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ABT生根粉对大豆内源激素含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韩田夫  马凤鸣 《大豆科学》1994,13(2):121-126
在盆载和田间条件下分别研究了ABT生根粉(ABT4号)处理对大豆涨和叶片内源激素含,籽粒化学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叶面片中DHZRs,GA1,3,4,7,IAA含量明显升高,叶片中ABA的含量下降。施用ABT后花英期(R1-R5)和成期(R7_R8)延长,根冠比(R/S)上升,增产效果明显。ABT处理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盐对大豆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常汝镇  邵桂花 《大豆科学》1994,13(2):101-105
本文对大豆在盐胁迫条件下农艺性状及籽粒化学品质进行了研究。盐胁迫条件下,植株高度下降,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减少,百粒重降低,单株英数,粒数和粒重下降,从而导致产量降低。对盐敏感品种比耐盐品种受盐胁迫的影响更大。一般说来,盐使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下,脂肪含量显提高,脂肪酸中组成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显著增加,油酸含量显著降低。但在盐碱地上高浓度盐胁迫下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上则没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锰肥对大豆产量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锰肥对大豆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性状都有显著地提高,蛋白质含量上升,脂肪含量微有下降,但蛋白质和脂肪公顷总量总体是上升的.  相似文献   

4.
施钼对夏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钼对夏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钼明显促进了夏大豆株高和底荚高的增长,增加了夏大豆的百粒重,总荚数和单株籽粒重,提高了夏大豆产量,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但公顷脂肪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钼硼对大豆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钼或硼对浙春3号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钼或硼明显促进了大豆干物质积累量的增长和对氮磷钾的吸收,促进了大豆株高和底荚高的增长,增加了大豆的百粒重,总荚数和单株籽粒重,提高了大豆产量。大豆植株N和P2O5含量粒期之前呈明显下降的趋势,鼓粒期之后有所回升;K2O5含量的波动幅度较大,大豆产量与底荚高和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经济系数呈负相关,与株高、  相似文献   

6.
北疆地区春播大豆高产优质灌水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大豆品种黑农33为材料,以灌水次数和灌水量为决策变量,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对产量的综合影响显著,而对百粒重、硬实率和脂肪含量的综合影响虽显著,但却受年份的影响。灌水次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灌水量;偏早年份灌水量对硬实率的影响大于灌水次数;偏润年份对百粒重的影响亦如此,但对脂肪含量的影响则反之。在北疆地区黑农33达到3000kg/hm2以上产量指标的最佳灌水模式为:从开花期开始,到8月20日截止,每隔11~13天灌一水,每次灌水量1020~1110m3/hm2;偏旱年份每隔13天灌一水,每次灌水量1023~1260m3/hm2,以保持硬实率在1%以下;偏润年份每隔13~16天灌一水,每次灌水量825~1026m3/hm2,以保证百粒重达21g以上和脂肪含量达21%以上。  相似文献   

7.
用奥普尔液肥处理土壤,可提高大豆出苗率9.1%。除鼓粒期外,其余生育期使用该液肥,株高降低,分枝数增加,株英数增加百粒重降低;而鼓粒期施用,株高、分枝数没有变化,株英数和百粒重增加,综合效果,大豆施用奥普尔液肥,株粒数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以上土壤处理和花期喷施效果最好,增产率分别达11.8%和9.6%;两次是复加施用,增产率达13.6%,投放产出比达1:5.3。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大豆品种改良,本文对101份1982-2021年江苏省审定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抗性演变趋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审定品种株高、主茎节数均随年份呈下降趋势,单株荚数、百粒重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其中淮北品种株高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审定品种(其中淮北品种60个,淮南品种41个)产量随年份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年均增产21.08 kg·hm-2,且R2大于0.600,上升线性关系较为明显。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均随年份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淮北品种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产量与生育期、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合理缩短生育期、减少主茎节数、降低株高与结荚高度可促进产量提升,产量与品质协同提升可为高产优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蔗糖脂肪酸酯对大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叶绿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蔗糖脂肪酸酯(SFE)对开花期和结英期大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叶绿素含量和大豆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大豆开花期和结英期两个时期都喷施0.1%的SFE后,可以使SOD酶的相对活力提高41%、叶绿素b的含量提高58%左右,并在处理后4~5天叶绿素含量提高;SFE能增加叶片中的含氮量2倍左右,增加植株的单株结英数70%和种子的百粒重32%,并能提高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4.8%。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灌水对高油大豆和高蛋白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灌水使高油大豆的产量略有提高,较对照增产1.9%,对高蛋白大豆产量未表现出增产效果.灌水对不同品质的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影响不同,灌水可提高高油大豆品种脂肪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相反,灌水提高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株距对黑龙江克拜地区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于2011和2012年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株距因子,6个水平分别是2,3,4,5,7,10 cm;副处理为品种因子,7个水平,3种生态株型,分别是无限多分枝(丰收6号和华疆7734)、无限少分枝(丰收10号和丰收27)和亚有限主茎型(丰收24、克山1号和克福07-935)。结果表明:不同株距条件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显著。随着株距增加,株高在营养生长阶段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在后期呈现先升后降趋势;5节高度和底荚高度降低,主茎节数、分枝数、茎粗、1粒荚、2粒荚、3粒荚、4粒荚、瘪荚、主茎荚和全株荚数升高;百粒重变化没有规律性,虫粒率和病粒率降低;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升高;产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分枝型材料适宜株距为7 cm,主茎型材料适宜株距为5 cm。  相似文献   

