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玉米随着玉米生产的不断发展,玉米高产、高抗、优质品种普遍应用于生产,现笔者综合多年的实践,现将玉米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选地整地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要求不严。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因此,要选择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旱地。根据不同地块和前茬分别采取秋翻起垄、秋耙起垄、秋翻春起垄、深松起垄等耕整地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随着玉米生产的不断发展,玉米高产、高抗、优质品种普遍应用于生产,现笔者综合多年的实践,现将玉米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选地整地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要求不严。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因此,要选择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旱地。根据不同地块和前茬分别采取秋翻起垄、秋耙起垄、秋翻春起垄、深松起垄等耕整地措施,提倡伏秋整地,无深翻基础地块,进行深翻深松,耕翻深度20~23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耙耢,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垄距为130cm,达到待播状  相似文献   

3.
1.选地、整地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肥地及贫瘠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汲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所以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保水保肥力较好的旱地和缓坡地,才能获得较高产量。播种前要精细整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开沟起垄播种。  相似文献   

4.
正一、整地玉米具有庞大的根系,要求深耕整地,疏通空气,结合增施有机肥,减轻雨水径流,增加土壤水分渗透量,加强土壤保水性,有利于玉米生长,提高抗旱能力,防止倒伏。从大面积生产看,耕层由19—21厘米逐渐加深到23—24厘米,可以显著增产。整地要精细,最好要秋翻秋整地,秋耕后立即耙压,达到播种状态。秋翻春整地的在早春化冻5-7厘米时及时起垄,顶浆起垄。一般要求达到地面平整、土块细  相似文献   

5.
<正>一、整地。玉米具有庞大的根系,要求深耕整地,疏通空气,结合增施有机肥,减轻雨水径流,增加土壤水分渗透量,加强土壤保水性,有利于玉米生长,提高抗旱能力,防止倒伏。从大面积生产看,耕层由19—21厘米逐渐加深到23—24厘米,可以显著增产。整地要精细,最好要秋翻秋整地,秋耕后立即耙压,达到播种状态。秋翻春整地的在早春化冻5-7厘米时及时起垄,顶浆起垄。一般要求达到地面平整、土块细碎,没有大土块架空现象,上松下实。  相似文献   

6.
一、整地 玉米具有庞大的根系,要求深耕整地,疏通空气,结合增施有机肥,减轻雨水径流,增加土壤水分渗透量,加强土壤保水性,有利于玉米生长,提高抗旱能力,防止倒伏。从大面积生产看,耕层由19~21厘米逐渐加深到23~24厘米,可以显著增产。整地要精细,最好要秋翻秋整地,秋耕后立即耙压,达到播种状态。秋翻春整地的在早春化冻5-7厘米时及时起垄,顶浆起垄。一般要求达到地面平整、土块细碎,没有大土块架空现象,上松下实。  相似文献   

7.
<正>一、整地玉米具有庞大的根系,要求深耕整地,疏通空气,结合增施有机肥,减轻雨水径流,增加土壤水分渗透量,加强土壤保水性,有利于玉米生长,提高抗旱能力,防止倒伏。从大面积生产看,耕层由19—21厘米逐渐加深到23—24厘米,可以显著增产。整地要精细,最好要秋翻秋整地,秋耕后立即耙压,达到播种状态。秋翻春整地的在早春化冻5-7厘米时及时起垄,顶浆起垄。一般要求达到地面平整、土块细碎,没有大土块架空现象.上松下实。  相似文献   

8.
正一、整地。玉米具有庞大的根系,要求深耕整地。疏通空气,结合增施有机肥,减轻雨水径流,增加土壤水分渗透量,加强土壤保水性,有利于玉米生长,提高抗旱能力,防止倒伏。从大面积生产看,耕层由19—21厘米逐渐加深到23—24厘米,可以显著增产。整地要精细,最好要秋翻秋整地,秋耕后立即耙压,达到播种状态。秋翻春整地的在早春化冻5-7厘米时及时起垄,顶浆起垄。一般要求达到地面平整、土块细碎.没有大土块架空现象。上松下实。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玉米生产的不断发展,玉米高产、高抗、优质品种普遍应用于生产,农民的生产形式也从铲趟向免中耕过渡,农民的粗放管理使得肥料的利用率明显降低,优良品种不能与相关配套技术有效应用。笔者综合多年的实践,现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选地整地根据不同的地块和土壤结构采取不同的整地方法。对秋翻春起垄地块,早春顶凌进行起垄作业,起垄后及时进行  相似文献   

