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研究蒙古羊与杜泊羊的杂交优势,试验测定了以蒙古羊为母本、杜泊羊为父本的杜蒙F1代羔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杜蒙F1代羔羊前胸宽深,后躯丰满,肉用体型表现优于蒙古羊羔羊;杜蒙F1代羔羊屠宰性能各项指标好于蒙古羊羔羊,其中胴体重、净肉重、净肉率、屠宰率显著高于蒙古羊羔羊(P0.05);杜蒙F1代羔羊肉色鲜红,亮度(L*值)、红度(a*值)大于蒙古羊羔羊,而黄度(b*值)小于蒙古羊羔羊;杜蒙羊F1代羔羊股二头肌、臂三头肌、背最长肌嫩度也优于蒙古羊羔羊相应部位;股二头肌、臂三头肌肌内脂肪含量高于蒙古羊羔羊。说明以蒙古羊为母本、杜泊羊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可提高肉羊屠宰性能,改善羊肉色泽及嫩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杂交对杜蒙羊F2代生长性能及肉用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杜蒙羊F1代为母本与父本杜泊羊杂交,测定杜蒙羊F1代与F2代体尺指标、屠宰性能、色差及熟肉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杜蒙羊F2代体长、胸围、胸深、胸宽等体尺指标均高于F1代;杜蒙羊F2代活体重、胴体重、产肉率均优于F1代;通过杂交可提高杜蒙羊F2代股二头肌、臂三头肌、背最长肌的熟肉率,改善肉的色泽,使肉呈现出鲜亮玫瑰红色,但对杜蒙羊F2代嫩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国外引进的优良肉用绵羊品种萨福克羊、特克赛尔羊以及杜泊羊和延安地区湖羊进行杂交,比较不同杂交组合羔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萨福克羊、特克赛尔羊和湖羊杂交羔羊在宰前活重、胴体重、眼肌面积、失水率和剪切力、肉品嫩度和风味、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以及氨基酸的构成比例上要优于纯湖羊后代;杜泊羊和湖羊杂交一代在产肉性能和肉品嫩度上逊于纯湖羊后代,但在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氨基酸构成比例上优于纯湖羊后代。试验表明,利用萨福克羊、特克赛尔羊和湖羊杂交可提高湖羊产肉性能和肉品质;利用杜泊羊和湖羊杂交可以提高湖羊的肉品质。  相似文献   

4.
选用杜泊、小尾寒羊和蒙古羊各3只作为父本,母本为小尾寒羊、蒙古羊各60只,对其杂交一代进行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F1代杜寒羔羊和杜蒙羔羊的初生重、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高于F1代小尾寒羊和蒙古羊(P<0.05);F1代杜寒羊与杜蒙羊育肥末期的体高显著低于小尾寒羊和蒙古羊(P<0.05),胸深显著高于蒙古羊和小尾寒羊(P<0.05),杜寒羊、杜蒙羊和小尾寒羊胸围显著高于蒙古羊(P<0.05);经过90 d育肥后,杜寒羊和杜蒙羊末重、ADG均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和蒙古羊(P<0.01);F1代杜寒羊和杜蒙羊宰前活重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和蒙古羊(P<0.01),F1代杜蒙羊屠宰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杜寒羊和小尾寒羊的屠宰率、净肉率显著高于蒙古羊(P<0.05)。通过研究发现,F1代杜寒羊和杜蒙羊生产性能总体上优于小尾寒羊和蒙古羊。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和牛、安格斯牛对蒙古牛的改良效果,试验选择14~16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蒙古牛、和蒙F1代牛、安蒙F1代牛公牛各5头,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并进行屠宰分割,测定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与蒙古牛相比,和蒙F1代牛、安蒙F1代牛增重、日增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高档肉重、胴体高档肉产率均极显著提高(P0.01);安蒙F1代牛增重、日增重、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均高于和蒙F1代牛。说明利用安格斯牛、和牛杂交改良蒙古牛,安蒙F1代牛杂交改良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旨在分析萨福克公羊和湖羊公羊与伊犁哈萨克羊母羊杂交后的生产性能,选用哈萨克羊公羊(1只)、萨福克公羊(1只)、湖羊公羊(1只)与伊犁哈萨克羊母羊(60只)分别进行纯繁和二元杂交,每组选取7只羔羊,测定杂交后代(萨×哈F1组、湖×哈F1组)和哈萨克羊纯种后代(哈纯组)的生长性能(3月龄和6月龄日增重和主要体尺等),6月龄时每组屠宰2只测定产肉性能(体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等)。结果表明:萨×哈F1组的6月龄重极显著大于湖×哈F1组和哈纯组,萨×哈F1组的体长、胸围极显著大于其他2组,萨×哈F1组的胴体重极显著大于湖×哈F1组,显著大于哈纯组。综合分析,萨♂×哈♀组合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7.
