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渤海鱼类的食物关系   总被引:24,自引:11,他引:24  
渤海鱼类的食性有浮游动物食性,浮游、底栖和游泳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和游泳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八个类群。低级肉食性种类,中级肉食性种类与高级肉食性种类的比为22∶19∶10。浮游动物、鼓虾、钝尖尾和尖尾鰕虎鱼、鳀鱼、短尾类是食物网中的主要环节。肉食性鱼类有5个捕食类群,以黄盖鲽为代表,主食鼓虾与短尾类;以鳐类、石首鱼类为代表,主食鼓虾、底栖鱼类;以中上层鱼类为代表,主食浮游动物;以牙鲆为代表,主食小型中上层鱼类。五大类群之间虽有竞争但更趋协调。  相似文献   

2.
渤海日本Xun和三疣梭子蟹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出现频率(F%),尾数百分比(N%),食物重叠指数(P)以及生境宽度(B)等指标分析了渤海日本Xun和三疣梭子蟹的食性,结果表明,日本Xun和三疣梭子蟹都属于底村动物食性,主要饵料包括双壳类,底栖甲壳类,鱼类和头足类,日本Xun食物生境宽度高于三疣梭子蟹。二者在各季节的食物重叠指数波动在0.39~0.53之间,属于中等重叠水平,摄食率都比较高,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南沙岛礁周围水域主要鱼类食物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南沙岛礁周围水域收集了43种主要鱼类,共940个胃含物,根据对它们的食性分析,并依其食料生物的生态类群以及消化器官特点,一般可划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兼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动物兼游泳动物食性等5种食性类型。根据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的相互关系,初步划分为4个营养级,即初级生产者(海洋植物)、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低级肉食性动物和中级肉食性动物、高级肉食性动物。并根据这些营养级的划分,南沙岛礁周围水域43种主要鱼类可分低级肉食性鱼类,中级肉性鱼类和高级肉食性鱼类,它们的比为28105。灰裸顶鲷是南沙岛礁周围水域三重剌网举足轻重的捕捞对象,从食物网的观点出发,应加强灰裸顶鲷幼鱼期敌害鱼和其竞食者的捕捞,为低级肉食性经济鱼类除害,灰裸顶鲷就有可能增加资源量。  相似文献   

4.
乌鳢早期消化器官发育与幼鱼日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敏  曹克驹 《水利渔业》1994,(6):9-11,46
孵出3天的仔乌鳢,以吸收自身卵黄为营养,从第4天开始,除继续以卵黄为营养外,主要是吞食较大的浮游动物;全长12mm的乌鳢,进入仔鱼后期,消化器官发育基本健全,能捕食游泳能力较强的大型活饵料。全长90-120mm的幼乌鳢,摄食饵料鱼的日粮为体重的6.19%-9.22%,其摄食节律一般为每昼夜2-3次,以晚上摄食最盛。幼鱼鳢能捕食最大规格饵料鱼的全长为自身全长的55.0%-66.7%,水温32℃时,消  相似文献   

5.
渤海日本鲟和三疣梭子蟹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出现频率(F%)、尾数百分比(N%)、食物重叠指数(P)以及生境宽度(B)等指标分析了渤海日本和三疣梭子蟹的食性。结果表明,日本和三疣梭子蟹都属于底栖动物食性。主要饵料包括双壳类、底栖甲壳类、鱼类和头足类。日本碍食物生境宽度高于三疣梭子蟹。二者在各季节的食物重叠指数波动在0.39~0.53之间,属于中等重叠水平。摄食率都比较高,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6.
莱州湾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间对莱州湾进行了9次底拖网调查,对采集的20种鱼类4 854个胃含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鱼类群落包括浮游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鱼食性、杂食性和广食性5种食性类型,其中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是莱州湾各月份鱼类群落的重要食性类型,钩虾和双壳类等底栖动物饵料在莱州湾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秋末和初春的莱州湾鱼类群落以底栖动物食性鱼类为主,食性类型单一;随着水温升高,鱼类群落的食性类型逐渐变得丰富。分析表明,莱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有利于增殖放流品种后期的生长存活,建议跟踪调查增殖放流点周边海域的食物关系和饵料基础,同时结合多学科调查,选择最佳的增殖放流地点和时间,才能切实有效地保证增殖放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59–2011年莱州湾渔业资源摄食习性、营养级的分析,构建了莱州湾生态系统简化食物网。结果表明,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食物网经历了"以鱼食性种类为主的食物网—以浮游动物食性种类为主的食物网—以浮游动物食性种类和底栖动物食性种类为主,但浮游动物食性种类占比大于底栖动物食性种类的食物网—以浮游动物食性种类和底栖动物食性种类为主,但底栖动物食性种类占比大于浮游动物食性种类的食物网—以底栖生物食性种类为主的食物网"5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中低营养阶层生物替代高营养阶层生物成为莱州湾生态系统食物网的顶级捕食者,食物链越来越短,食物网通过碎屑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成为食物网能流的主体。在1959–2011年,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平均营养级从4.4下降到3.4,平均以每10年0.19的速度下降,高于整个渤海生态系统的下降速度;种类组成的变化、个体小型化,以及摄食食物种类的变化是引起莱州湾生态系统营养级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放养在虾塘中,与对虾混养,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底栖藻类、有机碎屑,减少因沉淀在塘底的饵料腐败变质而引起水质恶化和虾病.大弹涂鱼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食,兼食蓝藻,营养级低,食物链短.它的食性从仔、稚鱼的肉食性转变为幼鱼的植物食性,从幼鱼直到成鱼,保持植物食性不变.因此,它不但不摄食仔虾,更不会与对虾争食,而且可与对虾和平共处、互利互惠.可与大弹涂鱼混养的对虾有中国对虾、长毛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等.  相似文献   

