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依据1996年在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设置的50块固定标准地和120块临时 的调查数据,及1993年复查固定标准地的数据,分析塔河林业局的森林生长情况,得出:落叶松天然要生长比较迅速,个别生长良好林分蓄 总平均生长量高达6.6m^3.hm^-1.a^-1(林龄29a);樟子松林生长优于吕松林、林分蓄积总平均生长量的最高值9.7m^3.hm^-2.a^-1(林龄24a);7a中叶松林只定期平均生长最最高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林冠下套种阔叶树种林分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30年生马尾松林下进行了不同阀叶树种套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不同阀叶树种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蓄积大小排序为拉氏栲〉格氏栲〉青栲〉苦槠,其中20年生拉氏栲的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分别是格氏栲、青栲和苦槠的1.06、1.26和1.49倍;拉氏栲和格氏栲是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的首选树种,生长中等的树种有青栲,苦槠生长较差,不适宜作为马尾松林冠下造林树种;利用马尾松林分具有林冠稀疏和透光度大的特点,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拉氏栲、格氏栲不仅能充分利用林分地上和地下的空间,而且对于减轻马尾松林松毛虫危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的林冠下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低强度间伐对杆材阶段马尾松林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杆材阶段不同密度的马尾松林在低强度间伐后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间伐后平均木的单株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的量随密度增加而减少;随林分年龄的增加,单株生物量、皮、根的生物量因积累而增大,但枝、叶的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在林分年龄为20a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又接近间伐前的数值,林分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密度为3000株.hm^-2的林分生物量始终最大,密度为3750、2655株.hm^2的林分次之,密度为4515株.hm^-2林分量小;间伐后不同密度马尾松林生物量生长量变化情况不同,密度为2655株.hm^-2的林分没有出现最大值,密度为3000和3750株.hm^-2的林分在林龄为20a时出现最大值,密度为4515株.hm^-2的林分在林龄为17a时出现最大值,说明林分密度过大会影响林分生长,应采取间伐措施调节林分密度,密度为3000和3750株.hm^-2的林分第二次间伐时间可选0在林分年龄为20a,而密度为4515株.hm^-2的林分应选在林龄为17a时第二次间伐。  相似文献   

4.
小黑杨引种及山地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黑杨人工林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小黑杨生长表现的立地条件和营林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小黑杨苗期可以在小兴安岭山地安全越冬,造林保存率90%以上。4~10年生小黑杨树高年生长量在0.8m以上,胸径年生长量在0.55cm以上。对24年生小黑杨解析木分析结果表明,胸径连年生长量在6~12a维持较高水平,20a后有下降趋势;树高连年生长在4~14a较大,第16年开始出现下降;材积连年生长量自10a后开始大幅度上升,至24a时,仍生长迅速。小黑杨生长明显受到立地条件的影响。在坡度平缓、阴向、半阴向山坡上生长的林木状况,好于平地和南向坡地上生长的林木状况。在土壤水分含量适中的平缓坡地上,22年生小黑杨林木胸径、树高分别比季节性积水平地中高14%和15%。11年生林分中,阳坡冻裂率为47%~84%,阴坡、半阴坡为5%~lO%;22年生林分中,阳坡冻裂率为70.9%,阴坡为l3.1%。小黑杨生长明显受到林分密度影响,随林龄增长,影响作用增强。在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方面,9年生小黑杨在较低密度林分中比同龄较高密度林分中高出31%和6%,22年生小黑杨在较低密度林分中比同龄较高密度林分中高出54%和30%。“人天”混交对提高小黑杨人工林产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香椿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采集了贵州省关岭县人工培育的32年生香椿,通过树干解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香椿在幼龄阶段树高生长较快,15年以前其平均生长量在1.4m以上,生长高峰期出现在第9年,年生长量1.633m;胸径生长高峰期在第9年,年平均生长量达1.95cm,18年后至32年,年平均生长量仍达到1.3cm以上;在30年前,材积增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并出现两次高峰。香椿至32年时,可分为3个生长期,即:幼龄期、速生期和成熟期。并运用SPSS 13.0软件对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建立了模型。  相似文献   

