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哺乳动物的性别和某些经济性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哺乳动物性别控制对于畜牧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性别控制技术以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为基础,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以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性别控制的途径以及性别控制技术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对哺乳动物性别决定与性别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哺乳动物性别决定和性别控制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家禽性别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禽性别控制研究包括性别决定,性别分化,性别鉴定,性别诱导和性别控制5个方面,家禽中虽未发现象哺乳动物SRY基因的性别决定片段,但XhoI家族中特异片段的发现可能成为性别决定基因研究的基础。性别分化的基础是控制性激素转型的芳香化酶;伴性遗传和泄殖腔鉴别法仍然是性别鉴定的主要方法;利用激素诱导只能使雌转雄而不能使雄转为雌,且转变后仍能恢复原来的遗传性别,性别决定与分化本质的发现是家禽性别控制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禽类性别及性别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禽类的性决定、性分化和性别控制方面的研究现状表明:禽类的性决定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除了公认的性染色体理论,还有常染色体/Z染色体平衡理论的争论。但性别最终由基因决定,在禽类尚未发现象Y染色体上的SRY片段。作者提出了“Z染色体上的性别基因可能以剂量效应来决定性别”的设想。禽类性别的有效控制将取决于对其性决定、性分化本质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家禽性别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禽性别控制在畜牧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禽类的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的理论基础,并介绍了利用外源激素、免疫学方法、性控液处理,以及使用增强其机体氧化过程的溶液等方法,对家禽进行性别控制,以提高其雌性比例。  相似文献   

5.
果树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性别的差异和分化上的变化,其性别具多样性的特点.近年来,研究果树的性别决定、分化、遗传及其控制已成为植物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关注的热点之一,它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上,性别研究是生殖生理学和发育生理学及开花生理的重要内容.实践中,因为同一物种的不同性别类型其应用价值并不相同,所以其性别的研究是一个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的控制问题.例如雌雄异株的银杏,生产上需要雌株,但作为绿化则需要挺拔健壮、美观耐用的雄株;生产上雌雄异株的猕猴桃与两性花的苹果在杂交方案的设计上肯定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性别控制是一项能显著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的生物工程技术。目前哺乳动物的性别控制的方法很多,主要是通过XY精子分离和早期胚胎性别鉴定来实现。在生产中,还经常采用其它性别控制的方法,如:受精时间控制法、阴道pH值调节法和营养调节法等。就性别决定的机理、XY精子分离以及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几种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性别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家畜性别控制与胚胎性别鉴定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家畜胚胎的早期性别鉴定技术是家畜性别控制和胚胎移植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胚胎冷冻、切割及核移植技术等的发展,家畜的性别控制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家畜性别决定原理、性别控制方法、胚胎性别鉴定方法以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与展望作一综述。1 性别决定原理早在1902年,McClung在研究蝗虫精细胞时,首先提出了性别决定的染色体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动物性别决定有了划时代的突破,人们证明了鼠和人的雄性性别是由Y染色体决定的。从此以后,人们对Y染色体进行了精细的研究。1990年,英国学者Sinc…  相似文献   

