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地老虎俗称土蚕、切根虫等,是黑龙江省旱地作物玉米、花生、棉花、豆、瓜类、蔬菜等苗期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以蛹或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1年发生4-5代,每代共有6龄,1-2龄幼虫常群集在幼苗心叶或叶背上取食叶肉,留下一  相似文献   

2.
旱地小地老虎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地老虎俗称土蚕、切根虫等,是我省旱地作物玉米、花生、棉花、豆、瓜类、蔬菜等苗期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以蛹或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1年发生4~5代,每代共有6龄,1~2龄幼虫常群集在幼苗心叶或叶背上取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也咬食成小孔洞或缺刻,3龄后幼虫  相似文献   

3.
1 地老虎为害本地作物的害虫主要为黄地老虎。 1.1 为害特点幼虫多从地面上咬断幼苗,造成缺苗断垄,主茎木质化后,取食近地面植株根部表皮,造成根部受伤,影响植株根部吸收水分,使植株逐渐萎蔫枯死。 1.2 生活习性 1年发生2代,一般以4-6龄幼虫在2-15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冬,以7-10厘米最多,主要集中在田埂和沟渠堤坡的向阳面5-8厘米土中越冬,翌春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 月上、中旬在土中作室化蛹,蛹期20 -30天。5-6月份为害最重。成虫昼伏夜出,具较强趋光性和趋化性。  相似文献   

4.
<正>一、发生特点地老虎又名切根虫、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对玉米田产生危害的主要是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黄地老虎在南疆每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深度一般2~15厘米,多数在7~10  相似文献   

5.
正甜玉米的冬植为部分害虫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成为害虫主要越冬繁殖场所,同时也为部分病原物提供了有利条件,病害得以扩展蔓延。此外,冬种甜玉米受到前期干旱后期阴雨的气候影响,常招致病虫害的严重发生。1.地老虎。地老虎是冬种甜玉米苗期的害虫,主要有大地老虎、小地老虎、黄地老虎。此类害虫为害甜玉米的小叶或嫩叶,甚至咬断幼苗基部幼茎,造成  相似文献   

6.
一、地老虎的防治措施 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切根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下害虫。 1.生活习性 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蛾子)4个阶段。成虫体翅暗褐色。地老虎一般以第一代幼虫为害严重,各龄幼虫的生活和为害习性不同。1、2龄幼虫昼夜活动,啃食心叶或嫩叶;3龄后白天躲在土壤中,夜出活动为害,咬断幼苗基部嫩茎,造成缺苗;4龄后幼虫抗药性大大增强。因此,药剂防治应把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  相似文献   

7.
地老虎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地老虎俗称土蚕、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地老虎以幼虫危害寄主的幼茎及叶片,食性极杂,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烟草和多种蔬菜。地老虎常见的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其中以小地老虎危害最普遍和严重。 (一)生活习性和危害情况 1、小地老虎 一年发生多代(高寒地区2~3代),幼虫、蛹及成虫都可越冬,以早春第一代幼虫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8.
玉米地下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基础农作物,也是辽宁省第一粮食作物,近年来地下害虫的为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日趋严重,因此对玉米田地下害虫的防治也愈发的重要,下面就朝阳地区的玉米田地下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做以简要总结:一、种类及发生规律1.地老虎(1)小地老虎。也叫土蚕、切根虫,杂食性害虫,可为害玉米、豆类、多种蔬菜等春播作物,也取食黎、小蓟等杂草。(2)黄地老虎。为杂食性害虫,能为害多种作物、  相似文献   

9.
防治棉花苗期地老虎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为棉花苗期的一种重要害虫.一般一年发生五代,其中以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发生的第一代在棉花苗期发生多,为害重.1~2龄幼虫在棉籽发芽后,子叶未出土时可食空棉籽,留下种壳;2~3龄幼虫可为害刚出土的子叶,啃食叶肉,留下网状表皮或咬成许多小孔形成缺刻;长至3龄后通常咬断棉花嫩茎,将咬断的棉苗拖到洞口,一般每条幼虫可咬断4~7株棉苗,最多的可达10株以上,食量不断增加,严重造成棉花苗期缺苗断垄,影响棉花一播全苗.  相似文献   

10.
<正>小地老虎是忻州市农业生产上的一种历史性害虫,以第1代幼虫为害重,主要受害作物有玉米、辣椒、瓜类、葱头、胡萝卜等,常造成缺苗断垄,对农业生产及农民增收造成较大威胁。近30年来,小地老  相似文献   

11.
进入春季,许多露地花卉常受小地老虎危害。小地老虎幼虫将苗木近地面部分咬断,造成严重缺苗现象,该虫1年发生4~5代,一般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最重。幼虫初为绿褐色,后为暗褐色。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土中越冬,孵化幼虫多食心叶,不入土,潜伏于地面土缝中,4龄后则昼伏夜出,咬断  相似文献   

