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内采用虫体喷菌法,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SJ-05菌悬液及其微胶囊剂对不同昆虫幼虫的致病力。SJ-05菌悬液对枸杞负泥虫Lema decempunctata幼虫的LC50为3.45×107个/mL孢子;SJ-05菌悬液及其微胶囊剂对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幼虫的LC50分别为2.92×107个/mL和1.03×107个/mL孢子;对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幼虫的LC50分别为9.79×106个/mL孢子和2.95×106个/mL孢子。菌株SJ-05对不同昆虫的致死中浓度不同,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低,致病力强。微胶囊比同浓度分生孢子悬液的致病力更强。  相似文献   

2.
沙棘木蠹蛾白僵菌扩繁及接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野外采集的沙棘木蠹蛾白僵菌进行室内提纯扩繁,扩繁出的菌粉含孢量1.6×106亿孢子/g。用扩繁的白僵菌进行了沙棘木蠹蛾幼虫室内接种试验和野外感染试验,室内接种致死率高达100%,野外接种致死率达11.5%~50%。  相似文献   

3.
沙棘木蠹蛾生物学习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孝达 《沙棘》2004,17(2):11-13
沙棘木蠹蛾(Holcocelus vicarius walker)是目前沙棘林区主要蛀干害虫,造成沙棘大面积死亡。该虫2年1代跨3个年度。其防治方法主要用磷化铝堵塞虫孔熏杀幼虫,化学药剂喷杀初孵幼虫及灯诱、性诱、人工捕杀等实行综合治理,效果可达90%以上。文中还记述了沙棘两种主要蛀干害虫沙棘木蠹蛾与沙柳木蠹蛾在幼虫与成虫形态上的主要区别,便于在防治工作中的识别。  相似文献   

4.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属鳞翅目、木蠹蛾科,1986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2001年起,沙棘木蠹蛾在辽宁省西部暴发成灾,致使沙棘林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并呈继续扩散蔓延趋势,已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沙棘木蠹蛾的发生与危害状况沙棘木蠹蛾在辽宁省主要发生在朝阳市建平县、北票市;阜新市的阜新县、彰武县。根据实地调查测定,朝阳地区所有沙棘林均受到沙棘木蠹蛾的危害,多数林分沙棘个体死亡率达50%以上,有虫株率80%以上,虫口密度20头以上。2沙棘木蠹蛾发生危害的原因分析2.1沙棘木蠹蛾的生物学特性沙棘木蠹蛾4年1代,以幼虫在被…  相似文献   

5.
梁树军 《沙棘》2005,18(3):21-22
沙棘木蠹蛾对沙棘危害十分严重,应用20%中西杀菊酯500倍液,50%对硫磷1000倍液,3%钾拌磷粉剂,采取灌根或树干基部埋粉剂的方法防治其幼虫,30天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6.
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是沙棘的两种主要蛀干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的根部和干部。沙棘木蠹蛾近年在沙棘种植区大面积暴发,红缘天牛也多伴随发生。目前,从生物生态学特性、成灾原因、监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对这两种害虫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不同发生地的生活史、危害特性、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及所采取的主要防治方法进行概述,以期能进一步更有效地促进其危害控制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沙棘木蠹蛾幼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沙棘木蠹蛾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时,从死亡的沙棘树干内发现了罹病致死的沙棘木蠹蛾,通过对虫尸体内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确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经室内致病力测定,接种浓度4亿/mL、8亿/mL、12亿/mL,54 d的感病率分别是72.22%、83.33%、100%,证明球孢白僵菌是沙棘木蠹蛾的病原菌。同时表明浓度越高感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沙棘木蠹蛾是危害沙棘的主要蛀干害虫。对沙棘木蠹蛾危害特性、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并对防治方法进行阐述,以期能更好地了解沙棘木蠹蛾及其危害,进一步研究出更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沙棘木蠹蛾与红缘天牛偏利生活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木蠹蛾危害5年生以上的沙棘林,5年、7年、9年生沙棘的被害主干均有当年产生的红缘天牛羽化孔。沙棘木蠹蛾的卵多数产在沙棘干上1/3~1/2处红缘天牛侵入孔、羽化孔及主干裂缝、翘皮里,以防天敌取食。沙棘木蠹蛾初孵幼虫在红缘天牛虫道或羽化孔口中渡过卵期和移动寻找取食韧皮组织时期,1~3龄幼虫在红缘天牛侵入孔周边韧皮与木质部之间向下环绕树干片状为害,3~4龄向下转移直至根际部为害。红缘天牛为害沙棘不论树势强与弱,其危害发生在沙棘木蠹蛾之前。沙棘木蠹蛾利用红缘天牛生活和繁殖场所产卵是一偏利生活(commensalism)特性。  相似文献   

