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夏玉米生育期间正处于夏、秋季,高温、干旱、连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发生频繁,介绍蒙城县夏玉米生产的主要灾害,提出减灾避灾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温热害是近年来辽宁省营口市玉米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在玉米花期,由于其对高温胁迫敏感性较高,一旦出现玉米花期高温情况,极易导致玉米减产。该文根据玉米对花期高温的响应特征,对玉米花期高温危害及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从耐高温品种筛选、控制播种时期、加强水肥栽种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几点玉米花期高温问题解决对策,以期为辽宁省营口市玉米高温环境中减灾保产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黄淮海夏玉米生长期间常常遭遇干旱、洪涝、高温、阴雨寡照、低温、大风等极端天气,尤其是河南省灾害更有频发和重发趋势,其中2021年玉米生长季出现了特大洪涝、短时高温、阴雨寡照和花粒期低温等灾害,造成玉米生长受限、雌雄发育受阻、果穗结实不良、植株倒伏等问题,给玉米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东阿县夏玉米生产中的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阿县夏玉米生长季节正值高温多雨期,属于风、雹、涝等气象灾害多发时段,每年均有不同面积、不同程度的玉米因此而受灾,严重影响了夏玉米的丰产丰收。该文根据东阿县的气候条件,在夏玉米生产中,提出了各种技术防御措施,可避免或减轻由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黄淮海夏玉米存在主要灾害包括倒伏、高温热害、病虫害等,为此提出选择适宜种植迪卡653等玉米品种,且研究推广适应当前生产减灾防灾高效栽培技术,以实现夏玉米生产高效益。  相似文献   

6.
平罗县玉米生育期气象灾害危害特征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平罗县2000—2014年玉米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对应时段的气象资料,着重分析了平罗县玉米生长期间遇到的干旱、霜冻、连阴雨、渍害、高温、风灾等6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以及对玉米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和危害程度,并根据玉米生育期间气象灾害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7.
玉米红蜘蛛是山西省玉米上较普遍发生的一种虫害.山西省伏旱频繁,如遇高温干燥年份,红蜘蛛极易暴发成灾,给玉米生产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农业隐性灾害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分析了气候变化条件下隐性灾害的加重趋势,总结了低温冷害、阴雨寡照、高温热害、阶段性干旱、渍害和收获期降雨等主要隐性灾害的危害和发生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隐性灾害的具体特点提出了预防措施,并指出了减轻农业隐性灾害的研发重点.  相似文献   

9.
玉米生育期间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面广,部分灾害呈加剧趋势。通过对夏玉米气象灾害干旱、涝灾、风灾及高温热害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农业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0.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是皖北地区灌溉的基础,由于淮河流域特殊的地理条件,天气状况复杂多变,暴雨,洪涝与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介绍皖北地区夏玉米栽培为出发点,针对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大风等自然灾害对夏玉米的影响进行了归类分析,总结了这些灾害对当地夏玉米栽培造成的危害与影响,结合夏玉米选种、播种种植、浇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单季稻高低温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单季稻高低温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可为四川省单季稻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持.基于1981年-2012年四川省26个气象台站单季稻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利用水稻高、低温灾害指标,从灾害发生频率、次数和强度等方面定量分析了四川省单季稻生育期内高温和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结果表明:1981年-2012年四川省单季稻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频率较高,大部地区超过60%;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次数较多,大部地区在26~50次;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强度较高,大部地区分别为4~12天/次和6~9天/次.近30年来,四川省单季稻秧田期的低温发生次数和强度呈减少趋势;开花期高温发生次数基本不变,发生强度呈现降低趋势;灌浆结实期高温发生次数和强度呈增加趋势.四川省不同区域和不同生育阶段单季稻高温和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存在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地应对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单季稻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江淮之间夏季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太明  陈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30-8531
