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精养程度的逐年提升,对虾养殖的自我污染和病害的传播蔓延也日益加剧,严重危及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索和开发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通过优化和改善池塘养殖环境,减少对虾养殖废水的排放,提高对虾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推动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能快速分解水中有机物,杀菌力较强.臭氧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可通过其氧化反应起到灭菌、分解有机物和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的作用,从而净化和改善池塘养殖水质.近几年,臭氧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广泛.孙广明等(2000)曾采用臭氧处理水进行海胆育苗及单细胞藻类培养试验;陈淑琴等(2001)曾利用臭氧处理水开展虾、蟹幼体培育试验;柳超等(2009)将臭氧水处理技术应用于凡纳滨对虾的养殖生产;他们的试验研究均取得明显的效果,为臭氧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应用积累大量的有用数据.本试验通过在凡纳滨对虾的精养池塘中通入微量臭氧,监测养殖水质的变化情况以及对虾摄食生长状况,探讨臭氧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对养殖水质和对虾养殖效果的影响,为臭氧在水产养殖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蓬勃发展起来的水产养殖业,特别是水产育苗这一环节,遭受到水源污染的威胁,使养殖业危机四伏。现行的养殖技术已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革新。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水产工厂化养殖应用臭氧技术方面才刚刚起步。 臭氧(O3)是氧气(O2)的同素异构体。在水中时刻发生还原反应,产生中间物质单原子氧(O)和羟基(OH)。单原子氧(O)氧化能力极强。羟基(OH)是强氧化剂、催化剂,羟基的氧化还原电位为2.80V,与已知最强的氧化剂──氟的氧化能力相当。它可以分解一般氧化剂难以破坏的有机物。单原子氧(O)…  相似文献   

3.
臭氧在水族馆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集约化滋润养殖和水族馆闭路水循环的水处理中,利用臭氧具有高效、快速的氧化能力,使有机物降解,有毒物质分解,微生物得到控制,从而取得水质净化的功效。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用臭氧进行水处理的优点,对水质改善2的作用机理,臭氧的制作工艺,以及臭氧在赤潮水解毒、防治鱼病、贝类净化等方面的用途。  相似文献   

4.
虾体体长达到7-8cm以后的中后期对虾养殖池塘, 由于投饲量的增加,对虾排泄物逐渐累积,加上死亡的藻类,以及残饵、池底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等共同影响,使池塘水质、底质、微生物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对虾白斑病(WSSV)的危害,单一进行对虾养殖成功的几率很小,主要原因是虾、蟹的排泄物及残饵在水中氧化分解,转化为有机物,易使池水富营养化,导致单细胞藻类在池水中大量繁殖,致使池水的透明度降低,pH值升高,不利于虾蟹的生长。在池塘中将三疣梭子蟹、南美白对虾、菲律宾蛤子进行立体生态综合养殖,使养殖池塘水体中的有机物促进单细胞藻类的生长,为放养贝类的提供了丰富优质的饵料,促进了贝类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水产养殖业尤其是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方式也由半集约化向高度集约化发展,养殖水体的污染日益严重。我国传统的对虾养殖以池塘养殖为主体,采用"三塘合一"的养殖模式,对虾的摄食、排泄和活动在同一个池塘里完成。常因池中残饵、水生生物排泄物及尸体等的腐败、分解,引起水质恶化,产生有害物  相似文献   

7.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pH值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结果表明:养殖中后期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对虾、微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产生的CO2影响较大,水体pH值基本稳定(通常〈7.5),施加石灰调高pH值只能维持较短时间。  相似文献   

8.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关键性产业,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我国的对虾养殖种类主要是以养殖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为主。80年代中后期以及90年代,随着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突破,斑节对虾养殖在我国南方兴起,尤其是1992~1993年对虾白斑综合症(white spot syndrome,WSS)在我国暴发后,斑节对虾养殖得到迅速恢复并成为90年代我国南方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是我国近年来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养殖范围最广的品种。2000年以后,凡纳滨对虾养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大力推广,养殖面积以及养殖产量在我国占居主导地位,从南方的海南省到北方的辽宁省,从沿海到内陆,共有24个省市自治区养殖。但是随着对虾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对虾单产面积的不断提高,对虾养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凸显出4个安全问题,即养殖安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9.
纵观全球养殖对虾产业现状分析我国对虾产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当前世界养殖对虾的概况,我国对虾养殖业回顾及发展经验,我国对虾养殖业进入调整阶段和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客观分析了对我国虾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对我国对虾养殖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由于篇幅较长,本刊将分两期进行连载。本期主要介绍世界养殖对虾概况及我国对虾养殖业回顾。  相似文献   