10.
沙棘木蠹蛾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山西沙棘木蠹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为目的,通过室内外观察沙棘木蠹蛾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发现该虫在山西4年1代,老熟幼虫于5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成虫羽化从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达到高峰期,8月下旬进入末期.雌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且多次产卵,平均产卵量为76粒.利用该虫生物学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并为沙棘木蠹蛾的有效控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沙棘主要蛀干害虫危害特性及种群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棘木蠹蛾主要危害沙棘栽植树的根部和干部,红缘天牛同时危害沙棘栽植树和根蘖苗的干部,已成为宁夏沙棘林中两大主要蛀干害虫。通过对沙棘树不同高度范围内沙棘木蠹蛾幼虫和红缘天牛幼虫的调查发现,沙棘木蠹蛾幼虫主要分布在地下根部和干部40~120cm的范围内,而红缘天牛主要分布在树干40~120cm的高度内。红缘天牛幼虫数量随时间变化大致呈现向树干上部增加的变化趋势。沙棘木蠹蛾幼虫数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明显的向根部转移的趋势,7月末,有近98%的幼虫在根部危害。之后,由于初孵幼虫的大量出现,使干部幼虫数量急剧增加,越冬前,虽然有部分转移至根部危害,但到9月末仍有近43%的幼虫停留在树干40~120cm处越冬,直到次年越冬结束。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在沙棘树干部40cm以上危害位置的较大重叠,必然造成它们在时间、空间和营养上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2.
在室内利用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Z28菌悬液对小蠹的幼虫和成虫进行了感染,随浓度增加幼虫和成虫死亡率均随之增加.在相同条件下,白僵菌侵染幼虫能力高于成虫,侵染致死时间幼虫也短于成虫.在室外使用涂刷和注菌2种方式对小蠹虫进行了防治.浓度为0.1亿孢子/mL和1亿孢子/mL利用注菌方式防治小蠹效果明显高于涂刷;但当浓度达到10亿孢子/mL时,2种接菌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经过连续3年监测发现,未防治区有虫株树和虫口密度相对比较稳定,虫口密度居高不下.化防区有虫株数和虫口密度波动性大,与化防区相比白僵菌防治区表现出持续有效控制的优势,但2年后控效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3.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 Chen)以幼虫钻蛀危害沙棘的根部、干部,使其大部分被蛀空,导致沙棘大面积死亡,已严重影响到沙棘产业的发展.笔者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所收录的期刊论文、硕博论文、会议论文、成果和专利5类文献作为统计对象,针对"沙棘木蠹蛾"研究文...  相似文献   

14.
虫生真菌在准格尔旗沙棘木蠹蛾上的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幼虫的虫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流行情况,对内蒙古准格尔旗某沙棘林中的虫生真菌进行了调查,采集到11个虫生真菌标本。经实验室显微观察鉴定,其中1个为雷州被毛孢Hirsutella leizhouensis侵染,1个为一种被毛孢Hirsutella sp.侵染,9个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侵染;分离纯化得到7株球孢白僵菌菌株。  相似文献   

15.
相思拟木蠹蛾Arbela baibarana是果树和林木重要钻蛀害虫之一,近年来该虫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防治相思拟木蠹蛾已成为多种园林树木种植和养护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该害虫在广州1年发生1代,以近老熟幼虫在虫道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羽化,主要是以幼虫蛀入枝干为害。根据相思拟木蠹蛾生物学特性,可采取剪除虫枝、药剂涂刷树干或灌注孔洞、诱杀成虫、利用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及天敌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相思拟木蠹蛾Arbela bailbarana是油茶重大害虫,标准地调查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广西相思拟木蠹蛾对油茶成熟林危害严重,其幼虫主要从枝干的分叉、伤痕、节疤等处侵入,虫道形状有4种,晚上外出成片或跳跃式啃食树皮。相思拟木蠹蛾对油茶枝干及其高度的危害有选择性,从油茶树干基部向上51~200 cm处、直径2.1~6.0 cm的枝干虫孔数最多,受害最重。虫道注射44%氯氰·丙溴磷乳油100~500倍液防治相思拟木蠹蛾大龄幼虫效果均十分明显,虫道插入竹签捅刺幼虫方法因虫道形状多变捅刺死亡率低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7.
沙棘木蠹蛾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棘木蠹蛾是近几年在我国内蒙古、辽宁、山西、宁夏、陕西和甘肃等地大面积成灾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沙棘的根部和干部.由于该虫以前从未大面积发生危害,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笔者从沙棘木蠹蛾的成灾原因、生物生态学特性、可供监测和防治的性引诱剂,以及天敌种类和自然控制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右玉沙棘木蠹蛾成虫种群动态变化现状,利用沙棘木蠹蛾性诱剂在林间开展监测试验,并与2006年至2009年间的监测数据相比。结果表明,2006年至2009年沙棘木蠹蛾发生程度大幅度上升,而到2019年沙棘木蠹蛾的发生程度明显降低。沙棘木蠹蛾性诱剂在林间的监测和诱集效果明显,优势突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沙棘木蠹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集度指标判断分析沙棘木蠹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结果为:沙棘木蠹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属聚集分布。以平行线、对角线、五点式、Z字型4种取样方法调查,分别计算m(平均数)、s(标准差)、CV值,并与对照地进行比较,确认为对角线和五点式的取样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当前沙棘木蠹蛾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棘木蠹蛾的大面积暴发,使得其控制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从基础性研究到多种控制方法的实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沙棘木蠹蛾的进一步发生和危害。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分歧和问题。为此,本文对沙棘木蠹蛾的研究现状、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以期为沙棘木蠹蛾的综合控制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同时为更有效地控制其危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