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李艳芝 《河北果树》2009,(4):21-21,25
一般大棚桃种植2~3年后开始出现土壤障碍现象,主要表现为土壤的理化性质恶化,土壤孔隙堵塞,土壤团粒结构破坏,造成土壤营养元素失衡、板结、污染和肥力下降,土壤酸化、盐化,严重时土壤表层出现白色盐花(“白霜”)、铜青绿色斑纹斑点,甚至棕褐色(“红化”),对桃树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2.
土壤理化性质对辣椒果实富集土壤Cd有显著影响。本研究采集116个土壤样品及对应的116个辣椒样品,测定土壤p H值、有机质(SOM)、阳离子交换量(CEC)、黏粒含量、全Cd含量及辣椒果实Cd含量,通过相关分析与路径分析,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辣椒果实Cd富集系数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从而为降低土壤Cd迁移及辣椒果实Cd累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 H值为4.50~7.85,土壤SOM为15.64~36.77g/kg,土壤Cd含量为0.11~0.89mg/kg,土壤CEC为6.79~17.92cmol/kg,土壤黏粒含量为15.90%~52.90%。辣椒果实Cd含量为0.07~0.23mg/kg,对土壤Cd的富集系数为0.65~2.11,辣椒果实Cd平均含量超标40%。土壤p H值、SOM、CEC与黏粒含量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影响辣椒果实对土壤Cd的富集作用,土壤全Cd含量是影响辣椒果实对土壤Cd富集作用的直接因子。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东莞市滨海湾新区海岸线土壤本底质量情况,给海岸线土壤生态修复改良与植被建植提供理论依据,对沿滨海湾新区海岸线垂直距离200m处的4个典型剖面200cm深度范围内土壤的pH值、水溶性盐总量、全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等含量进行了测定,对土壤质量与盐渍化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调研区土壤理化性质差别大,普遍呈碱性。丰水期地表土壤全盐含量不高,但枯水期土壤可能存在返盐情况。调研区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处于较高水平,但水平垂直分布不均,空间异质性极强。土壤有效磷含量一般,全氮含量极为匮乏,难以满足园林植物正常生长需要。为保障滨海湾新区海岸线生态修复与生态景观营建的顺利开展,建议制定针对性的土壤改良方案,为科学治理盐碱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常规施肥条件下增施土壤修复菌剂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测定3种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硝酸盐、全盐含量、电导率的变化及小白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条件下,增施土壤修复菌剂能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以及小白菜产量,抑制真菌的生长,降低土壤硝酸盐、亚硝酸盐、全盐含量及电导率,并且促进小白菜生长,有利于保持和促进土壤肥力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暗棕色森林土壤栽培越桔土壤改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暗棕色森林土上栽培越桔进行土壤覆盖锯末、烂树皮和土壤施S研究表明,土壤覆盖锯末和烂树皮可以促进越桔树体生长、增加百果重和提高产量;土壤施S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PH值,促进生长,提高产量。经土壤分析和叶片分析表明,土壤施S后使土壤中有效P、K、Cu、Fe、Mn含量增加,叶片中P、K,Mn含量增加,而Ca、Mg含量降低,使树体营养关系改善。根据研究结果,在暗棕色森林土壤上栽培越桔时,土壤覆盖锯末和烂树  相似文献   

6.
以井冈蜜柚主产地13个蜜柚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的基础理化性质以及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指标,以期明确蜜柚园土壤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为井冈蜜柚园的科学精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采样区土壤p H值均呈酸性,土壤综合肥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0~20 cm土层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均高于20~40 cm土层。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是蜜柚园土壤的优势细菌类群;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毛霉菌门为优势真菌类群。土壤p H值、有机质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是采样区果园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分异的关键驱动因子,此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还受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的影响。因此,建议在井冈蜜柚果园管理过程中增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肥力和调控土壤微环境。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是土壤微生物量的主要组成成分,其与土壤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循环息息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可作为环境变化的重要生命指标之一,而且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更被认为是预警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生物指标。该研究梳理概括了土壤理化性质、气候、立地植物和人为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多样性的影响,并指出今后的研究热点是加强全球变化背景下大尺度多生态系统的整合,综合考虑多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的交互作用以及探讨在高生态压力下改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多样性的方法,以期为今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设施菜田土壤普遍发生质量退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土壤紧实板结、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衡、重金属污染和土传病害加重等。目前,我国关于设施菜田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多数研究侧重于单一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性状等方面,缺乏对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对于设施菜田土壤质量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壤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性质,综合分析了设施菜田土壤质量,并简要介绍了土壤整体质量的评估方法,以期对深入评价设施菜田土壤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奇迹”番茄为试材,采用秸秆腐熟还田的方法,研究不同秸秆还田剂量和方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玉米秸秆在设施栽培中还田改良土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同水平腐熟还田与未腐熟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产量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腐熟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提高幅度分别为11.66%~14.67%、15.40%~16.17%、2.30%~10.81%和15.38%~20.10%;秸秆还田降低土壤电导率,二水平腐熟还田与未腐熟还田降幅分别为13.54%和8.58%,腐熟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二水平和四水平腐熟还田升幅分别为20.39%和16.73%,未腐熟秸秆还田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比同水平腐熟还田降低16.68%;秸秆还田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提高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容重降幅为11.46%~14.65%,土壤总孔隙度升幅为4.05%~13.68%,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升幅为28.11%~68.10%,土壤毛管孔隙度降幅为13.47%~25.94%;秸秆还田使土壤团聚体表现为大团聚体增多,小团聚体...  相似文献   

