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26种乡土树种苗木生长规律及育苗技术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省沽油科圆齿野鸦椿、壳斗科8种、木兰科2种、冬青科2种、山茶科4种、蔷微科2种、桃金娘科的赤楠、八角科的莽草、槭树科的五裂槭、交让木科1种、金缕梅科3种等26种亚热带乡土树种的种子预处理、种子主要播种品质参数测定、对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大于5cmI级侧根数、根幅、冠幅、鲜叶重、鲜干枝重、鲜根重的测定,以及对苗木物候、苗木生长节律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上述树种的较为系统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2.
《江西林业科技》2006,(3):56-56
由江西省赣州市林木种苗站主持完成的《圆齿野鸦椿等26种乡土树种苗木生长规律及育苗技术的系统研究》项目。于2006年3月26日通过了由江西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的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圆齿野鸦椿种子预处理新方法。使难发芽的圆齿野鸦椿种子发芽率提高。达到51%-65%。攻克了圆齿野鸦椿种子难发芽的难题。该项目研究成功。通过对项目所列26种参试树种种子预处理、种子播种品质主要参数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和收获时间对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总三萜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情况,为其药用价值和科学栽培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3个低海拔地区的8年生圆齿野鸦椿,分别于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采集其叶片、枝条和果实,选择高海拔地区6年生的野鸦椿和圆齿野鸦椿,于2014年8月分别采其叶片和枝条,对其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1)8月采集的叶片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野鸦椿高于圆齿野鸦椿,且其含量差异呈显著性水平;但是,8月采集的枝条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野鸦椿低于圆齿野鸦椿。2)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的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且2个月份采集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叶片>枝条>果皮>种子,均以叶片中的含量为最高,依次为9.06%(农大)、7.14%(清流)和6.85%(邵武)。3)11月采集的圆齿野鸦椿样品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高于3月所采样品中的含量,其叶片中的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最多可提高172.91%。4)圆齿野鸦椿叶片、果皮和种子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与试验地的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年均气温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叶片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还与年均无霜期呈正相关关系,其枝条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与各地理和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圆齿野鸦椿的叶片采收期长于野鸦椿;低海拔、较少降水量和年均气温较高有利于圆齿野鸦椿植株对三萜类化合物的累积,这3个因子可以作为圆齿野鸦椿适宜栽培区域的划分指标;夏季采摘野鸦椿叶片,秋冬季采摘圆齿野鸦椿叶片,所采叶片的总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高效利用圆齿野鸦椿籽油,采用正己烷加热回流提取圆齿野鸦椿籽油,分别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正己烷-圆齿野鸦椿籽粉末比(液料比)对圆齿野鸦椿籽油提取得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为依据,运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及数据分析,进一步对回流提取圆齿野鸦椿籽油的工艺进...  相似文献   