以杜泊羊、陶赛特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试验,并对杂交F1代羔羊(简称杜寒羊、陶寒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进行分析。生长观测表明,杜寒羊6月龄体重分别比陶寒羊和对照组高8.31%、30.77%。屠宰结果表明,杜寒羊6月龄胴体重、屠宰率、胴体净肉率和眼肌面积均最大。说明,以杜泊羊为父本对小尾寒羊进行杂交改良的F1代羔羊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显著提高,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澳洲美利奴羊、邦德羊、无角陶赛特羊、白萨福克羊、特克塞尔羊、南非美利奴羊等国外优良品种为父本,开展杂交组合试验,研究6个杂交组合F1的产羔率、羔羊生长发育和产肉性能。结果表明:在高寒牧区自然放牧条件下,6个杂交组合杂交效果均十分明显,尤其是特×甘F1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其羔羊初生重、断奶重、胴体重、净肉重均高于其他杂交组合,分别比甘细羔羊高0.92、5.07和4.50kg(P〈0.01),屠宰率、净肉率也分别比甘细羔羊提高了4.62个百分点和4.9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选择5个品种(DH、IJ、AB、AG、HF)与川南山地黄牛杂交F1代育肥牛各3头屠宰,研究各组合间屠宰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1)AG、DH杂交组合活重极显著高于IJ(P<0.01);(2)AG、AB、DH3个杂交组合间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HF、IJ(P<0.05);(3)AG杂交组合眼肌面积显著高于HF、IJ(P<0.05);(4)IJ杂交组合牛肉优质率,HF、DH杂交组合里脊占净肉率,HF杂交组合膝圆肉占净肉率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P<0.05);(5)所有杂交组合F1代腱子肉占净肉率、嫩肩肉占净肉率、小米龙占净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7,(3):30-33
本研究在新疆北疆北塔山地区,比较了3种不同杂交改良模式对本地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阿勒泰羊与本地羊杂交模式,能够提高羔羊的日增重、胸深、胸宽、屠宰率和净肉率5个指标;多浪羊与本地羊杂交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羔羊的出生重、6月龄体重、日增重、体高、体长、胸深、胸宽、胸围、屠宰率、净肉率、净肉重、眼肌面积、嫩度和失水率14个指标;巴什拜羊与本地羊杂交模式,能够提高羔羊的6月龄体重、体长、胸深、胸宽、胸围、净肉重、骨肉比、眼肌面积和嫩度9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陶赛特、萨福克与小尾寒羊杂交产肉性能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俊峰 《畜牧兽医杂志》2010,29(1):19-20,23
以萨福克羊、陶赛特羊为父本与小尾寒羊进行杂交,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其萨寒F1、陶寒F1与小尾寒羊间在90 d育肥期内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6月龄胴体重差异显著(P0.05),6月龄屠宰率差异显著(P0.05),萨寒F1与陶寒F1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实验表明:萨寒F1、陶寒F1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高的优点已在其杂交后代身上体现出来,杂种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2.
蒙古牛与西×蒙F_2代牛屠宰对比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蒙古牛的产肉性能效果。[方法]对18月龄西×蒙F2代牛、蒙古牛公牛进行屠宰对比试验。[结果]18月龄西×蒙F2代公牛的平均活重、胴体重和净肉重较同龄蒙古牛公牛分别提高了61.86%、70.16%和74.95%,差异均极显著(P〈0.01);平均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了5.14%和8.12%...  相似文献   

13.
选取12月龄的安西F1(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利西F1(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进行为期90d的育肥屠宰试验,以期为草原肉牛新品系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利西F1的增重水平和育肥效果明显优于安西F1,安西F1、利西F1杂交牛头均日增重分别为1.30和1.80kg,利西F1头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安西F1(P〈0.01);宰前重、胴体重、净肉重均为利西F1极显著高于安西F1(P〈0.01),而屠宰率、净肉率二者相当。  相似文献   

14.
