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牛泰勒焦虫病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泰勒虫病主要是由环形泰勒虫寄生在牛体内而引起的一种牛的血液原虫病,寄生于牛的泰勒虫有很多种,都属于泰勒科泰勒属。常见的泰勒虫病,其病原主要是环形泰勒虫,分布颇广,黄牛、水牛均可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其次是瑟氏泰勒虫。泰勒虫寄生于牛的网状内皮细胞和红细胞内。该病主要通过中间宿主蜱传播,流行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的一些省区,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地方性流行病。本病多呈急性过程,发病率高,死亡率大,可使养牛业遭受很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环形泰勒焦虫引起的一种对牛危害严重的血液原虫病。该病病原体经蜱传给牛体后,在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内寄生,引起以高热、贫血、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胀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状。该病发病季节为5~8月份;以6月龄到2岁的牛易感;外购牛易感染。  相似文献   

3.
牛焦虫病是由焦虫寄生在牛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经蜱传播、对牛危害严重、流行较广的血液原虫病。我国自杨平在贵州首次发现后,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湖南、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相继报道了该病。通过贵州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文献资料查询,与焦虫病内容相关的国内文献53篇,均为对焦虫病治疗的相关报道,未见因北牛南养地区差异性导致焦虫病爆发的研究报道。因而笔者提出北牛南养要重点防治牛焦虫病,并开展了病原学鉴定,确诊病种为环形泰勒焦虫和牛巴贝斯焦虫,探索出治疗焦虫病药物和驱除牛蜱药物及其有效安全剂量,应用于临床治疗和预防,有效地控制了牛焦虫病的发生流行。为异地(从北到南)引种(牛)疫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牛泰勒虫病俗称焦虫病,是由环形泰勒虫引起的通过蜱类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对养牛业危害极大。此病在莎车县阿不来提汗牧场发生后使养牛业遭受巨大损失。此牧场170头牛,平均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5.
牛泰勒焦虫病是由泰勒科、泰勒属的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和瑟氏泰勒虫(T.sergenti)寄生于牛体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寄生原虫病,以高热、贫血、出血、黄疸、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该病严重地影响着奶牛的繁殖和生产性能.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新疆也是病区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肉牛环形泰勒虫病是由于感染环形泰勒虫而导致。该病的发生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且呈地方性流行,我国通常是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发生。该病通常呈急性经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会严重损害养牛业经济效益。1发病特点各种蜱都可作为肉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的传播媒介。在该病的流行地区,每年的6~8月份为发病季节,7月份达到发病高峰,且任何年龄的牛只都能够感染虫体,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1~3岁的肉牛,有时新生犊牛和成年母牛也能  相似文献   

7.
1流行病学牛环形泰勒焦虫病传播者主要是残缘玻眼蜱。残缘玻眼蜱是一种二宿主蜱,主要寄生于牛。幼虫和若虫期在带虫牛或痊愈牛体上吸入病原体,成虫期将病原传给易感牛,使其发病。病原不能在蜱内经卵传递。残缘玻眼蜱幼虫11月上旬出现于牛体,饱血后,在11月下旬至12末全部蜕皮变为若蜱,在牛体上过冬。  相似文献   

8.
奶牛焦虫病是一种季节性的血液原虫病,对奶牛危害大,死亡率高。该病病原体为焦虫的原虫,其中有巴贝斯焦虫和泰勒焦虫,它们分别在牛的体内红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进行无性繁殖;而在蜱的体内进行有性繁殖,并由蜱传播。由于蜱的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焦虫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季节性,多发季节为春、夏、秋季。  相似文献   

9.
焦虫是由泰勒科秦勒属的各种焦虫寄生于动物血液及网状内皮细胞中所引起的疾病。在我国有两种泰勒焦虫病,环形泰勒焦虫和瑟氏泰勒焦虫,在喀什地区目前还只发现前一种,本文通过骆驼泰勒焦虫病病例,介绍该病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10.
牛焦虫病病原体为多种无色素血孢子虫———焦虫,通常寄生在红细胞内。病牛以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为特征。由于焦虫病必须通过适宜的蜱作为传播媒介而散布病原,所以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我国各地常有本病发生,使养牛业蒙受巨大损失。牛的焦虫病原主要有泰勒焦  相似文献   

11.
牛血孢子虫病又名焦虫病。血孢子虫病是由血孢子虫亚目的寄生虫(主要寄生于红细胞内)引起的牛许多疾病的通称。牛血孢子虫病主要包括泰勒虫病、牛双芽巴贝斯虫病、牛巴贝斯虫病和牛边虫病。1临床症状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呈地方性流行,多发于夏、秋季节和蜱类活跃地区。病牛以贫血、黄疽、血红蛋白尿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奶牛梨形虫病药物预防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梨形虫病又称焦虫病、血孢子虫病,是梨形虫通过蜱的叮咬而传播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临床表现以发热、贫血、黄疸、尿色深、淋巴结肿大等为特征。近几年。南阳市大力发展奶牛饲养业,随着奶牛饲养密度的增加和市场交易的频繁,梨形虫病的流行范围扩大,发病率、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在南阳市梨形虫病高发区普查,其感染率最高时达93.6%,其中环形泰勒虫感染占59.4%,双芽巴贝斯虫感染占27.7%,牛巴贝  相似文献   

