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白榆家系与无性系选效益的七年结果。它初步表明白榆个体选择的差异程度,提出了增益极大的选择育种的可能性,为选择白榆无性系造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台山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改良种子园营建于1988—1997 年,为评价该种子园无性系的遗传品质,项目组在种子园内采集无性系的自由授粉种子并营建子代测定林。文章根据1 块营建在台山市红岭种子园的湿地松子代测定林4、13、18 a 的生长性状数据,分析了改良种子园的现实增益,评价建园无性系的选择效果,选择新一轮的育种亲本,结果如下:3 个年份数据分析结果均显示,在生长量方面,改良种子园子代显著甚至极显著大于湿地松一代种子园子代,18 a 生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平均现实增益分别为3.09%、4.70%、15.08%;根据单株材积育种值选择出优良亲本无性系6 个,其育种值介于0.050 5~0.186 1 m3,其中有5 个亲本无性系的遗传品质已得到多次验证,可以作为新一轮的育种亲本甚至是核心育种亲本;新选优树15 株,其单株材积育种值介于0.114 9~0.276 9 m3,可充实到新一轮的育种群体中。  相似文献   

3.
台山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改良种子园营建于1988—1997年,为评价该种子园无性系的遗传品质,项目组在种子园内采集无性系的自由授粉种子并营建子代测定林。文章根据1块营建在台山市红岭种子园的湿地松子代测定林4、13、18 a的生长性状数据,分析了改良种子园的现实增益,评价建园无性系的选择效果,选择新一轮的育种亲本,结果如下:3个年份数据分析结果均显示,在生长量方面,改良种子园子代显著甚至极显著大于湿地松一代种子园子代,18 a生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平均现实增益分别为3.09%、4.70%、15.08%;根据单株材积育种值选择出优良亲本无性系6个,其育种值介于0.050 5~0.186 1 m~3,其中有5个亲本无性系的遗传品质已得到多次验证,可以作为新一轮的育种亲本甚至是核心育种亲本;新选优树15株,其单株材积育种值介于0.114 9~0.276 9 m~3,可充实到新一轮的育种群体中。  相似文献   

4.
该项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我国开展林木无性系育种的可能性和潜力,开辟林木树种改良的新途径。针对世界集约经营林业的发展对传统林木育种的冲击,笔者1974年首先提出了“有性杂交创造变异和无性系选育利用”、“群体基础上的无性系选择和无性系选择基础上的群系利用”的理论,并根据这些理论研究了杉木、白榆、刺槐、油茶等树无性系选育策略和应用技术。历经15年,取得了显著的遗传增益:刺槐、白榆优良无性系材积生长超过对照40—70%;油茶亩产油量成倍增加;多无性系造林60万亩,证明林木无性系选种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遵循林木育种学原理,通过调查研究和选择育种试验,探讨从优良种源区选择优良林分,优良林分中选择优良单株的选择原则、方法和标准,获得遗传增益46%的选择效果,是国内外罕见,达到第三代种子园增益预估值。为建立采种母树林、高世代种子园和无性系造林提供科学依据和丰富的育种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第一代改良无性系种子园建园材料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马尾松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为研究群体,在对园内无性系及其子代家系测定数据分析基础上进行无性系再选择,重建改良代种子园。结果表明,子代生长量与当代无性系产籽量和雌雄球花量,在家系与无性系水平上差异极其显著,且不同程度受遗传控制,具有一定选育潜力。采用综合评定和独立淘汰相结合的方法,能实现性状兼优的无性系再选择。以一代(CK1)为对照,从160个无性系中再选择30个无性系建立的改良代种子园育种效果显著,其遗传增益估值,8年生子代材积提高10.9%,产籽量和雌、雄球花量分别提高49.1%、18.9%、7.6%;以母树林混合种(CK)为对照,2个选择阶段,8年生子代材积累计遗传增益估值18.1%。  相似文献   

