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内蒙古通辽地区气温变化特征趋势,利用通辽地区1961—2015年8个气象台站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R/S分析法分析了通辽地区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间通辽地区年平均气温及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1988年为年平均气温升高突变点;通辽地区年和四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  相似文献   

2.
根据内蒙古赤峰地区建站以来冬季的气温、降水资料,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偏高的差异,对冬季气温异常偏高的集中时间段的气温,逐日气温的变化幅度及极值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赤峰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偏高是气候变暖的产物,与冬季冷空气活动次数少、强度弱有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海北地区近4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和近年来的天然牧草资料,分析了海北地区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对天然牧草生物量和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北地区的温度增暖趋势20世纪90年代最明显,各地温度变化的倾向率均为正;降水量的递增在80年代达最高值,90年代有所回落;气象因子对草地生物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温度大于降水;降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量的年际波动和年内各季节分布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5~2015年曲麻莱地区月、光、温、湿气象资料和1990~2015年牧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光、温、水和牧草产量变化特征及其同期牧草产量和温湿因子之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近51a来曲麻莱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42℃/10a的速率呈极显著升温趋势,四季气温均呈极显著增加且秋季气温对年气温升温贡献率最大;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以11.6mm/10a和-18.9h/10a的速率呈不显著的增加和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减少主要体现在春夏季;1990~2015年曲麻莱地区牧草产量以441.0(kg·hm~2)/10a速率呈显著增加趋势;牧草产量和同期温湿因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年降水量变化对牧草产量的影响要大于气温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冬季气温和夏季降水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各季气温和降水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6年内蒙古典型草原锡林郭勒牧业气象试验站1961-2006年的气候资料及1982~2006年植物物候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及趋势倾向率方法,分析了锡林浩特气候变化特征、植物物候变化特征及物候变化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锡林浩特地区近50年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变暖的季节性差异明显,冬季增温最为显著;年降水变化为“少-多-少-多-少”趋势;日照时数呈线性增加趋势,夏季明显。(2)锡林浩特地区植物春季物候开始期延迟,秋季物候期提前或推后,生长季相对缩短。(3)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锡林浩特地区春季物候与其前旬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即气温升高,春季物候推后;秋季物候与气温的关系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即气温升高,秋季物候期提前;降水和目照对植物各物候期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朝阳市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辽宁省朝阳市的气候变化特征,为该地区的气候资源利用、防灾减灾和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该市国家基准气候站1953—2013年的气象资料,包括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风速、年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该地区近61年的气温、降水、风速及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朝阳市1953—2013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该市近61年的年降水量、年平均风速和年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气温的升高和降水的减少,提示辽宁省朝阳市的暖、干气候在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7.
利用1981—2010年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气象局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地区冻土深度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期间阿里河地区的冻土深度呈逐渐增加趋势,趋势率为7.23 cm/10年;终止日期提前趋势程度大于起始日期提前程度,表明冻土期将变短。冻土深度的变化与雪深、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根据西宁地区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水汽压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和R/S方法对近地面水汽变化特征进行年际气温、突变和未来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地区近地面水汽压月变化表现为"单峰"型,1月是一年之中水汽含量最少的月份,在7月达峰值。近43a来西宁地区冬季水汽含量增加趋势显著,年及其他季节水汽压变化趋势不明显;近地层水汽含量在1982年发生了突变,西宁地区年和四季水汽压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除夏季的水汽压(较弱)外其他季节的气温均表现出十分强劲的势头;水汽含量对气候变暖响应明显。秋、冬季水汽含量变化与平均气温有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近36a玉树地区雪灾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玉树地区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80~2015年冬、春季的逐日积雪资料和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地面温度资料,运用相关气候统计方法对36a来雪灾发生次数的变化特征、基本气象要素的年际变化特征、雪灾与基本气象要素的关系和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玉树地区雪灾次数减少趋势不显著;存在准10a尺度的周期振荡。2)冬春季气温、降水和地面温度的上升趋势显著,分别于2001、2004和2002年发生突变,积雪日数与当月气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上月降水和当月降水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大雪深与上月降水和当月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冬、春季各月积雪日数、最大雪深、气温、降水和地面温度均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  相似文献   

