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史冬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651-6652
[目的]探索藜种子萌发对酸雨胁迫的响应。[方法]藜种子消毒后,分别用pH值为7.0、5.5、4.5、3.0、2.5的模拟酸雨溶液浸泡24h,然后放入加有相应的模拟酸雨溶液培养皿内进行培养。10 d后记录种子发芽数,测量P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随着pH值的下降,藜种子发芽率降低。对照组的最高,pH值5.5处理组次之,pH值2.0处理组最差。pH值2.5处理组的发芽率下降45.07%,pH值3.0处理组的发芽率下降17.54%。酸雨对发芽势的影响与发芽率相同。POD酶活性变化是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高后降的变化趋势。各处理组的MDA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再升高的变化规律。[结论]模拟酸雨对藜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酸化程度的提高抑制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2.
冯春  汪龙眠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49-8152
[目的]采用直接和经高温预处理2种方式进行污泥蚯蚓堆肥,考察温度、含水率随堆肥时间的变化规律,比较2种方式的异同。[方法]通过加入不同物料(稻壳、锯末、磷矿粉、粉煤灰、菜叶、果皮)改变污泥蚯蚓的有机质配比,观察pH、有机质含量和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蚯蚓堆肥处理城市污泥的最适宜温度是20℃左右;蚯蚓堆肥过程中的含水率控制在55%~70%;蚯蚓堆肥原料有机质含量控制在40%~60%;采用半腐烂的菜叶和果皮调节pH,使蚯蚓和微生物在中性和偏碱性条件下生活;经高温堆肥一次发酵预处理后的蚯蚓堆肥污泥电导率始终呈下降趋势,直接蚯蚓堆肥污泥电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结论]普通和高温预处理下污泥蚯蚓堆肥可行,堆肥影响因素变化各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培养基酸度对皂荚茎段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3.5或5.8的MS培养基中,皂荚茎段培养一定时间后,培养基pH值均有所下降,降低的幅度与接种的试管苗数目有关。初始pH值不同(3.5或5.8)的MS培养基中茎段的分化率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王守海  董然  赵国禹  李金鹏  郭云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31-19432,19470
[目的]研究长白山橐吾的耐热性,为其在夏季高温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白山4种橐吾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高温胁迫时间下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橐吾品种膜透性迅速升高,POD和S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脯氨酸含量不断升高,其中耐热品种POD和SOD活性高于热敏感品种,且下降幅度低。[结论]白毛橐吾、狭苞橐吾、蹄叶橐吾可以耐受短暂高温,能够在城市安全越夏。  相似文献   

5.
马琳娜  吴林  刘海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434-8435,8461
[目的]研究越橘品种"北陆"和"蓝丰"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反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2年生半高丛越橘"北陆"和高丛越橘"蓝丰"为试材,研究2种类型越橘在不同的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反应。[结果]在不同的水分胁迫条件下,"蓝丰"和"北陆"的SOD活性值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处理第7天2个品种的中度水分胁迫处理的SOD活性值均达最高值;2个品种的脯氨酸含量随着水分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蓝丰"和"北陆"的MDA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下降幅度顺序为严重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正常水分处理;2个品种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SOD、脯氨酸、MDA和可溶性糖含量与越橘的抗旱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贺红早  许丽春  张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26-16827