6.
KOSTELEC地区西黄松林木个体胸高断面积生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Mitscherlich、Logistic、Gompertz和Korf4个理论生长方程分别对引种到捷克Kostelec地区的西黄松林木个体胸高断面积生长过程进行了拟合,由最佳生长方程分别得出了胸高断面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和相对生长率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并对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Korf方程具有最高的拟合精度,能很好地描述西黄松胸高断面积生长过程;西黄松胸高断面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第7a和第15a(胸高年龄);1-26a的平均相对生长率为0.243;速生期(3-11a)内胸高断面积平均生长量为0.001474m^2。  相似文献   

7.
影响酒泉地区樟子松生长的因素及其生长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实测树高生长量及相对应的中央直径的方法,研究了酒泉地区19—21年生樟子松人工林的树高、直径生长量,建立了生长量与当年气象因子的对应关系;结合计算机软件分析手段,对影响嘉峪关及酒泉的樟子松人工林生长量的气象、土壤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樟子松回归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年蒸发量、日照时数、≥10℃积温、极端最高气温、阳离子总量、阴离子总量及全盐量是影响樟子松生长的主要气象、土壤指标,年平均气温、无霜期、极端最低气温、pH值、全K及有机质含量是次要指标,年降水量、气温日较差及全N是补充指标;建立的樟子松树高、直径生长量预测模型相关紧密,可用于樟子松树高和直径生长量的预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对广西上思县平广林场连续年龄系列(1-6年)巨尾桉人工林生长量进行测定,并估算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巨尾桉连续年龄系列胸径年总生长量为4.0-15.3 cm,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为3.4、2.6 cm;树高年总生长量为5.0-19.2 m,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为4.3、3.2 m;林分立木年总蓄积量为7.7-289.7 m3·hm-2,年平均蓄积量和连年蓄积量分别为33.6、48.3 m3·hm-2。回归分析表明,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年总生长量分别与树龄呈紧密的对数和直线关系(R2=0.9638-0.9898)。因此,可根据不同树龄段估测其胸径、树高和林分蓄积年总生长量。本研究中,当林分生长至6年时,其产出∶投入=2.3∶1.0,年均纯经济收入达12246元·hm-2。  相似文献   

9.
间伐强度对湿地松人工林木材质量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地松10年生人工林间伐显著地促进了林木胸径、单株材积的生长,有利于培育大径材,间伐后单位面积上畜积量和单位面积材积总生长量(包括间伐材)均显著高于未间伐的林分。间伐措施对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管胞壁腔比、腔径比、S2层微纤丝角,对径向和弦向干缩、体积和纵向干缩率、差异干缩、主要化学成分没有显著的影响,对木材管胞长度、长宽比值有显著负面影响。结合间伐后湿地松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及材积总生长量,培育纸浆材宜选用33.3%-50.0%的间伐强度。50.0%间伐强度的林分适宜培育建筑结构用材,其大径阶的木材比例高,单位面积上生长量、蓄积量也较大,木材晚材率、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最大,抗弯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林地表可燃物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掌握森林地表可燃物的栽量分布,预防森林火灾,运用Spss 11.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系统,对樟子松林的林分因子和各类地表可燃物栽量进行后向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一套数学模型,并且进行了方差分析。利用数学模型可以通过林分因子推算各类地表可燃物栽量。  相似文献   