为了研究江淮之间夏季高温热害的发生规律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江淮之间夏季高温天气特征与历史对比分析,得出江淮之间夏季高温发生规律。针对江淮之间2003年夏季高温发生特点,结合水稻所处发育期的适宜温度指标和高温危害指标,阐述夏季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危害机理及其对产量的影响,并从农业气象角度提出了防御措施。江淮之间夏天高温天气频繁。2003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初江淮之间出现持续高温,对水稻生长造成严重危害,中稻空壳率大于20%,高于历年平均水平;而秕谷率达10%以上,合肥、滁州、六安、寿县中稻减产率(2003产量与2002年相比)分别为13%、58%3、1%、48%。增施肥料、合理灌溉和喷洒适宜的化学药剂都可减轻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1978~2007年30年影响农作物(冬小麦、玉米为例)生产的干旱、春季低温冻(冷)害、春夏连阴雨、暴雨、冰雹5种农业气象灾害成灾变异率和相应的影响权重,进行了天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灾情综合评价与年景评估。并采用统计学原理逐步回归和多因子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影响天水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农业气象灾害量化评估模型,进行了农业气象灾害的量化评估,为有效防御农业气象灾害,最大限度减轻或减免农业损失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物产量高、纤维品质好、持绿性好的生物特性是青贮玉米所具备的,且其干物质和水分含量适宜用厌氧发酵的方法进行封闭。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农业政策,调整农业结构,这为青贮玉米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文介绍了青贮玉米的种植前景,并从适合播种品种、播种条件、病虫防治、田间管理、降灾防控等方面对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球气候转暖、涝灾频频发生等自然气候变化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通过研究气候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使我们能够根据气候变化和玉米生长发育特点,合理栽培,减少气象灾害,使玉米优质高产,对我国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勇  杨晓光  叶清  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9):3997-4006
【目的】以1981年为界,将20世纪50年代至2010年划分为两个时段,对比分析1951—1980年和198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安全种植界限及敏感区域面积变化,定量评估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安全种植敏感区域内单季稻和双季稻生长季内高温灾害和低温灾害发生风险及高低温灾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程度。【方法】利用中国种植制度分区标准和农业气候指标,分析了1981—2010年双季稻安全种植界限变化敏感区域,并基于水稻高温灾害和低温灾害指标,采用Oryza2000对敏感区域内单季稻和双季稻的高低温灾害风险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化评估。【结果】与1951—1980年相比,198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安全种植区增加了11.5万 km2;1981—2010年,双季早稻、晚稻和单季稻发生频率最大的高低温灾害分别为秧田期低温、灌浆—成熟低温以及孕穗—抽穗高温,而对双季早稻、晚稻和单季稻产量影响最大的灾害分别是秧田期低温、孕穗—抽穗低温和灌浆—成熟高温;双季早稻、晚稻和单季稻在不同生育阶段的高温灾害次数大多呈增加趋势,而低温灾害次数大多呈减少趋势。【结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安全种植区域发生了明显变化,敏感区域内单双季稻的高低温灾害风险及其对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何超 《农业灾害研究》2019,(6):23-24,79
利用1989-2018年天津市西青区气象局近30年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对天津市西青区农业气象条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天津市西青区农业的健康生产提供科学指导。近30年天津西青区年平均气温整体呈波动上升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92℃/10年,增暖趋势较为明显;降水量在年际间波动起伏较大,极易引发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四季日照时数分布较为均匀,光照条件好,有利于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作物进行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范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68-13971
利用线性分析方法,对濮阳市历年玉米产量做了加权滑动平均处理,从中分离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并用指标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玉米生育期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濮阳市玉米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进入高产阶段;当地温度、日照条件优越,有利玉米高产;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时有干旱、雨涝灾害发生,是玉米稳定增产的制约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干旱、雨涝灾害,是实现玉米稳定增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摘要:通辽地区作为我国北方玉米重要产区之一,极端天气较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研究通辽地区天气指数保险的设计,可以有效推动保险行业理赔模式创新及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设计通辽地区玉米单因子和多因子的天气指数保险,结果表明:(1)奈曼旗干旱灾害风险等级最高。通辽地区玉米干旱指数纯保费率为22.93—25.76元/亩,玉米干旱指数保险的触发值为-0.79。(2)玉米生育期内,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在适宜值范围内,气象产量才达到最高,玉米产量与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不是线性关系。(3)通辽地区综合指数保险赔付触发值为1167斤/亩(气象产量),大于该值则保险公司无需赔付,否则需要赔付。计算出通辽地区玉米多因子的综合天气指数纯保费率为78.67元/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