10.
浅析浙江省海水围塘对虾养殖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塘养殖是海水养殖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是以养殖对虾的方式而发展起来的海水养殖业。对虾也一度成为我国海水围塘养殖的主导产品,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90年代初全国围塘对虾养殖面积200余万亩,对虾年产20余万吨,连续六年居世界养殖产量的首位。但自从1993年以来,连续发生蔓延全国的病毒性虾病,围塘对虾养殖业由此步入低谷,损失极为惨重。1994年至1995年全国对虾产量仅为6-8万吨。为了重振对虾养殖业,提高海水围塘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海水围塘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各级领导、广大科技人员和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虾养殖业快速发展,对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起着重大作用,但我国对虾养殖形势也很严峻,其最主要问题是发病严重,给对虾养殖产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环境的恶化和底质污染是对虾发病最主要原因之一,为此,特谈谈改良底质在对虾养殖中的意义和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虾白斑综合征(WSS)和桃拉综合征(TS)是危害我国对虾养殖业的两大病毒病。1993年起我国养殖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中先后暴发白斑综合征,造成重大损失,为恢复对虾养殖产业,我国引进并推广了对白斑综合征有较强抗性的南美白对虾,1998年后该虾在我国逐步形成规模养殖,产量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3.
对虾养殖业的自身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几年,虾病的暴发与流行,使我国对虾养殖业滑入低谷。近年来,由于对虾养殖技术的进步,养殖方式的改进和病害防治水平的提高,对虾养殖业出现复苏。然而,生态环境污染仍然是制约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除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之外,对虾养殖业的自身污染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对虾养殖业的自身污染 对虾养殖通常可以分为粗养、半精养、精养和超精养等方式。除了粗养很少投饵或基本不投饵外,其余养殖方式均需人工投饵喂养。饵料的大量投入,使虾池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有机污染。不论采取哪一种养殖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排换水问题。据估算,每生产1吨对虾,平均需要使用8.6万吨海水,其用水量高居各类养殖业的榜首。对虾养殖水的大量排放,在污染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二次自身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苟中华 《齐鲁渔业》2004,21(3):20-21
21世纪,我国对虾养殖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全国对虾养殖面积已经超过22万公顷,全国对虾养殖总产量达到30万吨。但是,我国的对虾养殖业面临着能否健康发展和如何健康发展的严峻课题,其核心在于怎样尽快解决好量多质次的矛盾,如何做到对虾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与养殖对虾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庞雄明 《海洋渔业》2003,25(1):27-30
80年代我国的对虾养殖,似雨后春笋发展起来,1992年我国对虾养殖产量达22万t,成为世界养虾大国。1993年全国暴发了对虾流行病,对虾养殖业受到严重打击,产量大滑坡,经济损失巨大,经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科技人员共同攻关,摸索了防治病害的措施,虾病有所控制,使对虾养殖业重振雄风。2001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达到30万t,估计2002年产量仍会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海水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技术是指通过引入鱼、虾和贝养殖品种,鱼类生活在水体中下层,虾和贝生活在水体下层,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鱼类摄食对虾的残饵、粪便等有机物,降低了水体化学耗氧量。对虾和贝类在埋栖运动和呼吸时,可以增强底泥和水体的气体交换,促进底泥有机物质的氧化和无机盐的释放,提高虾池氮、  相似文献   

17.
臭氧改善水产养殖水体质量的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养殖水体日趋恶化已成为制约渔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亟待改善。由于臭氧的强氧化性和无二次污染特性,在臭氧水处理原理的基础上,把臭氧用于改善水产养殖水体质量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对臭氧改善水产养殖水体质量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索,探索了臭氧在水中分解机理,及其氧化降解有毒有害物质氨氮、硫化氢、蓝绿藻、致病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为臭氧氧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臭氧消毒是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水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臭氧的物理、化学性质,论述了臭氧制造、水中溶解及水中溶解浓度的检测方法。结合国内外有关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分析了臭氧在工厂化水产养殖水处理中的一些作用和应用特性。介绍了臭氧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消毒杀菌、氧化有机物、凝聚悬浮物、除臭与除色方面的作用,阐明了臭氧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南美白对虾是我国主要的养殖对虾种类,2015年产量超过162万吨,占养殖对虾总产量86%以上[1]。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出现了生长速度慢、规格参差不齐、病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2]。特别是2015年南美白对虾养殖行业经历了一次大萧条,大部分养殖户养殖失败亏损。据调查,2015年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盈利者不超过20%[3]。为了提高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利用率,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经济效  相似文献   

20.
最近,全国对虾养殖专家顾问组的部分专家对我国对虾养殖业进行了专门调查,他们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虾养殖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近期对虾养殖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成本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