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内蒙古通辽市7个气象台站1957—2016年日照时数、气温、降水、风速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近60年来通辽市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同时对影响日照时数的常规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辽市年日照时数呈波动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32.9 h,仅冬季日照时数小幅增加,其他三季均显著减少。日照时数与气温和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与风速呈正相关关系,均通过了99.5%以上的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通辽市2011年玉米整个生育期约150d,期间降水总量为195~349mm,平均气温19.3~20.3℃,≥10℃的积温2913~3117℃,光照适宜。气温、降水、光照三者时空匹配较好,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有利。2011年通辽市玉米总产量达485万t,创历史新高。分析了气候条件对通辽市玉米生育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天气实况和环流特征入手,并以各家数值预报为主要的预报依据,对内蒙古通辽市一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认真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低层东高西低形势利于暖湿气流向北输送,高层贝加尔湖弱冷空气补充南下,冷暖空气在通辽市的交汇,是造成通辽市该次降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近50年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1961年1月-2010年12月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对科尔沁区近50年来的气候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科尔沁区气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温十分明显;2007年是50年来气温最高的一年;50年来的气温分为冷、暖两个阶段,1989年以前为冷期,之后为暖期;降水量波动明显,总体呈下降趋势,50年平均减少58mm。  相似文献   

5.
根据通辽市53年逐年、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近53年通辽市大多数台站年日照时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减幅在17.71~72.61h/10a,全市年日照时数以21.48h/10a速率呈明显的减少趋势.赫斯特指数计算结果显示,未来年、季日照时数将呈减少趋势,以冬季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6.
从天气实况和环流特征入手,并以各国家(地区)数值预报为主要的预报依据,对内蒙古通辽市2010年8月一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认真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该次天气过程分为2个降水时段,前一个降水时段为高空冷槽与地面低压共同作用产生的降水,后一个降水时段是因高空又有冷空气东南下,形成了冷涡,配合低层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切变线产生的不稳定性降水。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通辽市东南部与辽宁省西北部气温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康平县5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月(年)平均气温,以及通辽市吉尔嘎朗镇、金宝屯镇2个气候站1961-1980年上述要素资料进行统计,并采用区域平均或典型代表站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西北部与通辽市东南部气温相关显著,拟合效果较好,气温变化趋势总体上基本一致,均呈波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通辽市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旬的气温、降水、日照、积温等气象数据,通过分析各气候因子对玉米作物产量的影响,找出关键因子的适宜指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及趋利避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选取内蒙古化德县气象站1961—2010年的年、季降水资料,并对化德县降水变化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德县近50年的年平均降水量为314.2 mm,无明显变化趋势,春季降水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秋季降水略有增加趋势,而夏季降水则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长江源地区1962~2019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近58a长江源地区年降水量、年降日数和降水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和年降水日数增加趋势明显,降水强度增加趋势不明显;小雨、中雨降水量(降水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大到暴雨降水量(降水日数)呈...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及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对2011年7月15—16日内蒙古通辽市出现的一次强对流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充沛的水汽条件、高空急流的存在、低空水汽的辐合、强的上升运动及不稳定能量的作用,是激发该次对流降水极为有利的因素。如果能通过对该次降水过程的总结,得出一些经验和指标,并应用于今后的预报工作当中,为今后的强对流降水预报提供参考依据,将会对提高预报准确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数值预报作为参考依据,对降水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认真分析,分析得出,当有冷涡影响内蒙古通辽市时,降水强度较大,时间持续较长,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降水的发生和发展,易形成局地性灾害天气。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春季一次强降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通辽市春季干旱少雨,十年九旱。通过利用高空、地面、云图、雷达等资料对该次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次降水过程,主要是巴尔喀什湖东北西南向高脊的形成、贝加尔湖南侧冷空气的集结、高空冷涡的形成及南调、地面倒槽前暖湿切变的形成所致。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做好春季降水预报,对指导农牧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09年4月18—21日内蒙古通辽市一次久旱转雨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充足的水汽条件和较强的上升运动,同时低层有冷空气入侵激发该次降水的产生。降水是由于高空槽东移加强形成低涡、地面配合倒槽产生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分析表明,回波具有明显的、典型的普雨降水系统特征。数值预报产品对这次过程的预报效果较好,深入数值预报产品的使用研究是提高重大天气预报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通辽市夏季降水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内蒙古通辽市7个国家基本气象站52年(1959—2010年)的夏季降水量资料,利用降水量转换成Z指数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降水量Z指数呈减小趋势;1970、1972、1984和2000年发生了突变,2000年开始的干旱阶段是52年来降水量最少的时期,重旱频率高达11.5%;未来将维持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内蒙古通辽市2016年夏季基本气候情况、主要气象要素及主要气象灾害,并对通辽市2016年夏季气候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全面了解通辽市夏季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内蒙古通辽市农业界限和积温的变化,为科学决策和气象业务、气象服务提供借鉴,利用通辽市境内7个气象站1959—2010年52年的气象资料,对该地区≥0℃、≥10℃、≥15℃积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述3种积温均呈递增趋势,变化速率分别达到0.001极显著水平或0.01、0.05显著水平;M-K检验的结论是分别在1994年和1996年发生了突变,突变年及其以后为积温偏多阶段,此前为积温偏少阶段,两阶段积温分别相差244.3、263.2、220.7℃·d;R/S分析表明,3种积温的H值均大于0.5,预示未来将呈持续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8.
根据内蒙古通辽市10个气象站1971—2010年逐月的降水量数据,通过"Z指数"计算,划分为7个等级,统计干旱发生的频率。分析结果表明,通辽地区在近40年中,Z指数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即该地区有向干旱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辽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养牛业是通辽市传统畜牧业产业,2010年存栏牛总量188.4万头,年出栏育肥牛50万头。在通辽市政府的支持下,育肥牛产业近几年迅猛发展,在7个旗、县、区培育和发展了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139户;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三峡库区近4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庆市三峡库区16站的降水资料,从降水倾向率,周期性,阶段性3个方面探讨了近4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表明库区降水量西段表现为增加趋势,东段表现为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