8.
性别控制是通过人为方法使雌性动物按照人们的意愿产生特定性别后代的动物繁殖技术。本文研究动物性别控制的机理、胚胎怀别签定技术,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前景作出预测,以期能为家畜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昆虫的性别决定与性别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昆虫的性别决定因物种的不同而不同,果蝇的性别决定是一个阶梯式的调控过程,原始信号是X:A,性别决定的调控核心是sxl,体细胞性别分化、剂量补偿及生殖细胞分化都是通过SXL对mRNA剪切的调控而实现的。研究昆虫的性别决定是人们进行昆虫的性别控制的基础,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性别特异性致死基因、杀雄微生物等多字方法对昆虫的性别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0.
家禽中虽未发现象哺乳动物SRY基因的性别决定片段,但XhoI家族中特异片段的发现可能成为性别决定基因研究的基础,性别分化的基础是控制性激素转型的芳香化酶;伴性遗传和泄殖腔鉴别法仍然是性别鉴定的主要方法;利用激素诱导只能使雌转雄而不能使雄转为雌,且转变后仍能恢复原来的遗传性别性别决定与分化本质的发现是家禽性别控制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性心理与大学的性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大学生性知识现状、性心理、性观念及性道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我国高校中开展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鱼类的性别控制受遗传性别决定和环境性别决定两种机制的影响,对水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脊椎动物相比,鱼类在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方面可塑性强。硬骨鱼类雌雄个体的大小和生长速度存在显著的两性差异,培育和养殖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的单性群体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大刺鳅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雄性个体比雌性生长速度更快、体型更大,因此培育全雄大刺鳅的经济效益更高。野生大刺鳅雌雄比例约为1∶1,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易出现高雌性率的现象。目前尚不清楚何种因素引起大刺鳅的雌性化,也未见成功诱导大刺鳅生理雌鱼发生性逆转的报道,这极大制约了大刺鳅养殖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关于大刺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学、生理学、繁殖生物学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关于大刺鳅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的研究较为薄弱,需从其他硬骨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性别调控方式和性别控制育种技术中发掘思路。基于硬骨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综述了硬骨鱼类性别控制的几种方式,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调控(如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和环境因素调控(如温度、外源激素、饵料等)。旨在为解析人工养殖大刺鳅高雌化的原因及潜在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家兔的性别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对近几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基因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作一综述,并提出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为今后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来研究鱼类性别控制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性别控制育种是水产遗传育种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生殖内分泌调控、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种间杂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技术被广泛用于养殖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究,已育成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单性养殖鱼类新品种.养殖鱼类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分析、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基因的发掘以及养殖鱼类高效特异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建立,为养殖鱼类精准...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在福建农业大学种番鸭场进行.用了3种处理方法;(1)以外源激素分别用浸泡、涂种和喷雾的方法处理番鸭受精蛋;(2)用精氨酸溶液(5.0、2.5mgL-1),睾丸组织匀浆及芳香化酶抑制剂(5.0、2.5mgL-1)作为性控液分别灌注母鸭产道和稀释公鸭精液;(3)用芳香化酶抑制剂(5.0、2.5mgL-1)涂抹种蛋.结果表明:性激素处理法可使胚胎性别分化发生倾向性改变,其中已烯雌酚处理组明显提高雌性比例(P<0.05),3种处理方法的雌性百分比分别为:(75.8±3.5)%、(79.3±3.5)%和(75.5±1.8)%;其他几种激素处理效果不明显(P>0.05).用性控液灌注母鸭产道和稀释精液,其中精氨酸组雄性百分比略有提高,分别为(58.2±1.5)%和(59.2±1.1)%;而睾丸组织匀浆组却使雌雏增多,雌性百分比分别为(56.7±2.1)%和(56.3±3.8)%,但二者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芳香化酶抑制剂处理组极显著提高雄性比例(P<0.01),各处理组雄性百分比分别为(75.4±7.4)%和(84.4±1.5)%,比对照组(49.7±3.5)%分别提高25.7%和34.7%,也明?  相似文献   

17.
Sex determining gene primers of Oriental White Stork were used to amplify sex-linked gene of the Red-crowned Crane‘s W chromosome-specific by PCR for sex identification. The sexes of 7 couples of grown Red-crowned Cranes and 15 young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DNA sequence analysis, the identity is 94.7-% between Red-crowned Crane and Oriental White Stork.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chnique is practicable for determining sex in the Red-crowned Crane.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AI)Letrozole对中华条颈龟(Mauremys sinensis)性别分化的影响,在(30.0±0.5)℃下孵化受精卵,孵化20 d时涂抹不同质量浓度Letrozole,出壳稚龟暂养1周后进行性别鉴定。结果表明,去离子水对照组孵化子代稚龟雌性占63.64%,雄性和间性各占13.6%和22.73%,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该温度下,中华条颈龟主要产雌性个体;AI处理组雄性率分别为88.89%、92.00%和95.00%,说明诱导雄性转化作用较强(P0.01),并且乙醇处理组和AI处理组均不会影响龟卵的孵化率(P0.05)和孵化期(P0.05)。对AI处理组的性腺进行组织学观察,雌转雄精巢曲细精管发育良好,组织结构典型;未完全雄性化的卵睾体,髓质有少量发育完整的曲细精管,皮层退化成薄薄的一层,组织结构处于睾丸与卵巢之间。在产雌温度下,性分化前使用AI能较好地诱导中华条颈龟由雌性转为雄性。  相似文献   

19.
The overall sex ratio of offspring (dead embryos and hatch chicks) from all the fertilized eggs of 140 hens collected for 30 days was studied using duplex PCR of certain fragments of sex chromosomes. Additional 894 dead embryos over a period of 21 days of incubation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o verify the sex ratio of the dead embryos. The sex of the early dead embryos was identified using this molecular sexing technique. The sex ratio of the hatch chicks and the total offspring of the hens investigated in this experiment did not differ from the expected sex ratio (i.e., 1:1)., However, the number of female dead embryos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of males.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t physiologic function of males and females contributed to female-biased mortality during incubation. It was also found by further analysis that the sex ratios of the offspring of some hens were significantly biased to female or male over the period investigated,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sex ratio of offspring might be influenced by the maternal condition to some degre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