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和不同修剪时期冬果的品质差异。[方法]以阳光玫瑰葡萄2月5日修剪的夏果、8月20日和8月29日修剪的冬果为试材(其中8月29日修剪的树体转色期后进行保温处理),分别测定果实的穗重、粒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固酸比以及Vc等果实品质指标。分析夏果和不同修剪时期冬果的果实品质差异。[结果]在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的阳光玫瑰葡萄夏果品质优于冬果,夏果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Vc含量均高于冬果;8月29日修剪保温的阳光玫瑰冬果Vc及固酸比均高于8月20日修剪不保温的冬果,且其可滴定酸含量更低。[结论]该研究为葡萄一年两收生产中果实品质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钙处理对巨峰葡萄夏果日灼病发生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广西一年两收葡萄钙素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不同类型、不同浓度钙化合物,在不同时期对巨峰葡萄夏造果进行叶面或果穗喷施处理,测定各处理夏果果实钙素含量、日灼病发生率、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结果]与清水对照相比,钙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日灼病发生率,降低幅度为17.9%~25.9%;钙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果实钙含量,增加幅度为11.6%~24.6%;钙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结论]钙制剂处理能显著降低巨峰葡萄夏果日灼病发生率,增加果实风味和品质,提高果实商品价值.在广西巨峰葡萄夏果生产中,可在幼果膨大期用1.5%的硝酸钙溶液进行喷穗处理,10 d后再处理一次,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引进的9个葡萄品种果实品质,为筛选适宜重庆栽培且综合表现好的葡萄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电子天平称取穗重和单粒重,用游标卡尺测定果粒纵、横径等果实的外观品质,用化学方法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Vc)和总糖含量等内在品质,并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外观品质上表现较好的有大宝、户太8号、红瑞宝和红伊豆,这些品种不仅单粒重超过10.00 g,且单穗重达505.48~573.75 g,均比其他品种重;夏黑果粒最小,单粒重6.49 g,单穗重最轻,仅382.51 g.在内在品质上,除夏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57%)最高外,大宝、户太8号、红瑞宝和红伊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总糖含量均比其他品种高,维多利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7%)、可滴定酸含量(0.24 g/100 mL)和总糖含量(14.45 g/100 mL)均最低,大宝Vc含量最高,达1.05 mg/100 mL.[结论]9个葡萄品种果实品质表现差异较大,大宝、户太8号、红瑞宝和红伊豆在重庆整体表现良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适宜当地"赤霞珠"葡萄优质、高效生产的架式与树形.[方法]以2年生"赤霞珠"葡萄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传统"篱架"、"V"型架对伊犁67团"赤霞珠"葡萄节间生长情况、果实相关品质的影响.[结果]采用"V"型架的整形方式可显著增加结果枝的节间长度,降低节间粗度;增加可溶性固形物、总酚、总花色素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和单宁含量;显著地增加单穗重、单粒重、果实纵横径、每棵树结果数.[结论]"V"型架在品质、产量均优于篱架,对当地酿酒葡萄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研究新疆酿酒葡萄糖类物质积累特性,为资源特性评价及糖品质调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赤霞珠、赤霞珠5、赤霞珠6、赤霞珠9、梅鹿辄、梅鹿辄4、品丽珠、霞多丽、威代尔和雷司令等10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其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分析各糖类物质组分所占可溶性总糖的比例及各品种(系)的可溶性糖含量特性。【结果】10个品种(系)成熟时以葡萄糖和果糖积累为主,蔗糖积累为辅,且果糖略高于葡萄糖,其中果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为51.23%,葡萄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为49.02%,蔗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仅2.91%。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以赤霞珠5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较含量最低的威代尔高了29.21%。赤霞珠5的可溶性固形物较威代尔高了30.59%。聚类分析将10个酿酒葡萄品种划分为 3 个类群。第1类群葡萄品种有赤霞珠9、梅鹿辄4、赤霞珠、梅鹿辄,各糖类物质含量均适中;第2类群葡萄品种为霞多丽、威代尔、雷司令,各糖类物质含量均偏低;第3类群葡萄品种有赤霞珠6、品丽珠、赤霞珠5,各糖组分关系较近,糖类物质含量均较高。【结论】筛选出高糖型品种(系)为赤霞珠5,低糖型品种为威代尔。  相似文献   

6.