为测定不同杂交组合F1代羔羊屠宰性能,利用引进的国外优质肉用萨福克羊与本地绵羊进行杂交,对杂交羔羊屠宰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萨土杂交一代羔羊的宰前活重(49.50 kg)、胴体重(23.20 kg)、屠宰率(59.04%)、肉骨比(3.89),眼肌面积(15.50 cm2)显著高于本地土种羊(P〈0.05);萨细组合宰前活重(45.4 kg)、胴体重(22.8 kg)、屠宰率(57.09%)、肉骨比(3.03)、眼肌面积(13.50 cm2)显著高于本地细毛羊(P〈0.05)。故利用萨福克羊杂交改良本地绵羊,在提高屠宰性能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杜泊羊和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与乌珠穆沁羊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在相同饲养环境下,试验分别选择同年龄的杜泊公羊、德国肉用美奴公羊与乌珠穆沁母羊杂交,对杜×乌组合、德×乌组合与乌×乌组合的后代(F1)羔羊的生长发育和屠宰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杜×乌组合、德×乌组合F1代羔羊的初生体重、1月龄体重、3月龄体重和6月龄体重均显著高于乌×乌组合的后代(F1)羔羊同月龄体重(P<0.05);杜×乌组合F1代羔羊的初生重、1月龄体重、3月龄体重均显著高于德×乌组合,但6月龄体重两组合差异不显著。屠宰性能结果表明,杜×乌组合、德×乌组合F1代羔羊在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净肉重均显著高于乌×乌组合(P<0.05);胴体率和净肉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由该试验可以得出,杜泊公羊和德国肉用美利奴公羊与乌珠穆沁母羊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均表现出良好的杂种优势,二者均可作为优秀的良种公畜杂交改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当地羊,以提高杂交羊的产肉量,增加农牧民收入,助力当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屠宰性能、肌肉化学成分的检测,探讨杜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对后代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为选育优质肉羊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屠宰性能来看,杜寒F1和杜寒F2均继承了杜泊羊的优点,对小尾寒羊产肉率低的缺点有较大改善;从总体肉品质来看,杜寒F1和杜寒F2均继承了杜泊羊产肉多、肉质鲜美的优点,并且在肉色、嫩度、熟肉率、滴水损失、含钙量方面均优于小尾寒羊和杜泊羊。杜寒F2的肌肉嫩度、肉色指标均优于杜泊羊、小尾寒羊及F1代。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蒙古牛的产肉性能及效果。[方法]对18月龄西×蒙F2代犍牛和蒙古犍牛进行屠宰对比试验。[结果]18月龄西×蒙F2代犍牛的平均活重、屠体重和净肉重分别达到511.67kg、291.21kg和233.51kg,较同月龄蒙古犍牛高出131.67kg、80.28kg和64.32kg;提高了34.65%、38.06%、和38.01%;差异均极显著(P0.01);18月龄西×蒙F2代犍牛的平均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了1.40%和1.12%,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蒙古牛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蒙古牛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杜泊羊与巴彦淖尔多胎羊杂交F1代的生产性能,为新疆库尔勒地区引进巴彦淖尔多胎羊进行肥羔生产和肉羊杂交利用提供依据。试验比较了2017年与2018年同一饲养管理水平下杜泊羊(父本)与巴彦淖尔多胎羊(母本)杂交后代(杜×巴F1代)和新疆库尔勒地区本地绵羊自然交配所生产的羔羊(对照组羔羊)之间在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对巴彦淖尔多胎母羊和当地母羊的繁殖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与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3月龄及6月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羔羊,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羔羊;除2018年6月龄杜×巴F1代羔羊体长、胸宽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羔羊外,2017年与2018年6月龄屠宰时杜×巴F1代羔羊的体高、胸深、胸围、管围等体尺指标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羔羊;2017年和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胴体重分别比对照组羔羊提高了21.07%和22.90%,差异均极显著(P<0.01);2017年与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净肉重、净肉率极显著(P<0.01)大于对照组羔羊;巴彦淖尔多胎母羊的难产率极显著(P<0.01)高于本地绵羊,羔羊成活率极显著(P<0.01)低于本地绵羊,但其受胎率显著(P<0.05)高于本地绵羊,产羔率、双羔率分别比本地绵羊提高了24.72%和3.41倍,差异均极显著(P<0.01)。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出,杜×巴F1代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均优于对照组羔羊,继承了父本杜泊羊优良的生长发育性能;母本巴彦淖尔多胎羊保持了对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和多胎性。在该地区引入巴彦淖尔多胎母羊,并与杜泊公羊进行杂交,充分利用杜×巴F1代羔羊的杂种优势,将明显提高该地区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杜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永靖县瑞辉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种羊场引进的杜泊公羊做父本,以小尾寒羊做母本,杜寒F1、杜寒F2与小尾寒羊和杜泊羊进行了生产性能比较,研究同一营养水平条件下,全价饲料饲喂对不同组合的生产性能和各项指标影响.结果表明,杜寒F1断奶前平均日增重达到318 g,比小尾寒羊提高43.89%(P<0.01),而且杜寒F2也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杜寒F1、杜寒F2育肥期增重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40.99 %;胴体体重以杜寒F1和杜寒F2明显比小尾寒羊高;杜寒F1和杜寒F2屠宰率分别比小尾寒羊高5.9和1.8个百分点;眼肌面积以杜寒F2最大(15.8 cm^2),比小尾寒羊高3.5 cm^2,这充分说明杜寒F2肉用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杜寒二代周岁公羊体尺和体重指标均超过纯种杜泊公羊,其中体重比纯种杜泊羊高20.88% (P<0.05),体高增加12.13%,胸围增加9.86%(P>0.05);杜寒F1、杜寒F2初产母羊的产羔率分别为140%和129.5%,杜寒F1母羊产羔率比杜泊羊提高40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杜寒F2比杜泊羊提高17.9个百分点(P<0.05).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牛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选取18~20月龄,体重280±15.8 kg的西本杂、安本杂及利本杂F1代公牛各20头,按品种分为3组;以青贮玉米和白酒糟为基础粗料,经过6个月的集中肥育,研究杂交肉牛肥育效果与品种的关系,进而分析各项屠宰指标.结果表明:西本杂的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最高,利本杂的日增重和料肉比最低;西本杂、安本杂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和高档肉重与利本杂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净肉率和骨肉比值差异显著(P<0.05);3组试验牛的大理石纹等级和背膘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