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黄曲霉素B1(AFB1)(0、4、20、25、50μg/kg)的污染饲料连续饲喂各试验组大鼠60d,于7、15、30、60d静脉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肝功能与肾功能生化指标。每周检测大鼠体质量,试验第60天断头处死大鼠,检测肝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计算各组大鼠的脏体系数。试验期间备组受试动物未发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和异常情况,60d内无受试动物死亡。与对照相比,不同剂量组AFB1对大鼠体质量无显著性影响;连续喂饲7d,大鼠血清AST和BuN含量显著升高(P〈0.05);连续喂饲15d,大鼠血清AsT、BUN和ALB含量显著升高(P〈0.05),连续喂饲30d,大鼠血清BUN含量显著升高(P〈0.05),连续喂饲60d,大鼠血清CR和BUN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各测试质量浓度条件下,大鼠虽未发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和异常情况,试验期间无动物死亡,但与空白对照相比,各剂量组AFBl对大鼠均产生了显著的肝肾组织病理学损伤,中毒程度与给毒剂量成正相关性。随着毒素暴露时间延长,大鼠肝脏对低剂量AFBl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而大鼠的肾脏损伤与毒素暴露时间表现出显著的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2.
36头波尔山羊随机分成4组,选用钼酸铵、氯化镉作为试验钼源、镉源。对照组口服相应剂量去离子水,试验组分为低镉低钼组(Cd 0.5mg/kg+Mo 15mg/kg)、低镉中钼组(Cd 0.5mg/kg+Mo 30mg/kg)、低镉高钼组(Cd0.5mg/kg+Mo 45mg/kg)。试验期为50d,并于第0、25、50天每组3头山羊采血并剖杀取组织样品,测定其钼、镉和铜的含量。结果显示:(1)随着试验攻毒时间的增加,心肌中的钼、镉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且有随灌服钼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而铜的含量表现为部分显著下降(P0.05);(2)随着试验攻毒时间和灌服钼质量浓度的增加,肝脏、肾脏、肺脏中的钼、镉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而铜的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3)随着试验攻毒时间和灌服钼浓度的增加,血清中的钼、镉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而铜的含量表现为部分显著升高(P0.05);(4)随着试验攻毒时间和灌服钼浓度的增加,脾脏中的钼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镉、铜含量部分显著上升(P0.05)。由此可见,羊长期摄入过量钼、镉可使组织器官中钼、镉蓄积量增加,同时限制了机体对铜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选用体况良好、年龄相近、体质量(32.80±2.45)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崂山奶山羊6只,采用分期分组试验设计,分别饲喂添加1%(以有效含量计)甘露寡糖(MOS)、半乳甘露寡糖(GMOS)、果寡糖(FOS)、寡木糖(XOS)和异麦芽寡糖(IMO)的试验日粮,另设不添加寡糖的对照组。试验共分为4期,每期35d,其中预试期14d,正试期21d。结果表明:1)21d时,FOS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含量显著升高(P〈0.05),GMOS组的血清AKP、溶菌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2)21d时,FOS组、MOS组和GMOS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7、21d时,FOS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M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14、21d时,GMOS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M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7、14d时,MOS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3)7d时,FOS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4、6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7、21d时,GMOS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6含量显著升高(P〈0.05);14d时,FOS组和GMOS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外源寡糖对奶山羊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其中,添加FOS和GMOS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外源性雄激素17α-甲基睾酮(MT)对水生动物肝脏组织学结构的影响,对麦穗鱼雌鱼进行半静水MT暴露试验,探讨MT对麦穗鱼雌鱼的体重、肝脏重量、肝体指数以及肝脏组织学的影响。结果显示,MT暴露前期和中期,麦穗鱼体重变化不明显,但暴露后期体重显著降低(P〈0.05);暴露于不同浓度的MT时,麦穗鱼雌鱼的肝脏重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肝体指数的变化情况与肝脏重量一致,在暴露的中期和后期,麦穗鱼的肝体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浓度的MT暴露后,麦穗鱼肝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出现肝脏空泡化、肝细胞核固缩等现象,且空泡化和核固缩现象随着MT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加剧。  相似文献   

5.