葡萄套袋效应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佑找  肖青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68-2368,2412
比较了京亚、维多利亚2个葡萄品种套袋与未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可减少病虫果率和用药次数,降低农药残留量,促使果皮光滑、细嫩、艳丽,并且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糖酸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不同产区无核白葡萄果实糖酸含量的差异.[方法]对鄯善、哈密、吐鲁番和托克逊产区的无核白葡萄抽样,测定分析147份样品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酸含量及固酸比,并与现有国内标准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鄯善产区无核白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及固酸比较高,总酸含量低;哈密产区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高,固酸比较低,总酸含量高于其它产区;吐鲁番与托克逊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酸含量以及固酸比无显著差异.根据无核白葡萄国家标准( GB/T 19970 - 2005),147份无核白葡萄样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布为特级占89.8;,一级占8.2;,二级占2.0;,总酸含量主要分布在一、二级;按无核白葡萄农业行业标准( NY/T 704 - 2003),35.4;的样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一等品级次,23.1;的样品达到二等品级次,31.3;的样品分布为优等品级次;总酸含量达到优等品的分布量为36.1;,一等品分布量为29.9;,二等品的分布量为19.7;;固酸比达到优等品的分布量为32.0;,一等品的分布量为38.1;,27.2;分布在二等品级次中.[结论]鄯善、哈密、吐鲁番和托克逊产区无核白葡萄果实糖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性.国家标准中对无核白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的分级标准偏低,农业行业标准的分级较合理,但固酸比的分级较为粗放,两个标准对总酸含量分级都较粗放.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地形条件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对河北省昌黎县不同地形条件(平地和坡地)下2种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西拉(Syrah)]的果实成熟度和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赤霞珠和西拉在成熟过程中,其果实总酸含量随还原糖含量的不断增加而下降,而果实糖酸比一直上升;2个品种的还原糖含量均表现为坡地>平地。②赤霞珠果实的总酚、单宁、总花色苷含量和糖酸比均表现为平地>坡地,总酸含量则表现为坡地优于平地;而西拉果实的单宁、总花色苷含量及糖酸比均表现为坡地>平地,总酸和总酚含量则为平地>坡地。③平地与坡地条件下两酿酒葡萄品种的单宁含量呈极显著差异,而总花色素仅赤霞珠表现为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坡地条件下赤霞珠和西拉酿酒葡萄果实品质优于平地。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转色期摘叶对‘贵人香’和‘蛇龙珠’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提高2个品种果实品质的适宜摘叶时期。通过对不同时期‘贵人香’(I)和‘蛇龙珠’(C)酿酒葡萄进行摘叶处理,以未摘叶为对照,测定2种葡萄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单宁和总酚含量等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在葡萄转色中期(8月17日)和完全转色后期(9月7日)2个时期进行摘叶处理,均提高了‘贵人香’和‘蛇龙珠’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和糖/酸,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在2个时期,‘贵人香’和‘蛇龙珠’处理组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分别高13.07%、22.03%、6.40%、43.38%。在完全转色后期,‘蛇龙珠’处理组的可滴定酸含量下降最显著,比对照低48.94%。‘蛇龙珠’处理组的总酚含量在2个时期均为最高(3.05、3.02 mg/g)。根据综合评价可知,在葡萄不同转色时期,摘叶对于酿酒葡萄果实品质提高由快到慢为C-9.7>I-9.7>I-8.17>C-8.17>I-CK>C-CK。在葡萄完全转色后期,摘叶处理对于‘蛇龙珠’和‘贵人香’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成熟度赛买提杏货架期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成熟度杏果在货架期间品质的变化情况.[方法]以青熟期和转色期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于0 ℃条件下贮藏18 d后,取出放在室温(20±2)℃的条件下,模拟货架期,分别对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在整个货架期青熟期杏果的硬度、可滴定酸含量较转色期杏果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VC较转色期杏果低,货架前期青熟期杏果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转色期杏果,后期青熟期杏果的叶绿素含量迅速下降,两者相互接近0.[结论]不同成熟度赛买提杏果品质变化不同,转色期杏果更适合食用.  相似文献   

11.
