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VA系统诱导烟草对TMV抗性与细胞内防御酶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枯斑三生烟(Nicotiana tabacum L.“Samsum”NN)经植物源抗病毒剂VA诱导处理后第7天(清水处理作对照),在其长出的新叶上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MV)。结果表明,VA可以诱导枯斑三生烟对TMV产生系统抗性,其枯斑抑制率可达57.25%,枯斑出现时间推迟10h。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X)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3种酶的活性均比对照明显提高,其中48h时增加幅度最大;VA处理使枯斑三生烟叶片内的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其中接种48h时降低幅度最大。此外,在接种TMV后的12h内,清水对照的枯斑三生烟新叶中POX和SOD活性呈下降趋势,PAL活性几乎无变化,随后呈上升趋势,而经VA处理的枯斑三生烟新叶中的POX、SOD和PAL,活性自接种后,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也高于对照;MDA含量的变化与3种酶活性的变化呈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2.
荧光假单胞菌CZ对TMV的抑制作用及其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烟草根际中分离到一株拮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生防菌荧光假单胞菌CZ,将其发酵液接种或喷施TMV寄主三生NN烟后进行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CZ发酵液与TMV混合后接种,其枯斑抑制率为91.5%;接种TMV的前、后24h喷施CZ发酵液,对TMV的抑制率分别为78.9%和30.5%.荧光假单胞菌CZ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获得活性粗蛋白,经阴离子层析、superdex-G-75凝胶层析和SDS- PAGE检测,分子量为39.4 kD.  相似文献   

3.
烟草漂浮苗花叶病毒病重要初侵染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花叶病毒病是烟草漂浮苗的一个重要病害.为了解该病的初侵染源,对苗盘和剪叶机进行了调查采样和检测接种.结果表明.病毒污染的苗盘和剪叶机上烟苗残留物样品当季可检测到TMV抗原阳性.温室内存放1年后,苗盘残留物仍然可检测到TMV抗原阳性,且接种枯斑寄主出现枯斑,用带毒苗盘育苗可使烟苗感染TMV.苗盘和剪叶机上残留物TMV抗原阳性与烟草团棵期部分田块花叶病发病率高于20%有关.这些结果表明,病毒污染的苗盘和剪叶机上烟苗残留物是漂浮苗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重要初侵染源.生产上要重视旧苗盘和剪叶机的清洗与消毒.  相似文献   