选择48头体重约13 kg的五指山中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15% DDGS组、20% DDGS组DDGS(玉米酒糟蛋白)使用量分别为15%、20%,进行为期30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5%DDGS组增重、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0% DDGS组与对照组相比增重显著降低(P〈0.05),日增重极显著降低(P〈0.01),料重比极显著升高(P〈0.01)。每千克增重所需的饲料成本分别为对照组12.04元、15%DDGS组10.74元、20% DDGS组11.41元。各组间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在本试验条件下,五指山中猪饲料中可推荐添加15% DDGS。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批次培养法研究了体外条件下添加大豆油对山羊瘤胃培养液中共轭亚油酸及氢化中间产物累积规律的影响,大豆油的添加量为0和100mg/瓶。结果表明大豆油组cis-9,trans-11CLA含量始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培养8h时含量达到最高,为6.05mg/g干物质;大豆油组trans-10,cis-12CL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在培养16h时,大豆油组总共轭亚油酸含量达到最大,为11.61mg/g干物质;大豆油组的trans-10C18:1和trans-11C18: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培养过程中,二者含量始终增加。大豆油组总反式C18:1脂肪酸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而总顺式C18:1脂肪酸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不同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生长、生化组成、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为(28.33±1.27)g的管角螺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只),设置饥饿时间分别为0(对照组)、5、10、20、30、40 d,在水温29~31℃条件下进行饥饿试验。结果显示: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的存活率、壳高和壳宽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的存活率均为100%;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管角螺的体重逐渐下降,特别是饥饿20~40 d时,体重减少12.73%~21.14%。除饥饿40 d外,饥饿时间对足肌中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中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粗灰分含量逐渐上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糖原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糖原含量呈下降趋势,除饥饿10与20 d组间以及饥饿20和30 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组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逐渐下降,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上升;偶数碳原子个数的脂肪酸含量逐渐下降,而奇数碳原子个数的脂肪酸含量却相对上升。肝胰腺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饥饿5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饥饿4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在饥饿10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饥饿5 d组(P0.05),在饥饿4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饥饿5~30 d内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饥饿40 d时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在饥饿30 d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饥饿30 d后则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管角螺耐饥饿,但在高温(29~31℃)下饥饿30 d后其体内生化指标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明其体内已经发生了饥饿胁迫。  相似文献   

8.
试验于2008年5月15日—9月21日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军马场特克斯河北岸天然草场进行,共选用55只4月龄哈萨克公羔羊,进行体重测定。其中,20只羔羊进行消化试验,35只羔羊进行屠宰试验,预试期为8d,正试期为120d。结果表明:①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加,哈萨克放牧羔羊的肌肉中铜的含量明显下降(P〈0.05),6月龄时含量最低,但到7月龄时含量最高。②铁的含量随着月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到7月龄时达到最高峰,但8月龄开始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③钙的含量5月龄和6月龄时继续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到7月龄时又开始上升,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④钴的含量基本上趋于稳定,但到7月龄时开始下降,差异不显著(P〉0.05)。⑤镁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基本上趋于稳定,各个月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⑥锰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但到了7月龄时就开始上升,7月龄与5月龄和8月龄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到了8月龄时则又明显下降(P〈0.05)。⑦锌的含量随着月龄明显增加,一直到6月龄时,其与4月龄和5月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但到7月龄和8月龄时开始下降,6月龄和8月龄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发酵时间对完全混合发酵日粮(total mixed fermentation ration,TMF)发酵品质的影响。将0.5% CT-10(同型发酵乳酸杆菌)、5%糖蜜和TMR装入发酵袋内并于5、15和25℃条件下密封发酵,在发酵5、10、15、20和30 d时开袋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结果显示:5℃时,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间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粗灰分(Ash)无显著差异(P > 0.05),而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随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 < 0.05);15℃时,各组间NDF含量无显著差异(P > 0.05),而其他指标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25℃时,各组间EE、Ash、NDF和ADF无显著差异(P > 0.05),而CP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显著降低(P < 0.05)。