以5~6年生高接青树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留果密度对青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每10cm或15cm留1个果的处理效果较好,其果实纵、横径的发育速度和单果重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和每5cm留1个果的处理。10cm和15cm的处理间对照和5cm之间的果实纵横径及单果重无显著差异。叶果比以20~23∶1(每果占有面积约300c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果业生产中应遵循的标准 ;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立果业信息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测试多种果脯少前后理化因素的变化,探讨了新疆果脯返砂的主要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干燥气候引发果脯失水是导致新疆果脯返砂的主要原因,并对防止果脯返砂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果醋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以榨汁后的猕猴桃果渣、玉米粉、麸皮为原料,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酿制猕猴桃果醋的生产工艺。猕猴桃鲜果渣与淀粉质原料以质量比1:1混合,添加3g/kg混合发酵剂和1g/kg醋酸菌,在30℃-35℃下酒精发酵6—9d,然后在35℃-45℃下醋酸发酵10—12d,酿制出色泽棕红、果香突出、口味柔和协调的猕猴桃保健果醋。  相似文献   

15.
从网站主页的总体布局情况、栏目建设情况和信息服务情况分析了目前水果信息服务网站建设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果信息服务网站建设的策略:(1)完善页面设计和维护工作;(2)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3)注重特色资源的服务;(4)充分利用已建的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服务;(5)从供求信息的提供、特色产品的推介服务入手,为未来的电子商务做好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6.
络用丝瓜果实发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络用丝瓜果实发育的研究发现其果实发育呈S曲线型 ,果实粗度随长度的伸长而增粗。成熟果实大小与子房大小呈正相关。畸形瓜的产生主要是受气温、水分供应、机械损伤及授粉受精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水果产业依靠其产地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水果低价倾销的数量优势已经不再被市场认可,必须进行标准化生产。本文探讨了水果产业标准化生产的含义与特征,以及西南地区水果产业实行标准化生产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8.
TDZ处理对苹果梨坐果率和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苹果梨盛花前后进行了不同浓度的TDZ处理,结果表明,TDZ显著提高苹果梨的花序坐果率;盛花期TDZ处理的苹果梨果实纵横径净增长量变化曲线样相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盛花期2.5 mg/LTDZ处理显著增加苹果梨的单果重,盛花期不同浓度TDZ处理均显著增加酸度,而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异形果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柰李施用4种水平(NP、NPK1、NPK2和NPK3)的钾肥,研究其对柰李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以提高果实的单果重、着色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糖酸比、维生素C以及钾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延长果实贮藏期,从而显著提高果实品质和增强果实的贮运特性。通过对各处理柰李果实品质综合评判评分的比较,可以看出NPK2处理的钾肥施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分别在花后7、14、21、28、30、32和34 d采集夏果型品种“费尔杜德”(Fertod Zamatos)和秋果型品种“哈瑞太兹”(Heritage)果实,测定其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可滴定酸、原果胶、可溶性果胶、淀粉、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两品种果实发育期间可溶性总糖、可溶性果胶含量均逐渐增加;还原性糖含量先增加,到花后32 d达到最高值,然后略有减少;总酸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花后28 d达到最高值,原果胶、淀粉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分别在花后21、14 d达到最高值;纤维素含量均持续减少,花后34 d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