5.
试验对圆齿野鸦椿发芽过程进行了观察,根据其变化特征将其发芽出苗的过程分为吸胀、萌发、发芽和出苗4个阶段。通过对不同时期采集的圆齿野鸦椿种子发芽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得出11月30日采集的种子发芽力较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沙藏催芽处理和不同浓度赤霉素对圆齿野鸦椿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基质播种育苗的差异和不同播种量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种子沙藏催芽至第3年的2-3月份春播,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均能显著促进其发芽,发芽率最高达75%,出苗快而整齐;以沙壤土加竹炭粉为播种基质,播种量为6.0g.m-2的Ⅰ、Ⅱ级苗产量最高,生长均匀整齐,是最佳播种育苗组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低温层积不同时间野鸦椿种子内含物质变化情况,及不同播前预处理种子发芽情况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野鸦椿种子不通过低温层积处理无法萌发。(2)野鸦椿种子在层积过程中主要通过大分子油脂类物质水解作种子萌发的物质动员。(3)野鸦椿种子通过低温层积的方法解除休眠的时间应控制在90~120 d内,层积时间过长发芽率反而下降。这与同属植物圆齿野鸦椿种子的萌发特性一致。(4)层积90~120 d时种子内可溶性糖含量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时在120 d时种子的发芽率达到峰值,表明可溶性糖是野鸦椿种子萌发的直接利用能源物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沙藏催芽法对圆齿野鸦椿种子进行催芽处理,研究了出芽后2种基肥对该树种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探讨了其育苗技术.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出苗整齐后2.5~5.5个月,其以有机肥为基肥的苗高增长量显著高于以复合肥为基肥的苗高增长量;出苗整齐后1.5~7.5个月,以有机肥为基肥的幼苗地径增长量显著高于以复合肥为基肥的幼苗.有机肥能够更好地促进圆齿野鸦椿苗高和地径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氮磷钾配方施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形态和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以1年生圆齿野鸦椿盆栽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L9(33)研究N、P、K不同配比施肥对幼苗生长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可以改善苗木的生长特性,优化苗木的生理指标.其中,处理5的苗高、地径增长量和可溶性糖积累量最高,分别为72.67%、130.44%、6.94%,处理3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为37.17 mg·g-1,处理1的生物量和可溶性蛋白累积量最高分别达到7.52 g和45.02 mg·g-1.分析可知N、P、K配比保持在中低浓度对生理指标改良促进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圆齿野鸦椿幼苗的各方面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苗龄30 d的圆齿野鸦椿幼苗为研究材料,人工模拟高温胁迫环境条件,分析对其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碳水化合物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圆齿野鸦椿幼苗中可溶性糖含量均比对照组高,淀粉含量仅为非高温胁迫下的68.5%;幼苗叶片内叶绿素a含量比对照组降低20.5~31.5%,叶绿素b含量降低20~30%,总叶绿素含量降低22.5~30.5%,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18.5~29.5%;幼苗同化力(NADPH、ATP)的形成受阻,影响植物对碳的固定和同化。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圆齿野鸦椿耐热机理提供理论基础,为圆齿野鸦椿幼苗的管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墨西哥柏育苗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根及喷云大- 120 对墨西哥柏苗木生长的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 切根和喷云大- 120 处理对墨西哥柏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大。在苗高、地径、冠幅等10 个性状中, 仅切根对茎叶鲜重呈明显负作用, 切根、喷云大- 120 及交互作用对根鲜重亦呈明显的负作用。在墨西哥柏育苗中不宜采用切根和喷云大-120 处理。  相似文献   

12.
切根及喷云大- 120 促进圣诞树苗木生长的试验结果表明: 切根处理对圣诞树苗木地下部分生长具一定的促进作用; 喷云大- 120 则能促进其地上部分的生长; 切根及喷云大-120 处理对圣诞树苗期生长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苗高、冠幅、根幅、单株根鲜重及主根发育状况5 个性状上。各个处理以不切根喷云大- 120 处理的效果较好。其苗高、地径、冠幅、单株茎叶鲜重、侧枝数、根长和根幅等性状分别比对照提高17-35% 、5-26% 、35-92% 、36-02 % 、775-00% 、8-00 % 和3-35 % , 仅单株的侧根数及根鲜重的均值与对照相比下降0-33% 和5-71% 。  相似文献   

13.
在郁闭杨树林地间作麦冬,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麦冬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2年生麦冬的地上部分鲜重及分蘖株数的影响不大,但对麦冬块根生长有极显著促进作用。3种施肥处理对比不施肥的对照,块根鲜重分别增加了179%、196%、342%,块根干重分别增加了170%、177%、294%。在复合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鸡粪用量到15 000 kg/hm~2,麦冬块根鲜、干重分别为2 861 kg/hm~2、1 408 kg/hm~2,相比鸡粪用量3 750 kg/hm~2处理,块根鲜、干重分别增加了58.8%、46.1%;相比鸡粪用量7 500 kg/hm~2处理,块根鲜、干重分别增加了49.2%、42.5%。施肥还有助于提高麦冬块根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切根及喷云大-120 对杜仲苗木生长的效果进行了试验, 结果表明: 切根和喷云大- 120 处理对杜仲苗木的生长作用一般不显著, 在苗高、地径、冠幅等10 个性状中, 切根喷云大- 120 对苗高和主根发育负作用明显, 切根、喷云大-120 及其交互作用对根鲜重负作用明显, 故在杜仲育苗过程中不宜采用切根和喷云大-120 处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切根及喷云大-120 处理对刺槐苗木生长的效果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 切根和喷云大- 120 能够促进刺槐苗木的生长; 切根、云大-120 处理及其交互作用, 对刺槐苗期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在各处理中, 切根喷云大- 120 和不切根喷云大- 120 的效果较好, 其次是切根不喷云大- 120。不切根喷云大- 120 的苗高、地径、冠幅、茎叶鲜重、侧枝数、根长、根幅、根鲜重、主根发育明显的株数和根瘤等性状平均值分别比对照高77-80% 、13-89% 、29-97 % 、140-72 % 、353-33% 、24-63% 、6-23% 、105-54 % 、21-90 % 、34-78% 。  相似文献   