10.
天山山区植被类型改变对新疆气候影响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玲  杨青  安沙舟 《草业学报》2014,23(3):51-61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利用CRU资料和气象台站观测资料,验证了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对新疆降水和气温的模拟能力,分析了天山山区植被类型改变对新疆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对新疆及其临近地区降水、温度的空间分布形势和季节变化特征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天山山区草地面积的改变,对新疆地区的降水和地面气温的影响很小。如果将天山山区43.5°~45.0° N区域内的地表类型由草地改变为耕地,即假设50%的草地被开垦为耕地,那么,天山山区降水量的变化强度在5-7月逐渐增强,然后减弱。天山植被的变化主要通过影响对流性降水并进而影响总降水的变化。天山植被类型变为农田后会造成较大的地面潜热通量差异并引起地表净热通量较大的差异,进而影响到地面气温的模拟。潜热通量的变化通过影响局地的水汽供应进而引起降水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东部气候变化及其草地生产潜力的区域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运用48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间的气象观测资料,在以聚类分析方法对内蒙古东部草原区进行气候分区的基础上,以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作为草地生产潜力估算指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草地生产潜力趋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大兴安岭中部地区,气温与降水有不断增加的潜势,草地生产力增长趋势明显,而在大兴安岭南麓与西侧的草地区域,气候变化呈暖干化趋势.降水是草地生产力提高的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利用辽宁省朝阳市1953-2012年近6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朝阳地区近60年的气温及降水等基本气候条件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得出,近60年朝阳市气候变化总的特征是:年平均气温稳步上升,尤以冬季增温最为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呈现出明显减少的趋势,但降水变率明显增大.这些气象因子的变化对朝阳市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粮食生产安全等均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3.
一、产乳期乳牛产乳不但要求有适宜的天气、气候条件,还与牧草生长和饲养条件有关。有人曾把西北、东北、华北地区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证明:同为花白乳牛,西北北部地区泌乳高峰期在6月份,这一地区春季天气变化剧烈,气温日相差大,产乳量也出现不稳定状况...  相似文献   

14.
暖冬是指华北、东北地区冬天应该比较寒冷,但恰恰相反,天气并不是那么寒冷。所说的暖冬与冷冬,是按照30年以上的平均气温资料来定的。30年以上的平均气温资料显示华北、东北地区的气温是零下20℃左右。如果该地区某年的气温高于零下20℃就偏暖,而从1984年到去年,东北、华北地区的每年冬天的气温都高于该地区30年以上的平均气温,所以把华北、东北地区的冬天确定为暖冬。  相似文献   

15.
利用秦岭地区14个气象站的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Spline插值等方法 ,对秦岭地区1961-2015年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年平均气温呈增加的趋势,且南部地区的增温幅度小于北部地区。2)秦岭南北的四季均温也增加明显,其中春季增加幅度最大,夏季最小。3)秦岭地区年均温在空间上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的格局,且受海拔的影响较大;冬季由于山脉的阻挡,北部气温远低于南部的气温。  相似文献   

16.
利用格尔木、小灶火2个气象站2015-2020年逐日逐时植被草表面温度(简称草温)、气温、0 cm地面温度等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草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格尔木地区年平均草温为6.6℃,东部草温略高于西部;草温月变化呈单峰型曲线,7月草温最高,12月最低;草温日变化呈一谷一峰型曲...  相似文献   

17.
利用查干哈达苏木1960-2016年气温、降水量以及天然草地产草量的资料来分析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对天然草地产草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查干哈达苏木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气温增高了1.5℃,每10年递增0.25℃左右。1964-2016年降水量下降了159.6mm,每10年下降30.7mm。气温、降水量与天然草地产草量的关系为:随着气温的增加,产草量逐渐减少,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降水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但其相关性不显著(P>0.05)。气温的R^2=0.9357较降水量的R^2=0.4334更接近于1,即天然草地产草量的变化与气温变化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加格达奇最近40年(197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加格达奇气温、降水量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加格达奇的气温变化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年均降水量1971~2000随全球气温升高呈现增加,2000~2010有下降的趋势。1988年至2000年之间降水增加最为明显,2005~2007年降水减少最为明显。加格达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份。  相似文献   

19.
青海玉树隆宝地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青海省玉树州隆宝地区9 252 km2范围,1990-2004年15年间遥感影像处理数据资料,采用实证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尺度下隆宝地区生态环境变化与气候因子间的关联度。得出:隆宝地区生态环境处于明显的不稳定状态,生态类型转化十分明显,最具代表湿地生态类型的湖泊和沼泽面积均呈缩减状态,沼泽缩减速度为487.3 hm2/a。不同生态类型面积变化与气象因子中的气温因子关联度大的有河流、沼泽、灌草过渡带、不宜林草地;与气温、冻土关联度大的是湖泊;与气温、蒸发关联度大的是其他水域;与气温、降水关联度大的是草地和裸岩;与气温、蒸发、冻土关联度大的是永久雪地冰川;与气温、降水、蒸发、冻土关联度都大的是宜林草地和滩涂,只与冻土关联度大的是灌木林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收集河北省辛集地区2002~2011年的气温资料和蛋鸡生产资料,利用相关和回归统计方法对二者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该地区10年气温变化情况对蛋鸡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辛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3.5~14.5℃之间波动,月均最高气温为27.6℃,月均最低气温为-1.6℃;蛋鸡年平均产蛋量从2002年的5.10kg上升到2011年的8.57kg,同比增长68.04%;利用相关分析模型和回归分析模型发现,年平均气温、高温天气、低温天气与蛋鸡年平均产蛋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87、0.152、0.388,一次回归决定系数分别为0.0821、0.0230、0.1502,二次回归决定系数分别为0.1113、0.4128、0.1861。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过程中,河北辛集地区气温对蛋鸡生产性能仍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呈负相关关系(r=-0.2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