11.
泰安地区虫霉目真菌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两年对泰安地区蔬菜上虫霉流行情况的调查,鉴定出虫霉目真菌8种,分别隶属于2科4属,它们是: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努利虫疠霉(Pandora nouryi)、毛蚊虫疠霉(Pandora bibionis)、块耳霉(Conidiobolus thromboides)、普朗肯虫生霉(Entomophthora planchomana)、蝇虫霉(Entomophthora museae)、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ans)、蝽虫瘟霉(zoophthora pentatomis)。其中有5种为山东省新记录种(标者)。同时,已分离纯化获得菌种4种。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云杉的地理变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大、小兴安岭、长白山鱼鳞松的5400个针叶和180个球果的统计分析,讨论了其地理变异规律。随着纬度增加,球果增大,针叶长度增加。方差分析表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之间球果直径和长度的差异大于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的差异,叶长度的差异则相反。球果大小沿纬度的变化可能与温度变化相关,叶长度及叶气孔线条数的变异可能与高山强烈的直接辐射及叶的强烈蒸腾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了作者1985~1987年间在广东省肇庆地区调查栽培药用植物病害过程中发现的尾孢属新种:Cercospora alpinicola sp.nov.寄生于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C.alpinii-Ka'sumadaicola sp.nov.C.alpini-katsumadae sp.nov.寄生于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Hayata),C.ardrographicola sp.nov.寄生于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C.sauropi sp.nov.寄生于龙利叶(Sauropus apatulifolius Beille)C.evodio-rutaeearpae.sp.nov.寄生于吴茱萸(Evod:a ruttaecarpa(Juss.)Benth.),C.pueraria-thomsona ap.nov.寄生于葛(Pueraria thomsoni Benth.)。文中对以上各菌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标本存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
从山东省8个地区18个县市调查和采集766份马铃薯植株样本中,检出带病样本736份,分离到青枯假单孢菌菌株741个,环腐菌菌株269个,软腐欧氏杆菌菌株53个。青枯假单胞杆菌和环腐菌复合侵染同一植株。对34个青枯假单胞杆菌研究表明,它们分别属于生物型Ⅱ、Ⅲ和Ⅴ以及另一新类型,在血清学上有差异。两个环腐菌菌株在MR试验和血清学上亦有差异,分别属于不同的菌系。8个软腐欧氏杆菌菌株经生化测定分别属于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黑胫变种和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变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初步探讨了稀有元素有机锗,以小白鼠为试验动物。结果表明:微量锗不仅能促进动物生长发育,而且还可促进动物性成熟。同时还测定了它在动物体中的含量。对于其它作用机理我们正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进化的兼容性现象是指在进化历程中生物不同性质与特点共存,先进与原始共存,绝灭和新生共存等事实所反映的在深度和广度上的镶嵌性以及在各种水平上产生的不确定性。所以从整体上看,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遗传财富决不轻易丢失。进化的兼容是以旋律的形式表现的,这种旋律就是遗传信息的旋律。进化兼容的本质是生物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因此进化的兼容是指不同来源遗传信息的兼容,不同生物信息的兼容,所谓不确定性就是对这种兼容过程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偃麦草属3种牧草种子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种间同工酶酶谱差异。结果表明,3种偃麦草种子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都存在明显种间差异毛偃麦草与中间偃麦草间的同工酶酶谱有一定同源性。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虽然有差异,但差异不如酯酶明显。因此认为酯酶同工酶可以作为偃麦草属植物种间遗传差异鉴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1998年至2000年,从广州地区的贮藏柑桔病果上分离得到7株疫霉菌,鉴定出3个种,其中,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Smith et Smith)Leon4株,柑桔生疫霉P.citricola Saw2株,烟草疫霉P.nicotianae Bread de Haan1株;建议在柑桔贮藏保鲜时,适当地将百菌清或酰苯胺类杀菌剂与常用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混合使用来处理果实,以控制疫霉菌的为害。  相似文献   

19.
兴凯湖地区春季鸟类的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栖息在兴凯湖地区的丹顶鹤、白枕鹤、天鹅、雁类、鸭类等涉禽和水禽的迁徙规律做了观察记录,同时也记录了77种其它迁徙鸟类的首见日,并对中苏界河河口在早春迁徙中的重要性及其雁形目鸟类的种类与数量做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国外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动态和进展。对生物量积累及净生产量和它们的分配、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生态系统的发育和演替三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动态作了较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