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治·爱略特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以其深刻的哲学思想,格格不入的伦理道德和饱受压抑的女性主义著称于世.本文运用女性道德心理学解读乔治?爱略特的名著<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玛吉的女性形象,分析其女性主义的产生和消亡.  相似文献   

2.
福斯特的经典之作《印度之行》丰富的内涵和主题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小说中最重要的女性人物阿德拉的经历和处境代表了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从女性主义文体学的角度运用会话合作原则分析小说中阿德拉与男性人物的对话。对话中女性的声音首先被男性权力反复压制,最终通过自身的力量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规则挑战,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自身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边缘女性的受害问题一直是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所关注的,女性受害的主题几乎出现在她的每一部作品中。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阿特伍德的一部小说来阐释其中的边缘女性,研究结论缺乏整体上的代表性。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相关理论,结合阿特伍德的三部小说———《可以吃的女人》、《盲刺客》、《使女的故事》,通过深入边缘女性的内心世界,分析其边缘化的成因,使读者与小说中的边缘女性产生共鸣,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小说。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呼啸山庄》中对男女两性的疯狂言行的不同描写,来揭示小说中不仅有女性主义的思想萌芽,更有受父权思想潜在影响之处。这两种思想在小说中间杂出现,并在小说的结局处进行了激烈的争斗,最后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对传统思想作了一定的妥协。小说中父权思想与女性主义的斗争,充分反映了作者创作思想的复杂性,小说的神秘之感也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5.
女性的发现是20世纪知识界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将处于边缘、从属或潜伏状态的人类的一半,纳入历史架构和思维视野。已经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诸领域,并且程度不同地影响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具体实践。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产生于西方。由于具体历史文化差异,中国女性译者表现出不同与西方女性译者的翻译特色。本文结合张爱玲的《老人与海》等翻译文本来总结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实践,突出研究女性主义的语言风格和情感流露。  相似文献   

6.
《面纱》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品,展现的是一位女性主义意识从缺失到觉醒的女性形象。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女主人公凯蒂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及原因,从而反映出女性伟大的精神觉醒。  相似文献   

7.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伟大的意识流小说家,她在妇女解放和妇女权利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为女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的作品《自己的一间屋》关注女性的困窘与命运,探讨女性在历史与社会中的角色,在20世纪女性主义理论与文学批评领域影响极大,被称为女权主义的宣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女性主义叙事理论的视角探讨莫里森《爱》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特色,研究黑人女性话语权威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对传统翻译理论的批判,也是对翻译理论的完善。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还存在问题。一方面,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达到提升女性社会身份的最终目的,有时候会不顾事实,过于夸大和强调译者的作用;另一方面,女性翻译理论忽视了与读者的互动,对译文接受者未给予足够重视。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目的论以及“忠诚”原则对其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代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的作品不仅渗透了对犹太人生存与发展的关注,同时也从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其他少数族裔的波折人生。《人性的污秽》是他近年创作的"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小说围绕主公人科尔曼跌宕起伏的命运,侧面的反映了其母亲——西尔克夫人,作为黑人女性的艰难生存困境。本文将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西尔克夫人在多重压迫下的痛苦命运。  相似文献   

11.
《绿色山墙的安妮》是蒙哥马利的第一部小说,她以文学形象确立了自己的国际声誉。这部小说非常成功,它被改编成不同版本的电影,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的喜爱。本文试图从三个角度分析小说的成功要素:安妮的魅力特征、教学的普遍主题以及女性主义写作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擅长对复杂情感的描写以及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物的刻画。奥斯汀式理想主义爱情观和婚姻观经常出现在她的作品。她对女性地位、教育、婚姻和权力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奥斯汀的作品中,女主人公在其他男性角色的陪衬下,展现出独立坚强却同样也有性格弱点的女性形象。《爱玛》与《劝导》是奥斯汀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爱玛》和《劝导》,着重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女性主义主题、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女主人公的反抗意识、以及这两部作品中奥斯汀式理想主义婚姻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对比分析《德伯家的苔丝》和《我的安东尼娅》两部著作中的女性形象,阐释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挖掘女性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作为美国当代文坛最为活跃的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以她特色鲜明的小说受到了广泛关注。《紫色》是她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一经发表,就轰动全美。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妇女与自然的双重压迫都是由二元制的统治逻辑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小说《飘》是美国现代的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不朽之作。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女性——梅兰妮。她的身上具备了她的那个时代,那个地方一个好女人应当具备的所有品质。她迷人的魅力和高尚的品质对现今的女性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作家凯特?肖邦被视作二十世纪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她特别关注十九世纪末女性的生存状况及自我身份的觉醒。她的著名短篇小说《暴风雨》自发表以来就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但大部分文章都是分析其讽刺和象征艺术、自然主义倾向及女性自我身份的觉醒等。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索《暴风雨》中的道德与情欲问题,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道德的效力;情欲的力量;道德和情欲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刘清芝 《山东饲料》2014,(33):294+296
女性与生态具有密切关系。理论上看源于生态女性主义流派,即女性本质上与自然存在着一种男性无以比拟的天然联系,主张从女性视角来解决生态问题。要充分发挥女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性别主流化,需要多种社会力量(包括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介入。从理念、政策和行动层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性别主流化,实现女性与生态的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18.
女性哥特理论认为,女性哥特小说在情节、叙事技巧等方面,与男性哥特小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小说的情节多围绕女主人公逐步揭开男性社会向她隐藏的秘密而展开。《吕蓓卡》中,达芙妮·杜穆里埃通过对女主人公在逐步揭开秘密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从无知少女到成熟女性的蜕变的描述,延续了女性哥特创作的传统。  相似文献   

19.
朱云娜 《山东饲料》2014,(5):298+300
《欲望号车街》是美国戏剧大师田纳西?威廉斯的杰作。作为南方女性的代表,剧中女主人公布兰奇一直引起学者和观众的关注和争议。本文章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探析在男权社会中布兰奇的思想,揭露了其真实处境以及她的反抗意识。  相似文献   

20.
2004年的陶瓷题材电视剧《青花》,明显地突出了女性色彩,上演了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情感戏。剧中两大家族的掌门人都是女性,在故事中占据着重要的叙事地位,展现了以女性为主导的秩序构建。而“青花”一词本就具有女性色彩,青花中的“瓷”,也喻“雌”,是女性情感的象喻。剧中从各个角度彰显出来的女性意识是《青花》在女性主义上的突破。但遗憾的是,这些突破只是让女性在表层空间里留下短暂的一抹倩影,难以逾越的性别藩篱让之摆脱不了对父权体制的代言,最终被男性话语解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