[目的]为鸡油菌的驯化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野外采集鸡油菌,分别配制10种不同pH值和活性碳添加量的培养基对其进行培养,25℃连续培养45d,通过测定不同处理菌丝体的生物量,研究培养基pH值和活性碳添加量对鸡油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培养基过酸、过碱都会抑制鸡油菌菌丝体生长,培养基pH值为6.0时,鸡油菌菌丝体干重最大,为40.3mg/瓶,增殖倍数为26.85倍;活性碳对鸡油菌菌丝体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培养基中活性碳含量为0.03%时,鸡油菌菌丝体干重最大,为65.7mg/瓶,增殖倍数为43.77倍。[结论]鸡油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pH值为6.0,活性碳添加量为0.03%。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堆肥过程中温度、pH、有机碳、全量养分(全氮、全磷、全钾)和C/N的动态变化。[方法]以蟹味菇菌渣作为主要堆肥原料进行高温堆肥试验,设置:纯菌渣(T_1)、菌渣∶猪粪=8∶2(T_2)、菌渣∶猪粪=6∶4(T_3)、菌渣∶猪粪=5∶5(T_4)、菌渣∶羊粪=6∶4(T_5)、菌渣∶猪粪∶水稻秸秆粉碎物=6∶2∶2(T_5),研究堆肥过程中温度、pH、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和C/N的动态变化。[结果]堆体温度在4 d后均达到50℃以上,保持高温30~40 d后开始下降,其中50℃以上持续时间T1处理高达40 d,而T_2、T_3处理仅为27 d;堆肥pH呈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由开始的偏酸性(pH 5.5~6.7)到堆制结束时呈弱碱性(pH 7.5~8.3);堆制过程中有机碳持续缓慢下降,至堆肥结束时不同处理平均下降了53.9%;堆肥全氮含量在9 d前均先快速上升,在9~45 d缓慢下降;菌渣的比例越高,堆制前后全氮增加幅度越高(T6除外),而全磷和全钾随着堆肥进程而逐渐被浓缩,至堆肥结束均表现为T_3和T_4处理较高,而T_1和T_5处理较低。[结论]综合考虑堆肥质量和堆期等因素,利用蟹味菇菌渣为主要原料大规模化生产有机肥,T2和T6处理的配方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徐亚姣  李长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10-13012
[目的]为马铃薯茎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含水量的马铃薯茎叶中添加不同生物制剂青贮,通过感官鉴定和营养分析,研究不同生物制剂对青贮马铃薯茎叶品质的影响。[结果]未预干马铃薯茎叶在处理A181中的青贮效果最差;预干马铃薯茎叶在处理A184、A185、A186中的青贮效果优良。未预干马铃薯茎叶在各处理中的pH值一般高于预干马铃薯茎叶。与对照相比,青贮马铃薯茎叶的干物质含量的下降幅度依次为:酶制剂组〉混合制荆组〉乳酸菌制剂组;其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幅度依次为:酶制荆组〉混合制剂组〉乳酸茵制剂组:其NDF含量的下降幅度依次为:酶制剂组〉混合制剂组〉乳酸茵制剂组;其ADF含量的下降幅度依次为:酶制剂组〉混合制剂组〉乳酸茵制剂组。[结论]通过添加不同生物制剂及降低含水量能大大改善青贮马铃薯茎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陈云风  黎世龄  李晓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38-1339,1374
[目的]探讨MS培养基不好凝固的原因。[方法]通过分析琼脂浓度、培养基pH值、灭菌时间及温度、碳源、活性炭、晃动培养基对MS培养基凝固效果的影响,研究影响MS培养基凝固效果的因素。[结果]MS培养基的凝固效果主要是受琼脂浓度和培养基pH值影响。在琼脂浓度低于0.6%或培养基pH低于5.50时培养基均不能很好地凝固。碳源、灭菌时间、灭菌温度、活性炭、晃动培养基等因素均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培养基的凝固效果,主要是因为它们在灭菌过程中改变了培养基pH值效应。灭菌温度达130℃以上或灭菌时间超过25 min时均显著降低了培养基的凝固效果。[结论]培养基的pH值和琼脂的浓度是影响MS培养基凝固效果的2个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对芒果贮藏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伟  胡波  尹秀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31-6133
[目的]寻找绿色、实用和廉价的芒果贮藏途径。[方法]以海南产香芒和象牙22号为供试材料,通过高温短时和低温长时2种手段对芒果进行热处理,测定芒果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度和硬度,研究热处理对芒果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高温热处理能降低海南产香芒的呼吸强度,使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值较对照低,而硬度比对照高。对于象牙芒,高温热处理能在短时内迅速增强其呼吸强度,并使其呼吸峰提前出现,与此同时使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pH值较对照显著升高,硬度明显下降。[结论]热处理温度与处理时间以及交互作用都会对产品的贮藏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詹萍  吴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846-5847
