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是破解云南"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新型农民是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核心,培育新型农民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保证和迫切要求。通过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基本认识,透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与新型农民培育之间的关系及要求表明培育新型农民的实质,分析现阶段新型农民培育所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云南省的实际情况,试图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为载体,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中培育新型农民,从而达到解决"三农"问题,建设云南各族人民美好家园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澄江市加快发展高原特色优势农业,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培育高原特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经营方式、强化高原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着力构建高原特色农业经营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分析师宗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科学规划,发展农业生态庄园;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打造特色产业聚集区、打造品牌;争取项目,组建协会、农旅结合建设基地等对策措施,从而促进师宗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大姚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通过转变观念,夯实基础,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等7个方面的措施,以加快推进大姚县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5.
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县域特色农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常德市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常德市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提出了常德市县域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从突出区域特征发挥规模效应,以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搞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促进特色农业推广;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县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强扶持与引导,提高宣传与教育的力度等5个方面,提出常德市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措施,从而促进常德市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谈甘肃省县域特色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清  魏永红 《甘肃农业》2004,(12):39-41
特色经济是建立在县域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的 ,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优经济 ,而县域特色经济则是县域优势、资源优势的延伸。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 ,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提高农业收益 ,增加农民收入 ,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就甘肃省县域特色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面临风险的分析 ,认为甘肃省发展特色农业 ,应将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区域布局以及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放在首位 ,以推动全省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南华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具有地理条件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物种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开放潜力巨大的优势。全县实有耕地面积2.66万hm2,林业用地16.6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63.73%。土壤无污染,区域性高原生态农产品生产条件优越,拥有"野生菌王国""中国核桃之乡""生态美食县"三张名片。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  相似文献   

8.
刘慧兰 《现代农业科技》2012,(14):323-326,331
阐述了高原特色农业的定义、内容和意义,以及怒江州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和可行性论证,找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和目标,最后从科学制订发展规划,借助打响高原特色农业"四张名片"加大力度发展怒江州特色农业、全面实施峡谷农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及基础设施优化改造、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等方面提出怒江州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原特色农业对实现太忠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太忠镇高原特色农业现状、机遇、问题,提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对策建议,即:夯实发展基础着力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合理调优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的加工水平;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培育生态有机农产品的市场品牌;发展庄园经济。  相似文献   

10.
介绍禄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引进推广名优产品,大力培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园区建设,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等对策措施,为禄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高海拔优质高端酿酒葡萄产业是德钦县委、县政府根据县域独特气候条件多年来一直着力培育的一项优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高海拔干热河谷区特色优势葡萄产业的培育为促进德钦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农业支柱产业的培育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德钦县耕地面积3 495 hm2,其中仅葡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791.82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2.66%。主要栽培品种有赤霞珠、玫瑰蜜、美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省委、省政府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和创新举措.要深刻学习领会好高原特色农业的科学内涵,认真谋划好剑川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点及措施,为进一步加快剑川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尤为重要.根据剑川县海拔高、气温低、霜期长和人均占有土地较广等特点,明确提出了“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有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剑川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云南省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要求的学习和理解,结合景东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针对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健全景东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组织机构,完善发展规划;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和农业机械化装备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优势农业产业品牌创建等对策措施,以此为加快景东县高原特色农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牟定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牟定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现状、存在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围绕开放农业建设,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围绕高原粮仓建设,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围绕油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油菜生产;围绕腐乳之乡建设,大力发展腐乳生产等对策措施,以此为牟定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彬  沈梅 《北京农业》2013,(9):252-254
近年来,云南省农业系统以优势特色产品为主导,通过采取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和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等措施,大力发展"高原粮仓、特色经济作物、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和开放农业",进一步推进了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未来10a,是云南农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云南高原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立足高原特点、结合云南特色、体现现代农业特征,加快推进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省气象局高原特色农业气象综合服务平台一期项目通过专家评审验收。至此覆盖全省的平台总体框架搭建完成,形成了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产品多样、运行高效的全省一体化服务平台体系,实现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创新能力与业务核心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推进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平台一期项目建设历时两年,由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全面组织实施,围绕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发展目标,在前期开展大  相似文献   

17.
2017年8月31日,中央赴滇第17批博士服务团农业组到云南省农业厅调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省农业厅厅长、省委农办主任王敏正与农业组博士团成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他介绍说,云南省具有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地理气候、生态环境、资源品种和地缘区位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近年来,我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通过发展重点产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创新体制机制等措施,致力于打造高附加值的绿色、特色高原农产品,在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产业精准扶贫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受王敏正讲话的启发,杨枝煌博士撰写了此篇文章。  相似文献   

18.
正为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壮大农业小巨人的意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增强农业发展新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特制定《省农业厅领导挂钩培育农业小巨人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方案》。《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围绕推进高原特色  相似文献   

19.
结合迪庆州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实际情况,首先概述了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意义,分析了迪庆州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取得的成绩,提出了迪庆州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最后提出应从加强部门联动机制、构建四级服务网络,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含量以及拓宽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3个方面来加快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监测网建设,以期提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的整体水平,确保高原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产业布局、科学规划、项目储备、园区建设、经合组织等方面介绍了会泽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成效,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