不同的发酵时间对TMF有机酸含量影响显著(P < 0.05),在5和15℃时,发酵30 d天时pH分别降至4.23和4.36,达到发酵过程中的最低点;各个发酵温度条件下,氨态氮(NH3-N)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前15 d持续增加,之后又呈现先缓慢降低再增加的趋势;25℃时,发酵20 d,pH降至4.57,乳酸含量和TVFAs含量分别达到最高。综合以上结果和V-Score评分最终得出:5℃时,发酵20 d效果较好,15℃时,发酵15、20 d效果较好;25℃时,发酵5 d效果较好,饲料等级均为优。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氨气浓度对肉牛生产性能、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氨气浓度对肉牛生产性能、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16头初始体重为(220±5)kg的健康秦川母牛,随机分为4组饲养于4个环控舱内,每组4个重复,每头牛为1个重复。将氨气浓度分别设置为<5(对照组)、(15±3)、(30±3)和(45±3)mg·m-3。预试期为10 d,试验期为30 d。试验期间记录生产性能(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并于试验第1、15和30天颈静脉采集血清样本,检测肉牛血液生化指标、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氨气浓度为30 mg·m-3时显著降低了肉牛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在所有氨气处理组均显著下降(P<0.05),而料重比(F/G)在氨气浓度为15和30 mg·m-3时显著上升(P<0.05)。2)氨气浓度达到45 mg·m-3时显著增加了血清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血氨含量在所有处理组均显著增加,表明氨气暴露对肉牛的肝、肾功能造成了损伤。3)各氨气处理组均显著降低了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而免疫球蛋白M含量在氨气浓度为30和45 mg·m-3时显著下降(P<0.05),但免疫球蛋白G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介素6含量在氨气浓度为30和45 mg·m-3时显著上升,而白细胞介素4含量在45 mg·m-3时显著上升(P<0.05),γ-干扰素含量在氨气浓度为30和45 mg·m-3时显著降低(P<0.05),表明氨气暴露引发了肉牛的炎症反应。4)氨气浓度在30和45 mg·m-3时显著降低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在45 mg· m-3时显著降低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丙二醛含量在30 mg·m-3时显著增加(P<0.05);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各处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综上所述,过量氨气暴露降低了肉牛的生长性能,并对肉牛的免疫和抗氧化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环境浓度三丁基锡(tributyltin,TBT)对根田鼠体重及摄食相关行为的影响,实验组使用1μg/mL的TBT按5μL/(g·BW)每3 d 1次进行灌胃;对照组使用等剂量生理盐水做相同处理,实验持续45 d。记录根田鼠体重,并计算其摄食量和饮水量(供给-剩余);摄食、饮水和运动的持续时间和频次用录像记录。结果显示:TBT暴露下,雄性根田鼠的摄食频次和时间、饮水频次和时间仅在有限的几个时间点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雌性根田鼠摄食和饮水的频次和时间的影响不明显。TBT暴露下,雄性根田鼠仅在灌胃第3天时其运动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静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两组之间再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TBT暴露对雌雄根田鼠摄食量、饮水量和体重的影响均不明显。因此,环境浓度的三丁基锡对成体根田鼠的体重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其摄食相关行为有部分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浓度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进行染毒,采用噻唑蓝比色法观察了ZEA对Leydig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了ZEA对细胞的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Westernblotting等技术检测了Bax、Bcl-2、caspase-3、caspase-9、PAR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ZEA可明显抑制睾丸Leydig细胞的活力(染毒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40mg/L染毒组相对活力为40.67%;与对照组比较,5、10、20mg/LZEA染毒组睾丸Leydig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升高(P〈0.05),呈明显剂量关系;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测定显示,各染毒组与对照组比,线粒体膜电位均下降(P〈0.05),且有明显的剂量关系;Westernblotting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5、10、20mg/LZEA染毒组Bax、caspase-9、caspase-3、PARP蛋白表达均上调,bel-2蛋白表达均下调。结果表明,ZEA能诱导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发生凋亡,Bax、Bcl-2、caspase-9、caspase-3等基因参与ZEA诱导Leydig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大米草草粉对肉兔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30日龄福建黄兔与太行山兔杂交幼兔100只,分别饲喂含大米草草粉5%、10%、15%和20%的日粮,进行为期50天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日粮中加入大米草草粉15%时,与对照组相比,可降低饲料单价11.58%(P〈0.05)和增重成本11.60%(P〈0.05),提高只均毛利6.79%(P〈0.05),而采食量不受影响。表明大米草草粉作为一种新型的肉兔饲料原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繁殖前期人工补钙对巴布亚企鹅卵壳厚度、孵化率及繁育后期对幼雏生长的影响,于2005 ~ 2007年分3个年度对同一批亲体企鹅(2005年为3年龄)在不同补钙周期条件下进行研究,同时补充当年同龄亲体企鹅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补钙30 d组和补钙50 d组与未补钙组相比,卵壳厚度有明显的增厚趋势,卵壳厚度分别增加0.09 mm和0.14 mum;孵化率分别提高16%和20%,补钙30 d组与未补钙组、补钙50 d组与补钙30 d组差异性显著(P<0.05),补钙50 d组与未补钙组差异性极其显著(P<0.01);对3个年度6个实验组相关参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年度实验组聚为一支;幼雏体重增长率分别提高5.06%和10.27%.补钙后的幼雏摄食状态和健康状况明显好于未补钙组.  相似文献   

15.