4.
用烟草花叶病毒诱发接种4种枯斑寄主:心叶烟、三生NN烟、珊西NC烟和蔓陀罗,可使接种植物对烟草花叶病毒、烟草蚀纹病毒及马铃薯X病毒的侵染表现很强的诱发抗性.这种抗性主要表现为处理的枯斑直径及枯斑数目比对照减少50%~75%.诱发抗性具有非特异性和广谱性.抗性在诱发接种后2~4天开始出现,7~8天达到最高抗性水平,且至少保持25天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杨酸(SA)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抗性,间接ELISA法检测诱导后烟草叶片的病毒含量,并用枯斑寄主的半叶法检测诱导抗性程度。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后烟草叶片内TMV含量明显降低,随着病毒挑战接种后时间延长,病毒含量增多,第28d普通烟叶片的病毒含量达到最大值。SA诱导处理后,处理叶片(T-SA)与其上部未处理叶片(N-SA)比较,枯斑数基本一致,均比对照处理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有良好抑制作用的多糖。【方法】采用半叶法,测定了云芝、金针菇、姬松、杏鲍菇、双孢蘑菇、灵芝、猪苓菌、蜜环菌、黑木耳、虫草、白桦茸和平菇等12种真菌多糖在枯斑三生烟(Nitcotiana tabacumvar.Samsun NN)上对TMV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其对烟草(普通烟NC-89)生长的影响。【结果】云芝多糖、猪苓菌多糖、虫草多糖和蜜环菌多糖对TMV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1g/L云芝多糖对TMV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提前48h多糖处理的预防效果高达92.12%。云芝多糖对烟草具有促生作用,1g/L云芝多糖处理烟苗的地上部鲜质量和最大叶面积增效最为显著,分别较对照提高30.98%和19.74%。田间小区试验表明,经云芝多糖处理后,NC-89烟株健壮整齐,烟叶浓绿光滑,茎围、最顶部叶片面积、产量及上中等烟比例均有所增加,其中1g/L云芝多糖处理烟株的最顶部叶面积、茎围和上中等烟比例分别较对照增加13.51%,9.88%和17.20%。【结论】云芝多糖能有效抑制TMV,并可促进烟苗生长,提高烟叶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7.
选择椒样薄荷、柠檬草、茶树、桉叶等4个不同芳香植物精油,在烟苗大棚漂浮盘育苗进入4~6叶期,对烟苗花叶病毒病(TMV)进行生态防控试验。结果表明:茶树精油、柠檬草精油对TMV病毒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烟草苗期TMV病毒病预防的生态制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水杨酸诱导的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杨酸(SA)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抗性.间接ELISA法检测诱导后烟草叶片的病毒含量.并用枯斑寄主的半叶法检测诱导抗性程度。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后烟草叶片内TMV含量明显降低.随着病毒挑战接种后时间延长.病毒含量增多.第28d普通烟叶片的病毒含量达到最大值。SA诱导处理后.处理叶片(T-SA)与其上部未处理叶片(N-SA)比较,枯斑数基本一致。均比对照处理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烟草漂浮育苗剪叶传播烟草花叶病毒的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三抗体夹心法(TAS-ELISA)研究了烟草漂浮苗中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通过剪叶操作传播的特点。试验表明,剪一次TMV新鲜病叶的带毒剪刀连续剪10棵健康烟苗,剪叶后第30 d花叶病的平均发病率为12.7%。苗盘试验表明, 每剪1盘苗后用漂白粉消毒剪刀1次的情况下,在每盘苗加入6株TMV病苗,剪刀剪叶1次,剪叶后第10 d平均发病率为13.0%~18.3%, 发病株数增加3.5~4.9倍,无症烟苗移栽后15 d,花叶病发病率可达65%~80%。在第1次剪叶前7 d,每盘苗挑选6株用稀释1.0×10-6倍的TMV病叶汁液摩擦接种,第1次剪叶后13 d(接种后20 d)留下病苗和拔走病苗处理带毒率分别为57.8%和37.8%。第3次剪叶后13 d(接种后47 d)带毒率都达到95.6%。在存在病株的情况下,剪叶传播烟草普通花叶病的效率很高。人工气候箱中,剪叶接种1.0×10-6 TMV病叶汁液,接种后11~12 d TAS-ELISA可检测出阳性,接种后20~24 d表现花叶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从长梗喉毛花[Comastoma pedunlulatum (Royle ex D. Don) Holub]中分离得到的3种化合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活性及其对烟草4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为研发有效防治TMV的植物源农药提供先导化合物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心叶烟为试验材料,设化合物处理(当药黄素、高杯喉毛花内酯A和异荭草素)、空白对照(CK)和药剂对照(8%宁南霉素)处理,采用半叶枯斑法测定化合物对TMV侵染的预防保护和钝化作用;以普通烟草栽培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设对照[空白对照(CK)和接种对照(CK+TMV)]、宁南霉素[药剂对照(PC)]、当药黄素、高杯喉毛花内酯A和异荭草素处理,利用防御酶检测试剂盒测定各处理烟草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先施用被试物后接种TMV,当药黄素、高杯喉毛花内酯A和异荭草素在100μg/mL时均减少TMV在心叶烟上的枯斑数目,对TMV的抑制率分别为50.05%、57.55%和61.73%,对TMV侵染均具...  相似文献   

