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简化免疫程序,减少免疫次数,降低反复多次免疫对猪只的应激,采用三种猪用疫苗联合免疫进行可行性分析。首先将猪瘟、猪丹毒、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三联活疫苗与猪伪狂犬病活疫苗进行混合,测定了混合后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丹毒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活性。同时,在试验猪群中开展混合疫苗与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同步两点注射的联合免疫效果评价。结果显示,三联活疫苗和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的混合疫苗与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苗的联合免疫不会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且能够达到较单独免疫更好的免疫效果,表明采用三种猪用疫苗进行联合免疫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猪口蹄疫属于重大动物疫病,对其进行免疫至关重要,现将"三苗同步,二点注射"的免疫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生猪"321"免疫技术,是把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采取"三苗同步、两点注射、一次完成"的免疫方式对生猪进行防疫。此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有效解决了生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互相干扰不能同步注射的传统理论,是生猪防疫上的一大创新和突破,具有可操作性强、免疫安全系数高、反应死亡低、免疫抗体水平高、省时又省力,推广风险小等优点,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采用猪瘟脾淋苗、猪O型口蹄疫多肽苗(或灭活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同时分点注射。对40—50日龄健康仔猪进行联合免疫,观察其免疫反应,并经正向间接血凝和ELISA试验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发现:三种疫苗联合免疫,临床上未发现严重的免疫反应,对猪瘟脾淋苗、猪O型口蹄疫多肽苗的免疫效果无明显的干扰或抑制作用,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免疫效果有显著的干扰或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三种疫苗联合免疫具有较高安全性,猪瘟脾淋苗、猪O型口蹄疫多肽苗可进行联合免疫,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应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5.
生猪“321”免疫技术,是指将国家要求强制免疫的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两种疫苗同时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稀释液(或猪瘟稀释液)同等剂量混合为一针后在猪耳后颈部一侧肌肉注射,另一侧肌肉注射猪口蹄疫疫苗,即三苗同步、两点注射、一次完成。该技术是云南省在动物免疫理论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主要针对农村散养户饲养的生猪实施“321”免疫注射技术。云南省腾冲县自2013年春防开展“321”免疫注射技术的应用,现根据使用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猪口蹄疫(FMD)灭活疫苗和合成肽疫苗、猪瘟(CSF)脾淋活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活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对被免疫猪只分别进行了小组试验、免疫持续期观察等试验研究,并用ELISA方法定期对各阶段血清抗体进行检测,旨在探索一种适合基层应用的FMD、CSF、HPPRRS三种疫苗同步分点注射免疫技术,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降低基层防疫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破解基层强制免疫工作难题。本研究得出下列结论:(1)建立了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方法并证明了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与科学性。(2)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证明了三种疫苗同步分点免疫相互间未出现免疫干扰现象。同时,对应用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中各病种免疫效果的同步评估需在免疫后35~40d期间进行监测为佳。(3)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列入云南省2013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至今。本研究证明了三种疫苗同步分点注射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将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大面积应用于免疫工作,解决了困扰基层临床免疫的难点问题,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在生产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猪"321"免疫技术,是指将国家要求强制免疫的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两种疫苗同时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稀释液(或猪瘟稀释液)同等剂量混合为一针后在猪耳后颈部一侧肌肉注射,另一侧肌肉注射猪口蹄疫疫苗,即三苗同步、两点注射、一次完成。该技术是云南省在动物免疫理论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主要针对农村散养户饲养的生猪实施"321"免疫注射技术。云南省腾冲县自2013年春防开展"321"免疫注射技术的应用,现根据使用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生猪重大疫病的科学免疫方法,确定最佳免疫程序,笔者设计并开展了口蹄疫(FMD)合成肽苗(或灭活苗)、猪瘟(HC)脾淋苗、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或灭活苗)的不同组合注射、单独注射、不同疫苗类型注射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疫苗不同组合注射或单独注射,以及使用不同类型疫苗注射,其免疫副反应均无明显差异;平均免疫抗体效价及群体合格率各组间存有差异;采用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3种疫苗同时分点注射,以及仔猪首免口蹄疫、猪蓝耳苗,再免疫口蹄疫、猪瘟苗的免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观察免疫猪蓝耳病灭活苗与弱毒苗后母猪和仔猪抗体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种疫苗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实验母猪和仔猪都分为4个组,1组、2组、3组、4组各免疫一次灭活苗、两次灭活苗、一次弱毒苗、两次弱毒苗。在计划时间采集血清,检测试验猪的抗体水平。由试验结果可知,弱毒苗的免疫效果略优于灭活苗,同种疫苗免疫两次的效果优于免疫一次的效果;弱毒苗的抗体峰值出现的比灭活苗早,但抗体维持时间略短。灭活苗适用于一般猪场的免疫防治工作,而弱毒苗更适用于急性突发的猪蓝耳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免疫程序对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抗原、抗体双阴的怀孕母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25头,分别给予2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2次猪腹泻二联活苗、1次猪腹泻二联活苗+1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2次猪腹泻二联活苗+1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和疫苗稀释液(对照组)免疫。母猪产仔当天收集初乳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PEDV的IgA抗体,筛出优秀免疫组,同时进行母源抗体持续时间检测。结果显示:2次猪腹泻二联活苗+1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免疫后抗体整齐度最好,乳汁中IgA抗体阳性率为97.5%,IgA抗体持续时间达12d以上;2次猪腹泻二联活苗免疫后乳汁中IgA抗体阳性率为93.75%,效果优于1次猪腹泻二联活苗+1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免疫;2次猪腹泻二联灭活苗免疫后乳汁中IgA抗体阳性率为38.13%,抗体水平最差。结果表明,猪腹泻二联活苗单独2次免疫或与猪腹泻二联灭活苗组合使用效果优于猪腹泻二联灭活苗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1.
