教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从而使农学专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试图弄清19世纪日本对欧美农学吸收的过程。本研究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71到1873年。主权通过岩仓使节团的派遣和日本政府参加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国际博览会为契机;第二阶段是1874年到1881年,试图通过农业学术英国的教师来引进英国的农业科学和技术,但是结果失败了。第三阶段是1881年到1897年,主要是通过德国的教师来引进德国的现代农业技术;第四阶段开始于1897年,这一阶段是日本的农学开始自主发展的时期,尽管对于德国农学的崇敬仍然继续,但是现代农学通过日本农学家之手不断地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4.
广西大学农学专业为国家及广西地区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应用型人才。针对新农科发展的需要,以广西大学农学专业为例,对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广西大学农科资源优势、农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农业高校农林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明清以后,中国在世界上的科技领先地位逐渐丧失,西方的科技发展主导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农业也不例外.随着西方实验农学的兴起,中国传统农业显得相对落后.鸦片战争后,实验农学的概念通过传教士对西方农学书籍的翻译传入我国,甲午战争后,<农学报>等期刊及中国留学生对西方农书进行翻译并对西方农学进行传播,把西方农学理论体系介绍到我国,西方农书的翻译对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欧洲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是在明清之际,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来华后,一方面把西方文化带到中国,另方面也把中国文化西传欧洲。虽然这次文化交流是以数学、天文学、历法、工艺技术、动植物为主,农业和农学并不占主要地位,然而也有许多内容,例如传教士熊三拔曾经把西方水利技术传入中国,中国的蚕桑技术也在此时传到欧洲,中西农业和农学的交流无论对中国还是欧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中国传统农学和西方近代农学的哲学基础、方法论及它们各自的不足。中国传统农学思想的阐释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和范畴,以朴素的系统、整体观察为特征。西方近代农学则以还原论为基础,以实验、分析方法为特征。系统科学是20世纪兴起的联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门横断性学科,是探索整体、演化及其复杂性的科学。现代农学研究应引入系统科学的哲理观和方法论,对于融合中国传统农学与西方近代农学、发展现代农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纵观近年来有关中国农学思想的研究,形成了重古代轻近代研究的趋势。本文注意挖掘在以往研究中易被忽略的农史资料,在西方近代农学传入的背景下,探讨民国时期南瓜生产技术在选种育种、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所蕴藏的农学思想。民国南瓜生产技术逐渐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农业遗产,对今天南瓜生产技术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最后指出,近代农学思想是古代农学思想与现代农学思想的结合点,西方农学思想中国化则是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梁诸英 《古今农业》2005,28(4):47-54
甲午战争前,传统农学向实验农学的转化受到统治者和“士”的观念约束。具体地,对统治者来说,经世致用科技目的观的政治功利性特征、“华夏中心主义”对西方科技的排斥作用、“中体西用”观对物质层面的西方科技的偏重;对“士”来说。重文轻理观念、实用主义的科技目的观,这些都制约了中国实验农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拔尖创新型卓越农学人才培养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人才储备。简要介绍了农学专业加入卓越农林人才计划的背景,并分别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及特色模式、资源基础建设、多样化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阐述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总结目前已取得的初步成效,为进一步开展不同类型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2.
从河北农业大学早期期刊溯"太行山道路"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六五”期间,河北农业大学走出了一条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教育改革之路、育人之路、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科教兴国之路、使山区摆脱贫困的致富之路,被国家科委誉为“太行山道路”,充分彰显了河北农业大学的办学特色。从1905年河北农业大学的前身——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的《北直农话报》及其相沿承续者——《农学月刊》、《河北通俗农刊》、《河大农刊》、《河北农林学刊》、《农民须知》等一系列早期期刊可以看出,“太行山道路”的一些思路与做法早在办学初期已见端倪。  相似文献   

13.
从评价指标的比较分析看《天津农业科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为数据源,应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分析系统,对各省市<农业科学>的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天津农业科学>的差距,提出<天津农业科学>目前的改进措施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日本、荷兰和以色列发展设施农业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日本、荷兰和以色列等国家通过实施设施农业创造了现代农业的奇迹,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概述了其对中国发展设施农业的深刻启示:树立并认同农业知识化、工业化、市场化理念是发展设施农业的前提;体现国家意志,实行政府主导是发展设施农业的关键;生产经营集约化是发展设施农业的基础;生产主体专业化是发展设施农业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统计分析了ESI数据库在2010年3月~2011年3月1年中的7次更新数据,研究了进入ESI前1%的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科学论文数、总引用量和篇均被引频次及其排名变化,并与国内外部分研究机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科学论文数和总引用量的绝对数量增加,排名上升;论文数排名R值由0.91增加到0.94,总引用量排名R值由0.73增加到0.84。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科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学科迈进。  相似文献   

16.
《农学月刊》与"五四运动"前后科教兴国思想的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传播学方法和科技期刊文献考证方法,对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创刊于1918年9月的《农学月刊》及其科技传播思想做了初步研究.认为该刊从农业科技视角对中国农业不发达的原因、如何借鉴西学和倡导科教兴国,并在以期刊为媒介传播科学思想方面做了创造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以《湖北农业科学》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探索实践为例,介绍了农业科技期刊围绕农业科技创新转变期刊运营模式,以实现期刊的良性运营为服务创新的推动力,为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出版保障;有效发挥期刊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支撑作用,利用出版优势引导创新驱动,强化协同创新能力,抢占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完善期刊对农业科技创新的保障效能,为农业科技期刊服务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吴迪  赵恩铴  钱贵霞 《农业展望》2013,(8):54-58,70
《农业展望》作为中国首份农产品分析与预测的专业期刊,其发展对于反映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和长期态势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农业展望》自创刊以来发表的论文、作者和被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农业展望》的载文量呈逐年递增态势,栏目设置涉及农业信息的各个领域,其中,"数据信息"栏目载文量最大;在各类基金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成果所占比重最大;论文作者主要来自国家各部委、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农业部及其分管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为核心发文机构;高被引论文数量偏少。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态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1986—2019年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领域研究文献的发文量、研究力量的分布及合作、期刊分布、研究热点和主题等方面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检索到的文献最早发表于1996年,2005年之前此领域处于初步发展期,2005年进入稳步增长期,文献数量总体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如德国、美国、英国和瑞典等;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法国国家农业研究所和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学者Tscharntke T发文量最多,近5年Batáry P发文量较多;刊文量最多的期刊是《Agriculture EcosystemsEnvironment》《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和《Sustainability》,刊文量前16的期刊中《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影响因子最高(6.533)。德国和英国与其他国家合作交流频繁,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是机构合作网络的两个中心,Tscharntke T和Bommarco R等较多学者表现出紧密合作的学术形式。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国际研究热点从仅关注种植模式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基础性研究,逐步拓展到不同尺度或景观复杂性对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应用型研究。我国研究起步较晚,发文量和篇均被引频次等与欧美国家还存在差距,但近5年发文量增长较快,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今后此领域仍将是全球有机农业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方向,涉及多尺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性研究和地域性应用研究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对《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6年中发表的543篇论文、引文和作者(包括发文引文情况、发文地区与发文系统、引文类型与引文语种、论文作者合著情况、多产单位与核心作者、被引期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客观地反映了目前该学科研究队伍的基本状况,得出我国农业系统科学和农业系统工程理论文献引文的一般规律。从文献计量学角度,证明《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是我国农业科技期刊中水平较高,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