7.
<正> 杉木无性系育种是用科学的育种程序选出优株,是用无性繁殖产生后代的方法,此后代保持了优株的优良特性。此法比用有性繁殖可获得更高的遗传增益。我场自1978年开展杉木无性系育种试验以来,已用杉木无性系造林8.67公顷,并初选出190个杉木无性系。一、选优方法(一)单系和多系选择相结合我场从1973年以来,已筛选出杉木优良家系8个,最佳种源2个,从这些材料营造的2—8年生的杉木幼林中,进行单系选择,入选率一般为0.1—0.3%。1983年从三年生的优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毛白杨三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应用染色体加倍、种间杂交和花粉辐射技术,成功选育出了20个回交杂种异源三倍体无性系,最优三倍体无性系8年生单株材积达到了0.36m3,超过一般二倍体的2.55倍.由此表明,育种材料的遗传组成和育种方法是获得较高遗传增益的基础.二倍体选种增益一般为45%,回交杂种增益为155%,而异源三倍体最优无性系的增益为255%.  相似文献   

9.
刺槐无性系选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从事刺槐良种选育研究10几年,根据该树种的特性和经营方式,进行了不同育种途径的对比试验,肯定了刺槐无性系育种的速效性;选育出8个无性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增益显著;提出的刺槐无性系育种程序和无性繁殖系列技术,具有明显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新西兰辐射松遗传改良的经验:通过早期选择使其育种周期缩短为14~15年;经过高世代的选择,建立控制授粉种子园,使其增益达27%~32%;无性系林业的发展现状及无性繁殖技术的5个要点。同时论述了无性系林业潜在的4大问题,最后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5点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无性系选择是一种生产活动,它的任务是为造林迅速提供大量低成本的改良苗木,而不是育种,它能达到最高的遗传增益。杉木幼苗极易无性繁殖,因此,由种源选择、个体(混合)选择和家系选择过渡到无性系选择是必然的发展。建立采穗圃的枝术已经解决了,杉木无性系选择已经到了可以在造林中广泛使用的阶段。杉木无性系选择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把采穗圃看做种子园,直接用优良家系或优良种源实生苗营建采穗圃,用扦插苗造林。第二步是结合造林进行无性系测验和选择,使增益不断提高。本文所建议的方案比重建种子园式每年进行控制授粉以生产优良家系种子的方法要省时间、土地和经费,手续更简单,并能保证后代具有更高的增产效果,能迅速使我国杉木造林用苗良种化。  相似文献   

12.
红松半同胞家系生长分析与改建种子园增益估算王行轩,张安,王伟,庞志慧(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117114)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珍贵的用材树种之一。在红松原始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建立无性系种子园通过子代测定后再进行选择,逐步提高遗传增益是当今选择育种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种子园优良无性系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马尾松种子园132个无性系种子产量性状调查与木材比重测定及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8年生生长性状调查,在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基础上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优良无性系的选择,入选率为20%。结果表明:对马尾松种子园无性系再选择,以营建改良代种子园是可行的。8年生子代材积可获得改良增益10.6%,木材比重可获得4.6%的增益,种子园单株产种量可获得增益37.5%,选择效果明显,达到提高种子园产量、增加改良增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木种子园建设与管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园时种子园园址选择、优良亲本的选择、优良无性系或家系选择和配置以及种子园经营管理等几个方面探讨中国种子园发展现状,深入分析种子园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今后研究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种子园亲本和园址选择的重要性;优良家系或无性系配置应同时兼顾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增益;种子园经营管理中应树立良种价值观,注重种子产量和品质的保障;种子园发展中应重视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5.
杉木初级种子园是用表型优树建立的。各无性系遗传素质如何?增益多少?都是科研工作中的新课题。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探讨提高选择育种效果的程序和方法,并为建立高一级种子园准备繁殖材料,从1976年起,陆续对排牙山林场1973年用45个无性系建立的种子园,开展子代测定,现将测定结果综述如后。材料和方法种子园无性系子代苗期测定主要于1977~1979年间进行,试验材料为母树嫁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个油桐优良单株后代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正安39株油桐优树中选择20株进行子代及无性系测定,6年的观察研究表明,2号、5号家系为优良家系,家系遗传增益达12.9%;5号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遗传增益达27.7%。5号优树在群体子代和无性系测定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遗传品质和较高的遗传增益,应加速利用。  相似文献   