对研制的兔出血症、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分别与二种单苗进行了免疫力、免疫产生期、免疫持续保护效果、保存期的比较。结果表明:二联灭活苗对兔出血症RHD、巴氏杆菌病(Pm)的保护率分别100%(15/15),86.7%(13/15)。而二种单苗的免疫效果分别是100%(12/12)和88.8%(8/9),经统计学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二联苗和单苗对RHD均100%保护,对于Pm二联苗和单苗第7天都能产生保护力,第10天可产生较坚强的免疫效果。疫苗免疫持续6个月后免疫对RHD、Pm的保护率分别为100%(8/8)、83.3%(10/12),单苗免疫后对RHD、Pm的保护率分别为100%(6/6),85.7%(12/14),免疫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联苗和二种单苗在4~8℃和室温条件下保存6个月,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保护率达100%,对巴氏杆菌病也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二种组分制苗无干扰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12对犬细小病毒VP2 DN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细小病毒编码的VP2蛋白是该病毒重要的结构蛋白和抗原蛋白。利用VP2基因制备的DNA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为进一步提高VP2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本研究在小鼠体内尝试了利用白细胞介素12(IL-12)基因表达载体提高VP2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首先采用RT-PCR方法从小鼠脾淋巴细胞中分别扩增IL-12大亚基(P40)和小亚基(P35)cDNA基因;然后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上通过引入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序列,分别将P40基因和P35基因插入到IRES序列的上下游,构建成IL-12(P40和P35双亚基)基因表达载体,pcDNA-P40-IRES-P35。将上述表达载体与本室构建的VP2表达载体通过磷酸钙方法转染HEK 293T细胞进行瞬时表达,以确定构建的表达载体能否介导相应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进行分泌表达。然后用VP2载体单免疫和VP2载体和IL-12载体共免疫方法对小鼠进行免疫(用pcDNA3.1A作为对照)。免疫后在特定时间通过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VP2蛋白的抗体水平,并通过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免疫后35d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表明,扩增的小鼠IL-12P40和P35亚基基因与GenBank的参考序列基本一致。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重组IL-12和VP2均能够在HEK293T细胞中进行分泌性表达。ELISA检测结果表明利用IL-2载体与VP2载体共免疫小鼠,其血清中抗VP2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VP2载体单免疫组(P〈0.01),抗体水平在第35天高达1:5120。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VP2载体与IL2载体共免疫组的刺激指数明显高于VP2载体单免疫组(P〈0.05)。由此可见,在小鼠体内,IL-12基因表达载体可明显提高CPV VP2基因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13.