11.
植物单宁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测试了从11种植物提取的单宁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任一植物的单宁质量浓度为5.000或2.500mg·mL-1时,与TMV混合10min后接种,其抑制率均达80%以上.(2)单宁质量浓度为5.000mg·mL-1时,与TMV混合后立即接种,其抑制率也均达80%以上,表明单宁与病毒粒体作用时间很短.(3)TMV与单宁混合,透析3d后,可恢复大部分侵染力;混合3d但未作透析处理,与混合10min的处理相比,抑制率下降,表明部分植物的单宁体外稳定性可能较差,与TMV粒体作用能力下降.(4)这11种植物的单宁对TMV体内抑制复制效果不明显.(5)大飞扬、杠板归、虎杖3种植物的单宁,在接种前先喷施心叶烟再接种TMV,可抑制病毒的初侵染;在接种前先喷施普通烟草K326再接种TMV,烟株发病期推迟3-8d.  相似文献   

12.
三叶鬼针草中黄酮甙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测试了从三叶鬼针草中提取的黄酮甙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酮甙对TMV具有明显的体外钝化作用,其质量浓度为100μg·mL-1时,对TMV的抑制率为91.3%,但对烟草体内病毒复制无显著的抑制效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黄酮甙与病毒外壳蛋白混合的泳带比对照明显滞后,表明黄酮甙可与TMV外壳蛋白结合,透析或萃取可使这种结合解离,使病毒恢复侵染力,说明黄酮甙对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用黄酮甙处理过的普通烟叶片,12h后接种病毒,可阻抑病毒初侵染,延迟病害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在同等光强条件下研究LED不同光质对虎雪兰组培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希望能够为植物生产类LED光源的参数设置和系统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RBW(红∶蓝∶白=6∶1∶1)处理下虎雪兰组培苗整株干重最大,为0.0982g;对照组W1(白色荧光灯)根部干重最低,为0.0823g。(2)RBG(红∶蓝∶绿=4∶2∶1)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分别为0.4380,0.1590, 0.0910g,利于虎雪兰中上述3种色素的合成。(3)B(单色蓝光)处理下叶片淀粉粒积累最少,为0.0622g,而其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却是最高的,分别为140.9971, 5.0014μg/g;而R(单色红光)处理下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低,分别为99.4557, 2.7269μg/g。综合比较其中RBG处理下虎雪兰组培苗长势最好,而R和B处理下长势相对较差,光质对虎雪兰幼苗生长代谢中的影响比较明显,LED光照系统可以替代荧光灯成为虎雪兰幼苗组织培养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育苗、造林试验和实验室测定,研究了奥地利黑松的生长特性及抗寒性.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幼苗根系发达,主根长、侧根粗壮、层次明显,鲜质量大,与乡土树种油松形成鲜明对照.苗木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油松;高生长较快的季节出现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生长量占全年总量的42.3%.31年生奥地利黑松的高生长速生期出现在第15~20年,生长量占树高的32.1%.与油松相比,奥地利黑松树高生长较慢,胸径大于油松,材积年生长量0.007 4 m3,是油松的2倍.人工冷冻处理,测定针叶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在-20~-40℃条件下,奥地利黑松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大于油松;用拟合的Logistic测算出组织的半致死温度(LT50),奥地利黑松的LT50为-16.2 ℃,油松的LT50为-17.9 ℃,其抗寒性比油松弱.针叶组织中较低的束缚水含量、K+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ABA含量是奥地利黑松抗寒性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用烟草花叶病毒弱毒株系N14预先接种,可以诱导烟草对病原真菌赤星病菌的系统获得性抗性(SAR),减轻病菌引起的赤星病。选择表现诱导抗性最强植株材料进行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通过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增强和巩固SAR性状,获得SAR组成性表达的突变体(constitutive expresser of SAR)ces2-1。除了抗病表型,ces2-1还组成性表达多种防卫反应基因。回交实验与遗传分析表明,ces 2-1是在野生型位点上的单基因显性突变。对ces 2-1与野生型进行mRNA差异显示分析,得到一个 ces 2-1独有、在野生型中缺少的转录本,与前人报道的烟草受过氧化氢诱导的一个基因片段同源。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了这个转录本的全长序列,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功能的初步测定,把这个基因命名为烟草受过氧化氢诱导的抗病相关基因(hydrogen peroxide induced 1,NtHPI1)。  相似文献   