试验对不同水分添加量、不同发酵时间的稻草微生物饲料干物质在山羊瘤胃内的消失率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评定稻草微生物饲料的营养价值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选择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贵州黑山羊,采用尼龙袋法,以不加水不发酵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了水分添加量为40%、50%、60%和70%的稻草微生物饲料,经10、20、32 d发酵后干物质在山羊瘤胃内的消失率.结果显示:发酵时间和水分添加量对稻草微生物饲料中干物质消失率均具有显著影响.从发酵时间看,发酵32 d的饲料在山羊瘤胃内各时间点的干物质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和其他试验组(P<0.05);从饲料水分添加量看,96 h的干物质消失率均以水分添加量60%组最高.发酵10 d水分添加量60%组为36.52%,比对照组高10.94%(P<0.05),比40%组高0.74% (P >0.05),比50%组高0.41% (P >0.05),比70%组高0.19% (P>0.05);发酵20 d水分添加量60%组为44.32%,比对照组高34.63% (P <0.01),比40%组高7.16% (P <0.05),比50%组高6.00% (P <0.05),比70%组高3.65%(P>0.05);发酵32 d水分添加量60%组为,比对照组高42.68% (P <0.01),比40%组高7.36%(P<0.05),比50%组高6.94% (P <0.05),比70%组高6.27% (P <0.05).结果表明:以水分添加量为60%,发酵32 d制成的稻草微生物饲料干物质消失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一种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同一保育舍的87头断奶仔猪进行饲养试验及血液采集和免疫指标测定。87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中药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的中草药添加剂。结果表明,血清免疫球蛋白:1个阶段(30 d)后,在IgM、IgA水平上,中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IgG水平上,中药组比对照组提高11.38%(P0.05)。2个阶段(60d)后,在IgM水平上,中药组比对照组提高12.46%(P0.05),在IgG、IgA水平上,中药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1.69%和21.33%(P0.01);淋巴细胞转化率:2个阶段后,中药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5.79%(P0.05);猪瘟抗体水平和猪伪狂犬抗体水平:1个阶段后,中药组合格率比对照组都提高20%,阻断率(PI)分别改善3.86%(P0.05)和11.94%(P0.05)。2个阶段后,中药组合格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0%和30%,阻断率分别改善28.02%和24.83%(P0.01)。通过本试验初步判断:该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机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7.
