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异源精子激发雌核发育的银鲫及亲本的RAPD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滕春波 《水产学报》1999,23(4):420-423
方正银鲫是黑龙江水系营天然雌核发育的两性型种群,这已被许多研究结果证实。但是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一些研究者对该鱼的雌核发育特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银鲫的雌核发育机制同种或异种精子进入卵子后只刺激其发育,并不发生雌雄原核的结合,精子进入卵子后固缩成致密状态,并不形成雄性原核。也就是说子代的发育只是在雌原核的参与下进行的,子代完全继承母本的遗传特性[沈俊宝等1983]。但1983年蒋一王圭等用鲫、红鲫和兴国红鲤的精子刺激银鲫卵子发育,发现其子代(称异育银鲫)的生长较母本不同程度加快了,个别个体鳞被出现红斑,同…  相似文献   

2.
5月中下旬繁殖季节,用方正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卵子分别与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方正银鲫♀×麦穗鱼♂,简称FM)、方正银鲫(方正银鲫♀×方正银鲫♂,FF)和荷包红鲤(Cyprinus carpio)(方正银鲫♀×荷包红鲤♂,FH)的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孵出的仔鱼在网箱中饲养,测定和统计各组子代的存活率、绝对增重率和性比等。结果表明:FF子代的成活率(91.15±1.78%)极显著地高于FM(87.50±2.13%)和FH(85.00±1.04%)(P〈0.01),FM和FH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FM(20.17±4.33 g)、FH(23.13±3.58 g)子代的出池体质量显著高于FF(18.90±3.82 g)(P〈0.05),无论雌性还是雄性子代,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而组内、性别间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FM(99%)、FF(73%)和FH(99%)子代的雌性百分比明显偏向雌性(P〈0.01),且组间差异极显著,异源精子受精后子代中雌鱼比例明显增高(P〈0.01)。本研究结果证明:银鲫生长性状中存在"异精效应",异源精子对子代的存活率和性别比例有显著影响,对生产中积极利用异源精子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异育银鲫为异源精子雌核发育银鲫的子代。它是人工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 ,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生活力强、群体产量高 ,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等优点。同进制种简便而子代不易发生分离现象 ,有利于扩大苗种生产。自 1 976年开始生产至今 ,已作为淡水养殖的优良新品种而在全国推广养殖。我所培育的异育银鲫是方正银鲫 (♀ )杂交建鲤(♂ )的种间“杂交”产生的后代 ,更具有出苗整齐、成活率高、生长优势明显等特点。现将生产工艺介绍如下 :一、人工繁殖技术1 .亲鱼的选择(1 )方正银鲫 产生于我国东北 ,是一种天然雌核发育的三倍体银鲫 ,头钝圆 ,体…  相似文献   

4.
银皖鲫是以方正银鲫作母本,草鱼作父本,在适宜的温度下,经人工催产、受精和孵化,繁殖出的异源精子雌核发育的子代,亲鱼催产率100%。  相似文献   

5.
异育银鲫是八十年代初,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用兴国红鲤(原产地江西省兴国县)雄鱼的精子与方正银鲫(原产地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夙水库)的卵子接触,成熟卵子在异源精子的“诱导”下,进行雌核发育而成的子代。它生长快、产量高、个体大、味道美。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的鱼类,至今共记述122种。这些鱼类中,最有名的是黄河鲤鱼和淇河鲫鱼。 淇河鲫鱼,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鲫属、银鲫亚种。生活在温泉水河段的背部两侧呈金黄带绿色,胸鳍和腹鳍略呈红黄色。为三倍体鱼类(3n=162±),自然界存在着异源精子雌核发育。三倍体淇河鲫鱼,可能已经进化为功能二倍体鱼类。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乙酰基亚硝基脲(ENU)浸泡的方法诱变银鲫(Carassius autatus gibeblio Bloch)持续2周,后经清水反复漂洗,再进行人工催产得到诱变银鲫同源自交F1,利用AFLP技术对诱变银鲫F1(30尾)和对照银鲫(25尾)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发现了Ⅰ型(缺失型)特异位点和Ⅱ型(插入型)特异位点;同时对6尾诱变银鲫F1和2尾对照银鲫mtDNA进行全序列测序分析,发现诱变组突变位点几乎覆盖整个线粒体DNA,主要集中在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12SrRNA基因、16SrRNA基因和D-Loop控制区;通过对诱变组(55尾)和对照组(17尾)mtDNA的NADH1与NADH2部分序列比对发现,诱变银鲫F1诱变率约为38%。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诱变银鲫F1核质遗传物质同时发生变异,且变异位点基本相同,银鲫雄性子代的突变率大于雌性子代。这为探索提高ENU诱导银鲫突变的效率和开发养殖鱼类新的育种技术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异育银鲫是我国黑龙江省出产的方正银鲫与兴国红鲤的异源精子激发雌核发育的种类。为了扩大异育银鲫放养,我站于八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共催产银鲫189尾,产卵164万粒,孵苗z2万尾,现将人工繁殖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使用14对银鲫(Carassius autatus gibelio Bloch)微卫星引物对同源雌核发育的银鲫子代及其亲本进行多态性研究,探讨雌核发育银鲫的母本微卫星杂合位点在同源传代中是否有分离的情况发生。在所选用的14对微卫星引物中,有8对在父母本间检测出不同的多态性,在所检测的第1组银鲫自交的子代中,只有1个个体在所检测的8个微卫星位点均存在变异,有明显的父本特异性条带出现,表现出了大量父本遗传信息,出现率为4.55%;在第2组检测到1个个体只在SCM13位点上出现母本部分特异性条带的缺失、弱化,而在其他位点上没有发现变异,出现率为1.52%。此结果表明,雌核发育银鲫卵子大部分在配子发生过程中没有发生减数分裂,即使用同源精子刺激,也行雌核发育生殖;但是,有极少数卵子在配子发生过程中,可能发生了部分减数分裂,具有部分融合同源精子的能力,从而在子代中检测到父本以及在融合过程中重组来的特异条带,用微卫星分于标记证实了银鲫两种生殖方式的存在,即雌核发育生殖和两性融合生殖。  相似文献   