10.
以鄂温克族自治旗与牙克石市交界处原始林区的塔尔气铁矿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尾矿库周边土壤机械组成、pH、电导率以及土壤养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林区铁矿尾矿库对周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尾矿库对周边0~2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按CK、B、C、W、S样区排序发现,土壤粗颗粒物质趋于减少,细颗粒物质趋于增多,土壤pH呈逐渐升高趋势,电导率、土壤养分含量快速下降且各样区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养分之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砂砾、细粉粒、pH以及电导率等指标的变化,使土壤养分发生显著变化,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低山晚熟蔬菜产区黄色石灰土和紫色土随机采集453个土壤样本的养分测试结果表明,该区域pH〈6.5的土壤超过50%,整体偏酸,碱性(pH〉7.5)土壤只占整体的15.7%;两种类型土壤中,紫色土的中性和碱性土壤比例(57.8%)大于黄色石灰土(41.9%),极酸性土壤比例较低(0.9%)。整个蔬菜产区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都不足,其中适宜级别以上的土壤分别仅占整体的12.4%、27.8%和34.8%,且不同土壤类型差异不大,有50-3%的土壤碱解氮严重缺乏。依据该项研究,作者建议本蔬菜产区要注重肥料的合理增施及品种的选择,并根据不同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和不同蔬菜营养特性有针对性地施肥。  相似文献   

12.
闫龙翔  陈露  张跃  阚雨晨 《上海蔬菜》2023,(3):50-51+57
为验证上海绿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溶磷型土壤修复菌剂对生菜生长发育和土壤中其他金属阳离子活性的影响,作者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溶磷型土壤修复菌剂处理生菜的株高、叶片数、单株质量、产量等指标均优于空白对照,且土壤的有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分别较空白对照提高24.02%、8.06%、5.86%、7.14%、6.11%、20.37%、9.38%,土壤pH值较空白对照下降2.8%。由此可见,溶磷型土壤修复菌剂可促进生菜生长发育、提高生菜产量,并可降低土壤pH值,在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同时还可释放被固定的金属元素,建议在生菜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寒富”/“GM256”/“山定子”一年生嫁接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铜(Cu)处理对植株根际土壤速效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土壤质量评价以及采用生物学指标预警土壤Cu污染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Cu处理浓度的增加,根际土壤有效Cu含量随之增加,土壤pH呈现降低趋势。低浓度(30~200 mg·kg-1)的外源Cu处理对土壤有机质(SOM)及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影响不大,但高浓度(350、500 mg·kg-1)的Cu处理使SOM及DOC含量显著降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呈现与二者类似的变化趋势。土壤脲酶、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外源Cu处理浓度的增加明显降低。土壤有效Cu含量与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高浓度的Cu胁迫降低了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抑制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均一性,使微生物群落代谢结构产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保肥、保水、透气、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是苹果健壮生长的基础。由于多年来偏重化肥的施用和清耕制的沿用.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透气性差、保水保肥能力低、肥料的利用率也越来越低。土壤营养严重失衡,造成树体免疫力降低,出现了多种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和生理病害,如腐烂病、粗皮病、早期落叶病大流行,花叶病毒病逐年增加.苦痘病、小叶病等生理瘸害比比皆是。为确保苹果树正常生长结果.必须改良土壤,改进施肥技术.改革土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1.1 深翻改土效果 旱塬苹果园用地多为山坡地,容易受雨水冲刷,跑土、跑肥、跑水特点明显,土壤瘠薄,结构不良,必须通过深翻土壤的方式进行土壤改良。由于果树根系分布深度取决于土层厚度和土壤理化性状,深翻可改善土壤状况,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加土壤含水量,使根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根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长期定位施用氮肥对菜田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蔬菜氮肥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明确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增加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作用及其变化过程,施用氮素化肥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作用不大以及土壤有机质分解的缓慢过程。虽然施用有机肥对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有着积极作用,但长期不施磷、钾肥仍然会导致土壤磷、钾养分的亏缺。在偏施特别是多施氮素化肥条件下,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及交换性Ca2+、Mg2+含量明显下降,土壤pH值降低,逐渐向酸性方向恶化。从施肥角度提出了防止菜田土壤恶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永利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11):167-168
对古冶区地形、土壤分类及分布、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土壤改良利用分区方案,简要分析土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良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生物修复是既经济又环保且天然的一种生态修复措施,其核心是利用植物种植,既充分利用了植物-微生物-土壤的相互作用达到保护和改善土壤的目的,同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该研究主要从土壤修复问题出发,综述了植物种植对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关键酶活性、重金属、微生物以及油污问题的影响,并对植物种植修复土壤的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该综述旨在为土壤修复的具体实施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以4种微生物菌剂为试验材料,以辣椒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辣椒生长发育和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试验,以筛选出在辣椒上应用效果较好的微生物菌剂。同时结合闷棚等措施,采用应用效果最好的微生物菌剂、土壤生态修复剂处理连作障碍地块,研究其对土壤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真旺微生物菌剂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较好,表现为辣椒植株长势旺盛、果实商品性好、产量高、根腐病发病率低;使用“土壤生态修复剂+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调控土壤微生物区系效果好,可减轻土壤连作障碍,有利于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桉树是推动国内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树种,随着人工种植面积持续增长,各种植林土壤因桉树树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理化性质变化。相关研究指出,桉树生长周期的延长将改变土壤孔隙度、容重、含水量等物理性质,同时也会影响土壤中N、P、K等元素及有机质的含量,还会导致土壤p H值发生较大变化。本研究概述了桉树树龄变化引发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方式,对桉树树龄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验证,提出了桉树的种植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