13.
奶牛环形泰勒虫病,又称血孢子虫病或称焦虫体,是由环形泰勒虫寄生于奶牛血液的红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引起的一种急性原虫病。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流行于我国西北、华北等省区,给奶牛养殖带来严重危害。由于环形泰勒虫的传播者为残缘璃眼蜱,虫体可继代传播病原,且虫体有较强的耐药性,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一定难度,本文介绍诊疗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牛双芽焦虫病是由双芽焦虫寄生在牛红血球内而引起的一种呈急性经过的季节性原虫病,由于临床上患牛具有明显的红色尿液特征,因此该病又称血尿或红尿症。牛双芽焦虫病的传播媒介在我国为突尾方头蜱和有距方头蝉,根据方头蜱的活动特点,本病常以散发的形式出现,始发于5月,8~9月为发病高峰期,以后逐渐下降,冬季则很少发生。本病对养牛业的危害甚大,如牛发病后不及时采取特效的治疗措施即会导致大批牛染病死亡。  相似文献   

15.
环形泰勒焦虫(Theileria annulata)病是我国北方地区对牛危害较大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其传播者是缺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往往引起牛只的严重发病和死亡。国内外对本病曾做过不少研究,但始终未找到一种特效的治疗药物和可靠的预防方法。 在泰勒焦虫病的免疫研究中,(1955)用配子体(gametocyte)制苗未能成功。等(1966)认为保护性抗体的产生与裂殖体(schizont)有关。兰州兽医研究所等(1972)通过试验肯定了裂殖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目前,细胞培养的方法为裂殖体疫苗的制造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1牛泰勒虫病牛泰勒虫是寄生在牛红细胞内的虫体,以环形虫体居多。环形泰勒虫在北方流行。本病由残缘璃眼蜱传播,主要在舍词条件下发生。多发于1~3岁的牛,患过本病的牛可获得2.5年的免疫力。患病牛多呈急性经过。潜伏期14~20d。初期高热稽留,精神沉郁。淋巴结肿大,有痛感。食欲废绝,可视黏膜、肛门周围、尾根等皮薄处有出血斑。贫血。奶牛和哺乳母牛产奶量下降。剖检全身皮下、肌间、黏膜和浆膜上  相似文献   

17.
1发病情况2011年7月18日,芒市轩岗乡拉哏奶水牛养殖场有5头后备奶水牛的母牛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发热,食欲减退,可视粘膜发绀、黄染等临床症状。通过临床和实验室诊断为牛焦虫病,经用药物连续治疗6d后,除1头病情较重的死亡外,其余的各种症状消失,患牛逐步康复。奶水牛焦虫病是由巴贝斯虫或泰勒虫寄生于牛的血液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寄生性原虫病。焦虫病由蜱传播,又称蜱热。德宏州是焦虫病的常发区,早在解放前就有该病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牛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对水牛的免疫试验表明:参试牛安全性100%,有效保护率达99.96%,全部顺利度过6~8月焦虫病流行季节,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Tncileria annulata)的疫区在世界上分布很广泛。此病发病率高,死亡率大,严重地威胁着养牛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外对此病的药物活疗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国内使用的药物不下20余种,国外使用的药物种类更多,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本病的治疗还缺乏一种特效药物。据 Reffaii 等(1973)报导,对于环形泰勒焦虫病,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为了寻找治疗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的特效药物,我们于1980年7月首次用新鲜青蒿治愈两例自然发病患牛,又于1981年6~8月在临床上治愈16例自然发病患牛,现将治疗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牛焦虫病是由双芽焦虫或牛巴贝斯焦虫寄生在血液红细胞内而引起的疾病。它是由蜱传播的一种急性季节性疾病,往往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临床特征是高热、贫血和血尿,故又称为血尿病。一、发病情况本病主要发生于华南、华中及西南等地区,近些年来由于牛的流动增加,我国北方地区也有发现。该病是由焦虫在蜱内繁殖,当蜱吸食了病牛或带虫牛的血液后,在吸食健康牛血液时,将虫体传染给健康牛而使其感染发病。1岁~3岁的牛最易感染,8月龄以内的犊牛能耐过,1岁~2岁的牛发病较重,2岁~3岁的牛发病更重,死亡率也高。发病区当地牛发病率较低,死亡率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