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隋代,日本的小野妹子来中国,将佛前供花带回日本,并在京都六角堂的佛事活动中加以应用,从此揭开了日本插花的历史。经过几百年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在五百年前,形成了日本最富传统的插花艺术流派——池坊。池坊的历史就是日本插花的历史,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其它流派脱离池坊另立门户,但池坊一直被公认是日本插花的本源。在历经五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池坊的插花虽不断创新,却始终保持着庄重、严谨的传统创作风格,使日本插花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插花艺术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3月,在南京举办的中日插花艺术家作品交流展上,中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插花作品和日本池坊流派的花艺作品,吸引了众多的插花爱好者。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在北京潘家园收藏品市场购得一批杂志创刊号,有一本《作物品种资源》的刊物引起了我的关注。尽管这是一本专业性期刊,读者面没有生活类期刊大,但这实在是一本很重要的刊物。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粮食之本就在于种子——良种优,丰产大。更令我为之倾注感情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是我交往20多年的集报刊朋友、集报界收藏大家刘根泉。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刘友就陆续赠送我一些该刊零本。成其是2000年该刊更名《中国种业》,之后又改为双月刊、月刊和大16开精印后,更显大气,办刊水平人形式到内容都有很大的提高。如今重温23年前该刊的创刊号,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由台湾著名花艺师王国忠创立的人文花道在大陆受到关注,北京、广东、杭州、西安、长沙、武汉等多地都有忠实的学员和粉丝。每次王国忠的课讲完,都有很多学生围在他身边,听他讲述对中国插花的认识和传统文化的理解。日前,记者参观了在北京举办的人文花道师生成果展,听王国忠讲述了人文花道的理念以及他对传统插花的感悟。创立人文花道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王国忠在大学时参加了插花社团,开始接触插花。1973年,王国忠正式开始学习插花花艺,最早学习的是日本的池坊。1985  相似文献   

5.
《中国花卉园艺》杂志创刊20周年了。20年来,《中国花卉园艺》为宣传推动中国花卉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做出了贡献,对此表示衷心祝贺!我与《中国花卉园艺》结缘于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2005年起,中国花卉协会主办的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至今已举办五届。  相似文献   

6.
在花卉市场常听到顾客对花商说“我要艺术插花”,许多花店店员也常把“艺术插花”挂在嘴边。什么是“艺术插花”呢?2001年新版的《新华词典》中对“艺术”的解释是这样的:“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形象地反映人们现实生活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从这一阐述中,可以看到插花不论是哪一种类或派别都可以称为“艺术插花”,因为插花正是以花的美来反映人们精神世界中对美的追求,插花本身就是艺术活动,插花活动所创造的作品并没有“艺术的”与“非艺术的”之分。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在历史上与其他文化之间曾发生过三次较大而广泛的交融,其中之一便是智慧地处理了印度的佛教文化,使之具有了中国特色。这些文化的交融,无不与花卉园艺密切相关。日本的花道,便是受己‘俯就我范’的佛教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据史料记载,隋朝时日本的至德太子派出了开国以来首次出访的外交使节小野妹子。小野妹子在中国受到了佛教文化的熏陶,他不仅领悟了中国僧人用默念以求超越世俗的意念,同时还把中国佛前用来表示人们对佛的崇敬以及信奉专一的‘供花’,连同当时供花所用的青铜器皿一并带回日本,成为日本早期祭坛式的插花形式。后来他皈依佛教,并居住在由太子创建的六角堂的池坊内,专修佛教,行祭坛插花,于是此处便成为日本花道最早的流派——池坊流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8.
浙派插花:展现诗画江南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对传统插花的研究和实践自2000年开始,已经有15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0~2005年是基础阶段,了解世界各地的插花花艺现状和基本手法,并根据资料进行模仿,即求知临摹阶段,出版了《面对那繁花——品味插花》一书,开办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主要进行插花技能上岗培训。2005~2010年,在了解传统插花的基础上,把西方插花和传统插花进行有效融合和发展,即融合发展阶段,出版了《花之舞》插花系列丛书。《插花员职业技能培训教程》,在浙江省建立了插花技能考核题库,开展了插花员职业技能等级培训。2010年以后,主要对传统  相似文献   