9.
东海高营养层次鱼类功能群及其主要种类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东海120°~126.75°N、25.75°~31°E范围内的两次大面积调查基础上,以占渔获量90%的鱼类为研究对象,分析东海春、秋两季2个鱼类群落的功能群。结果表明,东海高营养层次鱼类群落包括7个功能群,即鱼食性鱼类、虾/鱼食性鱼类、虾食性鱼类、虾蟹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和广食性鱼类。其中东海近海春季鱼类种群由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鱼食性鱼类和虾食性鱼类4个功能群组成,秋季鱼类种群由虾/鱼食性鱼类、虾食性鱼类、广食性鱼类、虾蟹食性鱼类、鱼食性鱼类和浮游动物食性鱼类6个功能群组成;东海外海春季鱼类种群由鱼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和虾食性鱼类4个功能群组成,秋季鱼类种群由浮游动物食性鱼类、虾/鱼食性鱼类、鱼食性鱼类、虾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食性鱼类5个功能群组成。从生物量组成上分析,在各鱼类群落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功能群不同,春季东海鱼类群落以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功能群为主,而秋季以鱼食性鱼类功能群为主。其中带鱼、白姑鱼、六丝矛尾■虎鱼、多棘腔吻鳕、龙头鱼、小黄鱼、细条天竺鱼、发光鲷、、花斑蛇鲻、短鳍红娘鱼、竹荚鱼、条尾绯鲤、黄鳍马面、黄条等15种鱼为各功能群的主要种类。群落种类组成的差异,同种类体长分布的差异,以及饵料基础的时空变化是导致东海各鱼类群落功能群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江黄颡鱼的仔稚鱼发育及行为生态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武 《水产学报》2005,29(4):487-495
江黄颡鱼从出膜仔鱼至夏花历时26d。仔、稚鱼发育分为仔鱼前阶段、仔鱼阶段、稚鱼前阶段和稚鱼阶段;每个阶段义分为3个时期,共12个时期。其中仔鱼前期分为附着期、平游期和开口期。在仔鱼附着时期要提供合适的附着物;仔鱼开口时期的饵料是小型枝角类。仔鱼阶段仍为混合营养阶段,除消耗卵黄外。其主要摄食枝角类。进入傩龟阶段后,其食性先后经2次转食:第1次由浮游动物转为底栖动物;第2次转食由底栖动物转为以动物性饵料为手的杂食性,并开始摄食人工精饲料。根据江黄颡鱼仔、稚鱼的发育特性,提出了一整套提高江黄颡鱼出苗率和成活率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南海北部湾主要鱼类食物网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2000年在南海北部湾渔场调查中搜集了49种鱼,共计2080尾。对其食性分析,并依其食料生物的生态类群以及消化器官特点,将其划分为5种食性类型: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兼底栖生物食性、底栖生物兼游泳动物食性。根据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的相互关系,初步将这49种鱼划分为3个营养级:(1)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营养级分别为1.0~1.3级和1.4~1.9级。(2)低级肉食性动物和中级肉食性动物,营养级分别为2.0-2.8级和2.9~3.4级。其中,属于低级肉食性营养级的种类数量最多,共有30种;属于中级肉食性营养级的种类较少,共有12种。(3)高级肉食性动物,营养级为3.5~4.0级。属于该营养级的种类数量最少,只有7种。  相似文献   

