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学问中国》中曾经提到,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破坏,是长江水患的根本原因。今年入夏以来、迄今仍在持续的长江超级(百年未遇)大洪水,迫使我们从学理上进一步思考和探讨这一问题。我认为,今年的长江大洪水应该视为一场生态灾难。生态灾难,是天...  相似文献   

2.
为大力推进京西稻文化品牌.弘扬农耕传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5月27日,海淀区园林绿化局、旅游委联合举办以“乐活农耕,播种希望”为主题的京西御稻插秧节,开展京西稻文化推广和市民农耕体验大型活动。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农耕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研究了浙北平原地区农业生产及农耕文化特征,基于体验式理念,探讨了开发体验式农耕文化旅游模式,对于平原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我国先民为了适应自然时而有条件的馈赠,通过实践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农耕文明。而作为农耕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谷物的储藏,它是伴随了农耕人得其喜悦的智慧存在。介绍了传统农耕文明中粮食储藏习俗的形成及其丰富的形态,阐述了在传统粮食储藏文化中农耕人的节制性乡土精神,为当代研究乡土文化提供可寻方向,以树立农耕文化的自珍意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少数民族村落耕地资源正不断减少,农耕文化生命力不断被消解并呈现出退化之势。农耕文化是乡村生产生活的浓缩和精髓,其对保护和传承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大意义。以桂北龙脊农耕文化为代表,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龙脊农耕文化的内涵、特征及传承价值,探讨了将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保护路径,以期实现从文化资源、文化价值到文化活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耕时期的森林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叙述了农耕时期不同阶段的森林文化特征,对农耕时期森林文化的11个特点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从文化层次上全面反思了农耕时期的森林资源遭到持续破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彭莉 《绿色科技》2023,(21):28-32+39
从川西农耕文化视角出发,探讨了通过餐饮空间设计来传递川西农耕文化的价值和特色,实现了餐饮空间体现农耕文化的目标。分析了文化设计元素、文化符号形式、文化呈现方式、文化价值体现,并从餐饮空间的文化性、功能性、美学性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设计策略。以期为地域文化在餐饮空间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古时的葬具也是木制的,称棺椁。汉朝的刘向认为,棺椁之作,自黄帝始。古代天子棺四重,诸公棺三重,诸侯棺二重,大夫一重。在内的为榇,即直接接触尸体的棺木。在外的为椁,专指外棺。柩,特指装着尸体的棺材。“虚者为棺,实者为柩。”  相似文献   

9.
巍峨的太行山,古时有“天下之脊”,“东西之巨防”之称,阻隔东西之间的交通,“太”古通“大”、“泰”,即“极大”之意。太行山,古称太形山,古代“形”、“行”同音,因山形高大,故得名。  相似文献   

10.
“108”是个极普通的数字,可是在我国古代传说和有关文献的记述里,这个数字却含有神秘的色彩。在我国古代,认为“9”字具有“吉祥”“极高”之意,据说源于《易经》,“9”的12倍是“108”,不言而喻:“108”之数就更具有“吉祥”、“极高”之意了。相传,我国素有古代神正之称的永乐大钟,每次撞钟都是108下,据明卜郎坡在《七修类稿》中解释:“扣一百八六者,一岁之意也。盖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日气,七十二候,正是此数。”杭州西湖著名的十景之一“南屏晚钟”,每次撞钟也是108下,而古时撞钟和尚的念珠也是108颗,念一颗珠的经,撞…  相似文献   

11.
苍苍茫茫的芦苇丛。郁郁葱葱的各类植物,自由自在的飞鸟或翱翔或游弋,这是湿地典型的原生态场景,充满着天然野趣,具有独特的景观美学价值。这些具有自然之美的湿地。往往还有着典型的田园风光以及特色的农耕文化,人在其中能够真正体验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融的生态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2.
湖南醴陵,一个听起来古韵十足的名字,曾是吴楚交界的地区,古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现在的醴陵以瓷器和花炮著称,独创的釉下五彩瓷更给醴陵带来了瓷都的称号。古时的吴楚咽喉,今天的湘东门户,再加上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与国酒茅台同获金奖的釉下五彩瓷,使醴陵在我们这些没有涉足其中的人充满了神秘感。 湖南醴陵,一个听起来古韵十足的名字,吸引我们一行由北京启程,去那里寻古探幽。从资料上看,醴陵曾是吴楚交界的地区,古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现在的醴陵以瓷器和花炮著称,独创的釉下五彩瓷更给醴陵带来了瓷都的称号。古时的吴楚咽喉,今天的湘东门户。再加上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与国酒茅台同获金奖的釉下五彩瓷,使醴陵对我们这些没有涉足其中的人充满了神秘感。这也使我们到达醴陵后,来不及修整,就深入到这215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去寻找我们心中的醴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衡阳农耕文化,以观光休闲农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衡阳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阐述了衡阳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结合当地农耕文化的特色,发展现代观光休闲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阴山脚下,黄河至北,河套腹地,古郡五原。农耕文化,铸就文明;引黄水利为世绝。今日神州,文明时尚;现代林业,和谐生态。参天杨柳,郁郁葱葱;果香飘溢,花开遍地。  相似文献   

15.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属城中次生湿地,是国内第一个也是惟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经过8年的保护发展,西溪湿地公园全面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在我国乃至国际上创立了湿地保护与开发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6.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莺飞草长,正是春游踏青的最好时机。春游,是我国民间的优良传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时又将之称为踏青、寻春、探春、郊游、远足等。古代的文人雅士、市井庶民,在游赏春景时,  相似文献   

17.
古时的葬具也是木制的,称棺椁。汉朝的刘向认为,棺椁之作,自黄帝始。古代天子棺四重,诸公棺三重,诸侯棺二重,大夫一重。在内的为榇,即直接接触尸体的棺木。在外的为椁,专指外棺。  相似文献   

18.
太行八陉     
《森林与人类》2006,26(9):34-35
从地理地形上看,山西高原东部河流多切过太行山进入河北平原,汇入海河水系。只有西南部沁河水系向南汇入黄河。河流长期的冲刷切割在太行山脉形成许多东西向横谷,成为穿越太行山的交通要道和商旅通衢。古时太行山即有著名的“太行八陉”之说,据《述记征》云:“连山中断日陉。”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交错山岭之间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  相似文献   

19.
哈尼梯田的文化价值 红河哈尼梯田湿地公园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哀牢山余脉,拥有13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  相似文献   

20.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总规划面积10.08平方公里,是国内唯一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温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首期开放的区域,六要包括虾龙滩、费家塘、朝天幕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小部分生态恢复区,面积达3.25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