[目的]寻找产纤维素酶的高产菌。[方法]通过固体培养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获得产纤维素酶的菌株,通过考察培养基、生长温度、pH值、产酶时间等主要的影响因子及酶学特性对产纤维素酶酶活较高的菌株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筛选得到了产纤维素酶活较高、稳定性较好的菌株B5。通过对B5菌的研究,发现其最适生长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生长pH值为7.5,产酶的最佳时间为72h;通过对其酶学特性的研究,发现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7.5,酶在pH值为7.0~8.0范围内稳定性较高。[结论]初步确定了B5菌的生长特性和酶学特性,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史俊  赵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27-728,737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种子的液体悬浮培养方法。[方法]以MS为基础培养基,设计了不同浓度的基础培养基、激素、天然附加物、pH、蔗糖等5个影响因子的15种培养液配方,筛选出铁皮石斛最适的液体培养条件。[结果]适中的无机盐浓度,NAA、较低的pH值、较高的蔗糖浓度以及适量的土豆汁都有利于铁皮石斛种子的萌发;试验优选出的相对适合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1/2MS+0.5 mg/LNAA+80 g/L土豆汁+45 g/L蔗糖。[结论]筛选出了相对较合适的培养基配方,为铁皮石斛栽培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5种配方对草履虫生长及种群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英春  肖友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199-7200
[目的]筛选适宜草履虫生长及繁殖的最佳营养配方及环境条件。[方法]采用5种营养配方,即配方Ⅰ-稻草煮剂培养液、配方Ⅱ-菠菜叶+稻草煮剂培养液、配方Ⅲ-稻草煮剂+牛奶液培养液、配方Ⅳ-0.1%蜂蜜培养液和配方Ⅳ-小麦粒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并对草履虫生长发育和种群密度及理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培养时间最短的是配方Ⅲ,仅用2d就可得体长为90~210μm,体宽为加~30脚,每毫升水样含1000~3000个草履虫,纯度也很高,能够用于纯培养,用该配方培养草履虫效果最佳。草履虫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最适繁殖温度在10~30℃。pH值在5.0~10.0的范围内,草履虫的生长状况都较好,但最适合于在中性略偏酸的环境中生长。[结论]该研究为草履虫的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光合细菌的海水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海水培养光合细菌进行培养基选择和培养条件优化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矢木修身培养基是海水培养光合细菌的最佳培养基;最适宜光合细菌生长的条件是温度在30~35℃,光照强度在2 000~3 000 lx,接种量在20%~25%,空气体积分数为5%,初始pH值在7.0~7.5。[结论]光合细菌在最适宜的条件下5~6d即可培养成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海洋产几丁质酶微生物最佳的发酵组合。[方法]从唐山港曹妃甸港区海泥中分离筛选出2株几丁质酶活性强的菌株,研究不同的培养条件、诱变及组合发酵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通过紫外诱变产生的菌株的透明圈较大,直径在3~4 mm,但数量不多;培养基碳源以胶体几丁质最好,产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在32℃;pH在7.0~8.0产酶量最高;以蛋白胨和酵母粉为氮源对产酶的效果明显;添加Mn2+的培养基产酶能力最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诱变的菌株组合发酵产酶后,几丁质酶活性显著提高。[结论]在组合发酵中,选取高产酶培养条件、不同来源的菌株混合培养对组合发酵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武思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008-11009