16.
用植物源抗病毒制剂VA与烟草花叶病毒 (TMV)混合 ,经枯斑半叶法接种 ,结果证明 ,VA对TMV有较强的体外钝化作用 ,体外钝化后的枯斑抑制率为 80 .0 % ;用苯酚氯仿法提取TMV的核酸后 ,按一定的比例与VA混合 ,经枯斑半叶法接种测得枯斑抑制率为 43.8%~ 77.9% ;TMV与VA混合后用RNase处理 ,测得侵染率为 78.6 % ,比未用RNase处理的对照降低了 2 1.4% ,由此说明VA具有一定的体外脱衣壳作用 ;又经电镜观察发现VA可使部分TMV粒体发生断裂或粗细不均、略变弯曲等畸变现象。  相似文献   

17.
 以红花大金元烟草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嵩明、宜良两个烟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青霉菌灭活菌丝体(DMP)对烟草漂浮育苗成苗状况、生物学特性及大田苗期跟踪抗烟草花叶病试验,结果表明:在漂浮育苗基质中随着拌入DMP浓度的增加,烟苗株高、茎直径、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增加,但是,嵩明试验点当DMP处理浓度大于0.4g/株时烟苗株高和地上部干重下降。同时,当DMP处理浓度大于0.4g/株时与对照相比出苗时间推迟2~12d,出苗率降低8.6%~35.2%,成苗率降低10.7%~54.1%;而当DMP处理浓度小于0.4g/株时对出苗时间、出苗率和成苗没有明显影响。DMP苗期处理烟苗在大田期烟草花叶病病情指数明显降低,防治效果达50%~77%。综合成苗状况、烟苗素质,建议生产中DMP苗期处理的最佳浓度为0.1~0.4g/株。  相似文献   

18.
徐兴阳  董家红  端永明  张廷金  杨龙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86-19188,19229
[目的]探讨植物诱导抗病剂组合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控效果。[方法]在模拟病圃环境下,研究了6种植物诱导抗病剂的不同组合对烤烟栽培品种红花大金元的烟草花叶病的防控效果。[结果]多肽保与AHO 2种诱导剂的组合应用对控制TMV有良好效果,能明显推迟带毒隐症烟株TMV的发病时间,移栽后70 d对以清水和东旺毒消为对照的大田期烟株TMV的平均防效分别达到69.64%和43.25%,且在株高、叶数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叶片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烟苗携带TMV病毒与症状能否表现无直接相关性,带毒隐症烟苗只有在发病条件适宜时才会表现症状。带毒隐症烟苗栽后19 d内是TMV发病的高峰期,在育苗阶段与大田期施用有效药剂,以及移栽后促进烟苗早生快发是控制其发病的关键措施。[结论]为制定烟草花叶病的防控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云南大型真菌提取物及其多糖组分对TMV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云南的17种大型食用真菌子实体的浸提液及其多糖组分,用半叶法在心叶烟上分别从预防(施用提取物24h后接种病毒)、钝化(提取物与病毒混合后接种)、治疗(接种病毒24h后施用提取物)3个方面进行抗TMV活性检测。结果表明,16种食用菌子实体的浸提液对TMV有较好的预防和钝化作用,预防效果最好的真菌为火碳菌,预防效果达到99.95%。火碳菌、奶浆菌、扫把菌、白奶浆菌、美味牛肝菌、黄虎掌、黄牛肝、黑虎掌、冬瓜菌、红乳菇、北风菌的水浸液对TMV的钝化效果均在80%以上。火碳菌、青杆菌等9种食用菌的多糖组分与其子实体浸提液对TMV的抑制效果相似,表明其多糖组分具有抑制TMV的主要活性成分。实验真菌的治疗效果总体不如钝化效果明显,治疗效果在70%以上的有扫把菌、黄虎掌和冬瓜菌。其中,火碳菌和黄牛肝等对TMV抑制效果较好的食用菌及其多糖可作为环保型农药及生物保健产品的开发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