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体系设计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3,(6):62-69
为了满足全国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的需要,国家于2009年启动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并于2012年完成。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按照湿地国际公约要求的调查类型和8 hm2的起调面积,利用"3S"技术与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重要湿地开展了湿地动植物、水文水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受威胁等情况详查,获取了我国湿地资源现状。介绍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技术体系,展示了部分调查成果,并且分析了国家两次湿地资源调查间隔期内湿地资源及其生态状况等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青海三江源区湿地状况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自然湿地分布的特性以及保护整体性角度出发,将三江源区范围确定为青海省内的长江流域全部、西南诸河的澜沧江二级流域全部以及黄河流域的龙羊峡以上二级流域组成的一个连续区域。统计计算了三江源区内面积≥100hm2的湿地类型、面积和流域分布。分析了湿地资源受威胁状况,并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殊情况,提出了湿地保护对策,为三江源湿地的系统保护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湿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4年美国IKONOS卫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结合野外调查情况,调查了南京市湿地类型、面积及其分布状况,并分析了南京市各类湿地面积近十多年来的变化情况,及南京湿地存在的主要威胁因素,提出了合理保护开发南京湿地资源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沿黄湿地资源及其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摸清了湿地的类型、面积以及分布情况,分析了湿地面临的威胁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湿地资源的类型和面积、受威胁因子、保护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保护区范围内的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总面积33.22万公顷,湿地综合受威胁状况为轻度威胁。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重要湿地生态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资源管理》2016,(3):86-91
以河南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为基础,综合利用反映湿地生态状况的自然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水环境,及湿地利用和受威胁状况等方面的调查数据,建立湿地生态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和德尔菲法,对河南省39个重要湿地的生态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状况较好的湿地仅占评价湿地面积的2.00%,生态状况中等的湿地占72.63%,生态状况较差的湿地占25.37%。许多重要湿地仍然面临诸多威胁,亟待采取抢救性保护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浦城县湿地资源调查资料及保护现状,对各类型湿地所处区域实施的保护途径、湿地类型的面积和长度进行分析统计,提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永安市湿地资源调查资料及保护现状,对各类型湿地所处区域实施的保护途径、湿地类型的面积和长度进行分析统计,提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绿海短波     
《新疆林业》2011,(2):14-14
新疆湿地资源调查工作启动 新疆将从3月开始,利用1年左右的时间,查清全区湿地资源及其环境现状,掌握新疆湿地的类型、面积、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状况、面临的威胁和问题,了解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自治区湿地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全区湿地资源全面客观的分析评价,为湿地资源保护、合理利用提供统一、完整、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玲芬 《绿色科技》2021,(6):177-179
指出了湿地是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命脉,维系着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云南省长江流域湿地在上游地区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是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基于此,分析了云南省长江流域湿地现状,针对流域内湿地存在保护空缺依然较大、保护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基础研究薄弱、保护任务艰巨等问题,提出了需加强保护体系、流域生态治理体系、基础研究和监测体系及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为云南省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循环净化杭州植物园玉泉观鱼池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工湿地已被广泛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废水,采用中一欧合作设计的新型人工湿地循环处理杭州植物园玉泉养鱼池水,并对运行效果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氨氮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6.43%;对总氮去除率为12.10%;对硝态氮的去除率较差;总磷的去除率为32.28%,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46.55%;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去除率为59.65%。湿地出水溶解氧浓度和入水相关不大;出水浊度和电导率比入水有明显降低。初步表明湿地出水可以代替地下水进行鱼塘水的更新。  相似文献   

12.
挑选了4种水生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大薸(Pistia stratiotes)、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和黄花水龙(Ludwigiapeploides(Kunth)Kavensubsp .stipulacea(Ohwi)Raven),在冬季进行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广西地区气温较低的一周,4种植物仍然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在处理的第2d ,各植物对CODCr的去除率均达到20%左右;在处理的第3d ,各植物对废水的pH值可控制在6.5以上,同时各植物对T P的去除率均达到35%以上,其中凤眼莲达到52.07%;各植物对 T N和N H3-N的去除率则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提高,7d后,黄花水龙对 T N的去除率达最大为42.64%,对N H3-N的去除率最大为50.91%。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坝光湿地园水塘区生态修复效果,将 14 个水塘划分参照区和修复区,分别对两区植被 及生境修复效果进行野外调查。调查发现坝光湿地园水塘区植物共有 68 种 , 隶属于 23 科 56 属。多数水 塘水面与岸带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植被种类较多但覆盖度不高,人为干扰痕迹明显。与参照区相比, 修复区水塘植被多样性指数较高,均匀度指数较低,水质状况和土壤环境有所改善但统计不显著。生境 因子中,土壤 pH 和水中 NO3- -N 两个指标属于普适性变量,会促进岸带植被的共同生长,而土壤 OM 和 TN、水中 EC 和 TP 属于筛选性变量,对先锋植被生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会加剧岸带植被种间竞争。 坝光湿地园水塘湿地虽处于修复初期,但已是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建议今后以自然更新修复措施为主。  相似文献   

14.
张晶  种月英 《绿色科技》2013,(11):157-159
指出了湿地具有沉降颗粒物、降解污染物、转化营养物等功能,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我国湿地面积大,分布极为广泛、类型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我国湿地破坏越来越严重。针对我国湿地的分布与现状、定义、功能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湿地保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广州市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管理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应遵循保护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近期及中长期规划,健全湿地保护网络,加强湿地对环境影响的定性及定量研究,建立湿地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社会各阶层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广东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广东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管理现状,提出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必须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区、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理顺管理关系、提高全社会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青海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青海省湿地资源现状、类型、特点,以及现阶段利用概况,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贵州草海湿地现状与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草海是我国亚热带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阐述草海湿地基本特征,分析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草海河口湿地、湖泊与沼泽湿地冰污染处理、面山植被以及湿地生态景观等方面,提出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9.
湿地红线的确定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红线是国家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另一种体现形式,是湿地管理的手段和工具,也是进行湿地评价的尺度和标准。湿地红线的制定已到了关键时期,条件已经成熟,利用目前最新的湿地调查成果,从生态系统安全、社会文化和经济三个方面进行理论指导,科学地确定湿地的数值与空间红线;同时,为了让生态红线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制定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出台相关经济政策等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20.
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随着近年来人类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如何科学利用保护湿地成为专家争议的话题。本文通过对阿拉善黄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分析,指出了如何以现状条件为基础,以生态理念为原则,营造湿地景观的方法,以期对其他湿地公园的建设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