9.
2010年8月,我到响水邮政支局领取报刊时,无意中看到了《科学种养》杂志,随手翻阅后一下子被杂志上丰富的内容吸引住了,于是爱不释手,营业员见我看得津津有味,就热情地对我说:“这本杂志办得很好,很多人都喜欢订阅,如果喜欢就送给你一本吧。”我听了之后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10.
去年九月,我刊编辑部收到来自东邻日本的一本装璜印刷精美的杂志——《近代盆栽》。这是一本多达150页的月刊。除报道日本各地的大小盆展外,每月都以突出版面,刊登大量的盆景彩色照片。从这些照片上可以看出,松树类桩景在日本盆景艺术中占有最显著的位置。而我国目前流行的  相似文献   

11.
我是河北涉县的科技示范户、科学种养专业户,也是当地的土专家。我与《科学种养》初识是在2006年春天,那次我从石家庄参加完农村种养能人表彰大会,回家途中在亲戚家看到了《科学种养》杂志,一下子便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亲戚见我很喜欢,找出两本送给了我。我看到杂志内容丰富,实用性强,贴近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便订阅了2007年全年杂志。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浙江省举办插花花艺选拔赛,这是浙江省插花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花事活动。 大赛由浙江省插花艺术研究分会和宁波市园林管理处联合举办。来自浙江宁波、杭州、温州、金华、湖州台州、舟山、丽水、绍兴、嘉兴等地市的百余名插花选手参加比赛。选手们围绕《我的家园》、《夏日情怀》和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青年,职高毕业后一直待业在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村委会发现了一本《科学种养》,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放不掉,杂志里介绍的人和物以及种养方面的实用技术深深地吸引了我。村支部书记见我如此酷爱《科学种养》,便说:“你拿几本回去看个够吧!”我毫不客气地把一大叠《科学种养》杂志抱回家。  相似文献   

14.
叶云在广州插花花艺界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她本是广州市广奥化纤有限公司的员工,插花花艺是她的业余爱好。但是,她以业余爱好者的执著专心于插花花艺,终于取得不凡成绩。她的作品《珠江帆影》在’99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金奖,另一作品《香飘四季》在2001年第四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上获金奖。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近日,由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名誉会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莲英主编的《中国传统插花系列教程》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传统插花系列教程》共有7册,分别是研习初级、研习中级、研习高级、研究生初级、研究生中级、研究生高级和教师级。该书从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基本构图到花材的选用、容器与花材的搭配等,向读者一一作了介绍,内容  相似文献   

16.
1月6日上午,首都北京下起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虽然天冷成的大型插花“莺歌燕舞”(左图)。它们好像一群充满生机的百花仙子,迎接着嘉宾们的到来。 绕过屏风,是宽敞的大厅,一条红底白字的“《中国花卉园艺》杂志首发式”的横幅下,一组  相似文献   

17.
《诚的奉献》(如图)是笔者在去年第二届花卉博览会上的获奖作品。其内容和形式与一般插花艺术表现手法不同,它是插花艺术与树根艺术的巧妙融合,着重展示了自然美的意境与神采,刻划了老黄牛的奉献精神。一、开拓插花意境,使思想性融于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世界插花艺坛中,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起源国。中国传统插花是东方式插花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不仅有近3000年的悠久历史,而且有别具一格的插花理念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更有系统的插花理论体系,以及颇具当今环保生态意义的精良技巧,曾为中国和世界插花艺术做出重要的贡献,至今仍影响着世界各国著名花艺师的创作理念与设计思想,成为他们不可忽视的创作源泉。曾有一对日本花艺师夫妇为了学习中国古典插花名著《瓶史》  相似文献   

19.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杂志选订册中发现了一本名叫《中国花卉盆景》的杂志。咨询邮递员后,我突然对这本杂志产生了兴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订阅了这本杂志。经过苦苦等待,杂志终于一本本送到我的手中。  相似文献   

20.
《茁壮成长》(如图)是日本插花大师、正风远洲流宗家芦田武久先生插制的一件男孩节(每年5月5日)插花作品。男孩节插花,是日本插花传统的体裁,作品数量非常之多。要用这样的体裁插出新颖深刻的作品,并非易事。而芦田武久先生的这件作品却以鲜明的主题和巧妙的表现手法,成为男孩节插花中的典范之作。首先,作品的成功得力于准确、深刻的主题立意,这便是作品成功的一半。在这件作品中,作者以大师的匠心,挖掘出男孩性格中的共性;勇敢、刚强、茁壮蓬勃的阳刚之气。并以此作为作品的主题情调,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