17.
白榆无性系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白榆群体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个体选择和无性系测定的研究结果。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多点方差分析表明,进行无性系选择是有效的,其无性系问方差分别为72.7%、55.2%、92.5%,无性系×地点交互作用方差,树高为22.7%,胸径为40%。采用Wrickl(1962)的方法计算遗传稳定性;提出无性系选择的增益即为过去的选择已获得的和对现有无性系进一步选择获得的增益;经单一地点和多地点方差分析,生产力和遗传稳定性单项指标及多性状综合选择,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其材积平均增益为54.8%。  相似文献   

18.
从攀西地区6个麻疯树种源中选择出48株优树,通过嫁接形成无性系,48个无性系保存在无性系种子园内。对无性系苗期接稳生长量、直径进行多重比较,重复力估算和遗传增益分析。结果表明:48个无性系接穗长度重复力为0.91,接穗直径重复力为0.85。经多重比较,RH—D也5无性系苗期接穗的长度极显著高于其他优树无性系,遗传增益达9.02;HL—Sdh2、HL—Sdh1、YB—Gy4、RH—Dt8、HD-Hcp3、YB—Gy5、YM—11和YB—Cy3的优树无性系在苗期接穗长度显著高于48个无性系苗的总平均值,遗传增益为2.48—4.68之间;HL-Sdh2与YB—Hb的优树无性系苗期接穗的直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优树无性系苗,遗传增益达0.31;YB—Hb、RH—Dt25、HL—sdhl、HD-Hcp3、YB—Gy4等5个优树无性系苗期接穗的直径显著高于48个无性系的总平均值,遗传增益在0.14-0.21之间。经过综合比较,初步选择出RH—Dt25、HL—Sdh2、HL—Sdh1、YB—Gy4、RH—Dt8、HD—Hcp3、YB—Gy5、YM—11、YB—Gy3和YB—Hb等10个苗期接穗长度或接穗直径显著高于48个无性系苗总平均值的优树无性系在麻疯树育种中作为重点观察和测定材料。  相似文献   

19.
脂材兼用型思茅松无性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出脂、材兼用型思茅松无性系,进行无性系繁育及推广种植,同时为下一代育种群体补充育种材料,本研究通过对17 a生的40个高产脂思茅松无性系的生长及产脂力测定,分析其生长、产脂性状变异规律,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显示:产脂力及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63.06%及35.56%,其产脂力和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材积)在无性系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生长性状和产脂力的无性系重复力均较高(0.83~0.93)。各性状受较高的遗传调控,遗传稳定性高,从中选择优良无性系是可行的;初步选择出3个脂材兼用型思茅松优良无性系(87,83,91),这3个无性系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材积和平均产脂力达14.91 m、19.72 cm、0.204 m~3和72.24 g/10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为22.0%、22.6%、71.4%和321.5%,增益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0.
观测北京、河北、河南3地点的13年生毛白杨无性系试验林,无性系间的树高、胸径、木材密度、纤维长度等性状的差异均极显著;无性系的遗传稳定性、生长适应性、主干通直系数、树体形态系数、抗病虫指数等性状存在一定差别。材积生长量无性系×地点交互作用极显著,无性系间生长型不同(“广适型”、“高产型”、“低产型”)。无性系的材积生长量、木材密度、主干通直系数、树体系数和抗病虫害指数的重复率分别为0.580、0.536、0.390、0.411和0.500,性状经济权重分别为0.35、0.25、0.10、0.10和0.20,建立多功能型无性系的选择指数,其综合育种增益比对照品种≥15%为中选优良无性系新品种。为北京、河北、河南分别选育出8个、7个和6个优良无性系,平均综合增益分别提高23.9%、24.9%和21.0%;3个地点都中选的37、351、9832和1012等优良无性系的平均综合育种增益提高25.1%。所选无性系皆为雄性,显著提高了城乡绿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