动物园鹦鹉科鸟类H5 N1禽流感疫苗免疫后效果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动物园虽然严格按照国家强制要求对园内饲养的野生鸟类进行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但是对于接种后各种鸟类免疫效果的问题仍未有研究。本次研究主要目的为探究圈养鸟类免疫商品化禽流感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如何,以及各个物种对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是否相同。实验中选取动物园几种圈养小型鹦鹉科鸟类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禽流感H5N1亚型疫苗免疫接种后,利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实验监测禽流感抗体水平变化规律,评估免疫效果。从初步的实验结果发现,鹦鹉科鸟类仅接种一次商品化禽流感疫苗,其免疫应答水平普遍偏低,免疫效果不理想。根据实验结果,尝试性地以虎皮鹦鹉为实验对象,尝试调整免疫程序后再次进行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通过多次尝试找出较好的免疫程序,使得虎皮鹦鹉的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得到改善,为今后制定出适合其他种类野生鸟类的禽流感免疫程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1、2、4头份免疫剂量对重庆市荣昌县不同地区的仔猪进行PRRS免疫,然后在免疫后28 d和60 d分别采取血清用ELISA检测免疫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免疫4头份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00%;其次为2头份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1.67%;而1头份免疫的抗体阳性率仅为50%。进一步测定抗体滴度,发现2头份、4头份剂量在28 d和60 d的抗体效果差异性不显著。综合考虑,注射2头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疫苗免疫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措施,但对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免疫存在免疫效率低与安全性差的问题,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在安全剂量下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成为疫苗研究的热点之一。试验证明细胞因子、化学试剂和微生物产物等几种免疫佐剂可以增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的免疫效果。在研究的9个疫苗佐剂中,IL-2、IL-12、IFN-α、poly IC和poly ICLC、CpG ODN等能增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的细胞免疫效应;CpG ODN和霍乱毒素能显著提高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的抗体产生水平;IL-2和CpG ODN在临床实验中能增强疫苗对实验动物的保护,是最具潜力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6.
佐剂在改进免疫应答、提高免疫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佐剂可以改变正常的免疫机能,吸引大量的巨噬细胞以吞噬抗原:改变抗原的构型,使抗原物质降解并加强其免疫原性;延长抗原在组织内的储存时间,使抗原缓慢降解和缓释,并发挥免疫细胞间协同作用。就几种常用的疫苗佐剂及DNA疫苗佐剂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指导养殖户应用高致病性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本中心从淋巴细胞计数、病毒核酸检测、免疫抗体检测等方面,分析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活疫苗免疫应答情况。本次试验选取30天龄的杜长大三元断奶仔猪20头,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头。A组注射JXA1-R株活疫苗,B组头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结果显示该疫苗免疫仔猪28天后,淋巴细胞由7.585×10^9/L上升到15.28×10^9/L,免疫抗体阳性率由0%上升到100%,免疫猪病毒核酸检出率由0%上升到90%。揭示了PRRS活疫苗(JXA1-R株)能使仔猪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疫苗毒感染持续时间多数超过28天。  相似文献   

18.
用同胚培养的鸡新城疫Lasota株和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或H52)株以及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传染性法氏囊弱毒株以适当比例混合为抗原,用蔗糖脱脂乳作保护剂,经真空冷冻干燥制成三联弱毒疫苗。通过三批疫苗室内外各项指标的测试,表明该三联疫苗安全性能可靠,免疫效果确实,使用方法简便。在实验室进行的物理性状检验、无茵检验、支原体检验、剩余水分检验、真空度检查均符合国家标准;用10倍大剂量接种15日龄雏鸡无不良反应;以常规量颈部皮下接种免疫后,7d产生免疫力,免疫后14d抗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三株强毒攻击的保护率均为,100%。对15日龄雏鸡首免,其免疫期至少为30d,在-25℃保存期为1年。  相似文献   

19.
黄芪多糖对接种NDⅣ雏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0日龄内健康海兰白雏鸡为研究对象,将黄芪多糖(APS)按0 mg/只、5 mg/只和10 mg/只经滴鼻点眼、肌肉注射等方式分别与鸡NDⅣ系疫苗同时免疫接种适龄雏鸡。结果表明,雏鸡C3b受体花环率(E-C3bRR)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ERER)显著升高,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R)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抑制率(ERIR)则降低,即APS可显著提高雏鸡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且APS 10 mg/只组效果优于5 mg/只组;对NDⅣ系苗免疫雏鸡来说,以APS 10 mg/只肌肉注射,NDⅣ滴鼻点眼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F弱毒疫苗株感染SPF鸡对IFN-γ、IL-2、IL-4和IL-10共4种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活菌浓度为109(A组)、106(B组)CCU/mL的MG F株及生理盐水(C组)点眼接种SPF鸡,采用ELISA方法对免疫前后外周血4种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免疫后A、B组的4种细胞因子浓度明显升高;其中IFN-γ质量浓度A组于第7、14天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组于第7天显著高于C组(P〈0.05);IL-2质量浓度各组于第3、5、7天差异显著(P〈0.05),由高至低以此为:A、B和C组;A组与B组IL-4和IL-10质量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组IL-4质量浓度于第5、7、14天显著高于C组(P〈0.05);且2组IL-10质量浓度于第5、7、14、21天显著高于C组(P〈0.05)。免疫MG F株可较好的提高IFN-γ、IL-2介导的细胞免疫作用和IL-4、IL-10介导的体液免疫作用,且MG F株活菌浓度与接种鸡的细胞免疫作用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