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天气实况和环流特征入手,并以各国家(地区)数值预报为主要的预报依据,对内蒙古通辽市2010年8月一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认真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该次天气过程分为2个降水时段,前一个降水时段为高空冷槽与地面低压共同作用产生的降水,后一个降水时段是因高空又有冷空气东南下,形成了冷涡,配合低层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切变线产生的不稳定性降水。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及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对2011年7月15—16日内蒙古通辽市出现的一次强对流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充沛的水汽条件、高空急流的存在、低空水汽的辐合、强的上升运动及不稳定能量的作用,是激发该次对流降水极为有利的因素。如果能通过对该次降水过程的总结,得出一些经验和指标,并应用于今后的预报工作当中,为今后的强对流降水预报提供参考依据,将会对提高预报准确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9年春季一次强降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通辽市春季干旱少雨,十年九旱。通过利用高空、地面、云图、雷达等资料对该次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降水过程,主要是巴尔喀什湖东北西南向高脊的形成、贝加尔湖南侧冷空气的集结、高空冷涡的形成及南调、地面倒槽前暖湿切变的形成所致。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做好春季降水预报,对指导农牧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09年4月18—21日内蒙古通辽市一次久旱转雨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充足的水汽条件和较强的上升运动,同时低层有冷空气入侵激发该次降水的产生。降水是由于高空槽东移加强形成低涡、地面配合倒槽产生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分析表明,回波具有明显的、典型的普雨降水系统特征。数值预报产品对这次过程的预报效果较好,深入数值预报产品的使用研究是提高重大天气预报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数值预报作为参考依据,对降水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认真分析,分析得出,当有冷涡影响内蒙古通辽市时,降水强度较大,时间持续较长,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降水的发生和发展,易形成局地性灾害天气。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通辽市近30年降水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通辽市10个气象站1981—2010年逐月的降水数据为基础,利用线性倾向、小波分析等方法寻找降水的趋势变化、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辽市降水量整体趋势减少,尤以夏季最为明显,同时通辽市降水年变率较大,进一步影响了该地区农牧业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通辽市2011年玉米整个生育期约150d,期间降水总量为195~349mm,平均气温19.3~20.3℃,≥10℃的积温2913~3117℃,光照适宜。气温、降水、光照三者时空匹配较好,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有利。2011年通辽市玉米总产量达485万t,创历史新高。分析了气候条件对通辽市玉米生育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通辽市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通辽市2010年11月11日—12日暴雪天气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天气图、云图、雷达图等实况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暴雪区域对应的几种数值预报场进行总结,探究暴雪天气过程的发生机制及该次预报的成败因素,以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内蒙古通辽地区暴风雪天气的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影响因素及暴风雪天气的形成原因,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及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对2007年3月3日—3月4日通辽市出现的一次暴风雪灾害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充沛的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冷暖低空急流的汇合、强的上升运动及动量下传作用是激发该类灾害天气的关键因素。旨在通过对该次大型降雪过程的分析,得出一些经验和指标,并应用于今后的预报工作当中,从而为今后的暴风雪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内蒙古通辽市7个气象台站1957—2016年日照时数、气温、降水、风速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近60年来通辽市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同时对影响日照时数的常规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辽市年日照时数呈波动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32.9 h,仅冬季日照时数小幅增加,其他三季均显著减少。日照时数与气温和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与风速呈正相关关系,均通过了99.5%以上的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11.
高寒草甸地区冷季水分资源及对牧草产量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英年 《草业学报》2001,10(3):15-20
分析了高寒草甸地区冷季降水和土壤水分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对牧草产量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冷季降水资源贫乏,但9-10月较高的降水受枯黄植被蒸散量小,植被盖度大的影响,易贮存于土壤,加之地处高寒, 气温低,土壤封冻早,冻结期长,使土壤水分在冬季可以冰晶水的形式留存于土体,从而给来年牧草进入正常营养生长发育阶段提供了水分条件的需求,牧草产量的高代与冷季降水及土壤水分条件有一定的联系性,建立冷季降水与牧草产量间的预报方程,其拟合率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查阅和全面分析观测点典型气象资料,依据牧草开始生长发育的温度指标,结合降水量、温度,以及牧草营养成分变化、羊群放牧活动的明显季节性变迁、羊只体重动态,将高原牧区季节划分为暖、冷两个季节,并按已划分季节采取54只各类半细毛羊的毛样,分析羊毛氨基酸含量和总含硫量,从量化指标上反映出暖季和冷季不同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内蒙古通辽市夏季降水量气候预测水平,利用积分回归法建立该地区夏季降水量短期气候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物理意义清楚,所建预测模型达到了显著水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候变化的过程,经试报检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降水实况和PUP提供的雷达产品资料,对辽宁省朝阳地区2016年8月6—7日发生的一场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降水过程较为典型,以两脊一槽为大的环流背景,700 hpa稳定维持一冷式切变,地面北部有一低压系统,存在抬升触发条件;同时配有源源不断的西南暖湿气流补充水汽能量以及高层正涡度场不断向内输送传导,导致低空低值系统发展增强。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通辽草甸草原草本植物物候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亚敏 《草业科学》2018,(2):423-433
植物物候期的变化直接反映气候变化,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基于通辽市巴雅尔吐胡硕牧业气象试验站1981-2016年主要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车前(Plantago asiatica)物候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气候变化对草本植物返青期、黄枯期和生长季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36年来年均气温上升0.35℃·10 a-1(P0.01),年均降水量减少22.73 mm·10 a-1,气候暖干化特征明显。2)草本植物返青期呈一致性延迟趋势,平均每10年延迟1.16~7.60 d。羊草、车前返青推迟主要受2-3月累计降水量减少的影响,冰草、委陵菜返青推迟主要受2-4月、3-4月累计降水量减少的影响。3)草本植物黄枯期变化趋势不同,羊草、冰草黄枯期延迟主要受夏季、初秋累计降水量影响,委陵菜黄枯期提前主要受夏季、初秋的累计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共同影响,车前草黄枯期延迟主要受夏季、初秋平均气温影响。4)草本植物生长季长度主要受气温和降水量影响。气候变暖后,研究区夏季、生长季平均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羊草、冰草、委陵菜生长季缩短;而车前对气温反应比较敏感,气温升高有利于车前生长季延长。  相似文献   

16.
通辽市北部牧区肉牛产业是全市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之一,通过分析研究通辽市北部牧区肉牛改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有助于促进通辽市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北部牧区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进而达到农牧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提升内蒙古通辽地区乡镇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实现乡镇天气预报和检验的自动化、客观化,2013年,通辽市气象部门启动了乡镇精细化预报的研究工作,并组织研发了"通辽市乡镇天气预报和检验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实现了乡镇天气预报的自动制作、存储、发布、检验,并加入了人工订正功能,极大地提升了通辽地区乡镇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精细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介绍了"通辽市乡镇天气预报和检验系统"的设计思路、总体框架、功能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章云海 《中国乳业》2022,(10):21-24
冬季出生的犊牛长时间处于低温条件下会出现冷应激体征,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直接影响牧场扩群增效。本文从犊牛耐寒度、持续低温对犊牛的危害分析了研发犊牛保暖衣的必要性,从保暖性、舒适性、透气性、色彩融合性、合体性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犊牛保暖衣的设计思路,验证了保暖衣的保暖及增重效果,为牧场提高犊牛福利,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