12.
黄海南部和东海的日本鲐鱼和蓝圆鲹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并兼食鯷鱼等小型鱼类。因此浮游动物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同鲐、鲹渔场的关系密切。本文报导了1972—1975年间,对黄海南部和东海浮游生物组成和数量分布的调查结果,并据此对鲐、鲹渔场的位置、渔期、渔获量以及洄游路线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季节,鲐鲹鱼类的产卵群、索饵群和越冬群形成的渔场位置及其变迁,都和浮动动物的分布、数量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A few native and exotic fish species are caught frequently in Andean lakes and reservoirs of northwestern Patagonia. Puyen ( Galaxias maculatus ) prey on zooplankton and benthos. Percichthys trucha has a wide range of prey, mainly benthos, while P. colhuapiensis become piscivorous when grown. Pejerrey ( Odonthestes hatcheri ) is omnivorous and large size individuals can be piscivorous. A siluroid, Diplomystes viedmensis , preys on benthos, insects, and fishes. Introduced salmonids are potential piscivorous. The puyen is the major prey category among fishes. Salmonids and perchichtids seem to partially overlap their diets but predation on Diplomystes appears to be restricted to salmonids. Present abundance of puyen, pejerrey and Percichthys spp. does not indicate a strong salmonid effect. However, the low abundance of D. viedmensis does. We studied present predation relationships among native and introduced fishes and postulated possible effects upon native fish fauna.  相似文献   

14.
对多齿蛇鲻(Sauridatumbil)、蓝圆(Decapterusmaruadsi)、深水金线鱼(Nemipterusbathybius)和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macracanthus)4种经济鱼类优势种群进行食性分析,根据其胃含物中饵料生物的重量组成和出现频率,可分为3种食性类型。多齿蛇鲻以摄食小型鱼类为主,兼食底栖生物;短尾大眼鲷和蓝圆以摄食浮游动物和小型鱼类(包括幼鱼)为主,兼食底栖生物;深水金线鱼以摄食底栖生物和小型鱼类为主,兼食浮游动物的食性类型。还分析了4种鱼类的食物关系和营养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汇集了1981~1987年捕获的1,800余尾江鳕标本的观测数据。以耳石为材料对年龄和生长作了鉴定分析。探讨了该水域江鳕食性变化特点。记述了镜泊湖江鳕冰下溯江作生殖洄游的时间规律。揭示了江鳕属一次性产卵类型的鱼类,产卵期明显集中。少数性腺发育与产卵群体不同步的初次性成熟个体,产卵活动有不规则地延后现象。此与国内流行的卵分批排出,产卵期为11月至翌年3月的文献记述显著有别。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渤海110种鱼类的竞食关系及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东海带鱼摄食习性、饵料基础及与渔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亚瞿  朱启琴 《水产学报》1984,8(2):135-145
本文对东海主要渔场中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 Linnaeus的摄食习性、饵料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数量分布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其与渔场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带鱼是一种以磷虾等甲壳动物和小型鱼类等为主食,并兼食头足类、毛颚动物等的杂食性鱼类。研究结果还阐明浮游动物生物量及磷虾等的数量分布同东海带鱼渔场的位置变化和鱼群移动的关系密切,其中冬、春季浙江南部近海渔场;夏、秋季长江口及海礁、舟山等渔场,其关系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长荡湖水生植被动态及其渔业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清顺 《水产学报》1989,13(1):24-35
本文根据1983年—1984年调查研究结果分析整理而成。文中论述了长荡湖现有水生植被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生态分布,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及其利用。经过分析比较,发现近30年来,长荡湖水生植被经历了旺盛—衰竭—恢复—旺盛的演替过程,揭示了引起植被变化的各种因素。随着水生植被的动态变化,长荡湖的鱼类种群结构,渔获对象及捕捞工具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植被的盛衰同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消长丰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最后指出了长荡湖水植被的演替趋势和潜在危机,强调了合理利用和定向改造水生植被的重要性,并对今后如何发展我国湖泊渔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枸杞岛近岸海域褐菖鲉的食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薛彬  蒋日进  王凯  梁君  徐开达  李振华 《水产学报》2017,41(9):1415-1423
为获知褐菖鲉的食性,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不同季节和发育阶段褐菖鲉的摄食习性,并评估了浮游动物、端足类、虾蟹类和小型鱼类等饵料生物对褐菖鲉的营养贡献。结果显示,枸杞岛近岸海域4个季节褐菖鲉的δ~(13)C值为–18.2‰~–14.7‰,平均值为–15.6‰;δ~(15)N值为3.3‰~9.9‰,平均值为7.9‰;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褐菖鲉的δ~(13)C值和δ~(15)N值在不同季节之间差异都不显著,说明不同季节之间褐菖鲉的食性差异不大。对褐菖鲉全长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其δ~(13)C值和δ~(15)N值随全长变化都极显著,表明不同发育阶段褐菖鲉的食性差异极显著。聚类分析将不同全长的褐菖鲉分为3组,其中0~19 mm为一组,20~79和80~109 mm为一组,110~199 mm为一组,ANOSIM分析3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褐菖鲉的δ~(13)C值与虾蟹类和鱼类等饵料类群δ~(13)C值较接近,应用Iso Source软件分析饵料类群的营养贡献时发现,麦秆虫对褐菖鲉的的营养贡献均值最大,为22.3%,鱼类、虾蟹类等饵料类群的营养贡献均值都超过了12%。枸杞岛近岸海域褐菖鲉的平均营养级为3.18,属于低级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麦秆虫、鱼类和虾蟹类,是底栖动物食性,而非浮游动物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