12.
SHK-6对不同群体下大豆花荚脱落及其产量的调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冀豆1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在初花期对不同群体大豆施用SHK-6,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SHK-6对不同群体条件下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SHK-6能够明显的提高各个群体下的大豆产量(8.0%),在密度水平为30株/m2的条件下施用SHK-6产量达到最高.调节剂SHK一6能够提高单株花数(13.0%)、荚数(14.8%)、粒数(10.9%)、荚重(16.4%)、粒重(12.3%),并且能够提高百粒重(2.4%)、粒茎比(15.0%).虽然SHK-6处理也增加不同密度水平下的花荚脱落数,但对脱落率没有影响.SHK-6能够降低叶面积指数(LAI)、提高下层叶片的光截获率(群体透光率)和下层叶片的叶绿素的含量.可见冠层结构的优化是导致产量提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油菜毯状苗移栽的适宜密度,采用田间试验,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杂1818为材料,研究了毯状苗不同移栽密度对油菜籽粒产量、品质及单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产量与密度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随密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移栽密度为22.5万株/hm^2时,一穴一株处理(CK)产量最高,为3806.81 kg/hm^2,一穴两株处理(M4)产量略低于CK,二者差异不显著,但M4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随密度增加,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减少,而群体角果数增多。单株产量与成熟期和蕾臺-初花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随密度增加,油菜籽粒含油量小幅度增大,蛋白质、硫苷和芥酸含量降低。以最高产量下降1%以内为标准得出适宜的移栽密度范围为22.75万~28.39万株/hm^2,而且生产上油菜毯状苗移栽时可灵活采用一穴两株或一穴一株,简化、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及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黑龙江省和黄淮海地区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荚比、三四粒荚数、每节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脂肪含量等性状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倒伏性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各地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在于抗倒伏性显著增强,单株粒重提高,每节荚数、每荚粒数增多,粒重增大,茎杆增粗,株高降低。  相似文献   

15.
对1923~2008年间育成的吉林省主推的57个大豆品种按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品种进行分类,研究了不同熟期组品种各冠层农艺性状和叶片部分光合特性指标的演化趋势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熟期品种的产量、百粒重、株高、单株叶面积、叶柄长、始粒期的光合速率和SPAD与育成年代均成正相关,单株分枝数与育成年代成负相关;单株荚数、单株荚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茎重、始粒期SPAD与产量成正相关,其中单株荚重与产量显著相关。总体上看,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各性状的演化趋势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较相似,它们的百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叶面积、叶柄长、始粒期光合速率及始粒期SPAD与育成年代及产量都成正相关;始粒期SPAD在所有性状中表现最稳定,在各熟期组中与育成年代及产量均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黑龙江省审定的10个高蛋白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与蛋白、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高蛋白大豆品种的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粗与产量呈正相关,底荚高度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大豆蛋白含量和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对产量的影响力最大。对于高蛋白大豆育种,应考虑选择株高中等偏高、主茎节数多、单株粒重大,同时百粒重较大、生育期为中晚熟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