[目的]筛选贵州当地的产酱香细菌,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研究。[方法]从豆豉样品中分离菌株,制作种子液接种于黄豆培养基,发酵完成后,通过感官判定选取产酱香效果较好的菌株保存。选取发酵时间、培养基起始pH、培养温度作为培养条件,利用正交试验对这3个因素对菌株活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到产酱香菌株GX-16,培养时间对其生长活力影响最大,培养温度其次,培养基起始pH影响最小;GX-16菌株最佳培养条件为:以LB液体培养基作为种子液培养基,培养基起始pH为7.5,培养温度为35℃,在15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结论]从贵州大方、黔西采取的豆豉样品中分离到产酱香菌株GX一16,为贵州产酱香细菌种质资源和产品开发及政良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汪安云  雷丽萍  夏振远  柴家荣  王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75-18476,18483
[目的]探明3株降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的内生细菌菌株W1、W2、W3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设置时间、温度、pH梯度,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液的生长情况。[结果]W1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8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32℃,最适pH为7.0;W2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为6.5;W3的最佳培养基为TSB,最佳培养时间为16 h,最适培养温度为25~28℃,最适pH为6.0。[结论]该研究为菌株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2种野外采集白腐真菌菌丝产漆酶液体培养基。[方法]对2种采集的白腐真菌轮纹韧革菌(Stereum ostrea)和朱红密孔菌(Pycnoporus cinnabarinus)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白腐真菌菌丝,应用ABTS法测定其产漆酶活性,研究碳源、氮源、金属阳离子、p H、温度、转速对白腐真菌产漆酶的影响。[结果]轮纹韧革菌最佳培养基是葡萄糖20.00 g、硝酸钾5.00 g、NaH_2PO_45.00 g、Cu SO41.00 g、初始p H 6、温度25℃、转速170 r/min,在第11天其产漆酶活性达到最大,为1.557 U/m L,是PDA液体培养基产漆酶活性的2.7倍。朱红密孔菌最佳培养基是麦芽糖25.00 g、酵母膏5.00 g、NaH_2PO_41.00 g、KCl 2.00 g、初始p H 7、温度30℃、转速200 r/min,在第9天其产漆酶活性达到最大,为1.478 U/m L,是PDA液体培养基产漆酶活性的2.3倍。[结论]筛选出2种野外白腐真菌产漆酶最佳培养基,为漆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哈茨木霉30371在自然情况下的培养条件。[方法]将哈茨木霉30371的孢子悬液在液体培养基中摇床振荡培养,研究培养温度、pH值、无机离子、各种碳源和氮源等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麦麸培养基中哈茨木霉30371的菌丝干重最高,其次是玉米粉培养基、PDA培养基,豆饼粉培养基最低。哈茨木霉30371在22~34℃下均能生长,22℃为其最适生长温度;在pH值4.0~8.5均能生长,最适pH值是5.5。各因素对哈茨木霉30371生长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NH4)2SO4>KH2PO4>MgSO4.7H2O>麦麸、豆饼粉。[结论]哈茨木霉最适的发酵条件为:在麦麸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温度22℃,自然pH值,2.00%麦麸,1.00%豆饼粉,1.00%(NH4)2SO4,0.25%MgSO4.7H2O,0.50%KH2PO4。  相似文献   

20.
利用啤酒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优化絮凝剂产生菌培养条件,以期获得价廉、高效的絮凝剂。[方法]从某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了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127号菌种,采用啤酒废水作为廉价培养基,对絮凝剂产生菌127号菌种进行培养,优化其培养条件,考察外加碳源、氮源、培养基pH值、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菌株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将啤酒废水稀释10倍后,BOD5为7880 mg/L,无需另外添加碳源,添加尿素1.0 g/L,总氮约为540 mg/L,最佳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5.0,最佳培养时间为48 h,絮凝效果最好,达96.8%。[结论]啤酒废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直接利用啤酒废水作为培养基絮凝剂产生菌127号菌种进行培养,其高岭土悬液絮凝率也达到88.2%,可以大大降低培养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