10.
1选地整地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要求不严。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因此,要选择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旱地。2选用良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并做到良种良法良肥相配套,以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优质夏玉米应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品种。如龙单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可归纳为六句话,就是"培肥地力,优良品种,增加密度,配方施肥,防病治虫,适当晚收"。具体技术要点如下:1、选地、整地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所以选地要选择土层深厚、质地适中、肥力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要选用马铃薯茬、肥沃的玉米茬或未使用长残效除草剂的大豆茬。整地以秋整地为主,积极推行轮耕制度,实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能源危机的加剧,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玉米需求的持续增长。随着玉米生产的不断发展,玉米高产、高抗、优质品种普遍应用于生产,农民的生产形式也从铲趟向免中耕过渡,农民的粗放管理使得肥料的利用率明显降低,优良品种不能与相关配套技术有效应用。笔者综合多年的实践,现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整地保墒鉴于土壤含水量低,整地是保证一次播种出全苗的基础。准备播种玉米的原垄地块要早灭茬,并秋深耕,要在前茬  相似文献   

13.
<正>一、选择地块选择肥力中等,质地疏松,结构好,易于排水,避风向阳,土层较厚的黑油沙土种植菇娘为适宜。二、茬口选择前茬作物以谷子、玉米为最好,因为禾本科作物没有和菇娘相同的病害,它们吸收土壤的氮素较多,磷、钾素较少,利于菇娘提早成熟。禾本科作物根系浅,须根多,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三、整地最好进行秋整地,进行根茬还田,起垄镇压,或在前茬作物秋收后立即刨去作物残茬,进行秋翻,随翻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秋整地起垄包肥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耕作施肥方式,玉米秋整地起垄包肥地块与春整地的地块相比,地温提高1.7-2.1℃,出苗率提高15.8个百分点,对玉米增产明显,平均增产率达10%-15%。现将玉米秋施肥的增产机理与关键技术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5.
正一、选地、选茬、整地1.选地:玉米宜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的排水良好的地块。一般宜选择种植大豆、小麦、马铃薯、玉米等的良好前肥茬。2.耕翻整地:应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的土壤耕作制度,每3年耕翻1次。3.秋翻秋整地:耕翻深度一般为20~23厘米,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拉,并及时起垄夹肥镇压。4.耙、深松整地:原垄种植适用于土壤商情好的大豆、马铃薯等软茬地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玉米生产的不断发展,玉米高产、高抗、优质品种普遍应用于生产,农民的生产形式也从铲趟向免中耕过渡,农民的粗放管理使得肥料的利用率明显降低,优良品种不能与相关配套技术有效应用。笔者结合实践,现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选地整地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要求不严。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  相似文献   

17.
一、选地整地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故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旱地(田)或缓坡地,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播种前要精细耕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开沟起畦播种。  相似文献   

18.
一、选地整地 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故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旱地(田)或缓坡地,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播种前要精细耕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开沟起畦播种.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整地玉米适宜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段种植,要求土壤有一定的肥效,最佳选择为秋翻地。整地时讲究精耕细作,尽可能的将土壤细化:细碎、松软、平整、透气性好。保证土壤有较充足的肥力。之后要及时耙地整实,保证土壤墒值,达到待播状态。一般要抓住土壤起垄压实保墒的时机,达到待播状态,利用底墒一次性播种从而保证出苗率。根据我乡气候条件一般选择在四月进行整地,整地过晚容易跑墒,过早达不到标准,错过机会就难以达到100%的出苗率,我地区土  相似文献   

20.
正一、选茬与耕翻整地1、选地、整地:玉米宜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的排水良好的地块。一般宜选择种植大豆、小麦、马铃薯、玉米等的良好前肥茬。玉米属高杆作物,根系发达,需肥水较多,要获得高产就需要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因此,玉米地要早犁早耙,多犁多耙,做到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应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的土壤耕作制度,每3年耕翻1次。秋翻秋整地:耕翻深度一般为20~23厘米,做到无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