10.
异育银鲫,是以东北方正银鲫为母本,用兴国红鲤的精子“激动”银鲫的卵子,银鲫行雌核发育产生子代。异育银鲫,已在湖北、广东、江苏、上海、湖南等省、市试养,都获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当年的鱼苗在广东池塘饲养八个月最大个体达二斤一两。据中国科学院水生所介绍,一般当年可长到四至六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光学显微镜对染色体数为150±的三倍体和染色体数为100的二倍体银鲫(Carassius ouratus gibclio Bloch)的精巢组织学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三倍体和二倍体银鲫的精巢组织学结构基本相同,属于小叶型,都是由外膜和实质构成,各精小叶呈辐射状分布,一个小叶由数个精小囊组成.其精原细胞存在于精小叶内壁上,精母细胞和未成熟的精子细胞位于精小囊中,精子成熟后从精小囊进入小叶腔.三倍体银鲫成熟精子的体积为(11.8±2.8)μm3,二倍体平均为(6.8±1.8)μm3,二者的比例接近3:2.结果表明三倍体银鲫的精巢能够发育成熟,其精子发生过程正常,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因此三倍体的黑龙江银鲫是具有双倍性特征的多倍体群体.  相似文献   

12.
覃钦博  戴婧  刘少军  刘筠 《水产学报》2014,38(3):356-361
红鲫属鲤亚科,其染色体数目为2n=100;团头鲂属于鲌亚科,其染色体数目为2n=48。在红鲫(♀)×团头鲂(♂)的远缘杂交F1代中获得了异源三倍体鲫鲂和异源四倍体鲫鲂。本研究对异源三倍体鲫鲂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FISH杂交检测和性腺结构观察,结果表明:1)异源三倍体鲫鲂的染色体数目为3n=124,染色体核型公式为31m+45sm+26st+22t,染色体组由2套红鲫染色体和1套团头鲂染色体组成;2)利用红鲫特有重复序列为探针进行FISH杂交,红鲫的100条染色体均被标记上荧光信号,而团头鲂的染色体均未标记上荧光信号,异源三倍体鲫鲂中有100条染色体被标记上荧光信号,说明异源三倍体鲫鲂含有2套红鲫来源的染色体组;3)异源三倍体鲫鲂的性腺发育异常,其卵巢型和精巢型性腺发育呈现出退化的特征。研究还讨论了异源三倍体鲫鲂的形成机制。实验结果为鱼类远缘杂交和多倍体鱼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在鱼类遗传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按一般的习惯,把具有100条染色体的鲫鱼(如野鲫、大阪鲫)称为二倍体。把具有150条左右(156或162)染色体的银鲫叫做三倍体银鲫。通常,银鲫是进行天然雌核发育的鱼类。但是,它的卵子经同种或异种鱼的精子“受精”后,可以发育成个体。经中科院水生所研究...  相似文献   