16.
切根及喷云大- 120 处理对郭芬柏苗木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 切根和喷云大- 120 处理能够促进郭芬柏苗木的生长; 切根、喷云大-120 处理及其交互作用, 对郭芬柏苗期生长有显著影响, 特别是切根喷云大-120 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十分明显; 在各处理中, 切根喷云大- 120 的效果最好, 其苗高、地径、冠幅、单株茎叶鲜重、侧枝数、根长、根幅、单株根鲜重、主根发育明显的株数和侧根数等性状分别比对照高32-44 % 、34-62 % 、20-56% 、114-79% 、17-96 % 、12-73 % 、9-45% 、39-76% 、-60-14 % 和-10-75 % , 其次是切根不喷云大-120 和不切根喷云大-120。  相似文献   

17.
以蝶花荚蒾(Viburnum hanceanum)1 a 生枝条作为插穗,采用IBA、NAA、ABT1#、根森、 根动力、核能素及其不同质量体积浓度进行处理,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质 量体积浓度对蝶花荚蒾扦插繁殖生根率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蝶花荚蒾扦插 生根有显著影响,扦插后插穗不定根数、生根率和根鲜质量均在不同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其中,以 IBA200 mg/L+NAA200 mg/L 处理效果最好,其平均生根率达到88.67%,平均根鲜质量1.14 g/ 株、平均 不定根数6.80 条/ 株。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桉树人工林接种蚯蚓对桉树根系的生长效应,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桉树下不同基质接种蚯蚓后,桉树根系生长量、根系活力、根系构成情况进行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接种蚯蚓对桉树根系生长量、根系结构和根系活力产生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牛粪基质和桉树叶基质接种蚯蚓处理,小于1mm根级新根比例分别提高10.08%、9.12%;诱导出的桉树新根其干重与鲜重之比分别提高21.86%、13.38%;根系活力分别提高147.73%、127.19%。牛粪和桉树叶作为基质接种蚯蚓,均能诱导桉树新根的产生,促进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采用滤纸培养皿法研究了南方红豆杉叶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红豆杉叶浸提液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低浓度的南方红豆杉浸提液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高浓度浸提液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当浸提液浓度为6g/mL时,小麦种子的萌发率达到最高。南方红豆杉叶浸提液对小麦幼苗根系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小麦须根的长度逐渐下降,但不定根的数目逐渐增加。当浸提液的浓度为10g/mL时,根长抑制率达到42.4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叶浸提液对小麦的根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麦幼苗的茎生长、根的生物量和茎的生物量均表现为低浓度的浸提液促进茎的生长和生物量的增加,高浓度浸提液则抑制茎的生长和生物量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浸提液表现低浓度时促进种子的萌发、须根数目的增加、茎的生物及生物量的增加,高浓度时则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根长的生长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测了无机肥(磷和钾)对苗圃内培养的印度黄檀生长和结瘤的影响。播种前,磷和钾肥以不同比例混合后与营养匮乏的自然林土壤混合,然后混合土再补以粪肥(混合土:粪肥=3:1)。出苗后60天时记录植株结瘤状况(结瘤数、形状、鲜重、干重和颜色)和植株生长参数(枝条和根长及鲜重和干重、直径)。与对照相比,补充肥料的土壤显著地改变了植株生长和结瘤状况(P<0.05)。植株结瘤的数目、鲜重和干重均在磷钾施肥量为 160kg/hm2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2, 0.05g和0.07g。不同比例的补肥处理改变了结瘤形状和颜色,同时显著地影响了枝条和根长、直径、鲜重和干重等生长参数。研究揭示:苗圃内生长的黄檀,在贫瘠的自然林土壤中施以160kg/hm2磷钾肥并混以粪肥(混合土:粪肥=3:1)可使植株生长和结瘤的形成达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