旨在评价代乳粉对不同日龄驴驹生长性能的影响。分别选取2、3、4、5月龄出生日期、体重、胎次相近且健康状况良好的驴驹各10头,将相同月龄的驴驹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头,对照组驴驹随母驴哺乳,试验组驴驹饲喂代乳粉,试验期为30d。试验期间观察不同月龄驴驹的健康状况,测定并比较各月龄对照组及试验组驴驹在试验第0、10、20、30天的体重及体尺指标(体高、胸围、体斜长),计算同月龄试验组和对照组驴驹的体重及各项体尺指标在试验期内不同时间段的日均变化值。结果表明,2月龄试验组驴驹的试验第10、20、30天体重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5月龄试验组驴驹的试验第20天和第30天体重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P〈0.05),2、3、4、5月龄试验组驴驹在试验第0~10天、第10~20天、第20~30天,以及试验期间(第0~30天)的日增重均高于相应月龄驴驹的对照组;5月龄试验组驴驹的试验第10、20、30天体高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2、5月龄试验组驴驹在试验第0~10天、第10~20天、第20~30天以及试验期间(第0~30天)的体高日增长均高于相应月龄驴驹的对照组;2月龄试验组驴驹的试验第20天和第30天胸围均极显著(P〈O.01)高于对照组;3月龄试验组驴驹的试验第10、20、30天胸围均极显著(P〈O.01)高于对照组;5月龄试验组驴驹的试验第20天和第30天胸围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2、3、4、5月龄试验组驴驹在试验期间(第0~30天)的胸围日增长均高于相应月龄驴驹的对照组;2、5月龄试验组驴驹的试验第30天体斜长显著(P〈0.05)高于相应月龄驴驹的对照组,3月龄试验组驴驹的试验第10、20、30天体斜长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4月龄试验组驴驹的试验第20天和第30天体斜长均显著(P〈O.05)高于对照组,2、3A、5月龄试验组驴驹在试验第10~20天、第20~30天,以及试验期间(第0~30天)的体斜长日增长均高于相应月龄驴驹的对照组。综上提示,饲喂代乳粉能够促进驴驹的生长发育,在生产实践中利用代乳粉替代驴乳饲喂驴驹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遮荫度(O%,50%,75%)和遮荫期限(60d,120d)对柱花草10^#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遮荫(60d)导致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下降,水分利用率WUE增加,植物量和根冠比减小,并且759/6遮荫处理与对照之间出现显著的差异(P〈O.05),遮荫使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75%遮荫与对照有显著差异(P〈O.05)。长期遮荫(120d)使75%处理的叶绿素总量降低,植株高度、分蘖数比对照显著降低(P〈O.05),叶片含水量的变化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对杜长大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紫花苜蓿鲜草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择体重60 kg左右健康的杜长大生长肥育猪60头,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不饲喂紫花苜蓿鲜草,3个试验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10%、15%、20%紫花苜蓿鲜草。结果表明,试验各组间的均增重和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20%紫花苜蓿组显著高于10%紫花苜蓿组(P<0.05);每千克增重所需饲料成本,10%、15%、20%紫花苜蓿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3.43%、12.21%、14.24%。干物质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20%紫花苜蓿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粗蛋白质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对照组最高,极显著高于3个试验组(P<0.01);粗纤维消化率随着紫花苜蓿鲜草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以20%紫花苜蓿组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紫花苜蓿组(P<0.01)。血清总蛋白、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对照组与10%紫花苜蓿组、20%紫花苜蓿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15%紫花苜蓿组(P<0.05);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率、皮率、骨率、3点平均背膘厚、6~7肋背膘厚、眼肌面积、皮厚、胴体斜长、胴体直长及前、中、后躯占胴体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瘦肉率,3个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肥肉率,3个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小肠长和小肠重、大肠长和大肠重、肾重、心重、肺重、膀胱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胃重,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紫花苜蓿组、20%紫花苜蓿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重,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肉色、大理石纹、熟肉率、失水率、滴水损失及pH1、pH2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背最长肌粗蛋白质,3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紫花苜蓿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水分、干物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生长肥育猪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紫花苜蓿鲜草促进了生长肥育猪增重、降低了饲料成本,对血液理化指标无不良影响,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背膘厚、提高了瘦肉率,改善了胴体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紫花苜蓿鲜草适宜添加比例为15%。  相似文献   

20.
随机选择120只荥经长毛兔,测定28、56、129、202日龄的体重和产毛量、202日龄剪毛后的体长和胸围,进行早期经济性状与产毛量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56日龄、129日龄与202日龄体重间达显著正相关(P〈0.05);129日龄与202日龄间产毛量达极显著正相关(P〈0.01);各日龄的体重与相应日龄产毛量间相关都达极显著正相关(P〈0.01);129日龄体重与202日龄产毛量达显著正相关(P〈0.05)。通径分析揭示出129日龄产毛量、202日龄体重和202日龄体长是决定202日龄产毛量的主要性状。以202日龄产毛量为依变量(Y),202日龄体重(X1)、129日龄产毛量(X2)、202日龄体长(X3)为自变量,采用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为:Y=30.147X1+0.403X2+3.624X3—74.1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