12.
正一、地老虎1.危害性。地老虎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地下害虫。其幼虫危害幼苗,幼虫咬食小苗时,在地面咬断嫩茎,造成缺苗断垄,伸蔓以后咬断瓜蔓顶端生长点及叶柄,影响生长发育。老龄幼虫则分散危害,白天藏起来晚上出来活动,咬断西瓜根茎,以第一代幼虫危害最重。地老虎一年繁殖三代,以老熟幼虫和蛹在土壤中越冬。越冬的幼虫羽化和产卵期在3月上旬、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春季幼虫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在阴雨或土壤湿润的情况下危害瓜苗较为严重,刚孵化的幼虫,昼夜在寄主心叶中取食。3龄以后转入土中,4龄以后常把幼苗齐地面咬断,5~6龄为暴食期,食量大,要及时防治。2.防治办法:(1)精耕。冬前深翻土地,破坏天敌越冬环境,可使幼虫冻死。早春及时清理田园,  相似文献   

13.
<正> 地下害虫是指活动危害期间生活在土中,危害农作物的地下部分或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宣州区发生危害作物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地老虎等。 一、发生特点 1.世代、历期比较长地下害虫生命力较强,一般1年1代,多则2~3年发生1代。以春秋两季为害为主,春  相似文献   

14.
地老虎成虫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老虎是危害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已知种类有10余种。据调查,在北疆博乐地区,主要有黄地老虎、警纹地老虎等种类,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春播作物的幼苗,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播。做好地老虎的监测和调查工作,为积极有效的进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1地老虎地老虎俗名截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为害大豆,将茎基部咬断,造成作物严重缺苗断垄,甚至毁种。1.1形态特征白边地老虎成虫体长15~18mm,翅展42~45mm,灰褐色。前翅有明显的灰白色宽边,环形纹、肾形纹皆为灰褐色。幼虫体长43~46mm,腹部背面毛片后面2个比前面2个稍大,臀板黄褐色,体表光滑无颗粒。1.2生活习性地老虎幼虫白天潜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1年发生1代,  相似文献   

16.
正1地老虎地老虎俗名截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为害大豆,将茎基部咬断,造成作物严重缺苗断垄,甚至毁种。1.1形态特征白边地老虎成虫体长15~18mm,翅展42~45mm,灰褐色。前翅有明显的灰白色宽边,环形纹、肾形纹皆为灰褐色。幼虫体长43~46mm,腹部背面毛片后面2个比前面2个稍大,臀板黄褐色,体表光滑无颗粒。1.2生活习性地老虎幼虫白天潜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1年发生1代,  相似文献   

17.
<正>1地老虎地老虎俗名截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为害大豆,将茎基部咬断,造成作物严重缺苗断垄,甚至毁种。1.1形态特征白边地老虎成虫体长15~18mm,翅展42~45mm,灰褐色。前翅有明显的灰白色宽边,环形纹、肾形纹皆为灰褐色。幼虫体长43~46mm,腹部背面毛片后面2个比前面2个稍大,臀板黄褐色,体表光滑无颗粒。1.2生活习性地老虎幼虫白天潜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1年发生1代,以  相似文献   

18.
正在大豆种植生产过程中,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苜蓿夜蛾、红蜘蛛三种,现将近年来大豆主要虫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地老虎1.为害特点:幼虫多从地面上咬断幼苗,造成缺苗断垄,主茎木质化后,取食近地面植株根部表皮,造成根部受伤,影响植株根部吸收水分,使植株逐渐萎蔫枯死。2.生活习性:1年发生2代,一般以4~6龄幼虫在2~15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冬,以7~10厘米最多,主要集中在田埂和沟渠堤坡的向阳面5~8厘米土中越冬,翌春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在土中作室化蛹,蛹期20~30天。5~6月份为害最重。3.防治措施3.1预测预报:对成虫的测报可采取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蛾,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诱蛾量最多的一天为高峰期,向后推20~25天即为  相似文献   

19.
谢润珍 《福建农业》2004,(12):20-21
反季节栽培甜椒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种植期正值高温高湿季节,极有利于地下害虫的繁殖为害,常年造成10%—15%的缺苗缺株现象,严重的可达40%—50%,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从定植到大田管理,防治地下害虫尤为重要。一、甜椒的地下害虫1.地老虎:又名土蚕、地蚕、切根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每年可发生2—7代,其主要种类是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地老虎的成虫在夜间活动,卵多产于杂草、枯草及作物根茎上,对灯光、糖酒醋混合液有趋向性,幼虫一般6龄。幼虫1龄期日夜咬食甜椒幼叶,3龄后夜间咬断甜椒苗基部嫩茎,甚至将苗拖入洞内。2.蝼蛄:又名土…  相似文献   

20.
人纹污灯蛾Spilarctia subcarnea(Walker)是吉林省近年来发生普遍、为害较重的灯蛾类害虫的优势种之一。该虫在吉林省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表土下越冬。第一代幼虫在苗期严重危害多种作物,第二代幼虫在盛夏至初秋主要危害秋菜和经济作物。幼虫一般7龄,低龄幼虫群集取食,后期分散为害。幼虫寄主广,食量大,龄期多,危害期长,抗药性较强,爬行迅速,有明显的假死性。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当前生产上常采用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之适当的农业防治和人工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