14.
蛋白磷酸酶PP-1c在不同倍性鱼6种组织中的分化表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源四倍体鲫鲤及其二倍体父/母本(湘江野鲤/红鲫)和子代三倍体湘云鲫等为实验材料,运用Western-blotting技术及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实验手段,分析了PP-1的催化亚基在上述不同倍性鱼体内的表达模式:蛋白水平检测发现PP-1c在不同倍性鱼的大脑、心脏、肌肉、肾脏、肝脏和性腺6种主要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不同的组织中显示了明显的差异表达模式,而PP-1c在这4种不同鱼的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更显著,其中在异源四倍体鲫鲤中表达最低,在父/母本红鲫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子代三倍体湘云鲫中的表达最高,这种差异性可能从生化的角度说明了子代与父母本之间的变异性。免疫荧光组化实验结果显示,从整体水平来看,4种不同鱼的同一组织中,PP-1c的表达模式是非常相似的,这可能从蛋白和细胞的水平说明了异源四倍体鲫鲤与其二倍体父/母本及子代三倍体湘云鲫之间的遗传相似性。但对于同一组织的不同细胞的具体表达部位是有差异的,具有细胞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微卫星分离模式显示雄性三倍体鲫产生非整倍体精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倍体鲫(Carassius auratus)行天然雌核发育,其自然种群中却有较高比例的雄性个体,这些雄性个体的性腺发育正常,能产生有活力的精子。而且其精子的DNA含量约为体细胞的一半,显示三倍体鲫精子发生过程中可能经历了均等的减数分裂。流式细胞术虽然能够较准确地测定细胞群的平均DNA含量,但是却很难检测到单个精子中的个别染色体增减,要明确回答雄性三倍体鲫产生的精子是否为整倍体需要定量地检测单个精子的遗传组成。本研究用微卫星标记检测以雌性鲤(Cyprinus carpio)与雄性三倍体鲫为亲本构建的杂种家系的基因型,结果发现母本鲤的多态位点在子代中呈孟德尔分离,父本三倍体鲫具有三套鲫基因组,其等位基因在子代中呈随机分离。上述研究结果提示:三倍体鲫起源于二倍体鲫的同源加倍,而非二倍体鲫和鲤的种间杂交;三倍体鲫通过染色体的随机分离产生非整倍体的精子,其精子发生过程中没有均等的减数分裂。三倍体鲫行雌核发育生殖,却可能并非起源于种间杂交且群体中的雄性个体可育,因而是单性生殖鱼类中的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16.
方正银鲫与鲤鱼杂交子代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正银鲫(雌)与鲤鱼(雄)配组繁殖培育出的子代具有生长快、产量高、个体大、肉质厚、味鲜美、疾病少、起捕率高、适应性广等特点。根据我们三年的养殖情况,亩放养子代银鲫500尾,亩产可达136.5公斤,平均体重315克,比方正银鲫体重增加104.5%,比普通鲫鱼增加147%以上。 1.生产情况 (1) 亲鱼选择与催产每年冬季干塘时,选择体重300克以上、体质健壮、体形  相似文献   

17.
淇鲫     
河南省的鱼类,至今共记述122种。这些鱼类中,最有名的是黄河鲤鱼和淇鲫。淇鲫就是淇河鲫鱼,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鲫属、银鲫亚种。生活在温泉水河段,背部两侧呈金黄带绿色,脚鳍和腹鳍略呈红黄色,为三倍体鱼类,3n=162±。自然界存在着异源精子雌核发育,三倍体淇河鲫鱼,可能已经进化为功能二倍体鱼类。淇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方脑岭,流经河南的辉县市、林州市、鹤壁市、浚县、至淇县淇门入卫河,全长161公里,平均流量每秒1473立方米。其特点是:整个河流河谷狭窄,河床两岸群峰峻秀,千岩万壑,地形复杂,高低参差。在水文地…  相似文献   

18.
为改良上海地区银鲫的养殖性状,筛选最佳的亲本组合,用雌性三倍体或四倍体杂交银鲫作母本,雄性银鲫、鲤、青鱼作父本,进行了6组不同亲本组合的杂交试验,并比较了杂交子一代的外观特征和生长状况,以同步发育的中科3号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四倍体母本中,与鲤鱼父本杂交产生的子一代生长速度最快;在三倍体母本中,与银鲫父本杂交产生的子一代生长速度最快。然而,以四倍体为母本的杂交子代,其生长速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以三倍体为母本的杂交子代,原因可能是四倍体母本的卵子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遗传重组。  相似文献   

19.
为选育优良的淇河鲫家系,本实验以4个鲤群体和1个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 var.Qihe)群体为亲本共建立家系19个。6月龄时从各家系随机选取50尾个体植入PIT标记,22月龄时测量其体长、体高与体质量,比较各个家系的养殖成活率、生长性状、变异系数及体型。共筛选出7号、10号和15号3个养殖成活率较高的家系、2号和11号2个快速生长家系以及2号和29号2个体型较高的家系,研究显示:各家系的养殖成活率、生长速度和体型与同源或异源精子无明显关联,而与具体的父母本有关,但是其变异系数在同源精子和异源精子建立的家系之间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银鲫中,除2体倍外,还有3倍体和4倍体。这一事实,小林等人第一次作了报告。之后,由于观察受精过程中的精核和卵核的行为,以及用其它种或其它亚种的精子,使卵受精,而产生的仔鱼,并观察这些仔鱼的形态,明确了8倍体银鲫的繁殖,是由雌核发育(gynogenesis)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